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成功的反思》第五章——成功觀(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封面圖片-攝影師:Pixabay,連結:Pexels
在上一篇我們提到,桑德爾在本章對才德觀提出了兩個比較正式的反對理由,同時也討論了第一個理由——才德觀可能不公正。另外,桑德爾也提到了另外兩個反對才德觀的代表人物,海耶克跟羅爾斯。

兩位大師也翻船:社會尊嚴失衡

桑德爾反對才德觀的第二個理由是:才德觀社會就算實現了機會平等,也是個社會尊嚴失衡的分裂社會。而他認為海耶克與羅爾斯所提出的自由市場自由主義、以及福利國家自由主義,也會造成一樣的社會氛圍。
桑德爾透過對於這兩個自由主義的檢視,特別是分別從兩者用來反對才德的重要觀念來說明:一個公正的社會,仍然可能不是良善的社會。

海耶克的問題

區分市場價值與才德應得,是海耶克反對才德觀的重要基礎:建構市場社會,讓所得差異取決於市場價值、而與才德應得無關。如果將收入與才德脫鉤,就不會落入將才德差異視為所得差異的標準,讓得勢者傲慢、弱勢者屈辱。

衡量市場價值實際上會變成評判才德

但市場價值與才德應得的區別也許在哲學的探討上很明確,桑德爾卻指出:兩者的區別在實際的心理感受上卻顯得不重要,特別在海耶克主張的市場社會中更是如此。因為市場社會幾乎用錢來衡量一切,因此「衡量價值」或是「衡量收入」時,很容易就會變成評判才德。
因此桑德爾認為,就算在市場社會中明確指出「收入低落」只是「市場不接受」也不太可能挽回窮人的尊嚴;反過來說,也不太可能消除有錢人的自滿。於是,市場社會也同樣會像才德社會造成階級的傲慢與屈辱、使社會尊嚴失衡。

羅爾斯的問題

羅爾斯也反對才德應得,但相較於海耶克強調市場價值,羅爾斯認為經濟分配應該以「規則下正當期望的資格」為準。只要社會制度規則公正、對待所有人一律平等,我們就有資格依照規則而對於收入有正當期望;我們得到的任何好處都是來自於制度、而不是因為我們的才德應得。
他指出「獎勵才德」暗示著規則應該獎勵有德及有才者,而這會讓規則偏袒某一種才能、德性,使其無法中立的對待多元個體對於良善生活的不同看法,因此獎勵才德肯定會使規則不公正。但正當期望的「資格」是依著規定本身而來,並沒有暗示規則如何設定,也就不會沒有偏袒問題。

有資格跟道德應得差不多啦

但桑德爾指出,「有資格感」長期下來同樣會發生社會尊嚴失衡的問題;因為社會尊嚴幾乎總是落在享有經濟與教育優勢的人身上,特別是在公正制度下取得優勢的人,更可能會因為在公平競爭下取得成功而獲得重視。
因此即使社會真的達到羅爾斯期望的分配正義,菁英傲慢與屈辱政治卻不一定會隨著這種自由主義式的分配正義而消失。

殊途同歸的社會尊嚴失衡

海耶克的自由市場主義與羅爾斯的福利國家主義雖然都反對才德觀,但在桑德爾的分析下,他們也都跟獎勵才德的社會一樣,會讓得勢者驕傲、弱勢者屈辱。
而事實上,桑德爾不但是自己指出了上述兩個自由主義的缺點,他還引用了其他批判兩者的更獨到的論述,讓本書更具啟發性。而我將在下一篇加以說明。
avatar-img
11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Wen Tao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臺灣近年來吹起的哲學教育風潮下,我們需要問問自己期待哲學教育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而這些期待又是否是哲學教育確實可以兌現的承諾,他能做到什麼、而他的極限又在哪?
桑德爾在第五章比較正式的提出兩個反對才德觀的理由。其一是才德觀可能不公正。 為此,桑德爾提出了另外兩種社會制度:海耶克的自由市場自由主義、羅爾斯的福利國家自由主義。他們雖然同樣反對獎勵才德,但對於「重分配」卻有相反的結論。 但桑德爾認為,這兩個反對才德的論述,其實都跟才德精英社會有一樣的毛病。
本章,桑德爾詳述美國社會盛行的向上流動說。並以這個做為才德霸權養分之一的價值觀做切入,說明這種以才德觀為基礎的社會價值觀,如何奚落「輸家」、造成社會分裂、並為民粹反撲種下伏筆。
桑德爾在第一章描述了才德至上產生的「贏者值得、輸家活該」價值觀可能會為民粹反撲埋下伏筆。而第二章,桑德爾透過宗教天命的角度來探討才德思想的脈絡。
《成功的反思》)是《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的作者麥可・桑德爾的新書。他在第一章提出本書的討論重點「才德至上論」,並以此推出了「贏者值得、輸家活該」的社會價值觀。 其可能導致以市場為重的統治精英、排除道德的公共論述、以及屈辱政治;而公共意義真空與公民失去連結的情況,使極端得以趁虛而入,引起民粹反抗。
善意理解原則對於被踩到雷區的人之所以不實用,是因為他們當下專注的是感受、而不是論理。 理解這一點、並釐清「善意」與「理性」之間的關係後,我們可以用新的方式看待「不理性的人」,並有機會主動的將他們的理性邀請回來。 但這樣的結論,會不會引出更多的問題呢?
臺灣近年來吹起的哲學教育風潮下,我們需要問問自己期待哲學教育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而這些期待又是否是哲學教育確實可以兌現的承諾,他能做到什麼、而他的極限又在哪?
桑德爾在第五章比較正式的提出兩個反對才德觀的理由。其一是才德觀可能不公正。 為此,桑德爾提出了另外兩種社會制度:海耶克的自由市場自由主義、羅爾斯的福利國家自由主義。他們雖然同樣反對獎勵才德,但對於「重分配」卻有相反的結論。 但桑德爾認為,這兩個反對才德的論述,其實都跟才德精英社會有一樣的毛病。
本章,桑德爾詳述美國社會盛行的向上流動說。並以這個做為才德霸權養分之一的價值觀做切入,說明這種以才德觀為基礎的社會價值觀,如何奚落「輸家」、造成社會分裂、並為民粹反撲種下伏筆。
桑德爾在第一章描述了才德至上產生的「贏者值得、輸家活該」價值觀可能會為民粹反撲埋下伏筆。而第二章,桑德爾透過宗教天命的角度來探討才德思想的脈絡。
《成功的反思》)是《正義,一場思辨之旅》的作者麥可・桑德爾的新書。他在第一章提出本書的討論重點「才德至上論」,並以此推出了「贏者值得、輸家活該」的社會價值觀。 其可能導致以市場為重的統治精英、排除道德的公共論述、以及屈辱政治;而公共意義真空與公民失去連結的情況,使極端得以趁虛而入,引起民粹反抗。
善意理解原則對於被踩到雷區的人之所以不實用,是因為他們當下專注的是感受、而不是論理。 理解這一點、並釐清「善意」與「理性」之間的關係後,我們可以用新的方式看待「不理性的人」,並有機會主動的將他們的理性邀請回來。 但這樣的結論,會不會引出更多的問題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文章探討了階級制度對人性的影響,指出很多問題表面上是人性問題,實際上是階級思維問題。文章中通過論述例子,從學校、宗教到國家元首,說明階級制度對於個人行為和社會教育的影響。作者提出的問題引人深思,是一篇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反思和批判。
Thumbnail
本文是聽資本主義、社會主義,那種社會更幸福?(Youtube標題節錄)有感,我還蠻喜歡聽這位中國說書人分享閱讀心得,但這影片所談內容有我想吐槽的地方,因此想寫文說出我的看法。 作者用的例子,社會主義的人民由於是政府平均分配物資、工作也是國家指派,體制下大家都獲得相同的資源、持有相同的物品,不存在誰
  諾齊克認為,看待分配正義時,不能只看分配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去檢視分配的過程。諾齊克認為,在籃球巨星的例子裡面,每個人都是自願的。勇士老闆自願花錢經營球隊、聘請巨星,柯瑞自願拿那樣的薪水打球,球迷也自願付門票前進場觀賽。這個過程並沒有不正義,去因為最終的結果來說它不正義是不恰當的。
Thumbnail
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詳細探討了一個有趣的概念 :「公平法則」。這個概念揭示了人們對於合理定價存在一種根深柢固的心理認知和期待,與傳統經濟學對於完全市場的假設有很大出入。透過作者的描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如果)積累財富是出於生活上或物質享受上的需要,那麼不難想像,隨著生產效率的提高,社會的總經濟需求總可以在提高到某一點時得到得到充分的滿足。但是,由於財富的爭奪實際上是以歧視對比為基礎的謀求聲譽的競賽,因此有一個確定的目標並接近它是不可能的。
Thumbnail
1.基本概念 自利,對社會是有好處的。 貪婪是好的,自私的作用,造就看不見的手。 期待我們晚餐不是來自他人的善行, 不談我們需要的東西,而是出於他人自身利益的考慮, 靠得是自利自愛,談對他們的好處。 供給與需求相等時,東西就會完美地被定價。 馬爾薩斯的陷阱,讓我們要擔心無窮無盡
Thumbnail
邁可桑德爾《成功的反思》從反菁英的民怨現象切入:「向上流動」曾經是有力的政治口號,為何如今無法消除民怨?問題是出在這套觀念沒有被好好落實嗎?還是這套有關成功的觀念本身就有問題?在我看來,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有說服力,遠勝桑德爾先前的任何作品,而後段雖有不足之處,卻也留下許多值得發展的理論方向。
Thumbnail
牴觸不是說要違背經濟學法則,而是要認清市場的前提,公平與信任。如果台灣今天開放市場的對象,完全不遵守這個規則,則我們有必要為了賺那些快錢,犧牲掉國民以及累積的技術?
Thumbnail
上一大章談社會,略有提到產業,這一篇來說點經濟,恐怕要得罪一大票人。不過,反正是非主流意見,請當邪門歪道就好。上一章最後提到,你總得給中下層的人過日子,讓他們覺得人生有希望。那這為何不算社會,而是經濟議題?筆者不是經濟系的,也不打算用大量資料解讀,資料不是問題,解讀才是.....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這篇文章探討了階級制度對人性的影響,指出很多問題表面上是人性問題,實際上是階級思維問題。文章中通過論述例子,從學校、宗教到國家元首,說明階級制度對於個人行為和社會教育的影響。作者提出的問題引人深思,是一篇對當前社會問題的反思和批判。
Thumbnail
本文是聽資本主義、社會主義,那種社會更幸福?(Youtube標題節錄)有感,我還蠻喜歡聽這位中國說書人分享閱讀心得,但這影片所談內容有我想吐槽的地方,因此想寫文說出我的看法。 作者用的例子,社會主義的人民由於是政府平均分配物資、工作也是國家指派,體制下大家都獲得相同的資源、持有相同的物品,不存在誰
  諾齊克認為,看待分配正義時,不能只看分配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去檢視分配的過程。諾齊克認為,在籃球巨星的例子裡面,每個人都是自願的。勇士老闆自願花錢經營球隊、聘請巨星,柯瑞自願拿那樣的薪水打球,球迷也自願付門票前進場觀賽。這個過程並沒有不正義,去因為最終的結果來說它不正義是不恰當的。
Thumbnail
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詳細探討了一個有趣的概念 :「公平法則」。這個概念揭示了人們對於合理定價存在一種根深柢固的心理認知和期待,與傳統經濟學對於完全市場的假設有很大出入。透過作者的描
Thumbnail
社會差距只能基於共同福祉而存在。《人權及公民權利宣言》 第一句話是: 人類生而自由,權利平等,接下來得第二句補充了不平等確實存在。 一旦資本報酬率長期高於產出及所得成長率,資本主義便會自動產生許多令人無法接受的人為分配不均,從而徹底瓦解民主社會依照個人才能與努力決定報酬的基本價值。 每個人
……(如果)積累財富是出於生活上或物質享受上的需要,那麼不難想像,隨著生產效率的提高,社會的總經濟需求總可以在提高到某一點時得到得到充分的滿足。但是,由於財富的爭奪實際上是以歧視對比為基礎的謀求聲譽的競賽,因此有一個確定的目標並接近它是不可能的。
Thumbnail
1.基本概念 自利,對社會是有好處的。 貪婪是好的,自私的作用,造就看不見的手。 期待我們晚餐不是來自他人的善行, 不談我們需要的東西,而是出於他人自身利益的考慮, 靠得是自利自愛,談對他們的好處。 供給與需求相等時,東西就會完美地被定價。 馬爾薩斯的陷阱,讓我們要擔心無窮無盡
Thumbnail
邁可桑德爾《成功的反思》從反菁英的民怨現象切入:「向上流動」曾經是有力的政治口號,為何如今無法消除民怨?問題是出在這套觀念沒有被好好落實嗎?還是這套有關成功的觀念本身就有問題?在我看來,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有說服力,遠勝桑德爾先前的任何作品,而後段雖有不足之處,卻也留下許多值得發展的理論方向。
Thumbnail
牴觸不是說要違背經濟學法則,而是要認清市場的前提,公平與信任。如果台灣今天開放市場的對象,完全不遵守這個規則,則我們有必要為了賺那些快錢,犧牲掉國民以及累積的技術?
Thumbnail
上一大章談社會,略有提到產業,這一篇來說點經濟,恐怕要得罪一大票人。不過,反正是非主流意見,請當邪門歪道就好。上一章最後提到,你總得給中下層的人過日子,讓他們覺得人生有希望。那這為何不算社會,而是經濟議題?筆者不是經濟系的,也不打算用大量資料解讀,資料不是問題,解讀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