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8|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看書寫報告也能賺錢?──在翻譯之前的審書

整個出版流程中,譯者最有機會碰到的最前線就是審書。在海外書籍引進台灣之前,出版社必須先了解一本書的大致內容、作者是誰、在台灣知名度如何,藉此判斷會不會吸引台灣讀者。

審書也是入行的契機之一

應該有不少譯者,剛開始都是從審書做起。審書可以考驗閱讀能力和部分的翻譯能力,有些出版社還會要求摘譯一段文字,所以寫完一整份審書報告大概就能知道你的文字風格、處理譯文的方式。
我也有聽說一開始用無償的方式把自己想譯的書推薦給出版社,然後雙方以此為契機開始合作的案例。成功的案例可以參考我之前寫的文章:[小譯者說書006]《從臺中雙冬疏散學校到內地復員》。當然,世界沒有那麼美好,這一招我也試過,但是很遺憾我喜歡的書後來還是沒有在台灣出版。

審書的流程

先確認作者在台灣有沒有出版其他作品
我接到審書的案件之後會先瀏覽目錄,看一下作者在台灣有沒有其他出版的作品,確認沒問題才會在工作空檔抽時間把書看完。這是因為我剛開始接審書案的時候,還沒建立好工作的SOP,有一次差點就做白工。
某次,合作的出版社發審一本小說,當時我都在審實用書,所以一看到是小說就開開心心地接了。小說讀完覺得非常有趣,也已經開始寫報告。我寫報告寫到一半,在查那本書的相關資料時,赫然發現該書已經在數年前出版。我一發現就通知發案的編輯,編輯確認之後,得知是授權已經超過年限,所以該書版權又再度釋出。怪就怪在對方並沒有告知,曾經將版權賣給台灣的出版社。這下就尷尬了。我報告已經寫一半,但出版社很顯然對這本書失去興趣,那審書費該怎麼辦?雖然沒多少錢,但也是錢啊!
後來,編輯讓我把審書報告完成,幫我申請了審書費。不過,經此一役,我就知道拿到書第一件事就是要去確認相關書籍,沒問題再來認真看書。
確認有無審書格式
每家出版社的審書格式都不一樣,有些鉅細靡遺到寫作技巧、市場評估都要寫,有些則是只要填一些書名、頁數等基本資料,其他就交給你自由發揮。發案時可以向對方確認有沒有固定的格式,如果沒有的話,可以詢問哪些內容是一定要寫的。通常發案的編輯都會主動說明,但我也有遇過完全沒有規範的案主。事先確認清楚以免之後要一直補,其實很浪費時間。我個人是比較偏好可以自由發揮的格式,畢竟每個人的讀書喜好差很多,很難以中立客觀的角度看待內容。
可以參考原文讀者的評論,但還是要以台灣讀者的角度寫心得
審書報告除了描述書籍內容之外,最後一個部分通常都是審書者的心得感想。我會在寫完自己的心得之後再去參考日本讀者的評論,如果有值得參考的部分,也會一併寫在審書報告裡面。日本有很多書評網站,亞馬遜本身也有讀者評論的功能,我覺得可以參考。不過,日本和台灣的國情、市場終究不同,所以寫審書報告的時候還是要站在台灣讀者的角度思考。
因為我怕先看別人的評論會影響我自己的判斷,只寫自己的看法又太偏頗,所以採用「先寫好自己的心得再參考讀者評論」的折衷方式。

審書工作的美麗與哀愁

剛開始接審書,一方面是我自己本身就愛讀書,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如果有買到版權,編輯能發給我譯。話雖如此,審書審了幾年,一直到最近才有審過的書真的發給我。也就是說,審了幾十本書,到最後都不是我譯的。後來我才知道,有些出版社把審書和翻譯的工作分開。審書員就永遠都只接得到審書的工作,不會因為審了一本書而獲得翻譯的工作。
審書的交期大概是二週
審書工作非常耗時,看完一本書可能要幾天的時間,寫一份報告少說二、三千字,我自己最多還曾經寫到六千字。發稿時間通常會壓一到二週,也就是說你必須在二週內看完一本書並且寫完一份審書報告,而審書的稿費通常落在一千元至二千元之間,換算成時薪的話可能比便利商店店員還低。如果單純從報酬的角度來看,審書的工作真的只有一個「慘」字可以形容。
審書的好處就是可以閱讀新鮮的原稿
我合作的編輯曾經感謝我願意審書,大概就是因為有很多人不願意接這樣吃力不討好的工作吧。不過,審書的好處就是可以看到最「新鮮」的原文。譬如剛在日本上市的書或者還沒上市的手稿。像我這種工作的時候讀書,不工作的時候也讀書的人就很適合審書的工作。而且在翻譯的工作之間夾雜審書的工作,其實很考驗閱讀速度和時間分配的功力。透過審書提升這兩種能力,也是一種收穫。如果自己審的書後來發給自己翻譯當然很好,若是發給喜歡的譯者翻譯,我也會覺得很榮幸。雖然不是我譯的,但是也參與了一小段出版工程。
我現在還是會接審書的工作,因為目前的合作對象多多少少會針對審書內容給我一些反饋或者把審過的書發給我,我們之間有良好的互助關係。雖然接審書的頻率沒辦法像以前那麼高,但只要是有興趣的內容、時間能配合,我都不會排斥。當然,稿費能提昇就更好了。(請把重點畫在這一句)
祝大家的稿費都節節高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