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19|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兒童情緒發展與歧視有關?

圖片來源:Canva,圖片整理:大腦媽媽
圖片來源:Canva,圖片整理:大腦媽媽
我們今天來聊聊小小人的情緒吧!
情緒發展就像是蓋房子,地基很穩的話,就能建立更穩固或更好的情緒控管。
我們從小一出生就和父母產生 #依附關係(和父母的親密接觸)、到三歲時能慢慢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不需要透過父母就能自己解決情緒問題)、到五歲左右能與同儕 #產生連結(譬如說,我喜歡車車,也以為大家都喜歡車車,因為喜歡車車就可以當朋友)。
接著到最後兩關是: #發現不同:發現原來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車車啊,原來也有人喜歡飛機,但我們都可以是朋友 #尊重不同:即便我們不是朋友,我也能尊重你有不同的喜好。
其實後面兩關,不見得每個大人都有能力,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不同的性向、不同的政治理念、不同的宗教信仰,更不是每個人都能尊重彼此達到包容性的社會。
但是如果我們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建立前三種的基礎,孩子就比較能擁有尊重別人的能力。多一份了解與 #尊重,就減少一分的 #霸凌 與誤會!
【依附關係】(0歲開始) 這應該是很多心理學家講到爛掉的東西哈哈,就代表他有多重要!他是從孩子一剛出生,孩子抱在媽媽的胸前就開始的東西,這可以給孩子信任感與自信心。
【情緒互動調節】(3m-3yrs) 孩子在達到能自己調節情緒前,都是參考環境中給他的回饋,透過時間的學習,才能慢慢學會幾調整情緒。3個月大的孩子透過和父母之間的互動,去了解每個情境發生後需要怎麼反應。譬如說,難過、害怕、生氣,孩子是先觀察 #父母的反應 然後再來是 #模仿,等到一歲左右,當身體的控制能力更好的時候,如果父母在遇到同樣情境時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孩子也會用比較 #多元 的方式處理情緒甚至會發展出 #新的模式 去處理情緒。
透過這種共同調節的方式,小孩學會如何去調解自己的情緒,但要注意一點,#孩子在3歲以前都還沒完全學會如何靠自己的力量調節情緒,因此父母或老師的角色就特別重要囉!
【自我調節、產生連結】(3-5歲) 到了這個階段,我們可以教導孩子 #情緒社交學習(social emotion learning),目前越來越多歐美國小把SEL列為一項課程,主要就是要達到這五種能力:#自我覺察#自我調節#社會覺察#社交能力#決策力
1. 第一步驟:自我覺察 指認自己的情緒,「當我遇到困難時,我的心情是什麼?是生氣?沮喪?難過?」(其實有些大人也不見得能做到這點) 2. 第二步驟:自我調節 「那我要再試試看嗎?我要請別人幫忙嗎?還是我開始大吼大叫呢?」 3. 第三步驟:社會察覺 如果當我開始大吼大叫時候,我會同理到其他人的觀感嗎?別人會怎麼看待?如果我很難過的時候,我會察覺到其他人的感覺嗎?這個能力更進一步需要同理別人、理解別人,這時候需要一點想像力。 4. 第四步驟:社交能力 在一個新的群體時,你要如何和別人溝通產生連結?遇到紛爭要如何調節?要如何尊重別人? 5. 第五步驟:負責任的決策能力 例如撿到錢,你該怎麼做?遇到和自己利益相違背時,你該如何做決定?
近期的研究發現,小孩在3-5歲接受「情緒社交學習」,到青少年時情緒較穩定、有良好的社交圈、減少霸凌率、減少逃學或輟學、煙癮酒癮也都下降!其實這項數據並不令人驚訝,因為懂得自我調節情緒、懂得尊重與理解他人,就能更面對自己的困難與幫助他人度過難關~

▌關於大腦媽媽 ▌

我是個媽媽,也是兒童認知心理學科學家。
目前為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心理學博士生,主要研究對象為五歲以下的嬰幼兒的 #親子互動關係#情緒發展#語言學習#人機互動#AI研究。曾於澳洲Marcs Institute for Brain and Development的寶寶研究室(Baby Lab)擔任交換研究人員,研究寶寶大腦的聽覺與語言發展。畢業於認知神經科學所、視覺藝術研究所,對藝術治療、創作、幼兒玩具設計都略懂略懂啦!
🔔 追蹤臉書,更快讀到新文喔!https://www.facebook.com/brainymamaedu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