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人生長河 之北京篇 - 韓國人糾正我的中文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原本台灣跟大陸的中文就不太一樣,但在北京,第一個糾正我中文的,居然是韓國人( ...握拳)
有一個同事姓”“,這個字台灣人唸起來跟是一樣的,ㄥ這個音我們學注音的時候都知道要用鼻腔發音,但ㄣㄥ不分也不太會有人計較,
但「外國人」在中國學中文的時候,漢語老師特別會提醒這兩個發音,所以當一個韓國人糾正我「那個字要唸cheng~」我內心是挺洶湧複雜的(在心裡翻白眼)
有一次我說一個朋友的名字「孫瑩」,我的發音讓一個東北朋友笑到不行,他說聽起來就是「呻吟」///// 這就是台灣的發音啊,台灣人說「贏了」,唸起來就是「銀了」
還有兒化音(台灣說捲舌音)
我以前的英文名字叫做Juice,朋友會叫我果汁,在北京人唸起來就是「果遮兒」,ㄓ跟兒連起來(兒化音還有很多,但現在一時想不起什麼例子,等我想起來應該還可以寫一篇)
在大陸的外國人通常都是會中文的,這跟台灣不太一樣,在台灣,我們非常體諒外國人(尤其對西方人),好像我們不說英文就對他們沒禮貌,但是在大陸大家都要說普通話,不說你活不下去你自己的事,我也在那裡完全矯正了中文夾雜英文的習慣,對大陸人來說,一個句子有中文有英文就是奇怪(我現在也這麼覺得)
所以我認識很多外國人都能說很好的中文,而且覺得【學的是北京腔】是種驕傲(就像有人覺得英國腔很酷一樣),所以就會有兒化音超級明顯,然後會糾正我「程」發音的討厭韓國人出現
從一個台灣人旁觀者看外國人學中文挺有意思的,中文很難的,而且我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母語的文法,就像【了】這個字對外國人來說就是很深的文法~
一個韓國妹妹,她在北京大學唸的是中文,她的論文題目是:「【了】的文法- 站起來了,跟站了起來的差別】可以寫一篇論文~這個字對外國人來說真的是很難。
我知道韓國人聽中文比較辛苦,跟他們對話的時候我常常會說的比較慢,盡量把每個字清楚發音,而不是像北京人說話會吞字,不過這麼貼心的我,因為台灣口音,還有一開始看不太懂簡體字,雖然我母語是漢語,但根本沒有韓國人要跟我學中文,反而因為我腦波弱,有時候我會發現我被韓國人影響,中文有越來越爛的趨勢
有一次我跟一個韓國人在公司樓下點早餐,我看著招牌上的簡體字:肉龙(龍)忽然不太確定那個字是什麼,這位韓國同事就問我:「你是從什麼時候學中文的呢?」(唉,不知道世界上有多少國家知道繁體中文也是中文呢)

我說過我跟韓國人挺好的,有一次他們聊天說,每天說中文(外國語)到下午就會開始頭痛,就會很想說母語休息一下,所以當他們開始全部說起韓文,沒有時間幫我翻譯的時候,我都能體諒他們,我也因爲看著真正的外國人在北京生活的不容易,稍稍消弭我從台灣來的不適應,畢竟我還是用我的母語工作啊。
北京有一個區叫做望京,差不多是小韓國城,住了很多韓國人,據說韓國人,不會中文也可以活的很好,因為有很多朝鮮族(國籍是中國的朝鮮人)在這裏開店,開餐廳。日常生活都可以用韓文解決。
我們公司也有中文很不好的,那種工作主要對韓國主管報告的,不需要跟中國客戶接觸的,就沒有什麼動力學好中文,有一個韓國程式設計師,每次問我問題都說:「Juice,我給你一個問」( 這是韓文文法的架構),或者也有對於四聲不是那麼在意,永遠都說:「他是我的古董(股東)」,我怎麼糾正都沒有用
中文的四個聲調對韓國人來說非常難,他們的語言就沒有四聲,只有拉長音做強調,對他們而言,第四聲的是比較兇,罵人的感覺,所以他們下意識唸不出四聲的字,每個字都飄啊飄的,
觀察外國人在中國生存,對我有很大的啟發
中文其實很難,我們身為說漢語的人不自知,很多很多外國人為了中國這塊市場,努力學中文,尤其第一年我有很多不適應,不管是生活習慣,口音,價值觀(當然政治差異是很大的衝擊)但是看著韓國人在中國的努力,確實給我很大的激勵
我們公司裡面還有一個德國人,說的中文簡直是可以來台灣當新聞主播了,真的不懂一個外國人把四聲學的那麼好要幹嘛~每個字咬文嚼字的,我剪頭髮的日本設計師小雪也說的字正腔圓,光是聽外國人說中文,就可以鼓勵我自己,好像我沒有什麼理由可以不努力,或是也因為他們學中文,我也能「體諒」我自己學英文的各種辛苦跟挫敗,學不好本來就是正常的
我後來跑去考漢語師資了,雖然還是被韓國朋友跟北京朋友笑(哀,果遮兒你那普通話能教書嗎?)不過我覺得我挺有資格的啊,我會繁體字也會簡體字,我會拼音也會注音~ 但那也是我回到台灣以後的故事了,以後再慢慢分享
我可以教外國人中文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今年的改變真大~ 許多新的嘗試跟思想的大逆轉,多到可以寫書了,今天我想紀錄一個很特別很可愛的嘗試 - “我去做寵物溝通啦”
我覺得當一個人類最辛苦的,是除了生存之外,還要理解這個世界
如果試著將自己看成一個生物體,很多事情都會清楚/簡單的多:因為自卑是不可避免的,脆弱的感受像是生病了一樣,因此我們(人)會不自覺的做出防禦,這是為了生存
我今年的改變真大~ 許多新的嘗試跟思想的大逆轉,多到可以寫書了,今天我想紀錄一個很特別很可愛的嘗試 - “我去做寵物溝通啦”
我覺得當一個人類最辛苦的,是除了生存之外,還要理解這個世界
如果試著將自己看成一個生物體,很多事情都會清楚/簡單的多:因為自卑是不可避免的,脆弱的感受像是生病了一樣,因此我們(人)會不自覺的做出防禦,這是為了生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臺灣人從小學英語,但到社會後很多人的英文能力仍然不佳,本文分享了一位作者的英文及日文學習心得,並提供了線上課程建議。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聽一個到台灣求學的外國人說,因為語文基礎差所以需要在心裡把老師講的中文念好幾遍才能理解意思…… 就覺得,這情形我也有過啊? 難道我其實是外國人?! 大概進入國小正式開始有系統的學習之後,我就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老師用一個方式就要三四十個小孩都達到一樣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開始
Thumbnail
在臺灣,雖然學習英語的熱潮逐漸加溫,但許多人的口語能力還是相對較弱。本文分析了學習英語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從生活文化出發,以有興趣的事物為基礎來學習語言的觀點。
Thumbnail
身為熱愛學習新語言的我,因為口吃這件事情也苦惱不久。記得剛去日本念語言學校的時候,因為口吃時常發表前很緊張,怕「口吃」這個缺陷被大家發現。而越緊張越想表現好的結果可想而知,就是會讓口吃的程度越來越嚴重。加上以前咬字有點口齒不清伴隨著大舌頭,因為我念的語言學校班級是升學班身邊的同學大多是中國人,那時候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第一次聽到用三聲唸的「企業」是在國中的時候,一個班上功課特別好的同學。他一開始不是這麼說話的,但在他有意識地追求好成績的過程中,他學會了更多他概念中更「標準」的普通話讀法。聽到有人那樣說話的當下覺得有些驚訝甚至有些奇幻,「他認為這樣說能得到更好的評價」,只能寬泛地相信事情是這樣。
Thumbnail
最近電腦壞掉了,所以只能用工作的電腦來書寫文章。這意味著我只能用中文簡體字。 這對一個在馬來西亞土生土長,從小就受中文簡體字教育長大的我來說,卻意外覺得有點不那麼習慣。
Thumbnail
臺灣人從小學英語,但到社會後很多人的英文能力仍然不佳,本文分享了一位作者的英文及日文學習心得,並提供了線上課程建議。
打壓另一種語言 在上個節目提到「推行國語運動」也是其中一件很重要的打壓「本省人」的本土方言的統治手法。在現在回憶起來卻是一個人對自我認同的混淆的開始,以下是我的個人分享: 當時還是孩子的我,被允許只能說國語,我卻在心裡覺得驕傲。如果你還記得前一段故事:進入台灣的外省人大多是社會地位較高的
聽一個到台灣求學的外國人說,因為語文基礎差所以需要在心裡把老師講的中文念好幾遍才能理解意思…… 就覺得,這情形我也有過啊? 難道我其實是外國人?! 大概進入國小正式開始有系統的學習之後,我就一直不太能理解為什麼一個老師用一個方式就要三四十個小孩都達到一樣的理解?是這樣的,如果在開始
Thumbnail
在臺灣,雖然學習英語的熱潮逐漸加溫,但許多人的口語能力還是相對較弱。本文分析了學習英語存在的問題,並提出了從生活文化出發,以有興趣的事物為基礎來學習語言的觀點。
Thumbnail
身為熱愛學習新語言的我,因為口吃這件事情也苦惱不久。記得剛去日本念語言學校的時候,因為口吃時常發表前很緊張,怕「口吃」這個缺陷被大家發現。而越緊張越想表現好的結果可想而知,就是會讓口吃的程度越來越嚴重。加上以前咬字有點口齒不清伴隨著大舌頭,因為我念的語言學校班級是升學班身邊的同學大多是中國人,那時候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第一次聽到用三聲唸的「企業」是在國中的時候,一個班上功課特別好的同學。他一開始不是這麼說話的,但在他有意識地追求好成績的過程中,他學會了更多他概念中更「標準」的普通話讀法。聽到有人那樣說話的當下覺得有些驚訝甚至有些奇幻,「他認為這樣說能得到更好的評價」,只能寬泛地相信事情是這樣。
Thumbnail
最近電腦壞掉了,所以只能用工作的電腦來書寫文章。這意味著我只能用中文簡體字。 這對一個在馬來西亞土生土長,從小就受中文簡體字教育長大的我來說,卻意外覺得有點不那麼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