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學習如何做到以學習者為主體】主題討論會實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文/曹立寬

活動介紹/緣起

上週六(8/7)我們首次舉辦的線上活動順利落幕了!
本次活動的主題是「線上學習如何做到以學習者為主體」。五月份疫情爆發,三級警戒帶來線上授課的新模式,讓教學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對學習者最直接的影響便在於學習方式與學習成效的巨大轉變。
根據調查,多數學生仍較喜歡實體上課,然而長遠來看,「線上學習」這種媒介的重要性越加不可或缺,未來也勢必會改變傳統上我們對學習和教育的理解。生在數位時代的我們,該如何思考、看待及面對這樣的巨大變化?是整個世代共同的重大議題。
站在追求以人為本、以學習者中心教育/學習環境的視角,這次學習者向前走的線上活動,我們將來探討如何讓線上學習更以學習者為中心?真正支持我們的學習、自由與自我成長。活動中邀請了兩個與我們非常友好的團隊「Z星球」與「島島阿學」,來分享他們在這方面的實踐!
Z星球在五月底,發起「疫情下的遠距教學 亂象調查」,以大學生作為調查對象,了解學生對線上教學的需求與看法。島島阿學則透過長期經營的自主學習資源共享平台,串連了許多有價值的線上學習資源,致力於建立符合民主教育與自主學習的精神的社群。
除了講座分享之外,本次活動也會有大量的討論時間,讓所有參與者互相提出彼此對線上學習的看法,在這種深入交流中,我們期望能對線上學習、自主學習與民主教育這些理念,產生更具深度的思辨火花。
Z星球的分享

活動過程/反思

在活動中Z星球分享了他們發起這個計畫的初衷與過程、大致的成果,以及參與此次計畫的心得。真的是一個相當全面而完整的分享,同時更提供了一個對了解「學生的線上學習需求」非常重要的參考依據。
而島島阿學則是從他們團隊發起的理念,到經營自主學習共享平台的過程,分享他們對科技如何協助人們建立共好的民主社群的看法,非常精彩!而且資訊量也超級豐富。
島島阿學的分享
在開放式討論的環節,似乎因為線上的關係大家比較害羞一點,多數人主要是透過文字表達自己的想法。不過雖然沒太多人講話,但透過大家寫下的心得,以及活動中許多的提問,還是讓我們看見了很豐富的觀點,以及許多學生在線上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期待的改變~
在活動後有些參與夥伴主動跟我們說:「雖然這次活動有點害羞沒說什麼話,但很有收穫,很喜歡這個活動!」這真的讓我們很開心,也很感動!
第一次線上活動並不是沒遇到問題,像是關於使用軟體的技術面,就有發生一些零星的狀況,未來再舉辦線上活動時,我們也會透過這次的經驗,讓技術面的東西跟活動流程的安排更加順暢。
活動尾聲的討論

心得/總結

最後簡單分享一下我們對這次活動的一個重要心得,因為疫情關係這段時間大家都在遠距學習,線上學習似乎帶來了許多問題跟困難,因為線上的資訊太多元也太個人化了,要維持穩定的學習狀態很難。但這個穩定的學習狀態是在什麼標準下?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裡,學生是一個受教者,也就是執行教育體制給予的學習方向與目標的人。在這個架構下,很多時候我們說的自主學習會變成是自律的執行學習目標的人,而這種學習目標根本上還是來自體制的安排。
所以即使我們用多元學習、自主學習這些新穎的理念來界定自己的學習,如果對這種「受教育者」與「教育者」的關係沒有自覺,我們其實很難突破學生被定位成被動受安排的這種角色。
因此線上學習如何真正做到以學習者為主體?要回應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做到有自覺地看到這種結構與角色。在許多人對線上學習感到無所適從時,也許也可以藉此思考,這種「無所適從」背後是否反映了學生被安置在這種被動位置的現況,以至於我們難以擺脫這種自我認知,無法主動創造屬於自己的學習目標與學習價值?
以上是對此次活動的大致整理,我們之後也會持續舉辦各種活動,也請大家持續關注我們的消息,最後再次感謝各位的參與!我們下次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本系列專題將從教育的現代化這個議題出發,一同來探究現代教育的發展過程,以及現代教育與文化對我們的深遠影響。 同時也希望藉由回顧歷史發展,我們能在歷史的舞台上找到一個以人為本的教育與文化願景,以人文關懷的視角重新思考我們如何共創一個更加自由、健康且開放的教育與社會環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現代人對科學無比的信任與崇尚,甚至人們對科學的崇拜已經有些偏離了科學原初的精神,成為一種迷信。 我們認為科學追求的是「事實」,也只關心事實,然而這樣只重視事實的信念,當它成為判斷價值的唯一標準時,就造成了一些問題。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人不只會關心「事實」,也會在乎「意義」。 追尋意義可說是人深層的內在需
從文藝復興開始,在啟蒙時代被發揚光大的個體精神,打破了封建階級,摧毀了宗教與君王無上的權威,給人們帶來了自由。 「我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擁有自由意志,不被任何權威宰制」這種獨立而自由的理性之光照亮了整個西方世界。人們看似迎向了啟蒙的光明,但隨後幾百年來,各種災難也一一爆發,納粹與共產極權的崛起,逼得
由於過去長久的近現代思想傳統,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理性是明智的,而感受是反智的。也因此應該要理性的看待事情,避免被感受影響。然而這樣排除掉人對世界的實際感受與感知的思考方式,卻使得我們在很多時候因為壓抑自己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而與自己的真實心境越來越疏離,到最後甚至忘記了自己最初的感覺,失去了對世界最直
在開放空間討論的最後,我們談到現今主流教育,夠不夠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場幾乎一直認為是還不夠的,甚至有些人認為完全沒有。 108課綱 我們先從現在剛實行不久的108課綱談起,針對這件事,大家主要提出了三種面向的觀點,一是同意108課綱希望促成學習多元化,以及培養核心素養的理念,但認為它沒
學習者向前走Let’s Fly High致力於推廣以學習者為主體、人本與尊重每個人的學習與教育思潮,我們希望更多學生(青少年及青年)的主體性能被看見,有空間展現且被尊重,因此成立了這個組織。從自媒體與舉辦活動兩個方面入手,團隊開始運行以後,我們就準備著手舉辦第一場活動,經過團隊成員長時間的溝通,決定
現代人對科學無比的信任與崇尚,甚至人們對科學的崇拜已經有些偏離了科學原初的精神,成為一種迷信。 我們認為科學追求的是「事實」,也只關心事實,然而這樣只重視事實的信念,當它成為判斷價值的唯一標準時,就造成了一些問題。首先我們需要理解人不只會關心「事實」,也會在乎「意義」。 追尋意義可說是人深層的內在需
從文藝復興開始,在啟蒙時代被發揚光大的個體精神,打破了封建階級,摧毀了宗教與君王無上的權威,給人們帶來了自由。 「我作為一個獨立個體,擁有自由意志,不被任何權威宰制」這種獨立而自由的理性之光照亮了整個西方世界。人們看似迎向了啟蒙的光明,但隨後幾百年來,各種災難也一一爆發,納粹與共產極權的崛起,逼得
由於過去長久的近現代思想傳統,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為理性是明智的,而感受是反智的。也因此應該要理性的看待事情,避免被感受影響。然而這樣排除掉人對世界的實際感受與感知的思考方式,卻使得我們在很多時候因為壓抑自己對世界的真實感受,而與自己的真實心境越來越疏離,到最後甚至忘記了自己最初的感覺,失去了對世界最直
在開放空間討論的最後,我們談到現今主流教育,夠不夠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場幾乎一直認為是還不夠的,甚至有些人認為完全沒有。 108課綱 我們先從現在剛實行不久的108課綱談起,針對這件事,大家主要提出了三種面向的觀點,一是同意108課綱希望促成學習多元化,以及培養核心素養的理念,但認為它沒
學習者向前走Let’s Fly High致力於推廣以學習者為主體、人本與尊重每個人的學習與教育思潮,我們希望更多學生(青少年及青年)的主體性能被看見,有空間展現且被尊重,因此成立了這個組織。從自媒體與舉辦活動兩個方面入手,團隊開始運行以後,我們就準備著手舉辦第一場活動,經過團隊成員長時間的溝通,決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線上教學逐漸在各個學校普及,但這一轉型為教師和學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特別是數學學習,不僅需要數位技能,還深深依賴於閱讀能力。文章分析了學生在數位學習環境下的適應情況,尤其是對於國中小學生的影響,並指出學習自律性與監督的重要性。疫後,這一現象值得教育界深入研究。
Thumbnail
本活動邀請曾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及家長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透過分享個人故事,讓大家瞭解自學與實驗教育的真實面貌,並激發對自學的興趣。參與者可自由設定標題,探討為何選擇實驗教育、學習資源的尋找、當前學習內容及未來規劃。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自學人的經歷透過文章與他人分享,並提升對自學的認識。
Thumbnail
越來越覺得「自主學習」這個說法很奇怪。 每一種學習都是「自主」的,因為學習者如果不願意,再怎麼強迫都學習不來的。而意願絕對都是「自主」的,自己決定的。 從瑟谷模式教育,到夏山學校,到蒙特梭利,在在都顯示教育(學習)的重點在於學習者跟教導者之間的信任關係。因為有信任關係,才有可能去聆聽對方想說什麼
Thumbnail
本文討論體制外教育的方法和目標,以及博物館和公民科學體驗的重要性。透過提高學生對新知的渴望,期望他們能主動探索新事物並發展出具邏輯性與批判性的科學性思考。除了博物館外,也介紹了公民科學活動和科學節等活動方式。
Thumbnail
在這社會框架底下,我們到底活成了什麼模樣? 這場對話中與其說我在開導學生,倒不如說學生反應的問題其實幫助了我重新看見自。
Thumbnail
「線上課程」在後疫情的時代,因著其節省補習時間、接觸最佳師資,成為越來越多學生選擇的方式。門拓因此整理了實體(補習班、家教)及線上課程的優缺比較,幫助大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Thumbnail
關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研擬數位教科書政策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面對類似的數位化政策,台灣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從來都不是硬體設備不足或缺乏,更多的是制度是否支持、社會是否接納。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Thumbnail
線上課程缺乏面對面互動、單向式講授,容易受到環境幹擾,缺乏學習氛圍,分享者應增加互動性、善用肢體語言、變化聲音與語調、進行自我對話。
Thumbnail
很開心與數位實驗高中的一年級學生呂顥天進行了深入交流,讓我們了解數位實驗高中與普通高中的差異,特別是在課程設計和自主學習的比重。顥天也分享了他在「學習策略」課程中學到的數位工具應用,以及他對生涯探索和學習歷程製作的看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科技的進步,線上教學逐漸在各個學校普及,但這一轉型為教師和學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特別是數學學習,不僅需要數位技能,還深深依賴於閱讀能力。文章分析了學生在數位學習環境下的適應情況,尤其是對於國中小學生的影響,並指出學習自律性與監督的重要性。疫後,這一現象值得教育界深入研究。
Thumbnail
本活動邀請曾參與實驗教育的學生及家長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透過分享個人故事,讓大家瞭解自學與實驗教育的真實面貌,並激發對自學的興趣。參與者可自由設定標題,探討為何選擇實驗教育、學習資源的尋找、當前學習內容及未來規劃。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讓自學人的經歷透過文章與他人分享,並提升對自學的認識。
Thumbnail
越來越覺得「自主學習」這個說法很奇怪。 每一種學習都是「自主」的,因為學習者如果不願意,再怎麼強迫都學習不來的。而意願絕對都是「自主」的,自己決定的。 從瑟谷模式教育,到夏山學校,到蒙特梭利,在在都顯示教育(學習)的重點在於學習者跟教導者之間的信任關係。因為有信任關係,才有可能去聆聽對方想說什麼
Thumbnail
本文討論體制外教育的方法和目標,以及博物館和公民科學體驗的重要性。透過提高學生對新知的渴望,期望他們能主動探索新事物並發展出具邏輯性與批判性的科學性思考。除了博物館外,也介紹了公民科學活動和科學節等活動方式。
Thumbnail
在這社會框架底下,我們到底活成了什麼模樣? 這場對話中與其說我在開導學生,倒不如說學生反應的問題其實幫助了我重新看見自。
Thumbnail
「線上課程」在後疫情的時代,因著其節省補習時間、接觸最佳師資,成為越來越多學生選擇的方式。門拓因此整理了實體(補習班、家教)及線上課程的優缺比較,幫助大家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式。
Thumbnail
關於國家教育研究院研擬數位教科書政策的問題,我們認為在面對類似的數位化政策,台灣教育所面臨的困境從來都不是硬體設備不足或缺乏,更多的是制度是否支持、社會是否接納。
參加課程的動機 我從未認真想過有沒有 SOP 可以拆解問題、分析問題,建立一套框架,有助於達到想要的目標。課堂前的自我準備、課堂中與人互動我相信是這堂課亮點之一,這將顛覆傳統大學課堂被動吸收與發想的印象。(結果好像遠遠不只 SOP,而是大腦都重整了!) 課程組成 首先,學生與引導師(facil
Thumbnail
線上課程缺乏面對面互動、單向式講授,容易受到環境幹擾,缺乏學習氛圍,分享者應增加互動性、善用肢體語言、變化聲音與語調、進行自我對話。
Thumbnail
很開心與數位實驗高中的一年級學生呂顥天進行了深入交流,讓我們了解數位實驗高中與普通高中的差異,特別是在課程設計和自主學習的比重。顥天也分享了他在「學習策略」課程中學到的數位工具應用,以及他對生涯探索和學習歷程製作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