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去那顆大石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最近的新聞事件,讓我想起一句話:「社會轉型期,最大的悲劇不是壞人的囂張,而是好人的過度沉默」,其實大家都想要成為好人,但當糟糕的事情發生,我們能不能勇敢且有智慧的發聲,明白什麼是真相,能夠站在對的那個立場,就算眼前的親愛的朋友,你仍舊知道自己的判斷是對的且持續溝通。
今天聽完法客電台在去年訪問《無聲》的導演柯貞年討論到,許多性犯罪的受害者會諸多因素而不願意提告,可能是加害者是熟人、可能是司法調查的過程會造成第二次傷害、以及社會對受害者的諸多檢討,這些都是受害者感到絕望,但又無法信任這個社會會給他公道,都會讓這些性犯罪更難被妥善受到正確處置。
這世界沒有非黑即白,但有些善與惡,我想還是需要把持一個原則:不論是任何人受到傷害,在這個社會都不應該被視為理所當然的,不論他的性別與身分,我們該做的是站在對的立場,勇敢發聲,多一點同理、多一點勇氣去迎面那些錯誤的聲音,讓受害者可以更勇敢地發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過去我被別人否定時,我會很生氣的說,事情不是這樣的,現在我知道自己的真相後,明白我是怎樣的人,而不是你說的如此,我的價值不再建構在別人的嘴裡,我明白自己的價值。 我老闆就跟我說,他希望我不要那麼內向,多外向一點,散發溫暖的特質點。我只是點點頭,並不多做解釋,因為我知道那是他的期待和認知,並不是正確
做為一個高敏共感者,認識自己、調節情緒是我們一生的功課,不為了其他,就是為了治療自己。 作為治療的最佳處方就是誠實的面對自己,唯有誠實,我才知道我該怎麼調整自己的狀態,我內心最深處、我的潛意識、我的身體究竟想要告訴我什麼? 「嘿,別叫我不焦慮」 讓他繼續焦慮一下,就如讓子彈飛一下,焦慮想說些話
「永遠記的自己擁有選擇權」 這句話讓我在陷入焦慮時,這句話喚起我的理性。 我並不是沒有選擇權,只是我願不願面對面前這條已經阻斷的道路,我有沒有急流勇退的決心,我是不是被執著推向了自己的絕望呢?
我發現很多人都有一個壞習慣(包含自己),就是預設別人會怎麼想,或許是我們身處的文化,常常告訴我們要避免衝突,但預測他人的想法往往就是一個溝通的障礙。 我們需要承認,別人怎麼想,我們很難用隻字片語就能夠猜得出來,而我們的負面預期往往影響著我們怎麼應對。
有時候會覺得人生好難,好多關卡要度過。 努力做了好多事情,有時候真的不清楚是否要堅持什麼。 努力沒有回應,就像石頭丟下萬丈深淵。 有時候也會思考自己是不是應該先去睡覺。 明天可能不會變好,但至少你的精神會很好。
我猶記著有一次在社團的夥伴溝通時,我用文字打出很直接的要求,結果導致我那個夥伴直接退出整場活動,這讓我非常困惑以及不解,我非常平靜打出了一段平鋪直敘的文字,卻造就對方的憤怒,為什麼呢? 我要怎麼說話,才能把我的意思真正表達清楚且不會造成誤會呢?而對方的
過去我被別人否定時,我會很生氣的說,事情不是這樣的,現在我知道自己的真相後,明白我是怎樣的人,而不是你說的如此,我的價值不再建構在別人的嘴裡,我明白自己的價值。 我老闆就跟我說,他希望我不要那麼內向,多外向一點,散發溫暖的特質點。我只是點點頭,並不多做解釋,因為我知道那是他的期待和認知,並不是正確
做為一個高敏共感者,認識自己、調節情緒是我們一生的功課,不為了其他,就是為了治療自己。 作為治療的最佳處方就是誠實的面對自己,唯有誠實,我才知道我該怎麼調整自己的狀態,我內心最深處、我的潛意識、我的身體究竟想要告訴我什麼? 「嘿,別叫我不焦慮」 讓他繼續焦慮一下,就如讓子彈飛一下,焦慮想說些話
「永遠記的自己擁有選擇權」 這句話讓我在陷入焦慮時,這句話喚起我的理性。 我並不是沒有選擇權,只是我願不願面對面前這條已經阻斷的道路,我有沒有急流勇退的決心,我是不是被執著推向了自己的絕望呢?
我發現很多人都有一個壞習慣(包含自己),就是預設別人會怎麼想,或許是我們身處的文化,常常告訴我們要避免衝突,但預測他人的想法往往就是一個溝通的障礙。 我們需要承認,別人怎麼想,我們很難用隻字片語就能夠猜得出來,而我們的負面預期往往影響著我們怎麼應對。
有時候會覺得人生好難,好多關卡要度過。 努力做了好多事情,有時候真的不清楚是否要堅持什麼。 努力沒有回應,就像石頭丟下萬丈深淵。 有時候也會思考自己是不是應該先去睡覺。 明天可能不會變好,但至少你的精神會很好。
我猶記著有一次在社團的夥伴溝通時,我用文字打出很直接的要求,結果導致我那個夥伴直接退出整場活動,這讓我非常困惑以及不解,我非常平靜打出了一段平鋪直敘的文字,卻造就對方的憤怒,為什麼呢? 我要怎麼說話,才能把我的意思真正表達清楚且不會造成誤會呢?而對方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放下對現狀的抗拒,你會發現困難中藏著成長的契機,讓每一步都變得有意義。 接納當下:釋放過去,擁抱未來 人生就像一條河流,過去的遺憾是沉入水底的石子,未來的未知是河道上的霧氣,而當下,則是我們正行進的那片水面。只有接納當下,我們才能放下對過去的執念,釋放遺憾,並擁抱未來的無限可能。 我們時常因過
Thumbnail
莫那魯道遺骨才再也不是展示品或是標本,也終於回到了故鄉馬赫坡社原址較近的霧社安息了。可是,從上述官方主導的過程,以及下葬地點周遭氛圍可以看出,莫那魯道遺骨又重新被收編在中華民國官方視角下,成為中華民族抗日事蹟與景點的一部份了,而這真的是莫那魯道本人樂見的嗎?是賽德克族德固達雅群族人能完全接受的嗎?
所在編章︰ 第三編 物權\第二章 所有權\第二節 不動產所有權(§773~800之1) 立法沿革︰ 98.01.23增訂公布(後續尚無修正) 民法第796條之1(越界建屋之移去或變更)(98.01.23增訂公布) Ⅰ土地所有人建築房屋逾越地界,鄰地所有人請求移去或變更時,法院得斟酌公共利益
  如果世界是傾斜的,你的「中立」就不是中立。有些語言一直是被壓抑的,有些時刻是她們少數有機會在公眾表達的時候。如果你「誰都不想幫」,或許該朝受害者與弱勢群體傾斜一點。如果我們不想讓自己的聲音被既得利益者或「維持現狀」不顧意願地收編,我們必須主動而有立場地說話、主動和受壓抑的群體站在一起。
Thumbnail
你覺得我們現在處於怎樣的世界呢? 是大家互相幫忙或是狗咬狗的世界呢? 也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本書想告訴大家,人性沒有你想的這麼壞,歷史上各種好事壞事,其實都能用「人性本善」來解釋,看過這本書或許你會對於人性會有不同的看法。
Thumbnail
提出面試是否值得的問題,是否應花時間去準備和參加面試,文章分析面試可能帶來的經驗和收穫,也提供延伸閱讀連結及聯絡方式。
Thumbnail
近年社會對於性侵害的譴責與意識已前進至令人振奮的階段,也漸漸開始鼓勵 MeToo 受害者,勇於道出,不要自己承受壓抑。 或許對受害者而言,每一刻都在掙扎要不要說出口,每一刻都在跟理智抗衡。 可是對於受害者而言,說出口是期望讓標籤脫落,而不是讓標籤被看見。
Thumbnail
2023年上百起具名舉發的性暴力案件,掀起台灣 #metoo驚天巨浪,受害者在網路上鉅細靡遺地寫下受害經過,也才讓社會大眾明白事件發生的脈絡,與加害者慣用的手法行徑。現代婦女基金會發現人們對被害者最大的疑問是:「事發當下為何不說?」、「現在才說是否別有目的?」然而這樣的疑問困住了許多被害者不敢發聲,
Thumbnail
放下對現狀的抗拒,你會發現困難中藏著成長的契機,讓每一步都變得有意義。 接納當下:釋放過去,擁抱未來 人生就像一條河流,過去的遺憾是沉入水底的石子,未來的未知是河道上的霧氣,而當下,則是我們正行進的那片水面。只有接納當下,我們才能放下對過去的執念,釋放遺憾,並擁抱未來的無限可能。 我們時常因過
Thumbnail
莫那魯道遺骨才再也不是展示品或是標本,也終於回到了故鄉馬赫坡社原址較近的霧社安息了。可是,從上述官方主導的過程,以及下葬地點周遭氛圍可以看出,莫那魯道遺骨又重新被收編在中華民國官方視角下,成為中華民族抗日事蹟與景點的一部份了,而這真的是莫那魯道本人樂見的嗎?是賽德克族德固達雅群族人能完全接受的嗎?
所在編章︰ 第三編 物權\第二章 所有權\第二節 不動產所有權(§773~800之1) 立法沿革︰ 98.01.23增訂公布(後續尚無修正) 民法第796條之1(越界建屋之移去或變更)(98.01.23增訂公布) Ⅰ土地所有人建築房屋逾越地界,鄰地所有人請求移去或變更時,法院得斟酌公共利益
  如果世界是傾斜的,你的「中立」就不是中立。有些語言一直是被壓抑的,有些時刻是她們少數有機會在公眾表達的時候。如果你「誰都不想幫」,或許該朝受害者與弱勢群體傾斜一點。如果我們不想讓自己的聲音被既得利益者或「維持現狀」不顧意願地收編,我們必須主動而有立場地說話、主動和受壓抑的群體站在一起。
Thumbnail
你覺得我們現在處於怎樣的世界呢? 是大家互相幫忙或是狗咬狗的世界呢? 也許我們從小就被教育「防人之心不可無」,但這本書想告訴大家,人性沒有你想的這麼壞,歷史上各種好事壞事,其實都能用「人性本善」來解釋,看過這本書或許你會對於人性會有不同的看法。
Thumbnail
提出面試是否值得的問題,是否應花時間去準備和參加面試,文章分析面試可能帶來的經驗和收穫,也提供延伸閱讀連結及聯絡方式。
Thumbnail
近年社會對於性侵害的譴責與意識已前進至令人振奮的階段,也漸漸開始鼓勵 MeToo 受害者,勇於道出,不要自己承受壓抑。 或許對受害者而言,每一刻都在掙扎要不要說出口,每一刻都在跟理智抗衡。 可是對於受害者而言,說出口是期望讓標籤脫落,而不是讓標籤被看見。
Thumbnail
2023年上百起具名舉發的性暴力案件,掀起台灣 #metoo驚天巨浪,受害者在網路上鉅細靡遺地寫下受害經過,也才讓社會大眾明白事件發生的脈絡,與加害者慣用的手法行徑。現代婦女基金會發現人們對被害者最大的疑問是:「事發當下為何不說?」、「現在才說是否別有目的?」然而這樣的疑問困住了許多被害者不敢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