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廣東省禁用粵語有感(5)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許多人以為用普通話來朗讀古文詩詞,更能準確朗讀出來;其實,這是一個嚴重的誤解。
蓋古時內地主要通行的語言,其實是北方方言,而不是現今的普通話,當中的方言,在南北朝時沈約發現方言中有四聲,即平、上、去、入,而不是現今普通話的四聲——陰平、陽平、上、去。換言之,普通話就沒有古時的入聲字。於是,凡是用普通話來朗讀古文詩詞,往往無法讀出古時原本的入聲。同時,凡是用普通話來區分古詩詞的平仄,一定會弄錯的,因為普通話沒有古時的入聲字。
例如唐‧王之渙《登鸛雀樓》詩:「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白日的「白」,古時是入聲,屬於仄聲字;但普通話則讀陽平,屬於平聲字。
又例如杜甫的《八陣圖》詩:「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的「國」,古時是入聲,屬於仄聲字,但普通話則讀陽平,屬於平聲字。
所以,用普通話來區分古詩詞的平仄,就有一種先天的缺陷。僥倖的,粵語則仍然保留入聲字,所以用粵語來朗讀古文詩詞,就可以保留接近原汁原味!
(寫於2011年12月18日於澳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大陸字除了在造形有許多光怪陸離的現象之外,在讀音方面也有不少規範錯誤。
在香港,對傳統中文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許多的大陸字相對於傳統中文字來說,都是錯別字。
《廣東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定》,這個規定的名稱,單從語法上看,就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廣東省禁用粵語,只是遲早的問題,因為政治的考量是覆蓋所有的價值取向的。
上過我中文課的同學,都知道我在課堂上不會隨隨便便板書簡化字的。其實,為師一直都不叫作簡化字,也不稱為簡體字,而直截了當叫作「大陸字」 。
也許有人問:既然「飧」字的筆畫比「餐」字少,那為什麼大陸把「飧」字改成「餐」呢?
大陸字除了在造形有許多光怪陸離的現象之外,在讀音方面也有不少規範錯誤。
在香港,對傳統中文稍有認識的人都知道,許多的大陸字相對於傳統中文字來說,都是錯別字。
《廣東省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規定》,這個規定的名稱,單從語法上看,就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廣東省禁用粵語,只是遲早的問題,因為政治的考量是覆蓋所有的價值取向的。
上過我中文課的同學,都知道我在課堂上不會隨隨便便板書簡化字的。其實,為師一直都不叫作簡化字,也不稱為簡體字,而直截了當叫作「大陸字」 。
也許有人問:既然「飧」字的筆畫比「餐」字少,那為什麼大陸把「飧」字改成「餐」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1、詩經、詩、詩三百、三百篇、葩 (ㄆㄚ) 經、風詩:中國最早的韻文,最早的四言詩,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最早的純文學作品;其地域以黃河流域ㄧ帶為主,是中國北方文學代表,大都是各地的民間歌謠,反映人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Thumbnail
文人寫文、寫詩,難免會用點想像力,未必全部是事實。   唐憲宗元和元年(西元806年),白居易寫“長恨歌”。 這首長篇敘事詩問題不少。過去已經有學者指出,“峨嵋山下少人行”是錯的,玄宗入蜀,不會經過峨嵋山。   另外“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八 中國語的確有一個悠長的文字學傳統,但因其不重視結構,便又不可與梵語的語法傳統和希臘的語法傳統同日而語了。眾多的文獻證據顯示這個傳統綿延至十九世紀末,未有斷絕,但亦沒有超越方塊字的框框。 按上文的敘述觀點,所有古老的語法傳統,包括中國語的「語法」傳統,都集中論述語言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六 其實現代「語義」一詞並不適用於前節對中國語的觀察,因為中國語語法所關心的語義幾乎僅僅是字義而矣。現在讓我們按此進一步的觀察來探究一下中國語的表達能力問題。關於中國語的表達能力,香港的陳耀南先生於1980年寫了一本有趣的小書,名為《中國語文通論》。這本只有一百多頁的小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我不懂詩。可是為什麽「粵語入詩」能理解成「白話為主,粵語為從」,而不是「詩為主,粵語為從」?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Thumbnail
很多時候覺得中文的美就在於,它可以直接由詞彙的拼接給出一幀幀的畫面,詞彙相互對調、抽換,畫面的順序和時間感就會完全不同。
Thumbnail
在閱讀文言文時,很多同學會遇到困難,除了詞彙難懂外,文字順序也怪怪的,讓你無法順利翻成白話文,這是因為文言文「語序」與白話文有些不同,你知道是那些不同嗎?這次的文章要介紹文言文的倒裝現象,說明文言文與白話文語序不同的原因,這樣各位同學之後就能夠還原成白話文語序,有利解讀了!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1、詩經、詩、詩三百、三百篇、葩 (ㄆㄚ) 經、風詩:中國最早的韻文,最早的四言詩,最早的詩歌總集,也是最早的純文學作品;其地域以黃河流域ㄧ帶為主,是中國北方文學代表,大都是各地的民間歌謠,反映人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
Thumbnail
文人寫文、寫詩,難免會用點想像力,未必全部是事實。   唐憲宗元和元年(西元806年),白居易寫“長恨歌”。 這首長篇敘事詩問題不少。過去已經有學者指出,“峨嵋山下少人行”是錯的,玄宗入蜀,不會經過峨嵋山。   另外“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八 中國語的確有一個悠長的文字學傳統,但因其不重視結構,便又不可與梵語的語法傳統和希臘的語法傳統同日而語了。眾多的文獻證據顯示這個傳統綿延至十九世紀末,未有斷絕,但亦沒有超越方塊字的框框。 按上文的敘述觀點,所有古老的語法傳統,包括中國語的「語法」傳統,都集中論述語言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六 其實現代「語義」一詞並不適用於前節對中國語的觀察,因為中國語語法所關心的語義幾乎僅僅是字義而矣。現在讓我們按此進一步的觀察來探究一下中國語的表達能力問題。關於中國語的表達能力,香港的陳耀南先生於1980年寫了一本有趣的小書,名為《中國語文通論》。這本只有一百多頁的小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我不懂詩。可是為什麽「粵語入詩」能理解成「白話為主,粵語為從」,而不是「詩為主,粵語為從」?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Thumbnail
很多時候覺得中文的美就在於,它可以直接由詞彙的拼接給出一幀幀的畫面,詞彙相互對調、抽換,畫面的順序和時間感就會完全不同。
Thumbnail
在閱讀文言文時,很多同學會遇到困難,除了詞彙難懂外,文字順序也怪怪的,讓你無法順利翻成白話文,這是因為文言文「語序」與白話文有些不同,你知道是那些不同嗎?這次的文章要介紹文言文的倒裝現象,說明文言文與白話文語序不同的原因,這樣各位同學之後就能夠還原成白話文語序,有利解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