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負面預期容易把關係搞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溝通很重要的是「說」。
我發現很多人都有一個壞習慣(包含自己),就是預設別人會怎麼想,或許是我們身處的文化,常常告訴我們要避免衝突,但預測他人的想法往往就是一個溝通的障礙。
我們需要承認,別人怎麼想,我們很難用隻字片語就能夠猜得出來,而我們的負面預期往往影響著我們怎麼應對。
我寫了許多篇關於同理心應用的心法,有些心法是我自己體悟後克服的,有些問題是我一犯再犯的,這個問題就是-要如何正確的評估他人。
而正確評估他人,非常容易受到情緒化的影響而失去理性,當我們極度害怕或是感覺受到威脅時,我們反射性地會為了保護自己而用憤怒或是害怕來戰或逃,或是戀情中容易發生的內心小劇場,都是人際關係的致命傷。
在我過去的文章有提到阿德勒思想中的「課題分離」是應對這種誤解的良藥。
明白彼此的課題,理解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是很不一樣的,無法用自己的想像去干涉他人本來的樣子。
在被誤解時,不需要承擔莫須有的誤會,放寬心地開口問,誤會可能獲得和解。
不需要爭個誰輸誰贏,真正的溝通是雙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世界很大、我們的內心也很深,我們常常在往外尋找有價值的事物,但卻忘記往內尋, 認識自己一直是我們的責任,但往往我們也是傷害自己最深的人。 我是昆陽,我希望用我的觀點為你帶來點新的想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猶記著有一次在社團的夥伴溝通時,我用文字打出很直接的要求,結果導致我那個夥伴直接退出整場活動,這讓我非常困惑以及不解,我非常平靜打出了一段平鋪直敘的文字,卻造就對方的憤怒,為什麼呢? 我要怎麼說話,才能把我的意思真正表達清楚且不會造成誤會呢?而對方的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區別真相與否的工具,用於科學或是哲學是非常強而有力,但如果用於沒有標準答案的事物上,往往淪為一種傷害。
我猶記著有一次在社團的夥伴溝通時,我用文字打出很直接的要求,結果導致我那個夥伴直接退出整場活動,這讓我非常困惑以及不解,我非常平靜打出了一段平鋪直敘的文字,卻造就對方的憤怒,為什麼呢? 我要怎麼說話,才能把我的意思真正表達清楚且不會造成誤會呢?而對方的
批判性思維是一種區別真相與否的工具,用於科學或是哲學是非常強而有力,但如果用於沒有標準答案的事物上,往往淪為一種傷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樣做到底對不對?" 最困擾我們的並不是他人的眼光,更多是「這樣做到底對不對」的念頭,我到底該怎麼做才不會惹人厭,怎樣做才能增進好人緣,人脈廣就代表能有更多資源。 為了"好人緣"這個詞,我們常產生大量內耗,有時連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事都不敢直接拒絕,還要左彎右拐委婉表明,長久下來累積非常多不愉快。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跟別人的交往當中,不管是朋友、家人、伴侶,總會忍不住猜測對方做或不做某件事的原因是什麼,也總希望對方能透過我們的「暗示」理解我們的真實想法 結果就是我們在猜測的過程裡變得焦躁不安,對方根本沒那個想法,我們卻自己腦補太多畫面,在自己的心裡上演許多小劇場而壞了整天的心情⋯⋯
Thumbnail
你害怕和人起衝突嗎? 你擔心和人一言不和會導致談判破局、關係破裂,為了避免這樣的結果,有時會不敢說出真實的想法,使對話失去彼此了解的功能,在雙方並未真正取得共識的基礎上持續互動,就容易衍生誤會,演變成激烈的衝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在關係中堅持己見引發爭執的原因,包括認知偏誤、大腦設計及社會認同的影響。當情況緊張時,停下思考是否有其他可能性,能夠改善決策過程及人際關係。文章提供了一些具體步驟,幫助讀者練習保持開放的心態,促進更和諧的互動及更有效的問題解決。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我常常在想:「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不是可以坦承一些?」   有時候,自己明明什麼也沒做,卻會被朋友們誤解成另一種意思;或者,朋友沒有那個意思,但卻又克制不住自己會往那個方向想......。   類似的事情一樣接著一樣,總是令人困擾不已,不知道如何去制止自己波動不止的想法,又常常脫口而出令人後悔
Thumbnail
      你有遇過這種情況嗎,當你與對方溝通時,不管你說了甚麼,對方都聽不進去,還會一直反駁你,而對方反駁點在你聽來,都是一些荒謬難以置信的事,甚至會認為對方是在故意找碴。
Thumbnail
另一半不願意表達想法、拒絕溝通時,透過問自己幾個問題,辨識出自己處理關係的時候,是什麼讓彼此無法達成共識。最終,我們有能力分辨出處理關係的方式,是出於「我認為的好」還是彼此「共識中的好」。內容分享一位陪伴者的自我思考,並以個人經歷與觀察,為想找出關係共識的陪伴者,提供一點靈感。
Thumbnail
人際關係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以下是一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包括遠離令人不舒服的關係、珍惜友誼、真誠待人等。掌握這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就能讓你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在社會上取得成功。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肯定存在著歧異,但造成人際關係的紛爭多半是「表達方式」出了問題,雖說我們時常說「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但有沒有可能盡量在表達的時候避免他人誤解或感到不舒服呢? 《換個方式說,壞事也能變好事》這本書便直指「表達技巧」中最重要的是顧慮對方的感受。無論是拒絕、建議、提問或是讚美,其實都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樣做到底對不對?" 最困擾我們的並不是他人的眼光,更多是「這樣做到底對不對」的念頭,我到底該怎麼做才不會惹人厭,怎樣做才能增進好人緣,人脈廣就代表能有更多資源。 為了"好人緣"這個詞,我們常產生大量內耗,有時連遇到自己不喜歡的事都不敢直接拒絕,還要左彎右拐委婉表明,長久下來累積非常多不愉快。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跟別人的交往當中,不管是朋友、家人、伴侶,總會忍不住猜測對方做或不做某件事的原因是什麼,也總希望對方能透過我們的「暗示」理解我們的真實想法 結果就是我們在猜測的過程裡變得焦躁不安,對方根本沒那個想法,我們卻自己腦補太多畫面,在自己的心裡上演許多小劇場而壞了整天的心情⋯⋯
Thumbnail
你害怕和人起衝突嗎? 你擔心和人一言不和會導致談判破局、關係破裂,為了避免這樣的結果,有時會不敢說出真實的想法,使對話失去彼此了解的功能,在雙方並未真正取得共識的基礎上持續互動,就容易衍生誤會,演變成激烈的衝突。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人們在關係中堅持己見引發爭執的原因,包括認知偏誤、大腦設計及社會認同的影響。當情況緊張時,停下思考是否有其他可能性,能夠改善決策過程及人際關係。文章提供了一些具體步驟,幫助讀者練習保持開放的心態,促進更和諧的互動及更有效的問題解決。
我們似乎都難以做到就事論事、「不以人廢言」的原則。
  我常常在想:「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不是可以坦承一些?」   有時候,自己明明什麼也沒做,卻會被朋友們誤解成另一種意思;或者,朋友沒有那個意思,但卻又克制不住自己會往那個方向想......。   類似的事情一樣接著一樣,總是令人困擾不已,不知道如何去制止自己波動不止的想法,又常常脫口而出令人後悔
Thumbnail
      你有遇過這種情況嗎,當你與對方溝通時,不管你說了甚麼,對方都聽不進去,還會一直反駁你,而對方反駁點在你聽來,都是一些荒謬難以置信的事,甚至會認為對方是在故意找碴。
Thumbnail
另一半不願意表達想法、拒絕溝通時,透過問自己幾個問題,辨識出自己處理關係的時候,是什麼讓彼此無法達成共識。最終,我們有能力分辨出處理關係的方式,是出於「我認為的好」還是彼此「共識中的好」。內容分享一位陪伴者的自我思考,並以個人經歷與觀察,為想找出關係共識的陪伴者,提供一點靈感。
Thumbnail
人際關係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必須學會如何與他人相處。以下是一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包括遠離令人不舒服的關係、珍惜友誼、真誠待人等。掌握這些人際關係的潛規則,就能讓你更好地與他人相處,在社會上取得成功。
Thumbnail
人與人之間肯定存在著歧異,但造成人際關係的紛爭多半是「表達方式」出了問題,雖說我們時常說「說者無意、聽者有心」,但有沒有可能盡量在表達的時候避免他人誤解或感到不舒服呢? 《換個方式說,壞事也能變好事》這本書便直指「表達技巧」中最重要的是顧慮對方的感受。無論是拒絕、建議、提問或是讚美,其實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