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7|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巨嬰的養成日記~談「毒害」孩子的教養方式

陪伴孩子學習成長
陪伴孩子學習成長

直升機父母現象

早餐店被餵食的小孩
盤中的義大利麵被媽媽輕柔的手夾起,緩慢的移動至孩子的嘴邊。食物的香味是提醒,孩子終於張口吞下。將鏡頭拉遠,畫面不再動容溫馨。目測,國小一或二年級的男孩,雙手緊握已有支架支撐的平板。媽媽的大腿上,放著的是比平板再小一點的大螢幕手機。倆個人各自看著自己喜歡的卡通和偶像劇,沒有親子之間的情感交流和對話。等了很久,終於聽到媽媽說:「你今天怎麼吃那麼慢?」。然後又夾起一大口的義大利麵,往男孩的嘴巴送。媽媽的目光沒有對準孩子的嘴巴,而是手機裡演著火熱的劇情。為了吃,孩子會將頭往前移動到適當的位置,順利接下那口義大利麵。我帶著滿滿疑問,是什麼樣的原因使這位媽媽選擇餵食孩子,而不是讓孩子用自己的雙手吃飯。對比另一桌家庭,桌上不見任何3C產品。孩子可能是3至5歲左右,用兒童餐具搭配自己的雙手,享受食物的美味。

被全方位照顧的國小高年級生
學校將此案轉介到我手上時,已是高年級的孩子超過一個月沒有到校上課。被轉介的對象是家長,學校希望我能協助家長提升親職教養能力。其中,包括家長能夠成功的將孩子送到學校上課。與其說是「送」,不如說是死拖活拉的帶到學校。爸爸雙手一攤,表示孩子大了無能為力。在這個家裡,媽媽相當的萬能,會親手為全家製作早餐(還不是買現成的)。每當孩子賴床時,會將孩子抱起,幫孩子換好衣服。在孩子半夢半醒的狀態下,完成刷牙和吃早餐動作。之後再扛到車上載到學校,最後送到四樓教室裡的坐位上。聽爸爸的描述,孩子在家其實很少有事情是需要自己完成的。即使是簡單的家務和生活自理相關的事務,媽媽也會幫孩子做好做滿。連身上穿的衣服,也是媽媽每天早上幫孩子挑選好放在床頭。孩子外出時,通常都有爸媽的陪伴。一個有許多同年齡孩子的場合,孩子也只會「黏」在爸媽身邊。

聽爸媽話的社會新鮮人
好幾次晤談之後,我總有一種感覺。坐在我面前的是一位社會新鮮人,內心卻只是一位仰賴父母而活的孩子。她缺乏許多在這個年紀該有的經驗,例如獨自搭火車到外地找朋友玩。原以為是個性使然,在探問之下才瞭解到,聽話是生存在這個家庭中的唯一法則。人生中許多大大小小的決定,她都會詢問或是說必須經過父母的同意(允許)。青春期會有的叛逆,就像火遇到水般。當準備開始燃燒時,就被父母這盆水給澆熄。人在長大的過程中,總是會撒點小謊。在謊言之下保護著自己的自尊,同時自身的需求也被滿足。也許,在她的經驗中,違逆父母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只好依附在父母的保護傘之下,生活也變得輕鬆無慮。但同時,說謊這個天生的本能因此喪失。無法從小孩長成一個成熟獨立的自我。完全依附在父母之下生存,她說她就如同被操控的人偶,不能有一丁點的想法和自主權。

教養方式對孩子的影響

生存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培養
其實看似簡單買早餐的行為,細想也包括許多能力。首先,孩子要先學會看時鐘和設鬧鐘。正確的估算從賴床到坐在教室裡的時間。其中包括賴床、刷牙洗臉上廁所、整理書包、換衣服、思考早餐要吃什麼、出去買早餐(人多時可能要等個10-20分鐘)、吃早餐,以及走路到學校的時間。上述這些內容,包括生活自理、思考判斷、數學和社交能力。從生活自理能力開始說起,孩子要能夠自己設鬧鐘起床,知道怎麼正確的把牙齒和臉部洗乾淨。其實有許多弱勢家庭的孩子,都有衛生清潔的問題。相關的衛生清潔訓練,沒有在幼稚園或國小階段被建立養成。買個早餐,也是需要左思右想的。先感覺一下自己有多餓?再依飢餓程度判斷,買大漢堡還是只要吃個蛋餅就好。家附近或是上學的路上到底會經過幾個能夠買到早餐的地方,這些地方的口味、價格和服務品質等等。再從零用錢中,計算出可使用的額度。或是早餐不喝飲料,把錢存下來去買遊戲卡。除非是叫外送,不然原則上都要與人互動。在點餐或是結帳的過程中,做一連串的決定和回答一連串的問題。曾經遇過一個高中生,因為自閉症的原故,有困難自己外出買餐點。他乾脆從網路上訂一大箱泡麵,省得點餐時要和別人說話的麻煩。

對生活的掌控感是安心的來源
掌控感就如同你是車子的駕駛,而不是後座的乘客。車子前進的速度、轉彎的幅度和幾時要停下來,你完全可以預測和控制。對後座的乘客,只能戰戰兢兢的等待事情發生。試想,如果你的人生就如同一台車,但駕駛不是你,那多可怕啊!駕駛今天心情好,車子開的平穩。倘若駕駛因工作壓力,這台車就有可能開的忽快忽慢。而你能做的,除了學會察顏觀色,更要使駕駛保持心情愉快。如果有任何一絲風吹草動,都有可能造成本能反應-即是戰逃呆。將上述的比喻轉換成生活的實例,媽媽今早莫名好心情。所以孩子有熱騰騰的早餐可以吃,已經好幾天沒簽的聯絡簿也補好了!其實,平時孩子出門前,媽媽都還在昏睡。幸運一點,可以從家中挖出一些零錢買早餐。如果找不到零錢,也只能看看有沒有餅乾可以裹腹。每天起床都是一次的開獎,期待幸運女神眷顧,如同其他孩子般被好好照顧。像是生活在遠古時代,戰戰兢兢的情緒是為生存。一個不小心,喪的有可能是命,或是那個微小的自我。

自我價值感是來自於生活之中
我們常談到的自我價值感或是自我概念,其實是一個滿抽象的詞。這攸關一個人怎麼看待自己,覺得自己是好的?生命有存在的意義?對於所存在的社群是有貢獻?有些孩子會有情緒困擾,有部份原因來自於低自我價值感和缺乏良好的自我概念。這些概念與上述所談的直升機父母現象有何相關?有些父母不願讓孩子動手自己做,一方面是擔心孩子受苦受傷,不願讓孩子經歷自己曾經歷的苦。補償作用作祟,以前自己沒得到,現在自己的孩子都要有。另一方面則是覺得孩子能力不足,教了也做不好,不如自己來比較快。在這個行為背後,其實你不斷在向孩子透露,因為能力不足只好由我幫你。如果你在幫孩子做事的同時展露負向情緒,孩子有可能會將情緒解讀成「我是不被喜歡的」。如果生活中的大大小小事,都必須仰賴父母決定或幫忙。孩子就無法從做事情當中獲得樂趣和掌控感,更無法看到自身的價值。日本的《我家寶貝大冒險》節目,小小孩們完成父母交付的「艱鉅」的任務後,那種滿足、得意和自豪的表情全寫在臉上,這也是自我價值感建立的歷程。
最後,我猜你可能會想問我該怎麼做。老生常談的一句話:「放膽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吧!」。孩子嘗試失敗和錯誤的機會越多,等到長大我們需要付出的成本越少。現在孩子不會自己去買餐點,你幫忙處理之後問題看似解決。長大後,因缺乏社交技巧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孩子只能退縮的待在家中被照顧。到那時候再來決定問題,需要付出的成本和心力更高。不如現在就狠下心來,雛鳥也是被母鳥推出鳥巢才學會飛的。
註:直升機父母(helicopter parent)是指過份介入兒女生活,保護或是干預其生活的父母,因為類似直升機一樣的盤旋在兒女身邊,故稱為直升機父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原本應該是植物的醫生,現在居然成為療癒人心的諮商心理師。最大的願望是,消滅心理師這份工作,然後開心的失業。因為那意謂著,世上所有的人身心都健康。 個人網頁 https://chu-heart.notion.site/1ba36f00db1f4b249765e9df37ec65f1?pvs=4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