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是文學批評的藝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一)書評強調持平精神
書評,顧名思義,就是針對一本或一本以上的書,介紹其內容大概,描述其主要特質,並予以評價。換言之,書評的功能在於以公正客觀的立場,指引全書大意,以及批判其內容與形式的高下。所謂指引,是描述性的介紹,批判則是價值性的鑑別,兩者兼而有之,方得稱之為「書評」。
學者沈謙認為,書評通常有二種寫法,一為感性的讀後感,是憑個人直覺,敘述讀後的感受;一為知性的評介,此須顧及全書,作一番理性的整體分析,除指出該書之優缺點外,還要與其他作品相互參照比較,斟酌給予適當的評價。感性的讀後感偏向主觀,容易流於印象式批評;知性的評介比較客觀,寫作態度嚴謹,接近於學術性的文學批評。關於書評的種類,分法各有不同,顧敏〈書評之寫作型式與內容〉將書評分為摘要型、論述型、源考型三種,沈謙則視其寫作性質,增加為五種,包括:介紹知識性書籍的論述型、作重點式介紹的摘要型、多半是專家評專書的源考型、將兩本以上書籍相互評析的比較型,以及屬於一般讀後心得的感發型。雖然有上述分類,但在實際進行書評寫作時,基於書籍的特色與表達的需要,往往因時制宜,會將數者融為一體,是以書評未必能嚴格劃分種類。
不管是學者、作家或一般讀者,只要擁有自己的觀點,都可以是書評的撰寫者,然書評寫作時,應強調持平的精神,不容許個人的好惡作祟,也不可先入為主,武斷地搬弄教條,還得秉持謙虛的態度,因為謙虛才能夠容納真理。更重要的是,評論者要將個人的實際知識或同情諒解,滲透於評文之中,才足以讓人信服,進而引發共鳴。值得警惕的是,書評之寫作很容易產生以下毛病,諸如曲意奉承、諛揚備至,在無形中散佈謊言,行使騙術而不自知,是謂可鄙;或者強詞奪理、存心挑剔而威勢凌人,是謂可憎;當然把他人作品抨擊得一無是處,自己則聒絮連篇,繁徵博引,流於炫耀賣弄,是謂可恥。有心從事書評寫作者,當引為鑑戒。
(二)書評是文學批評的藝術
書評與文學批評關係十分密切,文學批評家與書評家有時是分工者,而又往往同為一人。「文學批評」乃是一種以「文學」為特定對象的「批評」工作,批評的過程中,不但有「理論」做為基礎,且常不只是一種理論而已。書評通常是文學批評原理原則的具體運用,用以對一切文學作品作適當的「解釋」和「判斷」。此批評的解釋與判斷,在於使我們對作品的特色和價值,具有深澈的理解以及清明的感覺。如果書評家對批評原則的蒐集與構成,有新的貢獻,亦能豐富文學批評科學領域的內容,是以有「好的書評很接近於文學批評」或「書評是一種文學批評的藝術」這樣的講法。
評論家沈謙認為,文學批評有三層次,即(一)主觀的欣賞、(二)客觀的研析、(三)透過客觀的研析而得出的主觀理論;他並且指出,實際的文學批評過程可被概括為闡釋、衡鑑、比較、評價、立論等五項。總之,文學批評必然運用到相關的理論和知識,其中源自西方的批評派別很多,諸如傳統批評、形式批評、心理分析批評、神話與基型批評、表象批評,以及亞里士多德批評、女性主義批評、文類批評、觀念史批評、語言學批評、現象學批評、修辭批評、社會學批評、背景批評、結構主義批評、風格批評……等等。以上各家各派,都只是一家之見,隨著時代演進,更多新的批評方法推陳出新,不斷出現,像後殖民論述、酷兒理論、文化批評、文本理論、主題學理論、後現代理論、身體理論、空間理論、新馬克斯主義等皆是,如今從事文學批評而不用理論似乎就表示自己落伍了。
他山之石固然可以攻錯,但任何從事文學批評者必須明白,每一種理論無論如何完整周備,都不免「蔽於一曲,闇於一端」,很難做到圓融通解的境地,如果過度重視理論與方法,甚至於機械化的直接套用理論模式,便可能反客為主,顛倒了文學與文學批評原本主賓的關係。也就是說,「理論」不應是從事批評的唯一方法。從事文學批評者應注意到,文學批評需要理論之根據,但理論不等於批評;文學批評須講求方法,但不僅僅只等於科學方法;文學批評須參考外緣資料,但資料之整理蒐集不能算作文學批評;文學批評對象包括作家與作品,但最終結果必須集中在對作品的批評;文學批評的作業內容至少須涵蓋對作品的分析、解釋、評價,沒有評價的批評只能算是文學分析,不是文學批評。以上在在值得有志從事文學批評者三思。
文學批評家必須將其知識、卓見,用於對作品作深刻而細微的品味或鑑賞,此乃文學批評的一項重要實踐,也正是和書評的工作相當的。如今,作家論、作品研究、專題論評與研究等,都可以說是以書評為基礎的、較為深入專門的文學批評,這是十分重要且深具價值的工作,然而不可否認,這樣的工作必須投注極長的時間,以及耗費大量的精力,故其普遍性、機動性、時效性均遠遠無法跟書評相比。
作家對於與自己有關的書評或文學批評,因其褒貶而產生所謂的愛恨情結,其實只要書評家或文學批評家無私地精讀作品,予以分析、探討與評價,而非惡意地無的放矢、肆意撻伐,儘管被指出作品的不足與缺失,作家都應以平常心來接納、參考,畢竟值得評論的作品,即使非至善至美之作,也必定有其價值和影響力,或是具備了如夏志清教授言的「獨具慧眼」以及「耐人尋味」的優點,作家理當為自己的作品達到「起評點」,獲得討論與受到注視而感到欣慰。
(三)提升文學批評的藝術境界
今日出版發達,書海浩瀚,知識爆增,讀者對於披沙揀金的書評之需求,尤甚以往,書評的寫作與發表顯得益加重要,而文學批評當然也不能只停留在書評、書介及導讀上,否則文學批評將永遠只能做為文學創作的副產品及附庸,無法建立主體性的地位。由臺灣近年來多元批評論述之現象來看,文學批評的各種論述,已不僅是詮釋作家心態、考證文本源流、做為文學的附庸而已,優質的文學批評甚至可以和創作互為發明、互為因果,文學批評的地位可說得到具體的提升矣,學者鄭明娳更期待著,文學批評和創作一樣,具有創造性,猶如聖母聖神受孕,上帝藉瑪利亞之軀使耶穌誕生;而理想的文學批評藉由批評的對象孕育評論家的思想,本身也成為一種特殊形態的「文學創作」。
雖然國內的讀書風氣未能與出版事業的蓬勃發展形成正比,特別是成人普遍不愛讀書,書市消費的主力往往是青少年。所幸政府有鑑於此,已不斷在推動書香植根工作,是以我們對閱讀的未來願景仍然抱持樂觀,同時也期盼更多有心人加入書評與文學批評寫作的行列,憑藉知識、學養、觀察力、分析力、判斷力,構建一套自己的美學標準,寫出或知性或感性、生動優美、深具可讀性的書評,提升文學批評的藝術境界,一起為建立書香社會而奮發前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5會員
1.3K內容數
英國哲人暨科學家培根說:「閱讀使人豐富,討論使人成熟,書寫使人精確。」閱讀吸收新知之後,參與討論,腦力激盪,多元思考,還要養成寫作的習慣,才能夠更精準的表達自己的思想與情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天星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說作品一向強調故事性與思想性的東方白說得好:「內容乃小說的肉體,技巧不過是肉體的衣衫。可有沒有衣衫的肉體;斷無沒有肉體的衣衫。」什麼才是好小說,才是臺灣小說未來該走的道路,由此觀之,不也就很明白了嗎?
三四郎就像我們共有的、成長的縮影,讓讀者益加珍惜稍縱即逝的青春,此著確為夏目漱石的青春文學傑作,也是他脫離閒遊的境地,轉而認真探求人生的開端。
 日本唯美派文學大師谷崎潤一郎(1886-1965),是大正(1912-1926)到昭和(1926-1989)年間的代表性作家,其作品呈現富麗的官能美與陰翳的古典美,寫作題材深刻挖掘人性慾念,堪稱唯美與惡魔並存。其中敘說盲人琴師愛情故事的中篇小說《春琴抄》無疑最具代表性,當年川端康成讀之嘆曰:「如此
夏目漱石(1867-1916,なつめ そうせき)為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大文豪,專攻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以批評的態度面對東洋西洋文學,其小說所表達出來的思想,更是東洋文化與西洋文化融合的精華,且人生觀、藝術觀深受中國文化思想影響。
(一)主題蘊含藝術價值 曹雪芹《紅樓夢》表面上是一部男歡女愛的言情小說,實則這部巨型小說,其主題意涵在於透過賈府的興衰榮辱,以及批判入世的儒家,揉合了佛老思想,表達出世的人生哲理,取得高度的藝術價值。 《紅樓夢》的主題意涵,當與曹雪芹的身世有密切關聯。曹雪芹是八旗世家子弟,生於清朝康熙末年,死於乾隆
(一)平安盛世貴族生活剪影 紫式部《源氏物語》約百萬字,堪稱世界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內容充實,技巧嫻熟,文字古雅,有「日本紅樓夢」之稱。作者紫式部和以《枕草子》隨筆留名後世的清少納言,先後入宮為女官,是日本平安王朝中期宮廷文學的一時瑜亮,締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學成就。《源氏物語》此一女性古典文學巨著,寫
小說作品一向強調故事性與思想性的東方白說得好:「內容乃小說的肉體,技巧不過是肉體的衣衫。可有沒有衣衫的肉體;斷無沒有肉體的衣衫。」什麼才是好小說,才是臺灣小說未來該走的道路,由此觀之,不也就很明白了嗎?
三四郎就像我們共有的、成長的縮影,讓讀者益加珍惜稍縱即逝的青春,此著確為夏目漱石的青春文學傑作,也是他脫離閒遊的境地,轉而認真探求人生的開端。
 日本唯美派文學大師谷崎潤一郎(1886-1965),是大正(1912-1926)到昭和(1926-1989)年間的代表性作家,其作品呈現富麗的官能美與陰翳的古典美,寫作題材深刻挖掘人性慾念,堪稱唯美與惡魔並存。其中敘說盲人琴師愛情故事的中篇小說《春琴抄》無疑最具代表性,當年川端康成讀之嘆曰:「如此
夏目漱石(1867-1916,なつめ そうせき)為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大文豪,專攻十八世紀英國文學,以批評的態度面對東洋西洋文學,其小說所表達出來的思想,更是東洋文化與西洋文化融合的精華,且人生觀、藝術觀深受中國文化思想影響。
(一)主題蘊含藝術價值 曹雪芹《紅樓夢》表面上是一部男歡女愛的言情小說,實則這部巨型小說,其主題意涵在於透過賈府的興衰榮辱,以及批判入世的儒家,揉合了佛老思想,表達出世的人生哲理,取得高度的藝術價值。 《紅樓夢》的主題意涵,當與曹雪芹的身世有密切關聯。曹雪芹是八旗世家子弟,生於清朝康熙末年,死於乾隆
(一)平安盛世貴族生活剪影 紫式部《源氏物語》約百萬字,堪稱世界最早的長篇寫實小說,內容充實,技巧嫻熟,文字古雅,有「日本紅樓夢」之稱。作者紫式部和以《枕草子》隨筆留名後世的清少納言,先後入宮為女官,是日本平安王朝中期宮廷文學的一時瑜亮,締造了前所未有的文學成就。《源氏物語》此一女性古典文學巨著,寫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長短也好,書評有什麼用?為什麼作者需要被評? 早陣子跟書評人聊天的時候有注意到一些現象:PNN多數的作者都傾向「宣傳系書評」,他們想要的是曝光率,讀者透過書評人得知這本書如何,好不好看?好的就開書,不好的就省略掉,節省大量沉沒成本。
  依序為文學小說、大眾小說、輕小說。   其實輕小說也是大眾文學的一種,但我額外拿出來說。而大眾文學就是所謂的「通俗文學」。通常出版社會將作品分為「純文學」及「通俗文學」。   這邊說的是小說的「定位」,定位就是有目標族群、核心價值、獨特性,與故事的題材分類不同。
Thumbnail
  在平均7天寫一篇評論的生活,評論已與生活不可劃分。然而,為何需要評論?評論有標準嗎?評論與作品是什麼樣的關係?作品的評論與時事評論又有何差異?而評論作為自我辯證的運動,其運動對生活又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評論與作品的關係:   當我們閱讀一件作品時,所看到的、感受到的都不同,
從大學時期開始,我讀完十幾部學術著作,但卻只評了其中一部,絕大部份都是寫讀書筆記。相對起來,我很積極為文學著作寫書評、摘要和心得。
Thumbnail
藝術作品的評價一直是一個引人深思的議題,引發了一場關於主觀和客觀的辯論。當我們談到一部電影、一首音樂、或是一幅畫時,評價的準則似乎因人而異,使得好與壞的定義在藝術領域中變得模糊不清。這引出了一個關鍵問題:作品的評價究竟是主觀還是客觀?
Thumbnail
批判思考與理論形塑的目的是為大眾、研究者或不同觀點的他人提供思考路徑。 文學理論通常和哲學思考脣齒相依,因為文學承載了當時的社會思想、心理與價值觀等等。文本是鏡子,反映了世界、作者與讀者。
Thumbnail
閱讀研究文獻時,保持批判性很重要。本文介紹瞭如何從批判的角度閱讀文獻,觀察研究問題和既有結果之間的距離,並提供了上野講座使用的學生文獻報告格式。
Thumbnail
撰寫書評是個很好練習輸入、思考及輸出的做法。而撰寫書評的過程對於主題知識的積累,對於被看見其實有很大的幫助。擔任「樂寫網」書評作者的我,每個月都會幫PUBU電子書平台撰寫策略、創新及知識變現等相關書籍的書評,也開始有出版社行銷編輯的邀約,有機會推薦一些不錯的書籍。
Thumbnail
撰寫書評是一種很好的思考和知識積累的方式。這篇文章分享了撰寫書評的流程、原則、觀察點及寫作架構,旨在幫助讀者更加得心應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長短也好,書評有什麼用?為什麼作者需要被評? 早陣子跟書評人聊天的時候有注意到一些現象:PNN多數的作者都傾向「宣傳系書評」,他們想要的是曝光率,讀者透過書評人得知這本書如何,好不好看?好的就開書,不好的就省略掉,節省大量沉沒成本。
  依序為文學小說、大眾小說、輕小說。   其實輕小說也是大眾文學的一種,但我額外拿出來說。而大眾文學就是所謂的「通俗文學」。通常出版社會將作品分為「純文學」及「通俗文學」。   這邊說的是小說的「定位」,定位就是有目標族群、核心價值、獨特性,與故事的題材分類不同。
Thumbnail
  在平均7天寫一篇評論的生活,評論已與生活不可劃分。然而,為何需要評論?評論有標準嗎?評論與作品是什麼樣的關係?作品的評論與時事評論又有何差異?而評論作為自我辯證的運動,其運動對生活又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評論與作品的關係:   當我們閱讀一件作品時,所看到的、感受到的都不同,
從大學時期開始,我讀完十幾部學術著作,但卻只評了其中一部,絕大部份都是寫讀書筆記。相對起來,我很積極為文學著作寫書評、摘要和心得。
Thumbnail
藝術作品的評價一直是一個引人深思的議題,引發了一場關於主觀和客觀的辯論。當我們談到一部電影、一首音樂、或是一幅畫時,評價的準則似乎因人而異,使得好與壞的定義在藝術領域中變得模糊不清。這引出了一個關鍵問題:作品的評價究竟是主觀還是客觀?
Thumbnail
批判思考與理論形塑的目的是為大眾、研究者或不同觀點的他人提供思考路徑。 文學理論通常和哲學思考脣齒相依,因為文學承載了當時的社會思想、心理與價值觀等等。文本是鏡子,反映了世界、作者與讀者。
Thumbnail
閱讀研究文獻時,保持批判性很重要。本文介紹瞭如何從批判的角度閱讀文獻,觀察研究問題和既有結果之間的距離,並提供了上野講座使用的學生文獻報告格式。
Thumbnail
撰寫書評是個很好練習輸入、思考及輸出的做法。而撰寫書評的過程對於主題知識的積累,對於被看見其實有很大的幫助。擔任「樂寫網」書評作者的我,每個月都會幫PUBU電子書平台撰寫策略、創新及知識變現等相關書籍的書評,也開始有出版社行銷編輯的邀約,有機會推薦一些不錯的書籍。
Thumbnail
撰寫書評是一種很好的思考和知識積累的方式。這篇文章分享了撰寫書評的流程、原則、觀察點及寫作架構,旨在幫助讀者更加得心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