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金文京《漢文與東亞世界》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金文京(著),金文京(譯),《漢文與東亞世界——從東亞視角重新認識漢字文化圈》,新北市:衛城出版,2022年。
金文京《漢文與東亞世界》書影,圖片摘自誠品線上。
2022年7月28日讀畢

1. 書背介紹金文京「精通日、中、韓等語言」。而書中金文京為了向華人說明昔日漢字在日、韓的使用方法,不但以華語為例,還經常援引粵語為例。這令我好奇金文京是否同樣粵語。
2. 從前知道日語、韓語有不少借自漢語的借詞。也略略知道他們會讀漢文經典,如《論語》。不過看過了這本書才知道實際的閱讀方法。之前看《南國之冬》,方知中韓之間曾有筆談這一種溝通方式。這本書也有提及這方面的情況。
3. 此書主要是介紹漢語以外的語言(如日語、韓語)如何運用漢字,日語、韓語使用者如何以他們的語言來閱讀以漢字寫成的漢文。又,金文京都略有提及不同時代漢語使用者如何閱讀文言文。但我認為,這種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出現差異的現象,不但發生於漢語與非漢語之間,還出現於漢語方言之間。這種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的組合包括了:「文言文——近代漢語」、「現代漢語/白話文/華語——粵語」、「文言文——粵語」等等。近年香港興起了粵語書寫的討論。如果要深入了解粵語書寫,不妨以日、韓的情況作為比較,這樣我們可能會獲得更大的啟發,不再囿於香港一時一地的經驗。如日、韓的變格漢文,不妨看成書面上的語言接觸。這種情況在今日香港屢有發生。一般而言,香港所稱的書面語,其基礎語言是為普通話/國語/華語。但香港的書面語實際上經常加入了粵語詞彙、語法。最近在Facebook上看見「台語語法冷知識」這個專頁,也看到了不少書面語言混合了台語的例子。較為個人的例子是,身為香港人的我最初其實不太明白為何「有夠爛」要說「有夠」。這是因為台語也會這樣說嗎?
4. 書中舉出了一個很有趣的例子,能夠充份表達文字和語言之間的差距:「如筆者叫金文京,韓國、朝鮮都讀『Kim Munkyong』;中國讀『Jīn Wénjīng』(引案:這是華語讀音,粵語則作Gam Manging(以粵拼表示)。);日本讀『Kin Bunkyo』;越南讀『Kim Vankinh』,隨地而異,卻可通行無阻,不成問題。」
5. 十九世紀起,漢文借用了不少「和製漢語」(如「政治」、「經濟」等)。其實這也是訓讀的一種?即採用該詞彙的形、義,但讀音卻採用漢語。
6. 金文京透過文化(如佛教、朱子學的傳入)、地緣政治的角度來解釋日、韓訓讀法的興衰。書中不少篇幅都談及日本的情況,這可能是因為日本的文獻較為充足。希望日後韓國、越南有更多相關的文獻出土、面世,豐富這方面的討論。又,書中認為日本的訓讀很大機會是經佛教由韓國傳入。這觀點於我而言十分新鮮,更令我意識到日韓的歷史關係也是十分長久的。
7. 從前看書看過荻生徂徠主張直讀原文,才能認識經書道理的說法,惟沒有察覺到有何特別。如今這本書又提及過荻生徂徠以及其直讀論,才意識到荻生的說法在其時代而言是為了抗衡訓讀論。
2022年7月28日寫成
avatar-img
9會員
17內容數
記錄完整看過的書籍、文章,以及閱讀過後的感發。文章不求深刻精練的看法,只求看法消失之前盡快寫下,作為日後的思想發展的里程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錦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柯文(Paul A. Cohen)著,董鐵柱譯:《與歷史對話——二十世紀中國對越王勾踐的敘述》,香港:中華書局,2021年。
徐振輔著:《馴羊記》,臺北:時報文化,2021年。
張大春著:《南國之冬》,新北:印刻文學,2021年。
Guy Deutscher著,王年愷譯:《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換個語言,世界就不一樣?》,臺北:貓頭鷹出版,2013年。
明柔佑、謝雋曄、陳天浩編著:《香江舊聞:十九世紀香港人的生活點滴》,香港:中華書局(香港),2014年。
郭必之著:《語言接觸視角下的南寧粵語語法》,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
柯文(Paul A. Cohen)著,董鐵柱譯:《與歷史對話——二十世紀中國對越王勾踐的敘述》,香港:中華書局,2021年。
徐振輔著:《馴羊記》,臺北:時報文化,2021年。
張大春著:《南國之冬》,新北:印刻文學,2021年。
Guy Deutscher著,王年愷譯:《小心,別踩到我北方的腳!——換個語言,世界就不一樣?》,臺北:貓頭鷹出版,2013年。
明柔佑、謝雋曄、陳天浩編著:《香江舊聞:十九世紀香港人的生活點滴》,香港:中華書局(香港),2014年。
郭必之著:《語言接觸視角下的南寧粵語語法》,北京:中華書局,2019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就我有限的觀察和經驗,在台灣許多日本語世代的前輩們,有閱讀日本現代小說的習慣(台北的二手書店裡陳列諸多日文小說即是明證之一),尤其時代小說這種特殊的文類。我認為,時代小說之所以特殊,即其本身具有的通俗性和可讀性,輕鬆自在就可進入作家以精巧的布局重現那個時代縮影的小說世界裡。進一步說,時代小說有著通俗
Thumbnail
要怎麼看龔自珍說孔安國的「以今文讀之」是「此如後世翻譯」? 這裡的「翻譯」似乎攏統地指孔安國把他當代讀書人已經不識得的一門語文,轉換為另一套當代人識得的語言,看似沒什麼問題,不過,這裡的「翻譯」過程,來源/原文,跟目標/譯文,其實是本體的先後字體的關係……等等,這樣不是字符代換、以新換舊而已?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六 其實現代「語義」一詞並不適用於前節對中國語的觀察,因為中國語語法所關心的語義幾乎僅僅是字義而矣。現在讓我們按此進一步的觀察來探究一下中國語的表達能力問題。關於中國語的表達能力,香港的陳耀南先生於1980年寫了一本有趣的小書,名為《中國語文通論》。這本只有一百多頁的小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一般人可能不太會去關切漢字的使用問題, 因為目前大家在使用手機使用電腦時,都有繁體/簡體界面可以自由轉換,非常方便,不必使用者費心學習。然而漢語中文字的認識與使用, 卻仍是兩岸三地 、新馬地區共同關切的問題。
Thumbnail
今á日beh紹介ê語詞是khăn-jió͘,khêng實像chit款詞,是tī日本時代,台語kah日語sio thàu-lām ê產物,有1 kóa日語內底有,m̄-koh台語內底無--ê,chŏaⁿ直接kā日本話the̍h入來台語講,吸收做台語ê 1部分。Tī chia ē-sái講幾ê例,凡
Thumbnail
這次參加政大翻譯與跨文化研究中心所舉辦的【翻譯大師講座】,活動邀請現任台灣現代詩人協會理事長金尚浩教授,以「審美觀點和意識:台灣文學韓譯狀況與傳介的影響」為題,分享至今從事翻譯相關實務、研究、訪談及編輯的經驗。 當初會報名參加,主要是覺得難得有人講台灣文學外譯。
Thumbnail
金敬哲《無限競爭》書評         二次大戰後,韓國與臺灣相繼擺脫日本殖民統治,邁向經濟高度繁榮的國家,更躋身亞洲四小龍名列,然於短時間內壓縮成長,亦衍生諸多社會問題。本書作者金敬哲藉大量採訪及文獻爬梳,分別從孩童、青年、中年、老年人的視角,剖析韓國於教育、經濟、社會福利上所面臨之挑戰,涉及層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
就我有限的觀察和經驗,在台灣許多日本語世代的前輩們,有閱讀日本現代小說的習慣(台北的二手書店裡陳列諸多日文小說即是明證之一),尤其時代小說這種特殊的文類。我認為,時代小說之所以特殊,即其本身具有的通俗性和可讀性,輕鬆自在就可進入作家以精巧的布局重現那個時代縮影的小說世界裡。進一步說,時代小說有著通俗
Thumbnail
要怎麼看龔自珍說孔安國的「以今文讀之」是「此如後世翻譯」? 這裡的「翻譯」似乎攏統地指孔安國把他當代讀書人已經不識得的一門語文,轉換為另一套當代人識得的語言,看似沒什麼問題,不過,這裡的「翻譯」過程,來源/原文,跟目標/譯文,其實是本體的先後字體的關係……等等,這樣不是字符代換、以新換舊而已?
Thumbnail
導論:一個西方觀點的評述 六 其實現代「語義」一詞並不適用於前節對中國語的觀察,因為中國語語法所關心的語義幾乎僅僅是字義而矣。現在讓我們按此進一步的觀察來探究一下中國語的表達能力問題。關於中國語的表達能力,香港的陳耀南先生於1980年寫了一本有趣的小書,名為《中國語文通論》。這本只有一百多頁的小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一般人可能不太會去關切漢字的使用問題, 因為目前大家在使用手機使用電腦時,都有繁體/簡體界面可以自由轉換,非常方便,不必使用者費心學習。然而漢語中文字的認識與使用, 卻仍是兩岸三地 、新馬地區共同關切的問題。
Thumbnail
今á日beh紹介ê語詞是khăn-jió͘,khêng實像chit款詞,是tī日本時代,台語kah日語sio thàu-lām ê產物,有1 kóa日語內底有,m̄-koh台語內底無--ê,chŏaⁿ直接kā日本話the̍h入來台語講,吸收做台語ê 1部分。Tī chia ē-sái講幾ê例,凡
Thumbnail
這次參加政大翻譯與跨文化研究中心所舉辦的【翻譯大師講座】,活動邀請現任台灣現代詩人協會理事長金尚浩教授,以「審美觀點和意識:台灣文學韓譯狀況與傳介的影響」為題,分享至今從事翻譯相關實務、研究、訪談及編輯的經驗。 當初會報名參加,主要是覺得難得有人講台灣文學外譯。
Thumbnail
金敬哲《無限競爭》書評         二次大戰後,韓國與臺灣相繼擺脫日本殖民統治,邁向經濟高度繁榮的國家,更躋身亞洲四小龍名列,然於短時間內壓縮成長,亦衍生諸多社會問題。本書作者金敬哲藉大量採訪及文獻爬梳,分別從孩童、青年、中年、老年人的視角,剖析韓國於教育、經濟、社會福利上所面臨之挑戰,涉及層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