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數症候群殺了多少學生?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分數重不重要?這問題一直在我腦子裡,但一直不敢寫這篇文章,為自己找理由,覺得沒有人會看,沒有人關心這問題。
不想把這篇文章拿來當作只是自己職業的抱怨,但是每當我看到學生為了成績,連我自己都要為了成績拿來當自己「業績」都覺得很痛苦。
但是我還是決定寫了,因為真實的聲音一定要說出來。
我一開始教英文的時候,有一個很簡單的理想,就是希望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將來出國的時候,至少他能夠用這個語言跟他一起旅行探索這個世界。
但是當我真正進入補教之後才知道台灣的教育並不是這樣子運作的,而這件事情的源頭到底誰該負責任?
我覺得關鍵是「觀念」很重要。
簡單的來說吧!
用步驟說明👉🏻
理想中:家長認為學生成績不好-直接送到補習班-老師包辦學生的一切(任何方式)-家長期待下一次成績就會奇蹟般的變好。
現實中:家長認為學生的成績不好-直接送補習班-老師針對成績做補強-學生的根本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家長不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成績沒有進步-家長急著又換補習班。
在這個過程當中,學生的根本問題是什麼呢?
1,學生沒有實質的複習。
2,人的特質是天生的,或許他就對某一些科目比較有興趣,不然為什麼要分理工科跟文科。
3,家長沒有花時間去了解學生的狀況,他只是用成績去衡量這個老師教的如何和自己孩子的學習狀態如何。
導致什麼結果,學生為了成績,他不敢面對他自己的父母親跟老師。
你有沒有想過你小時候有沒有不好的經驗?當你考不好的時候結果被爸媽臭罵了一頓你心情如何呢?
這樣子的方式根本沒有辦法幫助學生,只是會讓他一直自我否定,心理造成更不健康。
當小孩子考不好的時候,能不能跟小孩子說「沒關係,下一次再考好就好,失敗也沒有什麼大不了,只要你盡力就好了。」
我相信大部分的家長是明理的,不過還是會遇到家長說「為什麼這次考98分,退步兩分?」
人的思想是活的,分數是死的。
這個時候一定會有人跳出來說可是分數就是為了以後能夠申請好的學校。
那要先看看這個家長他自己本身的態度,如果回家連聯絡簿都懶得拿出來看,連簽名都不想簽,那要用什麼榜樣教自己的孩子跟他說為將來的結果負責?
而且不管什麼樣的名師,如果不回家複習,就算是找了個神仙來教也沒用啊!
我還真的有遇過家長說「噢!不是我不讓我的小孩子複習,是因為我希望他自己主動複習。」
或許有很主動的小孩吧!每天按部就班地把該完成的事情完成,但並不是每個小孩都是如此,而且當你的小孩成績已經不好了,為什麼你不先去了解小孩子的狀態?或許他真的有學習障礙?需要尋求專業協助?或者只是沒有複習的習慣養成?
必須要說,有一些小孩是真的有學習障礙,需要得到幫助,但因為太多家長並沒有認清楚這一點,甚至不願意接受小孩子的不完美。人的『不完美』反成就了『完美』,多少時候都是在不完美的條件下變得更堅強、更謙卑。
最後我只能說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
小孩是自己的,如果自己沒有陪小孩子成長學習,以後他就什麼事情都不會再找你溝通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8會員
62內容數
講繪本是陪小孩床前故事,一本本的回憶跟故事會伴隨她一起成長。我把一些國外的書籍整理成專題與大家一起分享,希望這些繪本也給了你愉快的閱讀時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Gwen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是海綿寶寶迷,應該看過「穿腦魔音」。故事是從海棉寶寶買了第一張專輯開始,他聽著聽著就跟著哼,最後是揮之不去。 為了救他,發現腦子裡住著一隻「穿腦魔音」的蟲,叫耳蟲寄居症,為了趕它出來,就必需聽另一首歌,簡稱容易洗腦歌。 現實版的洗腦歌在這裡,小心啦,蟲子會跑進耳朵喔👂😝
一說到法語歌,大概會想到在巴黎露台喝咖啡,聽著香頌。 香頌就是法語的chanson,歌曲的意思。 不過我想介紹點別的,一張聽了會有點難過,帶著感傷的美感。 他叫Luidji ,我最喜歡2019 發行 Tristesse Business : Saison 1 這張專輯。 他迷戀上一位女神。
2020 年的夏天Netflix發布這款“黑人是我”喜劇,用紀錄片的拍攝方式,讓你以為會很嚴肅的時候,原來是部偽紀錄片,光這一點就很鬧😂。 坦率地說,這部電影的敘事方式一開始會以為是真的。 主角Jean-Pascal Zadi的願望就是為黑人事業組織一次簡單的遊行,呼籲不要種族歧視。
2013 年,Claptone因與來自法國dOP 組的 Jaw 合作《No Eyes》單曲而聲名鵲起。不過他一直戴著喙形的金色面具和白手套,因此他的身份仍然是個謎😏。 他的音樂從不另人失望,就是因為神曲太多,真的要聽全部講不完,我就挑幾首自己最喜歡。 歌詞裡面一小段 中譯 那毀滅性的規模
相信大家都看過演唱會,看自己喜歡的歌手在台上載歌載舞,有時候在台下的自己還會跟著唱,不過看DJ在台上,到底台下的人要看什麼?只是為了聽他一直換歌?當然不是。 這樣說吧,DJ營造的音樂氛圍就有點像故事中的起承轉合,至於你能不能被音樂帶入他的故事裡就是功力所在。
電子樂的類型實在是太多了從EDM,House到Techno 都有一群喜歡這類型的聽眾。 常常遇到朋友跟我說聽不懂電子樂或者不喜歡電子樂,因為旋律一直重覆,有一些歌只有旋律,沒有歌詞實在是無法沉靜的音樂裡,甚至覺得吵。那麼我就分享幾個口袋名單,或許你會慢慢愛上電子樂。
你是海綿寶寶迷,應該看過「穿腦魔音」。故事是從海棉寶寶買了第一張專輯開始,他聽著聽著就跟著哼,最後是揮之不去。 為了救他,發現腦子裡住著一隻「穿腦魔音」的蟲,叫耳蟲寄居症,為了趕它出來,就必需聽另一首歌,簡稱容易洗腦歌。 現實版的洗腦歌在這裡,小心啦,蟲子會跑進耳朵喔👂😝
一說到法語歌,大概會想到在巴黎露台喝咖啡,聽著香頌。 香頌就是法語的chanson,歌曲的意思。 不過我想介紹點別的,一張聽了會有點難過,帶著感傷的美感。 他叫Luidji ,我最喜歡2019 發行 Tristesse Business : Saison 1 這張專輯。 他迷戀上一位女神。
2020 年的夏天Netflix發布這款“黑人是我”喜劇,用紀錄片的拍攝方式,讓你以為會很嚴肅的時候,原來是部偽紀錄片,光這一點就很鬧😂。 坦率地說,這部電影的敘事方式一開始會以為是真的。 主角Jean-Pascal Zadi的願望就是為黑人事業組織一次簡單的遊行,呼籲不要種族歧視。
2013 年,Claptone因與來自法國dOP 組的 Jaw 合作《No Eyes》單曲而聲名鵲起。不過他一直戴著喙形的金色面具和白手套,因此他的身份仍然是個謎😏。 他的音樂從不另人失望,就是因為神曲太多,真的要聽全部講不完,我就挑幾首自己最喜歡。 歌詞裡面一小段 中譯 那毀滅性的規模
相信大家都看過演唱會,看自己喜歡的歌手在台上載歌載舞,有時候在台下的自己還會跟著唱,不過看DJ在台上,到底台下的人要看什麼?只是為了聽他一直換歌?當然不是。 這樣說吧,DJ營造的音樂氛圍就有點像故事中的起承轉合,至於你能不能被音樂帶入他的故事裡就是功力所在。
電子樂的類型實在是太多了從EDM,House到Techno 都有一群喜歡這類型的聽眾。 常常遇到朋友跟我說聽不懂電子樂或者不喜歡電子樂,因為旋律一直重覆,有一些歌只有旋律,沒有歌詞實在是無法沉靜的音樂裡,甚至覺得吵。那麼我就分享幾個口袋名單,或許你會慢慢愛上電子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家長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的焦慮和期待,特別是面對現代教育體系帶來的壓力與挑戰。透過作者的個人經歷,分享瞭如何在學業競爭中保持孩子的學習動機,以及避免讓成績成為孩子的唯一衡量標準。文章指出,家長應注重孩子的內在學習動機,並提供支持和理解,而非僅以成績來評價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Thumbnail
國中會考結束後,家長和學生們充滿焦慮,對於前途和錢途感到不安。 焦慮原因包括路徑依賴、對孩子特質的不瞭解以及對未來社會發展的未知。 家長期待孩子走上安穩的道路,但忽視了孩子自身的特質,這可能導致孩子的眼界被限縮,最後只會走上家長規劃的單行道。
Thumbnail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從來不會告訴他「分數不重要 」相反的,我會提醒他,分數相當重要,不是要他追求滿分,而是我發現太多人「粗心」來包裝不足。對我而言不懂就是不會,那不是粗心。 題目看錯,就代表語文能力仍有待加強,那就是某種能力沒有達標。這不是不能用粗心當藉口就結束的一回合。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學生在模擬考試中的成績,以及班導師的獎懲原則和家長的積極參與。通過鼓勵自我競爭,激勵孩子們努力進步。
Thumbnail
成績,似乎與臺灣的教育密不可分。時常把成績掛在嘴邊的父母、時常將成績作為評判標準的老師、時常將成績互相比較的同學隨處可見。 究竟成績要怎麼看待?在經過國中三年、高中半年多的洗禮後,這篇文章透露作者對成績及競爭的看法,讓人反思自己對成績的態度。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幾年教書生涯,開過無數次訓導會議,我發現香港教師只用兩個角度評估學生——成績和操行。
Thumbnail
一般在校的學習成果, 小考啊、段考啊什麼的, 家長與老師會較集中火力擔心「那些考不好的學生們」---怎麼成績一直上不去呢? 但是, 在模擬考啊、學測啊的時候, 段考時擔心低分群考太低,模考時, 家長與老師就又會改為較集中火力擔心「那些排名前面的學生們」---怎麼成績不能再更上去呢?。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家長在孩子教育過程中的焦慮和期待,特別是面對現代教育體系帶來的壓力與挑戰。透過作者的個人經歷,分享瞭如何在學業競爭中保持孩子的學習動機,以及避免讓成績成為孩子的唯一衡量標準。文章指出,家長應注重孩子的內在學習動機,並提供支持和理解,而非僅以成績來評價他們的價值。
Thumbnail
透過改變教育方式,從補習班老師轉變為家教老師的經驗。提供因材施教的方式,讓學生自發學習,並與家長協作,解決問題學生的困境。
Thumbnail
國中會考結束後,家長和學生們充滿焦慮,對於前途和錢途感到不安。 焦慮原因包括路徑依賴、對孩子特質的不瞭解以及對未來社會發展的未知。 家長期待孩子走上安穩的道路,但忽視了孩子自身的特質,這可能導致孩子的眼界被限縮,最後只會走上家長規劃的單行道。
Thumbnail
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我從來不會告訴他「分數不重要 」相反的,我會提醒他,分數相當重要,不是要他追求滿分,而是我發現太多人「粗心」來包裝不足。對我而言不懂就是不會,那不是粗心。 題目看錯,就代表語文能力仍有待加強,那就是某種能力沒有達標。這不是不能用粗心當藉口就結束的一回合。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學生在模擬考試中的成績,以及班導師的獎懲原則和家長的積極參與。通過鼓勵自我競爭,激勵孩子們努力進步。
Thumbnail
成績,似乎與臺灣的教育密不可分。時常把成績掛在嘴邊的父母、時常將成績作為評判標準的老師、時常將成績互相比較的同學隨處可見。 究竟成績要怎麼看待?在經過國中三年、高中半年多的洗禮後,這篇文章透露作者對成績及競爭的看法,讓人反思自己對成績的態度。
Thumbnail
剛剛看到一篇文章在講,這些年來台灣教育改革,因為採計分制的改變,而從分分必較,改成等級制,讓家長與孩子不要這麼分分必較。透過這種模糊化的策略,讓第二三志願學校也可能收到第一志願的學生,打破「志願取向」的升學考試,也試圖改變每一分都那麼重要的想法。 . 這個好,還是不好呢?真的很難說啊。 .
Thumbnail
幾年教書生涯,開過無數次訓導會議,我發現香港教師只用兩個角度評估學生——成績和操行。
Thumbnail
一般在校的學習成果, 小考啊、段考啊什麼的, 家長與老師會較集中火力擔心「那些考不好的學生們」---怎麼成績一直上不去呢? 但是, 在模擬考啊、學測啊的時候, 段考時擔心低分群考太低,模考時, 家長與老師就又會改為較集中火力擔心「那些排名前面的學生們」---怎麼成績不能再更上去呢?。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