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12/3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很多時候,沒有太多機會等你準備好。聊聊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

關於車禍的畫面,排除自己歷經的小擦撞,最顯而易見的途徑是網路及新聞媒體,直到在上個月底,從臉書上得知朋友正焦急的尋找車禍事故的行車紀錄器與街口監視器,才驚覺原來我們所想要的「平凡」總是那麼困難,一場車禍,朋友的弟弟離開人世,年僅26歲。
獨生子女的我,無法想像真正失去手足的感受,但我想應該就像失去從小陪伴的摯愛,那樣難受,我沒有給予朋友過多安慰,只是盡可能的將訊息轉發,期望能盡快協助還原事故真相,儘管這個真相沒辦法挽回已經消逝的生命。
突如其來的事件,讓人措手不及,想都沒有想到,昨天還跟她說說笑笑的弟弟,隔天因急救無效,一動也不動的躺在病床,全身上下還留有因為車禍劇烈撞擊的傷痕。 如果時間倒轉,如果沒有這場劫難,弟弟今天會想跟她分享什麼事呢?
如果...,說再多,都也只是假設罷了!
疫情期間,朋友弟弟的喪葬事宜辦得簡單,透過這個事件,讓我想起2014年底就近在工作場所簽署的「預立選擇安寧緩和醫療意願書」
觀念,隨著社會經驗轉變,應該以正面的態度去面對-生與死。
當時自己於醫療院所工作,在這之前聽過「安寧緩和醫療」「不施行心肺復甦術 (Do Not Resuscitate, DNR)」,也曾與家人溝通過簽署的想法,週末正好遇到社會工作室推廣簽署預立醫療及器官捐贈的活動,在社工師及器捐協調師說明過後,拿到一份複寫的意願書,填上自己的資料繳回,即正式完成簽署程序,後續也會在健保卡上註記。
這是自己一直很想做的事,因緣際會巧遇,毫不猶豫。

「安寧緩和」不代表「被放棄」

有許多天馬行空的擔憂,都來自於對資訊的不清楚,起初家人認為,是不是在簽署意願書之後就等於完全放棄治療?
其實大錯特錯,簽署只是經由本人預立醫囑,明確表達醫療意願的過程,在病情無法透過醫學證據判定是否屬於末期臨終之前,醫師一樣會盡力搶救,只是當病程進展到不可避免死亡時,為了免除病人長期在病榻的痛苦,且能更有尊嚴的辭世,在經過兩位醫師認可,才可實施DNR。

讓那些捨不得,提醒自己珍惜當下

簽署自己的名字時,有種不真實的感覺,但能夠真誠面對自己的想法,反映出內心的選擇,也是經過一番思考,如果沒有任何頭緒,可以試著問自己以下問題:
  • 如果可以選擇,你認為哪種方法才能得到善終?
  • 你對死亡的態度,是害怕恐懼還是坦然面對?
  • 臨終以前,你希望能完成什麼心願?
很多時候,沒有太多機會等你準備好
在死亡面前,你的心智會變得更強大,工作遇見的鳥事,以及人際間的勾心鬥角,都不再是困擾你的大事,我們僅需在人生有限的時間內,珍惜你所愛的每一個人,勇敢體驗你想嘗試的任何事情,開始行動吧!
如果今天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你會怎麼過? 歡迎在底下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唷!
後續預告:除了此篇的預立醫囑,還有預立遺囑,這是我的前衛老爸給我的想法。

你好,我是茶布斯,歡迎追蹤,也邀請你給我一些在寫作之路的鼓勵。 可以按下愛心、於下方拍手、或是用一杯咖啡的費用贊助我:)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