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涯設計】如何在機會更多,機率卻更小的時代躍進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你有想過,我們身處在什麼樣的時代嗎?又或許,這個時代帶給我們的「感受」,就足以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常常說:「這是一個資訊爆炸、知識焦慮的時代,因此我們面對更多更廣的選擇,反而更不快樂」。然而在我讀了⟪躍遷⟫這本書後,我有了截然不同的想法。首先,是我深刻的意識到了:
@christnerfurt
今天是一個機會更多、機率更小的世界
我們往往認為在資訊取得便利的今日,能夠擁有更多的機會,但卻忽略了對於其他人來說,同樣能跟你獲得一樣的資訊。這時,我們能做好的仍然會是精進自我。有句話說「機會隨時都有,但若沒做好準備,它永遠都不是你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那你可能會想問,到底要怎麼做,才能夠保有自身的競爭力。讀完整本書後,我強烈感受到作者古典的核心思維,那就是問題有時底答案還重要!因此我們應該時常這麼問自己:
  • 我今天做的事情,機器能做嗎? 舉藥師調劑為例,機器就可能代替我們。
  • 我今天做的事情,會被外包嗎? WFH加速組織轉型的效率,如今外包型態已經越來越常見,如:簡報設計、公關宣傳、社群行銷等。
  • 我今天做的事,明天能做得更好嗎? 應該要試著去思考,同樣的工作內容,能不能做得更有效率,或是讓相關人士更滿意。
但面對跨界的競爭,光是帶有問題意識的思考,顯然是不足的。因為即便我們能控制好自身,我們仍然得觀察整個產業局勢的變化,如:當產業鏈中出現大幅提升效率的新技術,該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就會有所變化。好比,當自駕車能全面普及之時,那我們是否就不再需要職業駕駛了呢?此時核心競爭力是否會轉換為自駕車系統更新的技能呢?因此,我們不再能當純粹「埋頭苦幹」的有為者,而是要適時地對趨勢有所觀察。
@freddymarschall
可怕的不是優秀的人比你努力,而是他們的方法比你還正確
別擔心,相信願意點開文章且閱讀至此的你,一定是非常想了解如何以⟪躍遷⟫一書的「跨越式成長」來突破時代給我們的挑戰,以下我將書中內容重組為兩階段來進行分享,分別是:認知躍遷--行動躍遷

如何做到認知上的躍遷

首先,我們得先重新看待學習,因為時間有限,但知識無限。正因如此,我們需要提升自己的認知效率,這邊我整理成三步驟讓大家能夠直接運用
  1. 過濾資訊:書中將所有的資訊分為四級,而我們要做到的是有意識地做分類。一級(知識的源頭,作者強調找到源頭的重要性,如論文)、二級(忠實轉述一手資訊的訊息,如:TED talk)、三級(過度簡化或觀點極端化的訊息,如:⟪異數⟫一書誤解了一萬小時定律的詮釋)、四級(帶有動機或情緒的資訊,如:雞湯文)。在可掌控的效率下,盡可能找到可信的源頭,畢竟若將學習比喻為料理,那麼新鮮的食材鐵定是重要關鍵。   
  2. 組合資訊:我們得意識到,無論我們學習能力多強高效,學習到的知識量永遠趕不上這世界每天產生的問題量。因此,書中提到我們在平常就應該要練習整理問題集。因此,我們不是要整理待看書單,而是待解決的問題清單。而這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就是保有提問的習慣,因為提問是鍛鍊思考的最佳方式,而我們正能夠在組合資訊的這個階段,好好修煉一下自己的大腦。
  3. 產出解方:其實,在我們一股腦想回答問題的時候,我們往往忽略了其實不一定要由自己來回答。在這個高度專業分工的時代下,我們面對無法理解的問題,其實可以先思考「誰來回答」
  • 自己:靠自學來補足。「我該怎麼辦?這該怎麼處理?」
  • 問別人:透過網路的找解答。「我該到哪裡找答案?」
  • 問大神:透過網路的人脈網,找到專家。「誰能幫我解決這個問題?」
讀到這邊,你可能已經開始懷疑,咦?重新看待學習,又跟職場的能力提升有什麼關聯,其實關鍵就在於「產出解方」問大神這裡,我們經常會懷疑自己的能力,不確定自己是不是能勝任某個職務。其實
真正的專業就是,你特別擅長解決的某種問題類型 
我們能不能做到在自己的組織團隊當中,讓別人有「啊!這方面的問題,找ooo就對了」的印象呢,就是我們所要追尋的目標。
@krakenimages
再來,改變了我們的認知後,該關心的就是在行動上如何有「跨越式成長」

如何做到行動上的躍遷

這邊,我將書中的精華整理為兩個階段,即要先有高手般的策略,再有功利學習的行動。
  1. 高手策略:在對的地方做對的事。(聽起來很像廢話對吧XD)但有時簡單的極致往往是最難做到的。仔細地說,要以頭部效應來解釋
⟪躍遷⟫簡體版
這邊有兩個誤區,是我們最容易踩下去的
  • 只在意自身高優勢,卻沒有注意是否為高價值賽場:再次以自己為例,或許我有成為藥師的優勢,但以長遠職涯規劃來看,或許就失去了很多發展多元能力的優勢,將自我侷限。
  • 著急入場,沒有思考自身優勢:這邊要舉新鮮人求職的大命題,堪稱究極の選擇。即大公司V.S.小企業,許多人都從場子的特性來思考,如:大公司名號響亮未來可做好跳板、小企業組織扁平升遷機會多,但卻忘了思考自身的特質或潛能,你到底嚮往在大公司下比較專精的發揮,還是在小企業當中全能的貢獻呢。這還是回歸到,你嚮往的工作模式是什麼樣子的?你又喜歡什麼樣的溝通方式呢?
2. 功利學習:顧名思義就是要「有實用性目的的學習」,即「用以致學」。然而,除了前面提到的建構問題集,我們要做的則是善用碎片化的學習時間。既然,我們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將學習效率最大化,首先我們要先了解書中所分類的三種學習
  • 認知性學習:目的是提升認知或鍛鍊技能,因此應該要盡可能分配最多的時間
  • 知識性學習:白話文就是讓你長知識、開腦洞的學習,可以分配次多的時間,讓我們在社交的時候有更多元的話題與人交流。
  • 娛樂性閱讀:單純就是自身喜歡或陶冶性情的學習。可視情況分配。倘若在職涯衝刺階段,個人認為應該要降低娛樂方面的比例。
最後,也留下幾個問題讓你思考,如何在這個機會更多、機率更小的時代下躍進呢?
  • 我在工作時是否有提問的習慣呢?
  • 到底是忙得沒辦法思考,還是因為沒有思考所以都在窮忙呢?
  • 你都怎麼分配自己的「三種學習」?疫情前後有什麼不同嗎?
.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別忘了給我一個❤️, 也歡迎你到我的FB粉專「利他能の人生調劑所」逛逛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有個思維是這樣子的,他告訴我們通常你第一個想到的解決方案,不會是最好的方案,所以記得不要採取這個解法。若今天這句話是社團的勝利組學長姐,或是職場上的強人主管所說,我們大概八九不離十地會聽話照辦。但我們可曾想過為什麼呀!難道我們大腦的思考就這麼不可靠嗎? 根據⟪快思慢想⟫一書...
根據yes123求職網於2020年的「科系志願抉擇與學非所用調查」,約有68%的上班族認為自己學非所用,甚至有54%的人認為後悔自己當年選擇的科系,但我們都明白,人生不是遊戲,失去了並不能重來。況且,若認真來看,當年那個沒選擇到的科系,事實上你也不曾得到過,既然未曾擁有,何來失去呢?
我們總以為,在這個變動的世代,應當鼓勵人們勇於跨出舒適圈,進行跨領域的嘗試。於是,我們開始焦急的茫茫的資訊海中,找到讀得懂、用得上的知識、技能,深怕自己哪一天就不再與時俱進,甚至是在職場中失去了競爭力。就像未來學家Alvin Toffler的預言...
. 過往,我們總羨慕身旁優秀的夥伴,可以工作、家庭、個人生活全得宜,別人總是高績效,自己都做到快「起肖」!於是,我們問:「這麼少時間,到底怎麼做得到? 理論上,每個人一天可支配的時間應該是相近的才對呀?
生涯探索就像是無邊際的大海,而我們是一個個的漂流者,雖然不見得能看清要往哪座島嶼航行,但我們依舊順應著洋流載浮載沉。過程中會看見一個一個的木板,而你總是看見一個就抓緊一個,雖不能確定以後用不用得上,但總之還是得把它抓得牢牢的...
有個思維是這樣子的,他告訴我們通常你第一個想到的解決方案,不會是最好的方案,所以記得不要採取這個解法。若今天這句話是社團的勝利組學長姐,或是職場上的強人主管所說,我們大概八九不離十地會聽話照辦。但我們可曾想過為什麼呀!難道我們大腦的思考就這麼不可靠嗎? 根據⟪快思慢想⟫一書...
根據yes123求職網於2020年的「科系志願抉擇與學非所用調查」,約有68%的上班族認為自己學非所用,甚至有54%的人認為後悔自己當年選擇的科系,但我們都明白,人生不是遊戲,失去了並不能重來。況且,若認真來看,當年那個沒選擇到的科系,事實上你也不曾得到過,既然未曾擁有,何來失去呢?
我們總以為,在這個變動的世代,應當鼓勵人們勇於跨出舒適圈,進行跨領域的嘗試。於是,我們開始焦急的茫茫的資訊海中,找到讀得懂、用得上的知識、技能,深怕自己哪一天就不再與時俱進,甚至是在職場中失去了競爭力。就像未來學家Alvin Toffler的預言...
. 過往,我們總羨慕身旁優秀的夥伴,可以工作、家庭、個人生活全得宜,別人總是高績效,自己都做到快「起肖」!於是,我們問:「這麼少時間,到底怎麼做得到? 理論上,每個人一天可支配的時間應該是相近的才對呀?
生涯探索就像是無邊際的大海,而我們是一個個的漂流者,雖然不見得能看清要往哪座島嶼航行,但我們依舊順應著洋流載浮載沉。過程中會看見一個一個的木板,而你總是看見一個就抓緊一個,雖不能確定以後用不用得上,但總之還是得把它抓得牢牢的...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我們已經很難再靠「一招半式打天下」!在這不斷加速、變化的時代,曾經的成功策略許多都不再管用。從《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我提取出一些突破階段瓶頸的例子,適用於組織或個人運用於管理與創意的參考方向。(▼ 系統思考圖解,掌握僵化瓶頸的本質原因) ❍ -- 打破僵化,管理也需要進化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Thumbnail
在這個變化迅速的世界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挑戰和機遇。無論是職場上的競爭,還是生活中的選擇,我們都需要具備兩種重要的能力:學習力和行動力。如果你沒有學習力和行動力,你是做不好任何事的。 學習力,是一種不斷自我提升的能力。它讓我們在面對新知識、新技術、新環境時,能夠迅速適應並且掌握。學習力強的人
第一個能力是「製造知識」的能力。 做研究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很不同。 社群文章是傳播知識,寫的人不用做實驗, 只要收集資料,運用筆墨藝術,就能可寫出文章。 學術文章則不一樣。 學術文章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 要與相關的工作比較,呈現自己的貢獻等等。
Thumbnail
「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應該是從「互聯網時代」開始,流行了好多年,其實在沒有網路以前,也有一句話:「男(女)怕入錯行」 看到現在世界頂尖企業的CEO或創辦人們,最年輕的可能只有20多歲,大家彷彿都覺得人生的重點在「選對賽道」,選對了一飛沖天,選錯了打入凡間!
Thumbnail
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深入探討了當代社會中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我們擁有比以往任何時代更多的資訊,但我們的決策品質並未因此顯著提升。我們運用數據的能力,跟不上我們蒐集數據的速度Duhigg舉出例子:雖然我們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也知道自己膽固醇多高,我們
Thumbnail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說明:我們可以透過訓練自己用機率思考的方式,做出更好的選擇。機率思考即是設想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在腦中同時想著各種相互衝突的情境,並推估各種情形發生的比例,就可以比較準確無誤做出預測,並選擇較適當的方案。 除了機率思考之外,另外我們還需要學會「假設」,透過正確假設
Thumbnail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判斷力被譽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擁有了判斷力,我們才能夠做出明智的決策,展現主動行為,並取得成就。這種能力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個人的成長中,同樣也貫穿於企業的各個層級。
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管理和增值自己的知識變得尤為重要。一個精心設計的知識工作流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將日常的努力標準化,還能夠將這些努力轉化為可重複的任務,進而產生規模化的成果。以下是設計有效知識工作流程的三個關鍵步驟,它們將指導你如何從啟發中捕捉想法,將想法轉化為實用的筆記和地圖,最終創造出能與世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在生活中進行持續學習的重要性,提供了一個有助於安排學習計畫的框架,並強調了機會成本和比較優勢的概念。學習項目被分為補強、卓越與機會三個分類,讀者可透過這些分類來識別自身及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需求與資源配置。此外,如何利用外部視野和專業協助,提升學習效率和效果,也是文章的重要焦點。
Thumbnail
我們已經很難再靠「一招半式打天下」!在這不斷加速、變化的時代,曾經的成功策略許多都不再管用。從《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我提取出一些突破階段瓶頸的例子,適用於組織或個人運用於管理與創意的參考方向。(▼ 系統思考圖解,掌握僵化瓶頸的本質原因) ❍ -- 打破僵化,管理也需要進化
Thumbnail
在今日這個變動快速的時代,似乎每個人都有學習焦慮。許多人加入了大量的線下、線上課程,買了不同領域的書籍,但學習到的知識到底怎樣能為人生加成?我們又到底要怎樣學到知識的內涵,進而內化成我們的工具與服務產品,讓我們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呢?
Thumbnail
在這個變化迅速的世界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各種挑戰和機遇。無論是職場上的競爭,還是生活中的選擇,我們都需要具備兩種重要的能力:學習力和行動力。如果你沒有學習力和行動力,你是做不好任何事的。 學習力,是一種不斷自我提升的能力。它讓我們在面對新知識、新技術、新環境時,能夠迅速適應並且掌握。學習力強的人
第一個能力是「製造知識」的能力。 做研究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很不同。 社群文章是傳播知識,寫的人不用做實驗, 只要收集資料,運用筆墨藝術,就能可寫出文章。 學術文章則不一樣。 學術文章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 要與相關的工作比較,呈現自己的貢獻等等。
Thumbnail
「選擇比努力重要」這句話應該是從「互聯網時代」開始,流行了好多年,其實在沒有網路以前,也有一句話:「男(女)怕入錯行」 看到現在世界頂尖企業的CEO或創辦人們,最年輕的可能只有20多歲,大家彷彿都覺得人生的重點在「選對賽道」,選對了一飛沖天,選錯了打入凡間!
Thumbnail
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深入探討了當代社會中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我們擁有比以往任何時代更多的資訊,但我們的決策品質並未因此顯著提升。我們運用數據的能力,跟不上我們蒐集數據的速度Duhigg舉出例子:雖然我們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也知道自己膽固醇多高,我們
Thumbnail
《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說明:我們可以透過訓練自己用機率思考的方式,做出更好的選擇。機率思考即是設想未來的各種可能性,在腦中同時想著各種相互衝突的情境,並推估各種情形發生的比例,就可以比較準確無誤做出預測,並選擇較適當的方案。 除了機率思考之外,另外我們還需要學會「假設」,透過正確假設
Thumbnail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判斷力被譽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擁有了判斷力,我們才能夠做出明智的決策,展現主動行為,並取得成就。這種能力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個人的成長中,同樣也貫穿於企業的各個層級。
在當今知識爆炸的時代,有效管理和增值自己的知識變得尤為重要。一個精心設計的知識工作流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將日常的努力標準化,還能夠將這些努力轉化為可重複的任務,進而產生規模化的成果。以下是設計有效知識工作流程的三個關鍵步驟,它們將指導你如何從啟發中捕捉想法,將想法轉化為實用的筆記和地圖,最終創造出能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