2019-09-15|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安穩自己,從平息安定情緒內亂開始(本篇為給新讀者試讀版)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人際現象,有某一種人,他總是找你抱怨,說東說西,說他的感受跟想法,並且會充滿了對這個外在世界的評論跟批判,可是當你要對他說關於自己生活的遭遇時,他卻立刻地畫出界線,一副不想聽的樣子,並且不給予回應,彷彿你在說的事情,跟他一點關係都沒有。
你會有莫名其妙的感覺,怎麼他的事情你都有義務要聽,有責任要回應,可是當你要說些自己生活上的遭遇,他卻立刻採取關門的姿態,拒絕聆聽...
這樣的人際現象,其實給了我們一個徵兆,也就是你的這個對象,他把你當作一個陪伴他承擔生活各種遭遇,及各種不舒適情緒的照顧者,而且是一個完美的照顧者。就像是神佛一樣,不會有屬於人性的感受及需求,不會有屬於個人想要抒發的情感,你之所以存在,單單就是為了滿足他、回應他的需求。 空虛的人內在虛弱,一個外在訊息的干擾都足以讓內在當機 那麼這一個對象?他會處於什麼樣的心理狀態呢?
非常大的可能性,他處於一個孩子般的心理狀態,他只想抒發,覺得世界上的別人,都有義務來接受他釋放出來的訊息。然而,其他人不該把自己內在的感受跟需要,具有情緒壓力的成分,來要讓他承擔,那是他承擔不了的。所以,他不想管也不想理會。
別人有需求,需要他的回應或照顧,這對他來說是一種有心理壓力的情況,也會造成他的情緒上的壓迫感。

孩子心理狀態,情緒常會大亂

我們常常看見內在虛弱的人,也就是猶如無助無力小孩的人,他單單hold住自己的內在情緒,就已是相當困難的事。就像孩子一樣,遇到任何突如其來的干擾,都會產生驚嚇、恐懼、不安或焦慮,若再加上一些任務和要求,有些孩子甚至會產生退縮和逃避反應。
若是有這樣心理狀態的成人,遇到更多外界的需求、外界的訊息和指令,就會產生方寸大亂,內在就像是風雨交加的夜晚,看不清方向。所以,內心越亂,就越需要有人指引,越需要有人安撫,也常需要把內在的壓力外拋,才會感到內心的平靜。 然而,問題來了,誰能是他永恆的安撫者、回應者和引導者呢?

不外求的先決條件,你能自處

所以,我們的人生總有一刻,會讓我們明白,我們要能承擔更多及更大的生命責任,需要先從自我安頓的能力開始。也就是,任何處境情境,你要能先自處。
自處的能力,不在於你多有學歷、成就,或是頭銜,你就能學會或擁有的。
而是你內在對於支持自己、回應自己的能力,有多穩定?
當你遇到外界的訊息,你不是一下子就讓訊息打擾進你的心,而是先把這訊息,放在內在心理有段距離外的位置,試著思考及辨識這個訊息是什麼?有什麼影響?與誰有關?以及與自己的關聯是什麼?
當你在思索時,發覺內在已有情緒引發,你要試圖回應自己的情緒。回應自己情緒的作法是:
  1. 辨識及標定自己是什麼情緒(例如是煩躁、憤怒,或是不平)
  2. 覺察情緒是從哪一個環節或冒出想法而產生呢?(例如認為:對方又再針對我了)
  3. 先同理支持自己的情緒(例如:我知道我現在感到很生氣,覺得事情又是針對我的,這讓我感到煩躁或不平,但我可以先深呼吸,了解事情情況後再來說)
  4. 試著了解客觀事實的情況,必須澄清或是核對的部分,要試著為自己去溝通或說明
  5. 澄清或核對及說明過後,再繼續完成調節情緒,及安頓情緒(例如:剛剛真的很不舒服,也覺得很不安,但事情先到這裡了,我可以慢慢的讓心情沈澱下來)
也就是說,要成為一個有能力陪伴及協助自己去面對外在訊息及干擾的人,要有能處理訊息及處理自己情緒的能力。
人的任務是成為一個有能力陪伴及協助自己去面對外在訊息及干擾的人
人的任務是成為一個有能力陪伴及協助自己去面對外在訊息及干擾的人

內亂,是耗竭的來源

如果一個人沒有能力處理外在來的訊息,也沒有能力安撫安頓內在的情緒,那他的內在會像是一個暴風中心,無法風平浪靜。
人內建的內在處理器,就是我們大腦裡的理性和感性,理性負責處理認知訊息,感性負責處理經驗和感受,無論是理性和感性,它們的存在,就是為了讓我們能做出我們和外界互動和相處時,最適切的反應,並且有利於我們內在的安穩。
若是理性和感性,在處理我們生活的大量訊息及經驗時,時常訊息錯亂、沒有辦法維持秩序,同時無法篩選及決策,又難以處理消化內在引發的大量情緒波動,那麼,長期的內耗下,此人的內在處理系統會失功能,無法運作得當,除了會誤解誤判情勢之外,還可能產生錯亂的行為反應。久而久之,內在的能量耗損嚴重,造成了身心個個方面功能的延宕及失常。

情緒安頓,是一個人得力的關鍵

情緒,在我們人生裡的運作很重要。因為有情緒,我們能知道兇險環境的存在;因為有情緒,我們能知道適時保護自己的安全;因為有情緒,我們能知道避開一些有害物體;因為有情緒,我們對日子有期待也有希望...
但是,若情緒,這與生俱來的內建功能,我們不學習加以駕馭及加以管控,就像是一直沒有受到適當教育的孩子,沒有行為的管教,也沒有合情合理的引導,更沒有協助孩子,如何呈現及表達自己,才不致於傷人傷己,那麼,這個孩子的狀態,成長的一路上與這世界互動、與他人相處,都會倍感挫折及艱辛。
情緒,就像是你內在的一個孩子,他有原始的情緒能量,他有創意性,他有各種情緒表達的天賦,但是,重要的是,你是培育它成為生命裡一個重要助力?還是任由它成為你內在的一個情感暴風圈?不只操縱著你生活中的心理狀態,也操縱支配著你與他人的互動模式及關係面貌?
每月訂閱60元/半年優惠350元,閱讀心理健康長文
圖片來源:PEXELS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這塊文字園地中的文章,將是我從心理諮商專業出發,讓已經接觸心理相關的知識,以及在自我探索方面有相當經驗的讀者,能夠獲得更深入探討內在心理的文章,陪伴或協助自己更進一步自學,提升更多思考與情感、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平衡和自我整合。希望透多定期的文字餵養,我們能以文字養心,把內在養茁壯。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