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諮商(八) 斷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有一句在諮商屆常傳的老話,那話是這樣說的:「你當時越需要處裡甚麼生命議題,那一類議題的個案就會找上你。」這話我就是聽聽,沒特別感覺沒特別想。
  而身為諮商師,我們常常沒有權力選擇會有怎樣的個案,最近碰上一系列載外在世界可以被各種標籤定義的案主:拒學、家庭關係議題、失戀、過度努力(偷周心理師的用字)...等等,這些議題每個都值得寫成心理衛生推廣文章,講講我的處裡原則,然後加上竄改過的案例內容,寫上一個成功的結局,然後幫讀者摘要這些議題可以怎麼應對。不過誠如我許多篇文章在描述的,這事我做不來。
  有時諮商當下想不透的議題,會在生活中發酵,對個案和對諮商師都是。案主可能在晤談事中像是簡單地描述了一件事情,諮商師像是簡單的回應,但那些已經被討論出來的感受,都會在雙方生活與生命中發酵,像是等著某一刻的突然頓悟。
  最近有一種深刻的感覺,那就是「斷裂」。
  每個案主都有他們來的原因,和我可以描述他們狀態的因由,但我常常感覺到他們彷彿產生了某種說不出口的斷裂,不論是和整體社會、學校體系、戀人、家人、還是跟自己一部分極為內在的感受,我彷彿在接觸一個個斷裂開來的,溫度不一的靈魂,有些靈魂渴望著整合,有些則渴望諮商可以讓他們和某部分內在徹底斷裂。
  要多大的辛苦,或是痛苦,才會讓人將自己的內在與外在斷裂開來呢?一個人,真的需要發生某些被社會認定的創傷事件,才有條件展現創傷後反應嗎?
  而那些我的案主描繪中,我有時隱隱的知覺那其實是有夠普通的一件事情,但也許在他們的世界中極其創傷。只是社會、外人、與一部分的他們都習慣讓自己覺得這些事沒甚麼,習慣到我也差點被說服那真的沒甚麼。
  和自己斷裂開來,沒甚麼嗎?又或是一定要發生一個具體原因,比如遭受性侵、家暴、霸凌,或是有某些精神科診斷如憂鬱、焦慮、思覺失調...才有資格說明自己其實受了傷嗎?社會與生命,如何教我們冷冷地對待自己,然後一步步走上和自己感受斷裂,最終我只能從症狀探討起,再從斷垣殘瓦的記憶片段中,嘗試捕捉案主原來的面貌,以及那些細小到說不出口,卻極其重要的斷裂經驗。
  我到今天也只是想到,沒有想懂。像極了愛情。
那些發生在人內在的斷裂,我只能思考,持續思考那些斷垣殘瓦中,他們是如何過日子的。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心理諮商,走向精神分析;從解決問題,到提前意識問題,再到探討潛意識人格的毀壞狀態。人生的路從不康狀,但能走下去就很好。   
  一個不講究內容變現,也不講究個人行銷,卻要告訴別人自己是心理師,但也不刻意推銷自己的詭異傢伙,他到底在幹甚麼?   本文除了應徵方格子寫作目錄外,也可以當成他的自介文。
「胖沒關係啊,很親切阿!」這句話留在我心中,而學生笑著離開晤談了。 這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   
  「去愛吧,就像不曾受傷那樣....」   這句勵志的話如果再接下一句會是甚麼呢?      
  屢試不爽,這是真的(傳教性質)。諮商室中的蚊子,究竟要把他們當作是娛樂節目還是過渡性客體。但也許有另一種可能...
  中醫開給你苦苦的藥,你不喝,你跑去喝全糖飲料,覺得人生就是該有甜度。但那些糖都是在引發你身體發炎的重要原因,自助心理書籍亦同理。   
  從心理諮商,走向精神分析;從解決問題,到提前意識問題,再到探討潛意識人格的毀壞狀態。人生的路從不康狀,但能走下去就很好。   
  一個不講究內容變現,也不講究個人行銷,卻要告訴別人自己是心理師,但也不刻意推銷自己的詭異傢伙,他到底在幹甚麼?   本文除了應徵方格子寫作目錄外,也可以當成他的自介文。
「胖沒關係啊,很親切阿!」這句話留在我心中,而學生笑著離開晤談了。 這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   
  「去愛吧,就像不曾受傷那樣....」   這句勵志的話如果再接下一句會是甚麼呢?      
  屢試不爽,這是真的(傳教性質)。諮商室中的蚊子,究竟要把他們當作是娛樂節目還是過渡性客體。但也許有另一種可能...
  中醫開給你苦苦的藥,你不喝,你跑去喝全糖飲料,覺得人生就是該有甜度。但那些糖都是在引發你身體發炎的重要原因,自助心理書籍亦同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心理諮商,有許多人比喻像是跟樹洞傾吐,像是定期做心靈的保養或是重訓。在成為來談者或心理師之前,每個人或許都先是個人,先有了自己,有了與他人的關係,也才有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結。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關係」,像是:原生家庭、戀愛、婚姻、親子、職場、自我。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懂得愛,也不擅長經營婚姻和家庭。我們在職場中壓抑和忍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或不想要的是什麼。 ​
諮商師給我的感覺是 你覺得你正常就好 我們只針對你想做出改變的地方改變 我也發現 只有坦承面對自己的問題 才有機會變得不同
Thumbnail
接受心理諮商將近半年,透過諮商逐漸瞭解自己,雖然探索過程可能不盡舒適,但卻讓人意識到最需要療癒的部分。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發文- 「我的心理師一直叫我專注呼吸跟練習呼吸,但我很想告訴他呼吸根本沒有辦法幫我解決問題」。 當時看到這篇文的心情是很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網友很明顯的對諮商的功能有誤解,諮商從來都不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諮商師的引導去覺察自己的認知(價值觀、信念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在與他人來往,實際經驗中他人與自己的對話、行動、甚至無言的沈默相對,都是交往共處的內容,而思考是個人的內在對話、對所知內容的歸納演繹,當可以釐清楚思考的內容與實際經驗的差異及交融時,我才發現,我不會愛。
Thumbnail
#哲學諮商 #心理諮商 #心靈探索 昨天體驗了一個小型的哲學諮商活動,過程中我們不談論感受,就純粹的了解「煩惱」,煩惱通常是因為我們被自己的想法觀點遮蔽了,大腦的運作是二元性的,當你框住了妳認為所是的觀點時,在這個觀點以外的全部都被大腦排除,但感受無法處理這個被排除的部分是什麼,進而產生「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於心理諮商,有許多人比喻像是跟樹洞傾吐,像是定期做心靈的保養或是重訓。在成為來談者或心理師之前,每個人或許都先是個人,先有了自己,有了與他人的關係,也才有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結。
Thumbnail
在人生低谷中尋求幫助是重要的,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初次諮商經驗,面對原生家庭、創傷事件等問題,作者經由諮商學會正視內心情緒,慢慢走出低潮,這是一個充滿感恩和成長的經歷。
Thumbnail
在諮商過程中發現自己的特質與固化的情緒處理方式,並探討瞭如何辨別自己該看身心科還是心理諮商,以及培養韌性的重要性。享受彈性的諮商過程,瞭解高敏感的特質,並撕掉被標籤的身份,以文字記錄理解自己的諮商心路歷程。
Thumbnail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關係」,像是:原生家庭、戀愛、婚姻、親子、職場、自我。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不懂得愛,也不擅長經營婚姻和家庭。我們在職場中壓抑和忍受,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或不想要的是什麼。 ​
諮商師給我的感覺是 你覺得你正常就好 我們只針對你想做出改變的地方改變 我也發現 只有坦承面對自己的問題 才有機會變得不同
Thumbnail
接受心理諮商將近半年,透過諮商逐漸瞭解自己,雖然探索過程可能不盡舒適,但卻讓人意識到最需要療癒的部分。
Thumbnail
前陣子我在某個平台上看到一個網友的發文- 「我的心理師一直叫我專注呼吸跟練習呼吸,但我很想告訴他呼吸根本沒有辦法幫我解決問題」。 當時看到這篇文的心情是很五味雜陳的,因為這個網友很明顯的對諮商的功能有誤解,諮商從來都不是為了幫助一個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諮商師的引導去覺察自己的認知(價值觀、信念
Thumbnail
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在與他人來往,實際經驗中他人與自己的對話、行動、甚至無言的沈默相對,都是交往共處的內容,而思考是個人的內在對話、對所知內容的歸納演繹,當可以釐清楚思考的內容與實際經驗的差異及交融時,我才發現,我不會愛。
Thumbnail
#哲學諮商 #心理諮商 #心靈探索 昨天體驗了一個小型的哲學諮商活動,過程中我們不談論感受,就純粹的了解「煩惱」,煩惱通常是因為我們被自己的想法觀點遮蔽了,大腦的運作是二元性的,當你框住了妳認為所是的觀點時,在這個觀點以外的全部都被大腦排除,但感受無法處理這個被排除的部分是什麼,進而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