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為國文課畫一張地圖:高中國文課程地圖的規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新課綱的國文課一周只有四節,如果學生願意,勉強會有第五節輔導課,然而,因為輔導課是市場機制,學生自由選擇,因此,不能將其納入上正課來考量,而是要以開設選修的角度來設計課程,即便如此,或許也可以與正課相互搭配,以達更好的教學效果。
對此,我常在思索,國文課堂要處理的內容相當多,究竟該如何設計才能使教師更省力,學生的學習也更有目標及效率?
又或者,很多人或許會擔心,新課綱後的國文課如果只是上一些主題性的內容,基本功的培養又該怎麼辦呢?
由此,或許可以先理解一件事,就是國文教學到底包含哪些部份?
國文教學的三大重點
根據之前在國教院社群的共備討論,國文教學可分為學科知識、學科能力及學科素養三大重點。「學科知識」如字音字形字義、成語、國學常識、文學史、作者背景、文章內容等基本功,我所設定的教學比例大約占15%。
「學科能力」則包含閱讀能力、思辨能力、感發能力、寫作能力,在教學上約占75%,為國文教學的主要部分。
而「學科素養」則是將所學到的「學科知識」及「學科能力」應用於生活情境中,約占10%,三個向度相互影響、彼此相關,因此我認為每個環節都很重要。
另外,在教學的材料上,必修課程仍然有各家版本的課本,因此,老師在教學上,若能從「課本範文」出發,結合相關議題及素材,並試著以「主題閱讀教學」角度進行備課、教學、命題,或許更能扣合教學的新趨勢,如此一來,老師的教學方能提升效率,而當學生的學習方向更加明確時,也較不會疲於奔命。
但是,從高二接一屆新的班開始,到學測會經過三學期,這三學期至少有三十幾課課文,那每一課該怎麼上,才能達成目標?
或許,這時就需要課程地圖來幫助自己定位。
國文課教什麼?從發展自己的課程地圖出發
什麼是課程地圖?
課程地圖(Curriculum Mapping)是以圖像組織的方式,透過活潑且實用的視覺化工具,在圖中呈現重要的觀點和資訊,不僅有助於知識的蒐集與統整,也能關照到事物發展與脈絡間的系統性。
以「高二上」到「高三上」三學期國文課為課程地圖規畫的範圍,首先,我會先思索國文教學的核心為何?
對我來說,參考上圖,我大致把國文教學分成「主題內容」的學習及「能力方法」的培養兩大部分。在「主題內容」方面,我希望學生透過各類文本的閱讀,了解、覺察自我的狀態,進而思索「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後能對於「人與社會」的議題有所省思。
而在「能力方法」部分,主要希望學生能夠透過各類文本閱讀,掌握閱讀、思辨、感發及表達的能力。
進一步發想:反思國文課的意義
有了此第一層的發想及定位後,接下來,就要進行更細部的思考及規畫。
我試著用心智圖的方式,將「主題內容」及「能力方法」分別開展。
一、主題內容的發想
主題內容方面,首先,在談到「自我」主題時,期待學生能從自我出發,先理解「人如何成為現在的樣子」,接著,試著理解「面對自我困境時,可以有那些選擇及調適之方」,最後,可以在面對許多社會上的價值衝突時,內心很踏實、明確的做出自己的抉擇。
第二,在談到「人與人」的主題時,可以引導學生理解「人與人衝突的來源及處理」、「人與人互動及情感」,最重要的是,希望學生能有同理心,能更溫暖的對待別人。
第三,在談到「人與社會」的主題時,期待能分別從「空間」及「時間」的角度來理解這個社會帶給人的種種影響。
從「空間」角度切入,可以引導學理解地景與空間書寫的特點,從中找到自己的地方感,進而能思索自己對於美好生活的願景為何,最後,再擴大尺度,立足台灣,放眼國際,思索國與國之間政治外交所帶給人的影響。
從「時間」的角度切入,期待引導學生面對隨著時代變遷,對於過去與現在的價值差異、傳統文化的傳承與使命等,提出自己的看法,並從中看見意義,此外,也試著引導學生關注現世,對生活中的社會議題進行理解與批判。
二、能力方法的規畫
能力方法方面,在「閱讀」部分,希望能從帶學生掌握各類文本閱讀技巧,並養成分段、寫摘要的習慣,最後,希望學生能熟練撰寫閱讀筆記的方法。
在「感發」部分,我試著將感發的歷程拆成三個階段,以利學生掌握,首先為「感受抒發」,此階段要以學生能具體說出自己的感受為目標。接著,要能連結到個人經驗,試著理解這些感受來自於什麼事件,並能完整說出事件發生的經過。最後,則是希望學生能從文本中理解作者在字裡行間所傳遞的某些價值,並對此做出個人的詮釋與理解。
在「思辨」部分,除了讓學生掌握思辨技巧外,接著要能針對觀點進行批判,到了較高年段時,可試著在課程中結合學術文本,刺激學生在觀點上的延伸思考。
在「表達」部分,則分成口語表達及知性、情意寫作。
建構課程地圖,用哪個版本就都不是問題
有了這樣的課程地圖,其實用各家出版社的書上課就都不是問題,此外,也因為目標明確,在選擇與課文對讀的其他文本時,如電影、流行歌曲、其他文章等,就會更明確自己選材的連結點為何,教學目標為何,想要透過這一課培養學生什麼樣的能力,向學生傳達什麼樣的價值。
所以,我就會在開學前,把自己這一冊要上的課文,依照學生的學習進度及課程地圖的安排,將其「定位」,並在接下來的日子,沿著地圖走,並適當給學生方向感,不只學生安心,老師也會因為清楚而放心。
課次為按照自己目前授課進度挑選其中幾課大致擺放,大家可以依照各家版本選文進行規劃。課次後面標示的(2-2-1),第一個數字是年級、第二個數字是學期、第三個數字是段考別)
記得曾有學生在上〈蘭亭集序〉的時候,當我講到「生命短暫」等關鍵詞時,他突然冒出一句:「王羲之不就是洞簫客嗎?」
可能因為當週的複習進度複習了〈赤壁賦〉使其有所連結,接著,就又出現一句:「國文課本一堆貶官,跟覺得生命短暫,到底是……」
此時,我就反問學生:「大家可能覺得王羲之的感受跟洞簫客可能很像,對於生命短暫及渺小都感到焦慮及悲傷,但你覺得這兩篇文章哪裡不一樣?」
大家安靜了一下,我就說,你們有沒有覺得蘇軾被貶官寫〈赤壁賦〉,處理的是「自己面對困境,且試圖突破」的問題,但王羲之寫〈蘭亭集序〉面對的是一個「時代」的問題?
蘇軾的無力感來自於自我的處境、遭遇,過程有起有伏,面對得失,其試圖換個角度看待。但魏晉是一個多麼迷樣、特別的時代,活在生死不定、動盪不安的世界,面對時代問題所產生對於生命短暫的思索,那種情懷是不一樣的,由此,也可以看見不同時代風景對人的影響。
因此,我在定位這兩課時,〈赤壁賦〉我會放在「自我」,並以「面對自我困境的處理」作為切入的核心角度,〈蘭亭集序〉我就會放在「自我與社會」,所處理的重點是人如何面對大時代對人產生的影響,如此一來,兩篇文章雖然都提到生命短暫的問題,但教學目標及脈絡會有所差異,也能讓學生看見,不同時代的作者,同樣都感知「生命短暫」的背後,有什麼樣的差異。
在國文課有限的授課時間中,我們無法每一課都仔細而詳盡的把所有相關內容從頭到尾地毯式的上完,因此,「剪裁」就變得重要,至於如何剪裁,這似乎就需要借助自己規畫的課程地圖來幫忙,如此方能呈現更完整、更有系統的課堂風景。
而課文閱讀文本的補充,也應該有更精確的目標設定,我常在想,如果教〈第九味〉就單純給學生讀其他篇飲食文學的文章,這樣是不是只有讓學生知道「噢!原來這些都是飲食文學!」而沒有針對文本所欲傳達的涵義有更深入的思索呢?而這也需要借助課程地圖來幫忙,有了清楚的目標,在尋找材料上也會更有效率,所選的補充材料也會更深刻打動學生的心。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3會員
72內容數
我常在思考,當一位高中國文老師到底要教什麼? 或許,透過文本,陪伴學生一起面對青春成長的焦慮,帶學生看見生命的更多可能,讓學生思索自我與社會的連結,就是教國文最重要的事。 教了幾年發現,我的青春好像都在這裡了,於是,決定慢慢寫下些什麼,聊以紀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LH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摸到書的時候,心中有種難以言喻的喜悅,也讓我想起這些年帶學生閱讀寫作的那些日子。 那些年的閱讀寫作課 大概從104年開始吧,那一年13屆的學生高二,老實說當時沒什麼經驗,因此,我就試著分析每一篇學生的作文,從中發現、歸納一些學生的共同問題,每週的閱讀寫作課就有點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想辦法找各種方
驚覺開學將至,提醒著老師必須做好準備,因為從第一節課開始,就馬上要帶學生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學習。 寒假時仔細研究接下來要上的課程內容,並試著規劃主題,及選擇這學期預備給學生讀的書及文章。此外,最重要的是,還要思索一下類似選修的第八輔導課《糸侖的閱讀寫作教室(二)》究竟要上些什麼,並把講義編好,趕在開學
我總覺得,真正的自學,應該是引發學生興趣、教學生方法後,他們會慢慢找到想學的東西,進而主動學習,如此才能達到自學目標。 收到這份學習歷程檔案我才發現,只要幫學生建構足夠鷹架,課堂試著引發他們對於各類文章的興趣,其實他們會自發性的去尋找喜歡的文本來閱讀,並且找出自己跟文本之間的意義。 蔡同學透過平日課
這幾天醒來,手機都會跳出郵件提醒,通知我又有學生上傳學習歷程,要到系統認證。因此,一早邊泡杯茶、邊點開學習歷程看一看,成了例行公事。 這幾天點開學習歷程,都有「哇!原來這位同學對這個主題有興趣!」、「原來他覺得自己這方面收穫最多!」的驚喜感。甚至有同學已經跳脫菜單,自己找出脈絡呈現學習的所得。 過往
觀察今年的學測國文考題,及從近幾年的命題趨勢中,或許可以針對在「符合課綱精神」及「大考引導教學」的條件下,思考國文在「教」與「學」方面,需要有何調整?目前又有哪些限制。 首先,可能要先從國文考題的「課內」與「課外」開始談起。 或許大家都會有個迷思,認為國文都考課外,課內題很少,不過,這幾年卻發現,考
教國文這幾年來,發現許多學生對古文有非常大的恐懼,很多學生到了高三,看到古文就直覺跳過,或者隨意瀏覽選出答案,前幾年更發現有國文程度不錯的學生,無論模考或學測怎麼考,都卡在13級左右。我仔細把他們的考卷一份一份拿出來看才發現,原來是選擇題古文閱讀的部分拿到的分數不多,於是我就在思考,到底古文該怎麼教
摸到書的時候,心中有種難以言喻的喜悅,也讓我想起這些年帶學生閱讀寫作的那些日子。 那些年的閱讀寫作課 大概從104年開始吧,那一年13屆的學生高二,老實說當時沒什麼經驗,因此,我就試著分析每一篇學生的作文,從中發現、歸納一些學生的共同問題,每週的閱讀寫作課就有點像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想辦法找各種方
驚覺開學將至,提醒著老師必須做好準備,因為從第一節課開始,就馬上要帶學生進入下一個階段的學習。 寒假時仔細研究接下來要上的課程內容,並試著規劃主題,及選擇這學期預備給學生讀的書及文章。此外,最重要的是,還要思索一下類似選修的第八輔導課《糸侖的閱讀寫作教室(二)》究竟要上些什麼,並把講義編好,趕在開學
我總覺得,真正的自學,應該是引發學生興趣、教學生方法後,他們會慢慢找到想學的東西,進而主動學習,如此才能達到自學目標。 收到這份學習歷程檔案我才發現,只要幫學生建構足夠鷹架,課堂試著引發他們對於各類文章的興趣,其實他們會自發性的去尋找喜歡的文本來閱讀,並且找出自己跟文本之間的意義。 蔡同學透過平日課
這幾天醒來,手機都會跳出郵件提醒,通知我又有學生上傳學習歷程,要到系統認證。因此,一早邊泡杯茶、邊點開學習歷程看一看,成了例行公事。 這幾天點開學習歷程,都有「哇!原來這位同學對這個主題有興趣!」、「原來他覺得自己這方面收穫最多!」的驚喜感。甚至有同學已經跳脫菜單,自己找出脈絡呈現學習的所得。 過往
觀察今年的學測國文考題,及從近幾年的命題趨勢中,或許可以針對在「符合課綱精神」及「大考引導教學」的條件下,思考國文在「教」與「學」方面,需要有何調整?目前又有哪些限制。 首先,可能要先從國文考題的「課內」與「課外」開始談起。 或許大家都會有個迷思,認為國文都考課外,課內題很少,不過,這幾年卻發現,考
教國文這幾年來,發現許多學生對古文有非常大的恐懼,很多學生到了高三,看到古文就直覺跳過,或者隨意瀏覽選出答案,前幾年更發現有國文程度不錯的學生,無論模考或學測怎麼考,都卡在13級左右。我仔細把他們的考卷一份一份拿出來看才發現,原來是選擇題古文閱讀的部分拿到的分數不多,於是我就在思考,到底古文該怎麼教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些討論對於地方文化課程設計有何幫助?為什麼要有這些認知呢?原因在於,地方文化課程的設計,核心在於尋找文化、教育和社會的交會點,在任意兩個領域思維的交會處,便會產生創新設計的切入點,而三者重疊之處,便是課程設計的關鍵核心。
Thumbnail
針對新課綱學測【國文科】趨勢分析說明與準備 一、學測國文測驗科目 二、學測國文成績計算 三、測驗題型與時間 四、命題趨勢分析 五、能力養成與準備
Thumbnail
這學期為高三文史法政班的國文加深加廣課,設計了「地誌文學」這樣的主題。十八歲的學生即將上大學、出門遠行,而因為排名較前、資源較豐的大學多半在北部,所以我們高雄的優秀子弟往往北漂,在北部讀完書,不少人也就留在北部找工作、定居生活,很少回鄉了!所以想要藉由這個單元教學,讓她們更理解高雄家鄉
Thumbnail
【國中會考必考】   依照現在的出題方向來說,將課內的文章和所有的重點背起來,當作資料庫使用,先不要考量觸類旁通的情況下,理論上只有「六題」跟課文內容有直接相關,其他的根本就是綜合練習,而國文一科,又是「文史哲地」不分家,缺了哪一項都不容易,偏偏國文排序又高,放棄哪一科都不行。    
Thumbnail
本課程旨在透過逐步的課程設計提升學生的寫作技能,從基本語法和結構到進階寫作風格和修辭手法,幫助學生在不同情境下有效地運用英語寫作技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工作室與二林高中合作設計的校訂必修「二林譜系列課程」。該課程以地方文化為主軸,著重於師生與在地人的連結與互動,並透過不同方式,提升學生對地方文化的認識。學期初的文化座談中,強調了學生之間的連結,以及團隊合作和社群解決問題的能力,期盼培養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社會人文素養。
Thumbnail
孩子們學習國文科到底是為了什麼? 而國文老師們又應該努力為孩子培養哪些能力?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些討論對於地方文化課程設計有何幫助?為什麼要有這些認知呢?原因在於,地方文化課程的設計,核心在於尋找文化、教育和社會的交會點,在任意兩個領域思維的交會處,便會產生創新設計的切入點,而三者重疊之處,便是課程設計的關鍵核心。
Thumbnail
針對新課綱學測【國文科】趨勢分析說明與準備 一、學測國文測驗科目 二、學測國文成績計算 三、測驗題型與時間 四、命題趨勢分析 五、能力養成與準備
Thumbnail
這學期為高三文史法政班的國文加深加廣課,設計了「地誌文學」這樣的主題。十八歲的學生即將上大學、出門遠行,而因為排名較前、資源較豐的大學多半在北部,所以我們高雄的優秀子弟往往北漂,在北部讀完書,不少人也就留在北部找工作、定居生活,很少回鄉了!所以想要藉由這個單元教學,讓她們更理解高雄家鄉
Thumbnail
【國中會考必考】   依照現在的出題方向來說,將課內的文章和所有的重點背起來,當作資料庫使用,先不要考量觸類旁通的情況下,理論上只有「六題」跟課文內容有直接相關,其他的根本就是綜合練習,而國文一科,又是「文史哲地」不分家,缺了哪一項都不容易,偏偏國文排序又高,放棄哪一科都不行。    
Thumbnail
本課程旨在透過逐步的課程設計提升學生的寫作技能,從基本語法和結構到進階寫作風格和修辭手法,幫助學生在不同情境下有效地運用英語寫作技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工作室與二林高中合作設計的校訂必修「二林譜系列課程」。該課程以地方文化為主軸,著重於師生與在地人的連結與互動,並透過不同方式,提升學生對地方文化的認識。學期初的文化座談中,強調了學生之間的連結,以及團隊合作和社群解決問題的能力,期盼培養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社會人文素養。
Thumbnail
孩子們學習國文科到底是為了什麼? 而國文老師們又應該努力為孩子培養哪些能力?
Thumbnail
108課綱上路至今五年,118課綱將在不遠的未來登場。文言文刪減、歷史主題式教學,及高教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等輿論盛行的話題,都牽涉一個核心問題:什麼知識、內容應該要被納進課綱?對學生而言重要的事情,並不僅限於傳統學科知識。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