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寶訓》卷一 024

更新於 2022/04/25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2014.6.15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住持居上,當謙恭以接下,執事在下,要盡情以奉上。
上下既和,則住持之道通矣。
居上者驕倨自尊,在下者怠慢自疎,上下之情不通,則住持之道塞矣。
古德住持,閒暇無事,與學者從容議論,靡所不至。
由是一言半句,載於傳記,逮今稱之。
其故何哉,一則欲使上情下通,道無壅蔽。
二則預知學者,才性能否。
其於進退之間,皆合其宜。
自然上下雍肅,遐邇歸敬,叢林之興,由此致耳。」
《與青華嚴書》

【演蓮法師譯文】
法遠禪師說:
「住持位居在上,應以謙和恭謹的態度善待大眾;各執事位在住持之下,必須盡心承奉住持。
這樣上下既能融洽無間,住持的道法才能得以發揚光大。
反過來說,假如在上位的住持驕矜倨傲,自命不凡,那麼在下位的執事就會顯得輕慢冷漠,逐漸與住持疏遠。這樣上下各懷異心,不能互相溝通,必然矛盾重重,便會直接影響寺院各方面的進展。
所以,古時那些有道德的住持,他們常在閒暇無事的時候,與寺眾們從容談論古今成敗的公案以及因果禍福的事例,從世法到佛法,無所不至。有時偶然一言半句,正好點破迷情,竟使聽者言下頓悟,由是載於《傳記》中,至今稱為美談。
住持這樣做有什麼用意呢?一是通過談論對話,既可以溝通上下的思想感情,又能使道法得以宏揚。
二是通過經常相處,可以了解到寺眾的人品才能可用不可用,所謂從苗辦地,因語識人。
這樣該任用的任用,該免職的免職,做到公平合理,自然上下雍容整肅,亦使遠近善信歸心敬仰。叢林之所以興盛,這也是其中最緊要的一著啊!」
良因贊曰:
人與人之間是相互的,
當我們感嘆「沒人瞭解我」,「沒人理睬我」,或者「沒人尊重我」時,
當反思,我們是否對下「驕倨自尊」、對上「怠慢自疏」?
是否做到「謙恭以接下,盡情以奉上」?
人與人要緊在以誠相待,
要怎麼收穫,就怎麼栽。
在真誠地付出,不求回報後,
必能感召他人慈悲溫暖地回應,
人間還是有溫暖!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二覺知: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這是第二個:「常修少欲覺」。 世間人總認為:為了追求名利、財富等等,所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因為獲得了它們,就能得到快樂、得到安全感。
禪林寶訓 2014.6.13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住持有三要,曰仁,曰明,曰勇。 仁者,行道德,興教化,安上下,悅往來。 明者,遵禮義,識安危,察賢愚,辨是非。 勇者,事果決,斷不疑,奸必除,佞必去。 仁而不明,如有田不耕。明而不勇,如有苗不耘。勇而不仁,猶如刈而不知種。 《二事與淨因臻和尚
禪林寶訓 2014.6.14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智愚賢不肖,如水火不同器,寒暑不同時,蓋素分也。 賢智之士,醇懿端厚,以道德仁義是謀。 發言行事,惟恐不合人情,不通物理。 不肖之者,姦險詐佞,矜己逞能,嗜慾苟利,一切不顧。 故禪林得賢者,道德修,綱紀立,遂成法席。 《惠力芳和尚書》 良因贊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一切法都是生滅,變化無常的。而且一切法中,都沒有一個真實、有主宰性的主體存在。 <經文>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此理真實不虛,並非佛陀發明,而是宇宙當中的真理,佛陀只是為我們宣說,稱之為「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這一段是說明佛法「苦、集、滅、道」四諦的道理,這是解脫道的核心思想。 五陰無我
禪林寶訓 2014.6.12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住持之要,莫先審取捨,取捨之極定於內,安危之萌定於外矣。 然安非一日之安,危非一日之危,皆從積漸,不可不察, 以道德住持積道德,以禮義住持積禮義,以刻剝住持積怨恨。 怨恨積,則中外離背。禮義積,則中外和悅。道德積,則中外感服。 刻剝怨恨極則中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二覺知: 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 這是第二個:「常修少欲覺」。 世間人總認為:為了追求名利、財富等等,所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因為獲得了它們,就能得到快樂、得到安全感。
禪林寶訓 2014.6.13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住持有三要,曰仁,曰明,曰勇。 仁者,行道德,興教化,安上下,悅往來。 明者,遵禮義,識安危,察賢愚,辨是非。 勇者,事果決,斷不疑,奸必除,佞必去。 仁而不明,如有田不耕。明而不勇,如有苗不耘。勇而不仁,猶如刈而不知種。 《二事與淨因臻和尚
禪林寶訓 2014.6.14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智愚賢不肖,如水火不同器,寒暑不同時,蓋素分也。 賢智之士,醇懿端厚,以道德仁義是謀。 發言行事,惟恐不合人情,不通物理。 不肖之者,姦險詐佞,矜己逞能,嗜慾苟利,一切不顧。 故禪林得賢者,道德修,綱紀立,遂成法席。 《惠力芳和尚書》 良因贊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生滅變異,虛偽無主。 一切法都是生滅,變化無常的。而且一切法中,都沒有一個真實、有主宰性的主體存在。 <經文> :心是惡源,形為罪藪。 此理真實不虛,並非佛陀發明,而是宇宙當中的真理,佛陀只是為我們宣說,稱之為「
如何安住身心 《八大人覺經》 隨筆 良因法師 2020年宣講於淨律寺女眾學苑 <經文> 第一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這一段是說明佛法「苦、集、滅、道」四諦的道理,這是解脫道的核心思想。 五陰無我
禪林寶訓 2014.6.12 良因法師 隨筆 遠公曰: 「住持之要,莫先審取捨,取捨之極定於內,安危之萌定於外矣。 然安非一日之安,危非一日之危,皆從積漸,不可不察, 以道德住持積道德,以禮義住持積禮義,以刻剝住持積怨恨。 怨恨積,則中外離背。禮義積,則中外和悅。道德積,則中外感服。 刻剝怨恨極則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所以,有時候你越是急,它離你越遠,稍微適當地放鬆調整,它反倒可能離你更近。當然也不是說放鬆就一定能夠距離目標更近,你首先要瞭解自己,如果不瞭解你自己,你的放鬆可能就不是放鬆,而是放逸了。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所以蕅祖說,禪堂跟外面不能分做兩截,一定是相隨順的。所以平常的時候也是要注意專注跟放鬆。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攝影:蘇仁浩   見事,能行,果斷 ――領導、管理者的三大要則 ——梁寒衣  佛鑑慧勤禪師曾對他的法子龍牙智才禪師提撕道:「擔任住持,須具三大要訣:一、見事,二、能行,三、果斷。三者缺一,則見事不明,終為小人輕忽怠慢,則必住持不振。」 這段勸勉並不止於適用於寺院住持,而更宜於作為
Thumbnail
有同修的修行也來做義工,也去做善事,怎麼不見修行的瑞相?怎麼都好像沒有消業障?也沒有越來越清淨,也沒有歡喜心?而且顛顛倒倒?他有很多心裡不乾、不淨、不如法的地方。「若視師德得成就,若視師過毀成就。」有人來學佛修行專門挑上師的毛病,金剛乘根基不夠才會這樣!如果有照次第由顯入密,打好根基就不會。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此三十二拜文,作爲一個簡單的課,總共三十二拜,很簡單,這個利益初機,讓初機有得修。內容是「約自他感應於三業之間」,我們修行就是要感應。感應就是我是自,佛是他,這個自和他有了感應,就是最好的了。怎麽能得到感應呢?我們身口意在作業,稱爲三業,就是在這身口意三個業裏頭,在這三業裏頭我們能夠達到自他感應。
所以,有時候你越是急,它離你越遠,稍微適當地放鬆調整,它反倒可能離你更近。當然也不是說放鬆就一定能夠距離目標更近,你首先要瞭解自己,如果不瞭解你自己,你的放鬆可能就不是放鬆,而是放逸了。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所以蕅祖說,禪堂跟外面不能分做兩截,一定是相隨順的。所以平常的時候也是要注意專注跟放鬆。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所以我們修行人應該守住我們的正念正知。知道你現在在做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就是——我專心地說法,各位專心地聽法,我們不去思考未來的事情,也不去思考過去的事情,就安住在當下。
Thumbnail
夏蓮居老居士,慈智雙運、集錄經文成就《淨修捷要》三十二拜禮拜文。為一大藏教之指歸,為禪、律、密、淨精華之薈萃,為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之心法,為末法修行之捷要。故恭敬讀誦禮拜觀想發願迴向,則於成就無上菩提大道有提綱擎領之用。可謂捷徑中之捷徑;用力少而收效宏;不知不覺即暗合道妙;於末法眾生最為契合。
攝影:蘇仁浩   見事,能行,果斷 ――領導、管理者的三大要則 ——梁寒衣  佛鑑慧勤禪師曾對他的法子龍牙智才禪師提撕道:「擔任住持,須具三大要訣:一、見事,二、能行,三、果斷。三者缺一,則見事不明,終為小人輕忽怠慢,則必住持不振。」 這段勸勉並不止於適用於寺院住持,而更宜於作為
Thumbnail
有同修的修行也來做義工,也去做善事,怎麼不見修行的瑞相?怎麼都好像沒有消業障?也沒有越來越清淨,也沒有歡喜心?而且顛顛倒倒?他有很多心裡不乾、不淨、不如法的地方。「若視師德得成就,若視師過毀成就。」有人來學佛修行專門挑上師的毛病,金剛乘根基不夠才會這樣!如果有照次第由顯入密,打好根基就不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