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現實感的歷史學:當代史學理論的反思》授課大綱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授課教師:陳智豪 特級研究員
授課地點:方格子大樓 豐原社會科學高等專門學校學術期刊教室
授課時數:未定
授課學分:未定
課程簡介:
歷史是人類探求外在知識的一種途徑,透過歷史,我們能將當下所感知到的現象加以運用脈絡化的方式呈現,或者給予某一特定現象時空感方面的意義呈現。歷史不只是純粹的外在知識,它的建構必然包含著認知者的生命體認,生命透過歷史的建構來呈現自我的定義或處境,並且也常是從自己的建構當中尋找面對下個「未知」的動力。本課程將從上述關於歷史知識建構的基本精神出發,去重新檢視當代歷史知識的建構中從知識論到實踐的各個層面所以具備的意義,並且反思當代史學在未來前景上該如何維持其基本精神來為人類探求外在知識的原始慾望服務。
課程進度:
第一講 走入歷史
第二講 歷史與真實
第三講 史家的任務
第四講 歷史與社會
第五講 作為精神動力學的歷史學
參考書目:
恩斯特‧卡西勒,《人文科學的邏輯》,關子尹譯,台北:聯經出版,1985。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本沙龍用於發表豐原社會科學高等專門學校課程之講稿、評論與論文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凡是我們所從事的是一種文化選擇,那麼這樣的選擇也將會被預設為能影響我以外的他人之選擇,而這樣的選擇與我的選擇之間帶有一種能夠被詮釋出來的關聯。
文明常常被視為是比文化所涉略之事物還要更深更廣的人類群體單位,又或者是相要於(精神層面的)文化更加屬於物質技術層次的事物。然而,當我們實際考察文明是如何在人類日常生活語言當中被使用的,會發現文明幾乎等同於「某一種人類日常生活事物的選擇」而被表述出來。
社會往往被認為是一群具有連帶感的人所形成的共同體,這樣的共同體小至一個家庭,大至國家、文明與全世界,這種將人群關聯起來的思維模式也同樣適用在文化認知上,文化是每個人日常大大小小選擇的聯繫,其所聯繫起來的群體可以說既是文化也是社會。
人類個體對自身以及外在世界的認識都無法跳過以文化符號為基礎的知識架構,試想一個人之所以要認識自己以及外在世界,不就是為了要和包裹著他的一切未知進行「互動」,兒互動本身便充滿著各種大大小小的選擇行為,為著些選擇行為賦予意義,也就是個人將自己投入文化之中的第一步。
當我們確認了文化屬於經驗性的事物,並且是在人具有一定限度的自由意志的選擇認知下才能辦認出文化的特殊性之後,關於「文化是以什麼樣的形式被人們關聯起來的?」,這個問題將是理解文化本身最核心的部分。
文化在我們意識當中產生了概念,首先是因為我們能夠理解到人類在意志層面上似乎是有「選擇」能力的,而這樣的選擇也同樣牽連到其他一群人的選擇,彼此環環相扣。然而,單單只是意識到選擇的連環效應還是無法說明文化的存在。
凡是我們所從事的是一種文化選擇,那麼這樣的選擇也將會被預設為能影響我以外的他人之選擇,而這樣的選擇與我的選擇之間帶有一種能夠被詮釋出來的關聯。
文明常常被視為是比文化所涉略之事物還要更深更廣的人類群體單位,又或者是相要於(精神層面的)文化更加屬於物質技術層次的事物。然而,當我們實際考察文明是如何在人類日常生活語言當中被使用的,會發現文明幾乎等同於「某一種人類日常生活事物的選擇」而被表述出來。
社會往往被認為是一群具有連帶感的人所形成的共同體,這樣的共同體小至一個家庭,大至國家、文明與全世界,這種將人群關聯起來的思維模式也同樣適用在文化認知上,文化是每個人日常大大小小選擇的聯繫,其所聯繫起來的群體可以說既是文化也是社會。
人類個體對自身以及外在世界的認識都無法跳過以文化符號為基礎的知識架構,試想一個人之所以要認識自己以及外在世界,不就是為了要和包裹著他的一切未知進行「互動」,兒互動本身便充滿著各種大大小小的選擇行為,為著些選擇行為賦予意義,也就是個人將自己投入文化之中的第一步。
當我們確認了文化屬於經驗性的事物,並且是在人具有一定限度的自由意志的選擇認知下才能辦認出文化的特殊性之後,關於「文化是以什麼樣的形式被人們關聯起來的?」,這個問題將是理解文化本身最核心的部分。
文化在我們意識當中產生了概念,首先是因為我們能夠理解到人類在意志層面上似乎是有「選擇」能力的,而這樣的選擇也同樣牽連到其他一群人的選擇,彼此環環相扣。然而,單單只是意識到選擇的連環效應還是無法說明文化的存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曾任國史館館長、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吳密察老師,談何謂歷史?此題目乍看之下很「哲學」;即一種歷史哲學談論歷史的形式。果不其然,吳密察老師在談到何謂歷史學者時,認為歷史學者就是反高潮主義者、反英雄、反對既成歷史;即透過論證、批判既有歷史,以創造新歷史。對比義務教育考試的歷史、有標準答案的歷
Thumbnail
《脈絡》這本書首次表露了吳軍的觀點和獨特見解,涵蓋歷史、現在和未來,並提出了對現實判斷的檢驗方式。本文分析了他對歷史觀的看法,以及對唐太宗立儲君事件的評論,強調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在於通過過去的經驗檢驗現實的判斷,並強調用歷史作為理解現實的訓練數據。
Thumbnail
以歷史科系為例,從三個基本面向討論:求知識、論定位、找職缺。 1. 求知識:常見的出發點,就是歷史可知曉過去,判斷未來。 2. 論定位:歷史故事很有趣。 3. 找職缺:歷史直接相關工作有限,延伸機會較多。
Thumbnail
【進階觀課】 面對今天的社會課,我有以下的觀察與收穫:  有溫度的歷史 實人的歷史課很重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受,要試著在課堂中讓學生對該事件、人物產生共鳴與連結,而不是死板板的歷史事實;今天的課程中,品師透過閱讀文章和引導讓孩子對於鄭經的評價有所轉換,從以前的「門當戶對」對比孩子們現在熟悉的「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他是歷史系畢業的,或是說他的興趣是研究歷史,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我揣測應該會有一群人的想法是讀歷史的以後要找什麼工作?研究歷史又有什麼用?那不是已經過去的事情了,我們還有必要去了解嗎? 事實上,歷史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光是我們每天踏出家門所看到的街道名稱都蘊含著過去的歷史
Thumbnail
真理問題在詮釋學的脈絡中便是意義與否的理解問題,何謂歷史的意義?歷史是否如同經典般是跨時空、效應(影響)歷史的存在呢?詮釋學認為經典的跨時空性必須滿足兩項條件:1.經典為某時代最具代表與原創的東西。2.此原創性的東西進入跨時代。反映到歷史便是歷史是某時代最具代表(如集體記憶的事件;改朝換代、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Thumbnail
你認為高中時所學的學科畢業後哪一科最先被學生放棄?數學?物理?化學?我認為是歷史。讓我們回想一下,國高中的歷史課都教了些什麼,歷史做為一門國高中生必修的學門,它的價值是什麼?而它的教學或者內容,是否達到以古鑑今的目的,啟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與重視的理由,並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做為還原過去曾有的選擇
Thumbnail
丁宣智老師的一個重要的教學工具,就是心智圖。心智圖的原理是利用大腦的兩個半球的特性,左半球負責邏輯思考,右半球負責創造思考,通過使用關鍵字、線條、色彩、圖像等元素,將資訊以具有邏輯性或非邏輯性的方式,組織成一個有層次和關聯的圖形,讓學生可以同時運用左右腦的功能,增強記憶和理解。
Thumbnail
  曾任國史館館長、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的吳密察老師,談何謂歷史?此題目乍看之下很「哲學」;即一種歷史哲學談論歷史的形式。果不其然,吳密察老師在談到何謂歷史學者時,認為歷史學者就是反高潮主義者、反英雄、反對既成歷史;即透過論證、批判既有歷史,以創造新歷史。對比義務教育考試的歷史、有標準答案的歷
Thumbnail
《脈絡》這本書首次表露了吳軍的觀點和獨特見解,涵蓋歷史、現在和未來,並提出了對現實判斷的檢驗方式。本文分析了他對歷史觀的看法,以及對唐太宗立儲君事件的評論,強調歷史研究的重要性在於通過過去的經驗檢驗現實的判斷,並強調用歷史作為理解現實的訓練數據。
Thumbnail
以歷史科系為例,從三個基本面向討論:求知識、論定位、找職缺。 1. 求知識:常見的出發點,就是歷史可知曉過去,判斷未來。 2. 論定位:歷史故事很有趣。 3. 找職缺:歷史直接相關工作有限,延伸機會較多。
Thumbnail
【進階觀課】 面對今天的社會課,我有以下的觀察與收穫:  有溫度的歷史 實人的歷史課很重視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感受,要試著在課堂中讓學生對該事件、人物產生共鳴與連結,而不是死板板的歷史事實;今天的課程中,品師透過閱讀文章和引導讓孩子對於鄭經的評價有所轉換,從以前的「門當戶對」對比孩子們現在熟悉的「
Thumbnail
如果有人說他是歷史系畢業的,或是說他的興趣是研究歷史,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我揣測應該會有一群人的想法是讀歷史的以後要找什麼工作?研究歷史又有什麼用?那不是已經過去的事情了,我們還有必要去了解嗎? 事實上,歷史存在於我們的生活當中,光是我們每天踏出家門所看到的街道名稱都蘊含著過去的歷史
Thumbnail
真理問題在詮釋學的脈絡中便是意義與否的理解問題,何謂歷史的意義?歷史是否如同經典般是跨時空、效應(影響)歷史的存在呢?詮釋學認為經典的跨時空性必須滿足兩項條件:1.經典為某時代最具代表與原創的東西。2.此原創性的東西進入跨時代。反映到歷史便是歷史是某時代最具代表(如集體記憶的事件;改朝換代、
Thumbnail
何謂歷史?歷史為何重要?如何理解歷史?歷史學家的任務是什麼?理解歷史之於我的人生有什麼幫助?在過往學習歷史的經驗,歷史是有客觀的、有標準答案的,但是在考卷、教科書之外,上述那些關於歷史的問題在學校教育中(包含歷史系所)並不被討論。本書便是以哲學後設的立場,打破我們對歷史刻板的認知,例如:歷史
Thumbnail
你認為高中時所學的學科畢業後哪一科最先被學生放棄?數學?物理?化學?我認為是歷史。讓我們回想一下,國高中的歷史課都教了些什麼,歷史做為一門國高中生必修的學門,它的價值是什麼?而它的教學或者內容,是否達到以古鑑今的目的,啟發學生對歷史的興趣與重視的理由,並引導學生思考歷史做為還原過去曾有的選擇
Thumbnail
丁宣智老師的一個重要的教學工具,就是心智圖。心智圖的原理是利用大腦的兩個半球的特性,左半球負責邏輯思考,右半球負責創造思考,通過使用關鍵字、線條、色彩、圖像等元素,將資訊以具有邏輯性或非邏輯性的方式,組織成一個有層次和關聯的圖形,讓學生可以同時運用左右腦的功能,增強記憶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