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週練習:身體感受覺察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本週一開頭,阿建老師說了這句話,12週的學習,不長也不短,歷經了三個月,總會在情緒來過之後有一種懊惱,怎麼沒有覺察到?有覺察卻又被情緒操控自己的心,似乎“成果”不佳,阿建老師仿佛已經都知道學員們每個階段會遇到的問題,在一開始就點醒了心裡有疑惑的我。
常常練習覺察感受,但,不是練習很久就不會出現任何情緒,而是我們能更清楚”“安定去接近我們的感受。
阿建老師提到,思緒安定來自於常常練習覺察感受,練習不是為了消除感受,是能讓我們像跟感受玩捉迷藏一樣,去發現躲在哪裡的感受,達到一種“喔!原來你在(感受)在這呀!”的客觀態度。
感受是一個訊息,保護我們的訊息,憤怒因為我們要保護自己,要對抗外面的世界、焦慮和害怕因為要提醒自己小心一點難過流眼淚有助於排毒,因為別人看見了,會安慰你,會給你一個擁抱,溫暖就會從心裡升起。
如果我們不去照顧我們的感受,那我們的思考會伴隨著感受升起,不斷地糾纏交疊,產生一個新的思考,而這個思考就會帶來新的複雜、不安的感受,感受跟念頭互相影響混雜不清,是不是有可能創造人的狀態糾纏、紛亂?
阿建老師提到詠給·明就·多傑仁波切,我好奇的去查了一下這位仁波切,原來他從小患有恐慌症,但是他卻是有使以來獲得最高快樂腦波的人,為什麼會有這樣子的變化呢?因為他做了很多的自我覺察,他們觀察到,在他感到恐懼時,他的腦波也會有恐懼的反應,只是他比一般人更快回到正常的腦波狀態,這又是為什麼呢?阿建老師列出了三個主要原因:
  1. 他很敏感
  2. 他會覺察
  3. 他懂得如何應對和照顧他對恐懼的情緒
最後一點,我覺得是很大的關鍵,因為懂得如何應對和照顧,才不至於讓情緒和念頭互相影響而混雜不清。
丹尼爾.席格(Daniel J. Siegel)教授在腦神經做了許多研究,大腦裡的皮質醇受來自環境給予的應對,適當是有助我們身體做出相對應,但長期過量分泌皮質醇,會造成人體對此激素的反應疲乏,就變成了毒性壓力,過動與不專注力與皮質醇分泌有關,也說明了覺察和照顧自己的感受有多麼重要。
情緒最重要的是"真實"的面對,而不是把它消除掉,所以,情緒
  1. 騷擾的頻率會減少
  2. 影響的時間會減小
  3. 影響的深刻會縮短
阿建老師再次強調,覺察感受不是從此遇到不舒服的感受就消除掉,而是透過覺察和6A可以讓情緒在我們內在流動,這流動是有益於身體,因為當情緒不流動,就像水管被堵塞流往別地方,情緒不被照顧就會與我們的心念糾纏,混亂我們的念頭,產生新的感受和念頭。
在音檔裡,阿建老師說了一個馬來西亞的媽媽與她兒子的真實故事,這孩子是位自閉症的孩子,不會自理、不會到廁所大小號、一有情緒就用力撞頭,媽媽曾在車子上對著沒有口語能力並且不斷撞前擋玻璃窗的孩子大哭並且用力掐著他的脖子,直到孩子奄奄一息,媽媽才回神,回到家將孩子交給母親,自己跑去外面痛哭一場。
後來母親改變了方式,媽媽運用好奇來與孩子對話,幫助、訓練孩子辨識情緒,通往更好的狀態,這孩子不但會表達,還能分辨情緒,媽媽的努力讓人感動,也證明了也許這是先天帶來,但後天的應對可以幫助孩子漸漸打開內在的心情,雖然他們對情緒是不敏感,但我們依然可以透過覺察來讓孩子打開內在的情緒。

知道自己有情緒,情緒從何而來,自己似乎能較過去更快知道,只是覺察自己有情緒時,還是會被情緒凌駕之上而失去了捉迷藏的樂趣。
5月3日至5月9日,孩子學校改為在家線上課程,這七天孩子在家哭的次數不少,大人的咆哮次數也不少,有時是我有時是先生,就好比昨天孩子還在那裡整理他的書房,眼看已經十點了卻似乎都沒打算要睡覺,在等待的過程,我已從九點開始有感受到自己情緒上不佳,生氣孩子還不去睡,我在電腦前剪輯著影片,孩子下樓要我去看他準備的驚喜,我請他等一下,他大吼著要我現在馬上上去,那個瞬間,我生氣了,我也吼回去了,於是我決定下樓喝水,但我們也在一樓大吼著,後來喝了水上樓看了他的驚喜,也對於剛才母子二人的情緒狀態聊了一下。
睡前三件事完成後,我下樓跟先生說,我剛剛生氣不是真的生氣他晚睡,我發現我自己的情緒是,“我九點就開始等你要睡,你也不跟我說你幾點要睡,我等了十多分決定不等,要先忙我的工作邊等,結果等到十點多,你下樓一句要我上樓,我就要上樓,都沒有想到我已經等了一個小時。我覺得我不被重視。
對呀!剛剛就是那個感覺,表面看起來我好像在生氣小孩晚睡,其實深一層是我被不重視的感覺,但其實孩子不重視嗎?並沒有,因為我有看他在整理房間、在折衣服,而且他也已經刷好牙、整理好一切才下樓要我上樓的,那我那個不被重視的感覺來自哪裡呢?
在寫這篇時,我再好好的感受了一下,也完成阿建老師要我們進行這週的功課,剩下最後的情緒感是委屈,對,是委屈,那委屈的感覺來自過往人生歷程中,過於討好別人、太過度把自己放在最後,所以當孩來叫我時,那個過去情境下的情緒被勾起來,我對他發怒了。
所以,孩子也感受到委屈,他也生氣了。
看似孩子的問題,但其實是自己沒有覺察那個感受,那曾經累積的感受與念頭混在一起,變成了新的感受,新的念頭,繼續讓自己和別人受傷,這是一個突破,自己的突破,找到這委屈後的事件,走進告訴當年的自己,也抱抱自己,告訴自己,妳難為了、受委屈了,儘管如此妳還是很努力照顧好身邊每一個人。
自我療癒,每一個人成長過程多多少少有傷,而能重新去靠近事件和感受,這歷程就變成了養份。
💟💟💟
謝謝一字一句閱讀完畢的您、感恩給我回饋的您,願小比的這系列圖卡也能為您的內在帶來不一樣的情感流動,我們都是如此認真的學習者。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女攝影小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明天就是母親節了,時代的改變,許多家庭結構也不同,有些是父兼母職、有些是阿公阿嬤擔任母親的角色、有些是老師擔任、有些是寄養家庭、有些是阿姨姑姑嬸嬸......,不論母親這個角色有誰擔任,都別忘了在這個時刻,不要害羞的表達自己的感謝與愛喔!
記得小時候寫過日記一陣子,長大後在無名小站、Xuite也寫了一陣子,但這類型日記都是記錄一天當中最讓自己難忘的事情,從來沒想過把一整天的感受給記錄下來,這週崇建老師要我們去記錄一日的感受,只是記錄"感受",不做其他的動作,寫下什麼事件和那事件帶給自己的感受。 專注感受
覺察,讓我們有機會去重啟愛自己。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在與別人對話的過程中,會莫名其妙、突如其來講話就變大聲了? 為什麼有時候會會否定別人說我們負面、生氣、難過? 為什麼我們不能好好說話呢? 那,當某些事件來的時候,我們就能辨識自己的情緒,透過Satir的冰山理論開始學習怎麼愛自己,把自己愛回來。
🟨接納當年的自己🟨 有生命就會有感受,因為感受是生命很重要的訊息。 你愛自己嗎?你願意接近自己嗎?
所有我們內在出現的感受,"可能"與我們的過去有關係,"可能"與我們童年被對待的狀況有關。在照顧、懂得別人的情緒前,先問問自己,自己的內在情緒,你覺察了嗎?你接納了嗎?你照顧了嗎?若你都不願意,那你愛自己了嗎?
明天就是母親節了,時代的改變,許多家庭結構也不同,有些是父兼母職、有些是阿公阿嬤擔任母親的角色、有些是老師擔任、有些是寄養家庭、有些是阿姨姑姑嬸嬸......,不論母親這個角色有誰擔任,都別忘了在這個時刻,不要害羞的表達自己的感謝與愛喔!
記得小時候寫過日記一陣子,長大後在無名小站、Xuite也寫了一陣子,但這類型日記都是記錄一天當中最讓自己難忘的事情,從來沒想過把一整天的感受給記錄下來,這週崇建老師要我們去記錄一日的感受,只是記錄"感受",不做其他的動作,寫下什麼事件和那事件帶給自己的感受。 專注感受
覺察,讓我們有機會去重啟愛自己。
為什麼有時候我們在與別人對話的過程中,會莫名其妙、突如其來講話就變大聲了? 為什麼有時候會會否定別人說我們負面、生氣、難過? 為什麼我們不能好好說話呢? 那,當某些事件來的時候,我們就能辨識自己的情緒,透過Satir的冰山理論開始學習怎麼愛自己,把自己愛回來。
🟨接納當年的自己🟨 有生命就會有感受,因為感受是生命很重要的訊息。 你愛自己嗎?你願意接近自己嗎?
所有我們內在出現的感受,"可能"與我們的過去有關係,"可能"與我們童年被對待的狀況有關。在照顧、懂得別人的情緒前,先問問自己,自己的內在情緒,你覺察了嗎?你接納了嗎?你照顧了嗎?若你都不願意,那你愛自己了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生活裡本就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在人與人的互動間,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碰到他人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不是對方,也無法時刻覺察到對方所處的情緒狀態。當自己知道情緒上來時,適時的告知對方,提出需求,讓彼此暫時離開當下所處的環境。除了能避免因為情緒當下說出傷害彼此的話,也能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你清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情緒管理工作坊的文章,內容包含了如何學習覺察情緒與辨識情緒,並透過課程方式練習轉化情緒並調節壓力。並提及四種面對人生苦難的境界,以及過往經驗對於每個人面對情緒的影響。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透過引導孩子表達情緒,可以幫助孩子辨識情緒,化解心中糾結,降低惡性循環。本文分享了三種幫助自己理解與辨識出情緒的方法:找人訴說、閱讀、聽心理相關的podcast或直播。欲深入瞭解與成長,可考慮參加《幸福魔法團體》的共學行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旨在探討人們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深入探討了恐懼、憤怒、生命力量的某種紊亂失調以及人類心臟的相關議題。
自從內觀過後,遇到情緒就能直接感覺到身體的變化及感受 也因為如此,情緒已經在被覺察的時候就消散一半了 只是情緒的覺察並不如表面上的容易 最難的是,情緒與念頭的起頭點 當情緒發生時,我們通常想到的是某人做了什麼事,讓我覺得怎樣怎樣 短短幾秒鐘我們根本不會去想感受如何升起的 因為我們的本
Thumbnail
什麼是情緒防護罩? 1.人的情緒會影響身體的反應 比如生氣的時候你的手會握緊拳頭、身體可能會發抖、緊咬牙關之類的 2.生氣的背後都有一個情緒 當你開始覺察自己的情緒,可以先關照自己的身體和了解自己情緒背後的感受,當你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你就不容易被情緒帶著走。
Thumbnail
在生活中,情緒與思維方式對人們的行為和目標達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瞭如何分析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應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並提供了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透過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能夠更健康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生活裡本就存在著大大小小的煩心事,在人與人的互動間,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碰到他人的情緒開關。 我們都不是對方,也無法時刻覺察到對方所處的情緒狀態。當自己知道情緒上來時,適時的告知對方,提出需求,讓彼此暫時離開當下所處的環境。除了能避免因為情緒當下說出傷害彼此的話,也能避免自己做出錯誤的決定。 當你清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情緒管理工作坊的文章,內容包含了如何學習覺察情緒與辨識情緒,並透過課程方式練習轉化情緒並調節壓力。並提及四種面對人生苦難的境界,以及過往經驗對於每個人面對情緒的影響。
Thumbnail
多數的家長表示在「情緒自我調節」練習中,發現自己不了解自己深層的需求是什麼? 這教養上會有個阻礙,當家長不了解自己的內在需求,也就很難看懂孩子行為情緒下可能的內在需求?因此,就不容易找出對應孩子內在需求的方法。
Thumbnail
透過引導孩子表達情緒,可以幫助孩子辨識情緒,化解心中糾結,降低惡性循環。本文分享了三種幫助自己理解與辨識出情緒的方法:找人訴說、閱讀、聽心理相關的podcast或直播。欲深入瞭解與成長,可考慮參加《幸福魔法團體》的共學行列。
Thumbnail
這篇文章旨在探討人們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深入探討了恐懼、憤怒、生命力量的某種紊亂失調以及人類心臟的相關議題。
自從內觀過後,遇到情緒就能直接感覺到身體的變化及感受 也因為如此,情緒已經在被覺察的時候就消散一半了 只是情緒的覺察並不如表面上的容易 最難的是,情緒與念頭的起頭點 當情緒發生時,我們通常想到的是某人做了什麼事,讓我覺得怎樣怎樣 短短幾秒鐘我們根本不會去想感受如何升起的 因為我們的本
Thumbnail
什麼是情緒防護罩? 1.人的情緒會影響身體的反應 比如生氣的時候你的手會握緊拳頭、身體可能會發抖、緊咬牙關之類的 2.生氣的背後都有一個情緒 當你開始覺察自己的情緒,可以先關照自己的身體和了解自己情緒背後的感受,當你把注意力放回到自己身上,你就不容易被情緒帶著走。
Thumbnail
在生活中,情緒與思維方式對人們的行為和目標達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瞭如何分析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應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並提供了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透過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能夠更健康地面對生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