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避風港--介紹療癒庭園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在思緒混亂、情緒斷線的時候;在身體疲倦、行屍走肉的時候,
你需要一個怎麼樣的空間環境?你需要怎樣的力量呢?
無論治療哪一種創傷,第一步都是所謂的「重拾安全感」
生活之中一定會遇到覺得難以跨越的心境,
這時候「允許自己」有個消化的時間以及空間是重要的!
同時間,確認自己擁有足夠的安全感。
高中的音樂表演前,看著拉小提琴的同學不斷調弦試音,想要把音準與音色調整至可以最完美呈現曲目的狀態;他們不會把線拉到最緊,容易斷裂;也不會呈現鬆散的狀態,根本拉不出聲音,而是,適時地保持彈性!就像我們允許自己也一個彈性的空間才能將情緒與思路,調整至較為理想的狀態。在調整的過程,還有一樣東西也相當重要:「安全感」!
美國精神科醫師茱蒂˙赫曼表示,無論治療哪一種創傷,第一步都是所謂的「重拾安全感」,她列出的治療過程還包括其他較積極的干預,不過這第一步是無比重要的基礎。「如果不妥當地重新建立安全感,」赫爾曼寫道,「治療就不可能成功。」在建立信任與肢體上的安全感時,我們能減少患者過度警覺、自我防衛的需求。而其實,赫爾曼的理論不只適用於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患者,在較不極端的情況,更適用我們所有人。
安全感的建立,來自於周遭的重要他人、來自於自身內心的力量,也會來自於外在環境的安定,而療癒庭園就是一個外在環境的實際案例。地理學家傑˙艾普頓發展出景觀心理學,他的理論基礎是:我們會想要控制「自己看見他人」與「不被他人看見」的程度,而這是人類的需求。他相信,我們天生偏好結合「景色」與「庇護」元素的環境,而根據他的「棲息地理論」,我們在評估周遭物理環境時,會自動觀察是否有潛在危險,以及環境對我們的保護力。花園恰恰滿足了自己可以看見他人,以及不被他人看見的兩個元素,同時間,有著自然景觀的圍繞,能夠滿足人類待在當中得到療癒的效果。
大家都去過住家附近的花園,甚至是美美的打卡花園,不過你聽過療癒庭園嗎?

介紹療癒庭園

具備五感刺激的療癒庭園,是藉由景觀元素所組成的環境,
搭配著主題的設定與動線的安排,並且符合特殊族群的友善空間,
在當中透過接觸相關元素或是動手操作園藝活動,
來達到身體放鬆、情緒紓解等正向刺激。
走進療癒庭園,可以觸碰不同的大自然素材,像是石頭、植栽、花草甚至流水;可以聽到蟲鳴鳥叫;可以聞到百花齊放的香氣;可以看見五顏六色的景色;也有可能實際品嘗園產品豐盛的收穫,那是一種自我放鬆的時刻,將自己的身心交給大自然,並且從中獲得最大的力量。如果想要實際體驗園藝活動,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地方進行,透過活動舒緩身心也省思自心。
通常療癒庭園具備以下幾個條件:

🌼有園藝操作的空間並且有活動進行:

讓來到庭園的人們可以依照個人需求去操作自己想要的園藝活動。透過實際地接觸大自然來達到更高的療癒效果。
園藝操作空間
不同族群的人來到療癒庭園都可以操作園藝活動

🌼有遮蔭、遮蔽及隱密的休憩空間

來到庭園的人大多有舒壓、放鬆與沉澱的需求,所以一個隱蔽的空間提供大家可以在此沉思或是低聲談論都是必須的。
有著放鬆且隱蔽的空間是必須的

🌼適合不同弱勢者使用的花壇

庭園所要提供的對象是不分年齡、不分族群的,只要來到庭園就希望滿足需求、希望提供最療癒的環境,讓每個人都可以有機會參與其中,因此花壇的設置也需要符合各種族群。有高約20公分的地上花壇,提供可以低蹲的人們使用;40-60公分的邊緣可座式花壇提供高齡者或是其他不宜彎腰的族群;120公分的桌子提供使用輪椅的族群以及可以隨意移動的盆器花壇提供更自由更多元的園藝活動使用。
不方便蹲坐的長者也可以種植作物
透過專業花壇以及輔助工具,特殊族群也可以!

🌼運用接近自然的景觀元素

除了提供更多大自然的元素讓走近的人可以接觸外,更多時候的設計是富有意義在其中,像是北護的悲傷療癒庭園,入口即為用流水設計的眼淚池,告訴我們在這裡掉淚,沒什麼不好意思的,因為石雕的意涵就是「我有悲傷的權利,不必在乎別人的眼光,想哭就哭。」
北護癒花園的淚痕裝置

🌼具刺激人體五感的景觀或植栽配置

療癒庭園是根據我們的左腦所設計的,負責接收五感刺激的部位都位於此。
而透過五感的刺激不僅到達放鬆大腦也療癒身心。
身處在大樓之中也有機會接觸
只有在得到充足的安全感時,我們才有辦法放下心防;
只有在我們卸下防備時,才能讓新的經歷走進内心;
只有在得到新的體驗後,我們才能成長與改變。
只有在得到充足的安全感時,我們才有辦法放下心防:只有在我們卸下防備時,才能讓新的經歷走進内心:只有在得到新的體驗後,我們才能成長與改變。換句話說,在園藝心療這方面,花園能提供與世隔絕的安全感,所以它本身也是一種治療工具。

台灣療癒花園所在地

*壢新醫院
*高雄市警局
*宜蘭特殊學校
*愛愛院
*南華大學
*北護悲傷療癒花園
*文大景觀治療庭園
*士林官邸療癒庭園
*開南大學療癒庭園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
給自己一個機會,脫離方格制式的大樓生活,與自然建立連結,
在你有需要的時候,它們就會給你力量。

文章考書目: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
🌱我是園藝治療師--花花 希望透過分享,
讓你我一起走入植物的世界~
也歡迎到IG上來跟我有更多互動喔 GREEN.EYE.HAPPY
avatar-img
5會員
11內容數
在這裡,分享植物與我之間的連結, 更邀請大家,將植物融入於你的日常生活中, 因為它影響著我們的力量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伴路-花花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破壞性園藝工作」,其實這個名詞是我近期在看: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 這本書,才發現而且認識的... 書中作者這樣子闡述著:「在花園裡完成長時間的破壞工作後,你可能會覺得身體痠痛疲勞,心裡卻異常有精神--排去了汙濁的同時,你重獲了能量,仿佛在過程中你也在整頓自己的内心。
剛入坑植物時,總是將全心關注在買回來的那顆植物身上,所以...養死了!怎麼說呢?因為一開始不懂植栽本身的需要,所以每天看到就澆、看到就澆,不久之後發現葉子一片片掉下來, 土撥開一看,裡面的根系幾乎成了咖啡色的軟爛狀,俗稱所謂的「爛根」! 那你有觀察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可能爛根嗎?
打開新聞,又是爆出哪個地方創了疫情新高紀錄,出門在外總是告訴你需要跟人保持距離、要定時噴酒精消毒、盡量將食物外帶回家吃, 當然!正確的防疫是必須的,但是你有過度焦慮了嗎? 防疫在家不出門,其實你還有一些選擇,不僅可以利用多出來的時間,還可以幫助你穩定身心狀態,不要受到外界影響而大大波動!那就是...
這個東西代替了止痛藥! 其實會感到放鬆不是沒有道理的,我想到前幾天看的一本書中其中說到一個實驗:醫療衛生科學家 羅傑烏爾里希與他的同事們共同證明了:單單從醫院的窗戶往外看,就會對治療的效果產生影響。醫生們為所有的病患都做了標準化的膽囊手術,其中只有一個因素一再改變......
當時在誠品發掘到這本書,書腰上的推薦寫著:「這本書裡有很多東西可以養活我們的靈魂。」我帶著半信半疑的心態,開啟了探索植物與這本書的旅程~ 前陣子開始嘗試在陽台播下空心菜的種子,雖然之前國高中已經種了六年的菜,但重新在台北大城市中去做這件事情,既興奮又期待......
當自己覺察是這個狀況時,我會盡可能地走去陽台,或是選擇一個小公園、小草皮去看看周遭的生命,發現上禮拜稍微葉片下垂的植栽已經重新挺立起來、被豔陽曬得幾乎要枯掉的野草竟然長出小黃花,似乎也告訴著自己: 「會過去的!你只是在緩苗期!」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破壞性園藝工作」,其實這個名詞是我近期在看:你的心,就讓植物來療癒 這本書,才發現而且認識的... 書中作者這樣子闡述著:「在花園裡完成長時間的破壞工作後,你可能會覺得身體痠痛疲勞,心裡卻異常有精神--排去了汙濁的同時,你重獲了能量,仿佛在過程中你也在整頓自己的内心。
剛入坑植物時,總是將全心關注在買回來的那顆植物身上,所以...養死了!怎麼說呢?因為一開始不懂植栽本身的需要,所以每天看到就澆、看到就澆,不久之後發現葉子一片片掉下來, 土撥開一看,裡面的根系幾乎成了咖啡色的軟爛狀,俗稱所謂的「爛根」! 那你有觀察過,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可能爛根嗎?
打開新聞,又是爆出哪個地方創了疫情新高紀錄,出門在外總是告訴你需要跟人保持距離、要定時噴酒精消毒、盡量將食物外帶回家吃, 當然!正確的防疫是必須的,但是你有過度焦慮了嗎? 防疫在家不出門,其實你還有一些選擇,不僅可以利用多出來的時間,還可以幫助你穩定身心狀態,不要受到外界影響而大大波動!那就是...
這個東西代替了止痛藥! 其實會感到放鬆不是沒有道理的,我想到前幾天看的一本書中其中說到一個實驗:醫療衛生科學家 羅傑烏爾里希與他的同事們共同證明了:單單從醫院的窗戶往外看,就會對治療的效果產生影響。醫生們為所有的病患都做了標準化的膽囊手術,其中只有一個因素一再改變......
當時在誠品發掘到這本書,書腰上的推薦寫著:「這本書裡有很多東西可以養活我們的靈魂。」我帶著半信半疑的心態,開啟了探索植物與這本書的旅程~ 前陣子開始嘗試在陽台播下空心菜的種子,雖然之前國高中已經種了六年的菜,但重新在台北大城市中去做這件事情,既興奮又期待......
當自己覺察是這個狀況時,我會盡可能地走去陽台,或是選擇一個小公園、小草皮去看看周遭的生命,發現上禮拜稍微葉片下垂的植栽已經重新挺立起來、被豔陽曬得幾乎要枯掉的野草竟然長出小黃花,似乎也告訴著自己: 「會過去的!你只是在緩苗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花藝作為一種能量聚焦,今天作品要表達「療癒」的能量。 療癒,是知道如何帶著傷口前進。 在我做牌卡諮詢工作時,經常感受到個案對於療癒的期待,是完全舒服、解脫、充滿光明的。但對我而言,這些只是療癒之旅的其中一個階段或面向,更深刻的是,不再執著於「完全解脫」......
Thumbnail
經過疫情的這些年,人們對病毒的恐懼感或因隔離所帶來的疏離、孤獨感,以及眼前的世界、生活中大大小小改變所造成的不安情緒,使得越來越多人求助於身心照護,選擇慢慢的練習探索自己內在,觸碰自己的心,並正視健康源自於身心靈的和諧平衡。
Thumbnail
在晨光初現的時候,我總是會去公園散步,看著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小徑上,那種光影交錯的感覺總讓我感到生命的奇妙。在這個小天地裡,所有的壓力和不確定性都可以被溫柔化解,為自己創造一個理想的社交圈。
Thumbnail
此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自我的接納與愛的態度。作者透過比喻,描述了心中的小鬱,以及如何與之和平共處。作者提醒自己在不同情緒狀態下應該如何應對,並強調了接納自己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鼓勵自己即使在困難時刻也要保持希望,創造屬於自己的花園。這段文字充滿了希望與勇氣,鼓舞著作者和讀者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在柳溪小鎮,這個夾在起伏的丘陵和寧靜湖泊之間的地方,住著一位名叫珍的女士。珍以她那充滿活力的精神和她精心照料的花園而聞名。她的花園不僅僅是花朵和蔬菜的組合;它是鎮上居民的避風港,一個充滿共同歡樂和平靜的聖地。
Thumbnail
舒心自在的溫感生活,從自我覺察開始。 當生活慢下來,一切的美好都將開始蔓延。 「如果精神是水,靈魂就是湖泊,而人格便是水上的漣漪。」 想享藍圖致力推廣「從生活中自我療癒」的種種練習, 體現生活處處有療癒的漫慢生活。 由內探索內心框架(內觀), 到外練習身心靈合一(三摩地),想享藍圖陪你為自己做點事。
Thumbnail
"熟悉回家的路,就可以隨時回家",這句話說明了情緒療癒不可能保證我們往後的生活都一帆風順,但可以確信,我們在療癒過後,再次遭遇負面情緒時,可以更容易地面對和處理它們,而不至於被風浪摧毀或淹沒 因為,在療癒過程中,我們學會了認識並處理自己的情緒,理解它們的起因和影響,透過健康的方式來處理負面情緒
Thumbnail
人的恐懼很多是來自於對事情的無知,如果我們可以辨識事物的全貌,消弭未知,其實恐懼感也會隨之消失。這個原理讓我想起不只是當事人談感情的議題,當社會大眾還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懷抱著恐懼,一心只想遠遠避開患者,但是如果可以試著理解這個疾病,可能會發現很多恐懼都是來自於未知或是刻板印象。
Thumbnail
情緒的樣貌總該適時揭露,讓真實的思緒得以被看見,讓長久隱藏在陰暗處的心念沐浴在陽光下,去感受微風輕撫的舒暢,並且體驗日常生活中的歡愉與美好!《 芳療師陪你聽情緒說 》/ 鄭雅雯 Vivian 最近這段時間,心中總有股莫名想接觸松樹林的渴望,渴望中帶著遼闊的畫面。這個來自於內在的畫面甚至讓我仿若真實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花藝作為一種能量聚焦,今天作品要表達「療癒」的能量。 療癒,是知道如何帶著傷口前進。 在我做牌卡諮詢工作時,經常感受到個案對於療癒的期待,是完全舒服、解脫、充滿光明的。但對我而言,這些只是療癒之旅的其中一個階段或面向,更深刻的是,不再執著於「完全解脫」......
Thumbnail
經過疫情的這些年,人們對病毒的恐懼感或因隔離所帶來的疏離、孤獨感,以及眼前的世界、生活中大大小小改變所造成的不安情緒,使得越來越多人求助於身心照護,選擇慢慢的練習探索自己內在,觸碰自己的心,並正視健康源自於身心靈的和諧平衡。
Thumbnail
在晨光初現的時候,我總是會去公園散步,看著陽光透過樹葉灑在小徑上,那種光影交錯的感覺總讓我感到生命的奇妙。在這個小天地裡,所有的壓力和不確定性都可以被溫柔化解,為自己創造一個理想的社交圈。
Thumbnail
此篇文章表達了作者對自我的接納與愛的態度。作者透過比喻,描述了心中的小鬱,以及如何與之和平共處。作者提醒自己在不同情緒狀態下應該如何應對,並強調了接納自己的重要性。最後,作者鼓勵自己即使在困難時刻也要保持希望,創造屬於自己的花園。這段文字充滿了希望與勇氣,鼓舞著作者和讀者勇敢面對生活中的挑戰。
Thumbnail
在柳溪小鎮,這個夾在起伏的丘陵和寧靜湖泊之間的地方,住著一位名叫珍的女士。珍以她那充滿活力的精神和她精心照料的花園而聞名。她的花園不僅僅是花朵和蔬菜的組合;它是鎮上居民的避風港,一個充滿共同歡樂和平靜的聖地。
Thumbnail
舒心自在的溫感生活,從自我覺察開始。 當生活慢下來,一切的美好都將開始蔓延。 「如果精神是水,靈魂就是湖泊,而人格便是水上的漣漪。」 想享藍圖致力推廣「從生活中自我療癒」的種種練習, 體現生活處處有療癒的漫慢生活。 由內探索內心框架(內觀), 到外練習身心靈合一(三摩地),想享藍圖陪你為自己做點事。
Thumbnail
"熟悉回家的路,就可以隨時回家",這句話說明了情緒療癒不可能保證我們往後的生活都一帆風順,但可以確信,我們在療癒過後,再次遭遇負面情緒時,可以更容易地面對和處理它們,而不至於被風浪摧毀或淹沒 因為,在療癒過程中,我們學會了認識並處理自己的情緒,理解它們的起因和影響,透過健康的方式來處理負面情緒
Thumbnail
人的恐懼很多是來自於對事情的無知,如果我們可以辨識事物的全貌,消弭未知,其實恐懼感也會隨之消失。這個原理讓我想起不只是當事人談感情的議題,當社會大眾還不了解精神疾病的時候,很多人都是懷抱著恐懼,一心只想遠遠避開患者,但是如果可以試著理解這個疾病,可能會發現很多恐懼都是來自於未知或是刻板印象。
Thumbnail
情緒的樣貌總該適時揭露,讓真實的思緒得以被看見,讓長久隱藏在陰暗處的心念沐浴在陽光下,去感受微風輕撫的舒暢,並且體驗日常生活中的歡愉與美好!《 芳療師陪你聽情緒說 》/ 鄭雅雯 Vivian 最近這段時間,心中總有股莫名想接觸松樹林的渴望,渴望中帶著遼闊的畫面。這個來自於內在的畫面甚至讓我仿若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