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期內容提醒我幾點:
1.所謂正義(犯罪)誰說了算???
沒有病識感當然不會覺得自己有問題,例如幫人家保管書籍的雅賊
2.每個人的身體特質不同,生理與心理真的會影響生活
就算沒有腦傷影響行為控制/情緒反應,有的人就會心跳比較慢、比較不怕疼痛,有可能可以成為優秀運動員,也可能成為暴力犯罪加害人,因為教訓別人的時候以為對方喊假的(明明這樣程度對自己很輕鬆)也不容易對特定情境緊張...
3.語言理解的力量
一樣是 最近過的好嗎? 跟誰往來?
對於受刑人來說
是天大的關懷,因為還有家人在支持
對於一般人來說
???
保持正面看法的人恐怕不多
搞不好還會反射性起衝突
不論是怕囉嗦、心裡有鬼、覺得關心不真切...
其實自己是內心的主人
在社群媒體如此普遍的串起社交活動與甩不開的交辦工作同時
如何培養個人語言/閱讀能力與避免錯判情勢非常重要
對孩子也是一樣
擁有良好的語言/閱讀能力
除了有助於課業方面
在人際與社會規範上的理解與實踐才不會搞笑話
此外
尊重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
可以讓他碰撞知道痛
但要知道他的耐受度是否在一般人的閾值區間
例如同年紀小孩在SPA的時候40度的池就受不了、走路10分鐘就累,而自己的孩子都可以撐下去
這時候除了可能耐力佳、有訓練過以外,要思考個性是否倔強、好勝心強,
在成長階段要給予不同引導;
甚至在神經生理方面是否較特殊(心搏速率低、低敏感...),他以為的世界就與人不同
日後可能讓自己習慣尋求刺激,置他人身危險不在意(牆上跳下來可以吧~很簡單也不會痛~)或是覺得沒有什麼(調皮搗蛋臉不紅氣不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