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被我們忽視的 那群一輩子做工的人

平常被社會忽視的,是一輩子做工的人
需要我們理解的,也是一輩子做工的人
====================以下有雷慎入====================
「職業無貴賤」、「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可能是你我都聽過的俗諺,但從「做工的人」書籍或電影中,都點明了在工地工作的那群人,或者有群揮汗做各種勞力工作的人,仍舊在社會中沒有被平等地對待,很難被社會大眾當作「貴賓」或「狀元」對待,反而很可能是我們平常連看都不會看一眼的人,甚至是我們不屑的人、認為沒文化素養的人,是我們始終忽視不去看的一群人。
「每個專業都值得被尊重。」我猜這應該是作家林立青最想倡議的概念之一。但不要說是在工地做工的人了,很多行業的人領的微薄薪水,對應到現在的房價,根本少得可憐,那些沒有房子住的人,那些整天忙著賺錢只為了張羅自己和家人下一頓飯、下個月生活費的人,忙賺錢都來不及,還計較什麼被不被尊重,遑論什麼尊嚴?
透過這部作品,我開始思索的一個問題是,到底是誰決定了每個行業工作者賺的薪水行情?為什麼服務業、行政人員、工地師傅等人的薪水普遍就是低廉,精算師、專利工程師、醫師、律師等「師」字輩人物的薪資大體就是高人一等呢?如果職業無貴賤的話,應該每個行業的行情都要在差不多的範圍內,工作者生活的品質也要一樣才對啊?想了半天,還是覺得這個問題目前沒有明確答案,只感覺到在社會上生存,「錢」和「權」是一體的,沒有足夠的錢,某種程度,也錯失了健康與快樂的權利。就像「做工的人」劇中演的血淋淋真相:「窮人的命不是命」,還有「窮人沒有生病的權利」。若阿祈活著,在現實中似乎也真的會拖累一家人,成為家人沉重的經濟負擔與心理壓力。劇中人物戲謔地說道:「錢就是我的醫生,有錢就不會生病」,以及「用錢來砸我,醫生遠離我」,看似搞笑的順口溜,背後舖陳的結局,卻是劇末阿祈與阿欽為了成全其他親友更好的物質生活品質,而悲劇性地自殺了結一生。
心理諮商在台灣的現行法律制度下,被歸類為醫療服務。從自身是諮商師的角度,也都不時會看到社會底層或邊緣常有很多的角落,是自費心理諮商或政府補助的諮商無法觸及的地帶。為什麼有些人就可以一週動輒花萬元以上、一個月花費數萬元以上接受長期的心理諮商與治療,有些人卻連一次自費諮商的數百元至數千元都很難出得起?沒有錢的人,要怎樣才可以讓自己的心得到平靜與治癒?可能只能先更努力賺錢養活自己、先幫小孩賺奶粉錢跟學費再說吧!
有錢人享有的資源,永遠都比沒錢人還要豐厚。有錢人過的生活品質,也永遠比沒錢人還要好。而原生家庭背景、階級與從事的職業類別某種程度大幅決定了一個人這輩子能賺取的財富,也決定了會被歸類在「有錢人」或「沒錢人」,所以沒錢人註定不可能與有錢人一樣平等,也註定不可能「職業無貴賤」。看完「做工的人」書籍或電影的閱聽者,誰會希望自己或自己的下一代夢想目標是去當一個做工的人?
看完做工的人,沒有太深遠地期待這部作品的閱聽者去改變社會,只期待至少底層的世界被更多人看見之後,我們對於底層的人們,會有更多的理解,更多的理解,才會對他們帶出更多真誠的、出於人性的悲憫與關懷。希望我們對他們的悲憫與關懷,不因他們被社會標籤為「沒有文化素養」或「沒讀書」,也不因我們平常不認識他們、跟他們不熟、覺得不甘我們的事,就泯滅無存。
*備註:封面照片引自電視劇【做工的人】彩蛋中一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