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02|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自然的距離

ROBIN WORRALL on Unsplash
我看著我眼前的那些人,我只是觀望著他們的一舉一動,不怎麼說話。突然,我的同事轉過頭來說:「我們就是離不開手機,是吧?」我點點頭,沒多說什麼,在等待的時刻,看著我們眼前的那群人,全都看著手機,還真是有一種錯覺。
隔天,看看捷運電車裡的那群人,我們也大概唯有手機才有一份安全感。手機確實比與人交談還重要,這麼重要的社交能力,我們竟然一時之間都忘了!是什麼原因讓我們這樣?現在的小屁孩很多,電玩遊戲似乎比較讓他們專注在螢幕上,除了團隊合作的電競之外,好像某種能力也一併流失,我說不出什麼,但我知道,這樣的時代在變,確實影響很多。
視訊聊天的能力比不上面對面對話的能力,也或者在我們連結過程中,確實只有一種情感與童真的成分在裡頭,我們打鬧嬉戲,比不上真摯的交流,如果你真的懂得溝通,你應該明白我在說什麼。
我們當然懂溝通,但是溝通只是沒有交互交流達到的目的,我不會閒聊,但我只是想看看人們在進行交互對談時,我們能夠思考交流的目的是為了什麼——相互意義而存在嗎?也許是我真的想很多,電視劇的對話比不上真正的實際對話的台詞,而我們就是這麼「少」。
需要什麼,想要什麼,而面對什麼,談不出一種內心而來的「換氣」——在深層裡的脈動,世界很快,我們想要求慢,似乎唯有「目的」才值得。
我說不上來,我想要解釋的是什麼,手機取代了意義的對看詞,我們唯有在手機裡才能找到樂趣,渴望交流,渴望擁抱,以及渴望獲得回應。男女的相處關係,還真的沒有手機不行。安安靜靜等待變成了極為困難的事,唯有獎賞才能做到,然而,又代表什麼?喔!我不知道,成功是必須的,贏家是一定要的,人生唯有這樣具備了,才有意義存在的表示性。
房屋買不起,售屋廣告每天都會在我家的信箱出現,看得成了廢紙,沒有什麼意義。現在的房價就是很高,現在的事情依然很多,我們的行事曆宛如商業的運作一樣,塞得滿滿的,也或者人生的功課唯有什麼「有事」存在才有意義。什麼才有真摯的意義,我也沒有答案,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而生活就是在自己的生活圈發揮該有的意義思考才行。便利商店的交接班,碰上我們應對的客人,而客人來來回回挑選商品,全台灣的便利商店型態大同小異,但你總是能見到人情人暖的生活在超商顯得更加真實。
世界快速轉動,就像每天快照的一百多張相片在眼前閃動,人不可能隨時隨地盯著自己眼前的任何一幕,了解自己在做什麼,雖然這很重要。你活在當下,渴望這當下,你看著眼前的景象,總想起我們是否經過這一妙,勾勒出你想期待的這個一秒的瞬間動作。
人生輕輕劃過,我們眼前這一切彷彿這樣被挑起,世界的陽光很大,很強烈,哪裏都可以起微風,吹拂心頭,我們就可以感受這一切的擁抱,與存在的現在性。多數的研究都說,生活在公園或是綠意生活,卻是可以改變心靈,提高對正向的感受,甚至可以讓工作提高不少「產能」,但我覺得,如果真的可以讓我們感受最自然的脈動,當然不只是公園的花花草草,而是最天然的景象,沒有人工的影子存在。
但哪裡都插滿了標誌,你到了山丘,一定會有路牌,這真的很好,否則你會迷路下不了山,但我覺得人生的技能就少了找方位的樂趣,雖然很難在山林迷路,尤其是像台北市這樣的山區,不過我們若是真的可以在林地真正傾聽最自然的氣息,想必我們應該可以提高不少人類「能力」。
Charles Deluvio on Unsplash
大概是無法回去以前日子了!我這樣想,手機有了地圖之後,再加上星相指引,讓找方位不是問題。現代人沒辦法看著天上的星星來找路,手上也沒有地圖告訴你「你在哪裡」,因此,我們就把生活技能的唯一方式視為自己在手機上的一種「方式」,還真的是很特別的進步模式。
我在〈空泛的進步」裡有提到現代科技的進步似乎走向為了進步而進步的關鍵,但在現在這個時候,尤其是「疫情」險峻的時刻,我們也該重新思考進步在某種人生的意義代表性,也就是為了抵抗這次的疫情,我們當然沒有鬆懈,但也卻思考在我們空氣之中的連結,就代表著我們人際之間是怎麼回事?
我們都戴上口罩,擔心自己是下一波「受害者」,進步的影子是為了對付這次的病毒,我們的連結有太多的距離感,由於看不到全臉頰,就好像距離蒙上了某種陰影,尤其我們擔心陌生更加得懸殊,於是更加有距離感。手機的功用成了消磨時間的工具,我們把時間消耗在螢幕上,我們也把距離分得更加清楚。
現在的距離比以前更加分明,我有時真的不懂人之間的「距離」,是否真的受到我內部距離之後,也變得更加壁壘分明?我們當然也都知道人之間是尊重,不過也看得出來距離變得更遠些,也更加模糊些,似乎成了曖昧的心理地帶。既然手機成了我們面對的唯一必需品,人類技能好像成了手機上唯一可以使用的替代品,安撫內心的距離空間,我們也就回不去人類本領的基本生活能力,究竟是真的消磨這樣的空虛,還是真的只是「無聊」,一種延伸出來的虛無地帶?就像看不見的一大片領地?
你似乎很難懂。上面提到的大自然,也唯有真的身心投入,才能真的感受這樣的美好,當我一個人坐在公園的長椅上,看著天空的雲朵,還有風聲在我耳朵裡「播送」,我真的忍不住讚嘆這樣的平日美好,與平常這樣的感覺竟然如此「稀奇」,又很自在。
人是自然的產物,天生易見,不過為何而過,以及為何為人這樣的思考範圍,以及自然被手機打消我們之間的知識脈動之後,我們就積極尋找眼前的方向,以及可能前進的方位。當然,「此地不可久留」,人總要前進,不過卻也因此忽視這樣的自然,這樣的美好。
拍拍屁股確實該走人了!公園畢竟不是「自然之地」,是人工產物,但少了公園綠地,就真的少了什麼。這樣的都市叢林還真的是叢林,只不過是一種假象。距離把我們拉遠了,尤其新冠肺炎之後,我們真的還有空間可以商榷,卻無法一起擁抱,只能去「打氣」,而這樣其實並不能把人之間拉近,只會看得出我們人的距離還是有不少的差異。每一個人都在自己的「崗位」站得比誰都有這樣的責任在,當然,人人什麼都有,但我想說的是距離之間,只是放在手機上的一種螢幕投射,宛如才是我們人格的見影。你看到什麼,手機只是反映出我們對於螢幕的投其所好。
距離思考就成了螢幕的核心地帶,看看家人與朋友,是否真的很家人「與」朋友?也或者距離在某種你我應對的投射之間也成了家人朋友之間很清楚的自然地帶?這是演化所造成的嗎?想必我們真的沒有感受到。當我回家時,邊騎車邊思考這次「傳染」的能力,與我們這樣的距離造成什麼影響時,我沒有想到答案,但是我卻總覺得人真的把距離變得更加視而所見,視而不見。
既然手機成了我們面對的唯一必需品,人類技能好像成了手機上唯一可以使用的替代品,安撫內心的距離空間,我們也就回不去人類本領的基本生活能力,究竟是真的消磨這樣的空虛,還是真的只是「無聊」?
畢竟,你真的不知道人們的距離空間,被手機綁住了,彷彿是主人與奴隸之間的分水嶺,我們真的需要手機,也或者手機需要一個主人,來駕馭他們(我們)——更好的明白界線?輕敲你回去的大門,聽見某些回音,某些空隙,某種撞擊,以及某種聲音靈敏之間容易放大我們內心的空洞領域,就有了自己最無知的地帶,帶領我們找尋最深淵的自己,以及最完好的自己。
了解自己,不是功課,而是向來學習的課題,就像家庭作業一樣,是自己給自己思考的問題,而這些根本是不存在的問題,唯有自己能夠在空隙中才能心領神會,而說到「神會」,就是說,神的地帶,是人類以為觸及而成的「核心」地帶,但根本說來不是,真的不是,一切如此夢幻,這樣真的沒有想到我們是怎麼把距離變成了更廣大,且更明顯的觸及面積,反射宛如是你,你活在你了解的生活地心面,是你把距離弄得沒有想到,你也不會真的知道。
被手機綁架,沒有贖金,因為奉獻了靈魂,還有魂魄了核心地帶,帶走了都屬於一切,真的彷彿就是一切,自然的景色如此奇妙,但唯有活在「那裡」,閉上所有感官,用最深層才能觸碰「所有」,毛細孔都「知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