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開學了!Part 2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離上一次我寫這個主題已經一年了。今天,台灣的孩子有史以來最長的暑假結束了。
圖片來源:https://pic.pimg.tw/t331093/1598852135-353840132-g_wn.jpg
這兩天我在校園內輔導許多因為想家而哭的孩子。貝貝是一年級的新生,個子小小的,綁著馬尾非常可愛。我見到她時,她正在輔導室的沙發上哭著要找媽媽。老師已經用了許多方法安撫她,包括給她餅乾吃。但貝貝一邊吃著餅乾,一邊流著眼淚,不時停下來喊媽媽。看著貝貝的情緒一直沒辦法平復,我帶她去校園走走 “找媽媽”。貝貝說她看見爸爸媽媽往某個方向走過去了,想要找他們。我們邊聊邊繞,我也漸漸地理解貝貝的心裡正在發生什麼事。
貝貝不停的說爸爸媽媽從教室前面走過去卻沒有看她或跟他打招呼,彷彿這件事讓她非常的在意。我試著去幫貝貝說出心裡的害怕及疑惑:爸爸媽媽怎麼沒跟我說一聲就走了?別人的爸爸媽媽都還在這裡,我的爸爸媽媽為什麼就走了?貝貝聽著我幫她說出這些心情,她漸漸地平靜下來。她後來回到班上,加入同學的活動,我看到她與老師和同學在一起時的笑臉,我相信她正在努力克服與父母分離這件事,而且做得很好。
貝貝心理的恐懼,是每個孩子都有的,那就是害怕被拋棄,被遺忘。有多少的童話故事說的都是被拋棄的小孩,孤兒的故事,正因為這是一件能引起孩子共鳴的事啊!貝貝的爸媽因為不想要貝貝看到他們離開傷心難過,因此選擇偷偷的,默默地離開。但這反而讓貝貝更介意,因為爸爸媽媽一句話也沒說就離開的事實,與她心中的“被拋棄幻想”不謀而合。
趁孩子不注意偷偷溜走這個做法,我想很多父母都很熟悉。這個方法會這麼 “受歡迎” 是因為父母與孩子都避開了令人痛苦的分離這件事。父母不用面對傷心哭喊的孩子,可以不用當那個執意放開孩子的手,跟孩子說他們無法滿足她的願望陪著她的壞人。而孩子也不用去面對要看著爸爸媽媽的背影的難過,也可以終於面對爸媽不在的現實。
偷偷溜走的方法或許對某些孩子有用,但是也有可能在孩子心裡激起不安以及種下“不信任” 的種子。就像貝貝,她疑惑為什麼爸爸媽媽沒跟她說再見就走了?也會想像自己是不是不好,是不是被拋棄了。
分離這件事是每個人一輩子不斷在修練的一個課題。開學,是一個我們可以幫孩子做準備,幫助她們學習如何面對分離的機會。爸爸媽媽們可以提早跟孩子 “演練” 分離的情境,清楚的跟孩子說甚麼時間會發生甚麼事,例如: 到學門口時我會跟你抱抱然後說再見。你會在學校上四堂課,中午十二點的時候我就會來接你了。如果孩子還是難以面對,可以跟孩子討論 “如何可以放心說再見”。在這樣的對話中,你跟孩子是很直接地在面對分離這件事,而不是避開它,被動的忍受它的發生。
做好準備還不夠,在分離發生的現場,一切說好的事情都有可能變卦。孩子可能會被情緒淹沒,忘了約定好的事,父母也可能因為不捨,心疼,而開始讓步。最常見的是爸爸媽媽不斷的安慰,不斷的安撫,無法分開;或是給一些難以達成的允諾,像是爸爸媽媽等一下就帶你回家,爸爸媽媽會一直在這裡陪你。這些讓步或是不堅定,其實會讓孩子更難好好的去面對分離。
凱凱是另一個一年級的新生,他的老師向我尋求幫助,因為凱凱在上課時太想媽媽而哭了起來,無法停止。老師說凱凱前一天都沒事,但今天變得很反常。凱凱的焦慮程度比貝貝高很多,他像是壞掉的收音機一樣不斷地重複說著他想回家,想馬上看到媽媽。慢慢的,凱凱說出他的煩腦:他以為自己可以很勇敢,但卻因為想媽媽哭了,除了想媽媽的心情難以平復復之外他也對自己 “不勇敢” 的表現很失望。凱凱拒絕我提出的任何可以讓他心情好一點的方法,他重複地跟我說:『這些都沒有用,我只要媽媽。只有媽媽可以讓我覺得好一點。』
精神分析的理論中提到孩子,尤其是男孩子,潛意識中會有的 “閹割焦慮”。當男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身上有陰莖而媽媽或姊姊妹妹沒有時,一個 “陰莖可能會不見”的害怕與焦慮因此而生。孩童在上學所受的挫折常與閹割焦慮有關:孩子在學校可能面臨的困境有對學校環境的不熟悉,對課業感到困難不理解,或是交朋友這件事有挫敗。這些困難與挫折對一個在家裡有需要都會被滿足,常有大人捧在手心的孩子來說,像是當頭棒喝,像是重要的東西不見了的感覺,事情不如自己的意,不在自己的掌控中,這感覺猶如被閹割。
原本凱凱很自豪自己去上學都沒有哭,但後來因為想家的情緒太滿而哭了,這讓他的自尊與自信受損,像是被閹割了,變得無能了。這些挫折會讓凱凱更想回到爸爸媽媽的懷抱,再重新去感覺自己是很棒的。
凱凱的想家,後來有了令人欣慰的發展。他在老師的協助下,認識了新朋友,也發現學校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他後來跟同學組成了一個探險隊,每節下課都一起到校園中探險。想家的情緒也因此不再困擾凱凱。凱凱重新找到了他的 “有能感” ,這也讓他再回到一種可以面對跟爸媽說再見的勇敢中。
正如我在去年的開學文章中寫的:『一個孩子要真正能克服走出家庭,與爸媽分開去上學,不是只有戒除對家與爸媽的依賴,還要能與所有取代家與爸媽的替代物(學校,老師,同學,上課...等等)建立好的關係。』
各位家長,你們家的孩子今天是開開心心的去上學還是也和貝貝與凱凱一樣呢? 做父母的也應該與孩子一起去修習『分離』這個人生課題。不要因為孩子開始對家和對你之外的人依賴,感興趣而失落。你應當高興,你給孩子的愛帶著他在其它的地方開啟更多充滿正向感覺的人際關係。也不要因為孩子與你分開時的眼淚而感到罪惡感或是過度的心疼。你應當視這機會為你與孩子生命的鍊金石,帶領他們去渡過,這些挫折將磨練你的孩子成為更成熟,更自信的人。
祝各位開學快樂!
    avatar-img
    4會員
    1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踩萍飲水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據說當非洲的Himba婦女決定想要小孩時,她會找一棵樹,坐在樹下聆聽。她會一直坐著直到她聽到那個願意被生出的孩子在她心頭響起一首歌。
    若是我們的心境能為世界這麼任性恣意地添加色彩,改變它的樣貌,能把艷麗的櫻花變成憤怒的紅,能把粉嫩柔美的風鈴木變成悲傷的顏色,能把活潑陽光的風鈴木黃花看成不堪忍受的刺眼,那我們錯過多少好風景呢? 若這美景是我們身邊的人,我們是否也錯過了很多人與人之間的美好?
    以上圖片翻攝自/網路 『斷奶Weaning 這個字不只有“戒除”(wean from)的意思,也有“戒向”(wean to) 的意思。我們可以說當一個孩子真正克服斷奶的挫折時,他不只是“戒除”了母親的乳房,也是“戒向”替代物 — 轉向所有帶來喜悅與滿足的來源,這對於建構一個充實,豐富而快樂的生活來說
    天這麼黑,風這麼大,爸爸捕魚去,為什麼還不回家? 孩子啊,那是因為....媽媽不讓他回家...
    誰那麼不幸呢? 白髮送黑髮人彷彿是世間最令人不忍的悲劇。新聞中有過的畫面,父母為失去的孩子哭得肝腸寸斷,誰看的都鼻酸。同情他們,為他們感到不捨,也慶幸自己過得平安順適。 失去一個孩子的不是我。
    『本質上,植物是不會生病的。植物的病徵是來自環境中的不健康因素。』是否有可能,每個孩子本質都是完美的,是不健康的環境讓他們表現出各種問題?
    據說當非洲的Himba婦女決定想要小孩時,她會找一棵樹,坐在樹下聆聽。她會一直坐著直到她聽到那個願意被生出的孩子在她心頭響起一首歌。
    若是我們的心境能為世界這麼任性恣意地添加色彩,改變它的樣貌,能把艷麗的櫻花變成憤怒的紅,能把粉嫩柔美的風鈴木變成悲傷的顏色,能把活潑陽光的風鈴木黃花看成不堪忍受的刺眼,那我們錯過多少好風景呢? 若這美景是我們身邊的人,我們是否也錯過了很多人與人之間的美好?
    以上圖片翻攝自/網路 『斷奶Weaning 這個字不只有“戒除”(wean from)的意思,也有“戒向”(wean to) 的意思。我們可以說當一個孩子真正克服斷奶的挫折時,他不只是“戒除”了母親的乳房,也是“戒向”替代物 — 轉向所有帶來喜悅與滿足的來源,這對於建構一個充實,豐富而快樂的生活來說
    天這麼黑,風這麼大,爸爸捕魚去,為什麼還不回家? 孩子啊,那是因為....媽媽不讓他回家...
    誰那麼不幸呢? 白髮送黑髮人彷彿是世間最令人不忍的悲劇。新聞中有過的畫面,父母為失去的孩子哭得肝腸寸斷,誰看的都鼻酸。同情他們,為他們感到不捨,也慶幸自己過得平安順適。 失去一個孩子的不是我。
    『本質上,植物是不會生病的。植物的病徵是來自環境中的不健康因素。』是否有可能,每個孩子本質都是完美的,是不健康的環境讓他們表現出各種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三月 孩子告訴我,他在學校整天都在哭,我問他是否需要幫他轉學?他搖頭,我以爲是寒假完的不適應,幾週後就會好了,這時期每天跟他談心,陪他排解心中的情緒。並告訴他只要覺得不想去上學,我就幫他請假讓他休息。這時候,他有時會在睡前哭,但他早上都正常去上學。所以我以爲是私校課業壓力太大,哭是他抒壓的方式,晚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每當幼兒園學期一開始的那幾個月,總會在門口見到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以及不斷輕拍孩子安撫的家長,即便我們已經熬過了那段艱辛的歲月,但看到孩子奮力掙扎不願意離開父母懷抱的模樣還是令人感到揪心不已。 「上學」通常是我們經歷第一次分離焦慮的時候,而且時間還長達數小時,這對於打從出生即在父母時刻照料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以前的她世界很小,總圍繞的父母;現在的她世界寬廣,充滿了驚奇與樂趣,該學習信任,放手讓她盡情探索了!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三天兩夜的小學畢業旅行,兒子早早準備好背包,迫不急待地踏出門。 我撐著雨傘、小跑步想追上他的腳步,同時也期待著他會回過頭來看看我。
    Thumbnail
     「媽媽,我明天不想上學。」小一的兒子在睡前跟我說。 「不行。是因為明天要考期中考嗎?」我回答,兒子開始哭。 「因為我沒有同學想要的恐龍卡,同學會打我。媽媽我可以轉班嗎?」
    Thumbnail
    和孩子分開時,孩子會出現強烈的不愉快情緒,這種狀況很常讓家長苦惱,因此,不少家長帶著 #分離焦慮 的議題來找我聊。 在面對分離焦慮的議題上,我跟許多仿間的建議有著基礎上不同的見解。    首先,我不認為孩子在某個發展階段裡,會有較嚴重的分離焦慮狀況;再來,我也不認為分離焦慮應該被當成一個需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三月 孩子告訴我,他在學校整天都在哭,我問他是否需要幫他轉學?他搖頭,我以爲是寒假完的不適應,幾週後就會好了,這時期每天跟他談心,陪他排解心中的情緒。並告訴他只要覺得不想去上學,我就幫他請假讓他休息。這時候,他有時會在睡前哭,但他早上都正常去上學。所以我以爲是私校課業壓力太大,哭是他抒壓的方式,晚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每當幼兒園學期一開始的那幾個月,總會在門口見到哭得撕心裂肺的孩子,以及不斷輕拍孩子安撫的家長,即便我們已經熬過了那段艱辛的歲月,但看到孩子奮力掙扎不願意離開父母懷抱的模樣還是令人感到揪心不已。 「上學」通常是我們經歷第一次分離焦慮的時候,而且時間還長達數小時,這對於打從出生即在父母時刻照料
    Thumbnail
    這篇過了多天,還是將前面的部份仔細看了,有些話要說。   台灣人的爸媽,因為我看了報章雜誌,還有聽周圍的人說的,跟我自己的經驗,孩子晚回家時,心裏是擔心和焦慮的,自己在腦中上演了許多可怕的劇情。可是當他回家,門鎖打開的那一刻,爸媽卻是大罵出口。或許說,他們原本緊繃的情緒需要宣洩,孩子回來的動作點
    以前的她世界很小,總圍繞的父母;現在的她世界寬廣,充滿了驚奇與樂趣,該學習信任,放手讓她盡情探索了!
    Thumbnail
    工作回程的路上,男孩一到家即打電話給我,跟我說他在學校發生一些事,老師有寫聯絡簿與傳訊息給我。 回到家,男孩講著講著,就開始擔心哭泣,希望我抱抱他、陪他。我抱抱他,並引導他說出他擔心的是什麼?現在的心情與處境?他想到可以怎麼處理?我也鼓勵他可以怎麼勇敢面對與承擔選擇與行為的後果。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三天兩夜的小學畢業旅行,兒子早早準備好背包,迫不急待地踏出門。 我撐著雨傘、小跑步想追上他的腳步,同時也期待著他會回過頭來看看我。
    Thumbnail
     「媽媽,我明天不想上學。」小一的兒子在睡前跟我說。 「不行。是因為明天要考期中考嗎?」我回答,兒子開始哭。 「因為我沒有同學想要的恐龍卡,同學會打我。媽媽我可以轉班嗎?」
    Thumbnail
    和孩子分開時,孩子會出現強烈的不愉快情緒,這種狀況很常讓家長苦惱,因此,不少家長帶著 #分離焦慮 的議題來找我聊。 在面對分離焦慮的議題上,我跟許多仿間的建議有著基礎上不同的見解。    首先,我不認為孩子在某個發展階段裡,會有較嚴重的分離焦慮狀況;再來,我也不認為分離焦慮應該被當成一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