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負面預期容易把關係搞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溝通很重要的是「說」。
我發現很多人都有一個壞習慣(包含自己),就是預設別人會怎麼想,或許是我們身處的文化,常常告訴我們要避免衝突,但預測他人的想法往往就是一個溝通的障礙。
我們需要承認,別人怎麼想,我們很難用隻字片語就能夠猜得出來,而我們的負面預期往往影響著我們怎麼應對。
我寫了許多篇關於同理心應用的心法,有些心法是我自己體悟後克服的,有些問題是我一犯再犯的,這個問題就是-要如何正確的評估他人。
而正確評估他人,非常容易受到情緒化的影響而失去理性,當我們極度害怕或是感覺受到威脅時,我們反射性地會為了保護自己而用憤怒或是害怕來戰或逃,或是戀情中容易發生的內心小劇場,都是人際關係的致命傷。
在我過去的文章有提到阿德勒思想中的「課題分離」是應對這種誤解的良藥。
明白彼此的課題,理解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是很不一樣的,無法用自己的想像去干涉他人本來的樣子。
在被誤解時,不需要承擔莫須有的誤會,放寬心地開口問,誤會可能獲得和解。
不需要爭個誰輸誰贏,真正的溝通是雙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猶記著有一次在社團的夥伴溝通時,我用文字打出很直接的要求,結果導致我那個夥伴直接退出整場活動,這讓我非常困惑以及不解,我非常平靜打出了一段平鋪直敘的文字,卻造就對方的憤怒,為什麼呢? 我要怎麼說話,才能把我的意思真正表達清楚且不會造成誤會呢?而對方的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區別真相與否的工具,用於科學或是哲學是非常強而有力,但如果用於沒有標準答案的事物上,往往淪為一種傷害。
我猶記著有一次在社團的夥伴溝通時,我用文字打出很直接的要求,結果導致我那個夥伴直接退出整場活動,這讓我非常困惑以及不解,我非常平靜打出了一段平鋪直敘的文字,卻造就對方的憤怒,為什麼呢? 我要怎麼說話,才能把我的意思真正表達清楚且不會造成誤會呢?而對方的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區別真相與否的工具,用於科學或是哲學是非常強而有力,但如果用於沒有標準答案的事物上,往往淪為一種傷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的「想法」讓你卡住了!當挫折來臨時,我們的大腦會試圖解釋原因,但有時我們的解釋方式會讓自己越來越消極,甚至失去行動力。過度自責、放大問題、怪罪環境,這些錯誤歸因讓我們困在情緒漩渦裡。只要調整思維,你就能改變感受與行動。這篇文章教你如何破除 6 種錯誤歸因,找回掌控人生的力量!
Thumbnail
"這樣做到底對不對?" 最困擾我們的並不是他人的眼光,更多是「這樣做到底對不對」的念頭,我到底該怎麼做才不會惹人厭,怎樣做才能增進好人緣,人脈廣就代表能有更多資源。 為了"好人緣"這個詞,我們常產生大量內耗,有時連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事都不敢直接拒絕,還要左彎右拐委婉表明,長久下來累積非常多不愉快。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對自己說過「我不夠好」不斷懷疑自己的價值呢?本文與你分享4個心態轉換,幫助你打破這種負面模式,走出「我不夠好」的困境;探討人為什麼需要他人肯定,以及與你分享,為什麼你應該更重視自己。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跟別人的交往當中,不管是朋友、家人、伴侶,總會忍不住猜測對方做或不做某件事的原因是什麼,也總希望對方能透過我們的「暗示」理解我們的真實想法 結果就是我們在猜測的過程裡變得焦躁不安,對方根本沒那個想法,我們卻自己腦補太多畫面,在自己的心裡上演許多小劇場而壞了整天的心情⋯⋯
Thumbnail
你害怕和人起衝突嗎? 你擔心和人一言不和會導致談判破局、關係破裂,為了避免這樣的結果,有時會不敢說出真實的想法,使對話失去彼此了解的功能,在雙方並未真正取得共識的基礎上持續互動,就容易衍生誤會,演變成激烈的衝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在關係中堅持己見引發爭執的原因,包括認知偏誤、大腦設計及社會認同的影響。當情況緊張時,停下思考是否有其他可能性,能夠改善決策過程及人際關係。文章提供了一些具體步驟,幫助讀者練習保持開放的心態,促進更和諧的互動及更有效的問題解決。
Thumbnail
你是否發現,許多情感豐富的人雖然內心充滿愛和熱情,但生活卻未必如意?情感豐富常常意味著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當我們面對生活壓力、經濟困難或人際關係問題時,這些豐富的情感常被現實消磨,讓我們逐漸失去原本的熱情和愛,變得冷漠和消極。 ☑ 情感豐富的挑戰: 情感豐富的人,內心細膩敏感,常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人的大腦,每天會產生超過六萬個念頭,你都照單全收了嗎?若是沒有經過篩選,會發生什麼事呢? ​《別照單全收你的念頭》是本國際超級暢銷書,已經在全球翻譯成31種以上的語言,英文書名是「Don’t believe everything you think」。​作者 約瑟夫‧ 阮 平時從事寫作、教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不是你不夠好,而是你的「想法」讓你卡住了!當挫折來臨時,我們的大腦會試圖解釋原因,但有時我們的解釋方式會讓自己越來越消極,甚至失去行動力。過度自責、放大問題、怪罪環境,這些錯誤歸因讓我們困在情緒漩渦裡。只要調整思維,你就能改變感受與行動。這篇文章教你如何破除 6 種錯誤歸因,找回掌控人生的力量!
Thumbnail
"這樣做到底對不對?" 最困擾我們的並不是他人的眼光,更多是「這樣做到底對不對」的念頭,我到底該怎麼做才不會惹人厭,怎樣做才能增進好人緣,人脈廣就代表能有更多資源。 為了"好人緣"這個詞,我們常產生大量內耗,有時連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事都不敢直接拒絕,還要左彎右拐委婉表明,長久下來累積非常多不愉快。
Thumbnail
你是否曾經對自己說過「我不夠好」不斷懷疑自己的價值呢?本文與你分享4個心態轉換,幫助你打破這種負面模式,走出「我不夠好」的困境;探討人為什麼需要他人肯定,以及與你分享,為什麼你應該更重視自己。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跟別人的交往當中,不管是朋友、家人、伴侶,總會忍不住猜測對方做或不做某件事的原因是什麼,也總希望對方能透過我們的「暗示」理解我們的真實想法 結果就是我們在猜測的過程裡變得焦躁不安,對方根本沒那個想法,我們卻自己腦補太多畫面,在自己的心裡上演許多小劇場而壞了整天的心情⋯⋯
Thumbnail
你害怕和人起衝突嗎? 你擔心和人一言不和會導致談判破局、關係破裂,為了避免這樣的結果,有時會不敢說出真實的想法,使對話失去彼此了解的功能,在雙方並未真正取得共識的基礎上持續互動,就容易衍生誤會,演變成激烈的衝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在關係中堅持己見引發爭執的原因,包括認知偏誤、大腦設計及社會認同的影響。當情況緊張時,停下思考是否有其他可能性,能夠改善決策過程及人際關係。文章提供了一些具體步驟,幫助讀者練習保持開放的心態,促進更和諧的互動及更有效的問題解決。
Thumbnail
你是否發現,許多情感豐富的人雖然內心充滿愛和熱情,但生活卻未必如意?情感豐富常常意味著情緒波動較大,容易受到外界影響。當我們面對生活壓力、經濟困難或人際關係問題時,這些豐富的情感常被現實消磨,讓我們逐漸失去原本的熱情和愛,變得冷漠和消極。 ☑ 情感豐富的挑戰: 情感豐富的人,內心細膩敏感,常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人的大腦,每天會產生超過六萬個念頭,你都照單全收了嗎?若是沒有經過篩選,會發生什麼事呢? ​《別照單全收你的念頭》是本國際超級暢銷書,已經在全球翻譯成31種以上的語言,英文書名是「Don’t believe everything you think」。​作者 約瑟夫‧ 阮 平時從事寫作、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