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7|閱讀時間 ‧ 約 10 分鐘

理論與實務的差異(延伸版・上)

上週在臉書提到一些理論跟實務的東西,得到不少回響,但看看各位朋友的回應,似乎不少人沒抓到那個點,所以拆上中下三篇來好好談談。
在戰略書籍中,對自身經驗以及實務困難有最大理解者,當屬《戰爭論》的作者克勞塞維茲。《戰爭論》很難讀,尤其是年輕的學者,所以產生一種論點,認為哲學層次過高,需要花很多時間去研讀體會,這在初學者中特別常見。
呃,並不是,經驗豐富點、人生閱歷多了點後,重讀一次就完全理解克勞塞維茲的意思,他其實就只是在做一個經驗總結,努力要告訴大家,為何紙上計畫到實際作戰,差那麼多?他用了一個概念:
「摩擦」(Friction/Reibung)。
來做個概括的結論,筆者在大學時代拚命去想摩擦的意義,找了許多理論跟模型想要逼近這個核心,出來工作沒一年就領悟了,摩擦並非什麼超難理解的數學公式,這遠遠比你要解開傅立葉簡單多了,問題不是在理解,是「體悟」你自己「無能為力」這件事。
以下筆者就儘量用例子解釋,讓讀者便於理解,同時也要傳達一個很淺顯但重要的概念:「不要被高深的國關理論或是策略弄混了,戰略的本質是最純樸的思維,『怎樣去做好一件事』。
這些年見過太多人,尤其是沒有管理實務經驗、產業操作經驗的學者,用理論去參透理論,結果陷入無窮盡的困惑,只好訴諸神祕,以及特定的權威,還有偷偷瞄到的機密文件,以為這就是真相,很可惜。
第二步空白,第三步就訴諸神秘(誤)
第二步空白,第三步就訴諸神秘(誤)

現實和計畫為何出現巨大差異?
理論到實務的差異在哪?研究戰略、軍事相關者理應最清楚。
請問,今天我們要規劃進攻一座小城,寫了綿密的規劃、詳盡的戰鬥支援方式,準備了大批物資與超越敵軍數倍的軍力,結果居然花了比預計多好幾倍的時間才攻下,這到底怎麼回事?照理論推估,不是十倍於敵人的實力,就算拖延也只會拖時間幾成而已,怎麼會好幾倍?
這個案例出現在美軍在伊拉克的綏靖任務「法魯加戰役」(Battle of Fallujha),筆者提這個是因為,連探索頻道都有影片在介紹,很多當事人出來敘說作戰的困難,有非常多的文章可以參考。
筆者只提有關的東西,做計劃時想的是,依照過去的經驗,清掉一棟房子要花幾分鐘,前進一條街道最多幾小時。但實際的狀況卻是,淨空一棟有幾名敵人守衛的三層樓房就花了一個下午,整天才推進一條街。問題出在哪?
實際案例是這樣的,一個班知道這棟房子有敵軍,所以依照計畫分小組衝入,執行火力壓制然後逐房清空,結果在衝進去的瞬間,被敵軍的詭雷、手榴彈、機槍掃射,反過來壓制,還有弟兄中彈需要救援。事前沒想到?當然有,但不知道原來火力這麼強,在狹小的房屋中難以發揮美軍的小組支援優勢。
更多的時間花在哪?花在救援受傷的弟兄。就算叫了戰車前來支援,但在屋內還有弟兄的情況下,你也不能砲擊。還有,開戰了才確定,敵軍每一個都吸毒,麻痺自己的神經,讓正常來說一顆子彈就放倒的,變成只要沒有致命傷,都還有作戰能力。
你說,美軍難道事前不知道?其實都知道,情報單位沒有打混。重點在於,每一間房子的推進慢了一小時,半條街就慢了一天,這大家都知道。清空一棟有敵軍的房屋要多久,有延遲會多耗多久,大家也都明白。但事情就是發生了,每一棟都延遲,整條街有敵軍的房子比想像的要多,每一個敵人都比預期的要頑強。
每一個地方都出現平均5%的延誤,整體乘下去導致計畫嚴重延遲,我們寫事後檢討時,說的都很簡單,早知道沒有多少平民,就重火力逐屋轟炸,早知道敵軍這麼頑強,每班的火力要更加強,早知道……
是的,每一個地方都延遲一點點,就會累積重大的延遲。就跟第一次波灣戰爭相同,美軍M1坦克跟伊軍T72的性能有天差地別嗎?其實沒那麼誇張,但當整支部隊的每一個單位,都比敵軍強10%,整體的戰力差就變成倍數。這些我們都知道,重點是怎麼去做到?
所以為何現場人員的經驗無比重要,他會告訴你延遲的原因,你才能在比較高層次的位置,做出整體資源的宏觀調控,像是投入預算到單兵武器的提升,更多的情報收集等等。但我們可以用宏觀調控的結果,去反推說現場經驗不重要嗎?當然不行。

只有實務經驗才可能消除「摩擦」
因為你不知道現場的每一個小摩擦,到底怎麼累積,又要怎樣去消除。整體宏觀的調控,指的是一些當時不起眼的細節,但事後發現很重要的。像是德軍的軍官訓練強調第一線人員的靈機應變,每個軍官都要有大戰略的概念,讓每個現場的變化都能有利於整體,不會做出違背整體戰略的戰術決定。美軍在設計坦克時,乾脆把個人汽車的概念加進去,只要你有駕照,要成為一個駕駛兵並不困難,讓駕駛兵可以把時間花在更多的戰鬥訓練,而非學會開坦克。
而我們在網路或是書本上,對這種小細節的討論非常少,或者說根本沒有。筆者就請問大家,我們都知道德軍的軍官訓練很靈活,所以他們的教材是什麼,上課教師怎麼來的,怎樣編寫一套適合的軍官教材。好像沒看過對不對?我們都曉得雪曼坦克的設計概念之一,就是儘量貼近開車體驗,所以你有看過福特汽車怎樣設計產線,或是產線的管理模式怎樣來的。好像也沒有對不對。
戰略視野要打開,你就得碰這些東西,訓練細節最後就是要看手冊、規範等極為枯燥的工具書,坦克生產是工業管理模式,得要翻產業史跟管理學。不然你學戰略到最後,真的只是看理論說故事,覺得依照國關課本或是其他的戰略指導,所以我們只要依循某個政策去做,鐵定沒有問題。
問題可大了,你沒有現場經驗,怎麼會知道下的這個決定,會有多少延遲?
今天你問一個從基層幹起的工頭,他可以告訴你水泥怎樣攪拌、鋼筋怎樣綁好,採取哪種辦法會差多少時間。所以你要聽這個工頭的話,確定過去的時間多少,還是聽一個剛畢業的大學生,拿著新比例水泥跟工法的論文,說這可以節省35%的時間去做計劃?
這我們大家都明白,但為何遇到其他政策的東西,突然就不知道了?
工廠的案例,筆者有一個非常沉痛的經驗,產線出錯、不良品率暴增,實驗室初步檢測,測到不應該出現的A物質,而這個A含量照道理應該是ppm等級,居然測到10%以上,到底怎麼回事?出問題了,徹夜守在產線旁,每小時取樣,沒有一個地方有錯,從原物料到過程全部都正確,怎麼隔天回去補眠後,工廠做出來的產品,就又出問題?
熬了三天,比較熟的領班看不下去,跑來直接說原因。他帶筆者去看他每晚都會做的事情:用含有高含量A的液體去清洗管線!
筆者當下差點要氣死,不過還是忍住問原因,領班才說:「因為過去的經驗,不管用哪種酸還是鹼,哪種成分的清潔液,都洗不乾淨,生產的成品都不能用。」領班沒有高學歷,但他用經驗測出這個才有用,其他依照規範生產的東西全部過不了關。
你說他X的怎麼可能?事情就是發生了,你總不能拿理論說他錯,隔天跟客戶報告,讓他被開除吧。事後花一周測試他的做法,就是他奶奶的熊有用,我們照規範照理論走的全錯。而事到今天筆者都沒有跟老闆、客戶以及任何人說過,找了其他原因蓋過去,至少讓出錢的人覺得沒事了。
為何不講?因為筆者答應他,絕對不把他的做法洩露出去,這不僅是他生存的密技,更是經驗的累積,而他也知道老闆絕對不會准,定把幾百萬的損失算到他頭上。這是信用跟信任,你不能因為他的做法跟理論不合,就選擇賣掉他來圓滿自己的心靈。
錯了就是錯了,筆者花了一個月以上找原因,跟廠長經理閒聊,慢慢抓到過去產線的歷史,以及外勞說的一些操作過程,終於知道這個「完全不合規範的做法為何成功」。
其實很簡單,原物料不純,加上產線是自己找國產品拼裝,所以循環不佳,導致遇到這批原料就出事,如果是買整套日本原裝,那麼設計上不會有這種循環不好的地方。這導致清洗時,洗劑要洗到縫隙都只能依靠單純的擴散作用,A只是剛好在這個產線中,隨手可取得最便宜的,而就這麼剛好,A的化學反應正好可以對到氧化還原將之取代,然後取代後的化合物很容易溶在水裡,可以沖掉!
那你說,怎麼之前沒發現?或是說用原本的規範用品,洗劑放下去靜置三天,或是多洗幾次就好了?大哥,上一段才講,擴散作用啊,花時間就可以深入縫隙,之所以多洗幾次也是類似的道理。而你生產時間越久,累積的雜質就越多越難洗出來,就只是這樣。
根本之計,是老闆把整條產線打掉重練嗎?那問題來了,為何在筆者認識客戶之前,幾乎沒有類似的問題?花了筆者半年才找到原因。因為台灣幾乎所有供應商的原物料,都在之前幾年開始買中國的!洗不掉的雜質就是從不良的原料而來。
逢中必反?你要這樣想就這樣想。因為價差一倍,不用中國貨的是傻子,反正檢驗報告都合格不是嗎?之前筆者就說過了,中國生產的原物料,邏輯是「沒說不可以放的都不管」,所以台灣這麼多廠商之所以檢測不到,並非無能,只是單純的沒經驗,不知道中國料原來有一堆毛。

世界不會是完美無缺的計畫
你說筆者講這幹嘛?
如果筆者是上尉補給官,負責調查E連為何子彈用的特別多,那麼這個領班就是在最前線打仗的士官。當他告訴你,因為對面的北韓軍隊多了一大堆中國志願軍,編制人數超過帳面兩倍,所以當然要用更多子彈。你要聽他的,還是堅持帳面上的北韓軍只有100人,你怎麼用了1000人份的子彈?所以砍掉他的補給嗎。
但如果上面的將軍,極為堅持中國不會參戰,深信參謀本部的研判,你膽敢說就把你降編罰俸,然後把那個士官送軍法槍斃。請問,你會選擇老實說出來,還是找其他理由,例如訓練不足耗費量過大、地形掩蔽物太多導致需要更多火力壓制?
這有經驗的讀者,絕對曉得筆者在講什麼。
甘苦談說給前輩聽,人家可是說得很直接:「早就知道會是類似的狀況,因為我們也遇過。」
所以你就會明白,為何前輩畫的甘特圖,時間總是比較長,預算表裡面的人事跟耗材就是比你要多。越是沒有第一線經驗的,越會規畫「完美無缺」的計畫,道理就在於此。
現在的狀況是,你要不要接受這個殘酷的事實,世界上有太多太多事情,你沒做過根本不知道,這在戰略上統稱摩擦,每一個你預想中大概知道,但實際上總會出點小錯的,通通都是。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