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你的內在評價系統】中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天的文章提到,要如何做「心理調適」,提出了三個方法「流程思維」、「預期管理」、「量化成果」。

文章尾端,提到用上述的方法,可能會被外在評價系統給綑綁。
例如,量化成果,若用點讚人數或參加人數來評斷一篇文章或一場活動的好壞會有些粗暴,有可能是各種原因影響,量化指標其實很難反應真實價值。
在討論建立內在評價系統前,有2個假設前提:人生而平等及能對自己坦承。

1. 人生而平等:別用量化指標作價值判斷

相信人生而平等是指,從生命維度來看,相信路邊攤販老闆與企業老闆是平等的,他們之所以對社會貢獻有差異,是取決於他們自身的選擇,選擇結果沒有高下之別。

如果是因為受到外在評價影響,認為企業老闆賺得比較多、負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而認為企業老闆比較偉大的人,也會很容易把自己的價值交由他人作評斷。
甚至會陷入評價牢房中:羨慕強者 → 認同強者(努力上課、學習成功模板)→ 強者不認同你(你為什麼沒辦法複製我的成功?你不夠努力、細節沒做好、沒有交換價值) → 但你做就是做不到 → 開始批判自己不夠好 → 需要心理調適。
比如,小學老師跟你說:考100分才是好孩子,你考到100分被表揚,你感到很開心;考試你很用心準備,但考差了,你感到技不如人。

經由環境的潛移默化,我們逐漸開始將自身價值交由他人判斷。

可怕的是地方是,我們會逐漸去認同,他人用量化指標來對我們進行「價值判斷」(同時,也學會這樣對待他人),然而指標是單一的,價值卻是多元的,指標注定無法反應出真實的價值。
畫家畢卡索兒時連1加2都回答不出來,被視為弱者;歌劇作曲家普契尼,也曾被認為他沒有音樂天分,如果他們都接受了他人的評斷,如今將沒有立體派藝術大師,也沒有《蝴蝶夫人》、《托斯卡》。

當用量化指標來判斷自己的價值,我們的人生會喪失可能性。

2. 對自己坦承: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我們自小活在他人所建立的量化指標中,很少會真的去進行自我探索、去了解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自己的熱情所在,當被問,你長大要做什麼,有時候會聽到:「我要做OOO,因為OOO能有很好的收入,又能對社會有貢獻。」
這看起來很正確的答案,本身是缺乏生命力的,對個體而言,他可能是相信,強者告訴他,要有好收入、能貢獻社會才是好的職業挑選標準。
又或者,強者告訴他,要挑選興趣、擅長與市場有需求三者的集合作為切入點。

你可能好奇,為什麼搜尋選擇職業標準可以有好多種說法,因為有些是要賺錢、有些是要找斜槓、有些是要找興趣,答案是為了解決對應的問題。
這些標準全是別人對職業的定義,你的定義是什麼呢?你認為什麼最重要?
要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最好的方法是、在做事情的時候,觀察自己:到底開心還是不開心,想做或不想做,想做哪一部分,先不要管有沒有用,很誠實地去面對自己的答案。

有些人會說,最想做的事是:躺平,那是因為沒找到真正想做的事,或者是認同外在給予的量化指標,卻又認為自己無法做到而躺平——

也想買房子,但房子太貴,努力也買不起,幹脆不買了。
曾在集中營待過創造意義療法的心理學家弗蘭克提到:『知道為何而活的人,幾乎可以忍受任何事情。』

這段話也與內在動機的概念相重合,當你真心喜歡做一件事,這件事本身就帶給你意義感,滿足自我需求,而不需要靠外在評價或資源,才會有良好的感受。
換言之,找到真正想做的事、借助內在動機满足自我需求,減少對外在評價的依賴。
明日接著,建立你的內在評價系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圖解讀書會後的文字稿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本周都在講如何挑選定位與製作自我介紹圖卡,定位似乎對於大部分的知識IP而言,都會有點小困擾,因為,要從很多會的事物當中,挑選一個領域或主題,有時候會擔心選擇的主題沒有未來性、沒有辦法變現。
日前舉辦《系統解構:知識博主-知識變財富的秘密》讀書會,有參與者提問:他舉辦活動,覺得內容不錯,但參與的人數少,要怎麼做心理調適。 通常談到「心理調適」,我自己是會採用「流程思維」、「預期管理」與「量化成果」的思考方式。 1. 流程思維:一串珍珠由多顆珍珠組成 2. 預期管理: 比最壞情況好、都是好
這次去參加《最親切的SEO入門教室》的讀書會。 感謝領讀人Tommy分享如何優化關鍵字、製作網站內容地圖、找到長尾關鍵字等內容,也謝謝願意讓我做成圖卡。 將圖書會摘要如下: 1. 由於SEO需要時間才能被Google收錄,開始可先搭配SEM付費搜尋廣告引流。
我一直不斷的學習,向外尋找巨人的肩膀,期待透過他人的指點來理解事物,然而學了、做了以後,卻忘記把這些過程給整理出來,這不等於我每到一行都要經歷同樣的過程?我忽然感到個人經驗的寶貴之處,因為它其實是知與行的互動,透過行去確認那些知識是不可行,那些需要深化。
去年進行每日更文後,我將日更的好處分享出去。 當下立即有夥伴表示也想進行日更,但進行2個禮拜後沒辦法持續下去,歸納可能的原因是:一,不知道要寫什麼,二,沒有反饋。 第一個問題,基本上挑選自己有興趣的主題最容易進行,因為當你有興趣,感受顆粒度會更細緻,更容易寫出深刻感悟,也容易進入心狀態。
從擔任新手ERP導入顧問反思學習資料來源的重要性。 最近看到有人寫說,離職轉換到新崗位,正尋求高效學習法,想要快速入門某些領域,查找了很多方法,比如,上Google搜尋高效學習法、找專家詢問、做主題閱讀等等。 你也許會想,這有什麽,肯定有很好的學習資源與資深導師帶著。
本周都在講如何挑選定位與製作自我介紹圖卡,定位似乎對於大部分的知識IP而言,都會有點小困擾,因為,要從很多會的事物當中,挑選一個領域或主題,有時候會擔心選擇的主題沒有未來性、沒有辦法變現。
日前舉辦《系統解構:知識博主-知識變財富的秘密》讀書會,有參與者提問:他舉辦活動,覺得內容不錯,但參與的人數少,要怎麼做心理調適。 通常談到「心理調適」,我自己是會採用「流程思維」、「預期管理」與「量化成果」的思考方式。 1. 流程思維:一串珍珠由多顆珍珠組成 2. 預期管理: 比最壞情況好、都是好
這次去參加《最親切的SEO入門教室》的讀書會。 感謝領讀人Tommy分享如何優化關鍵字、製作網站內容地圖、找到長尾關鍵字等內容,也謝謝願意讓我做成圖卡。 將圖書會摘要如下: 1. 由於SEO需要時間才能被Google收錄,開始可先搭配SEM付費搜尋廣告引流。
我一直不斷的學習,向外尋找巨人的肩膀,期待透過他人的指點來理解事物,然而學了、做了以後,卻忘記把這些過程給整理出來,這不等於我每到一行都要經歷同樣的過程?我忽然感到個人經驗的寶貴之處,因為它其實是知與行的互動,透過行去確認那些知識是不可行,那些需要深化。
去年進行每日更文後,我將日更的好處分享出去。 當下立即有夥伴表示也想進行日更,但進行2個禮拜後沒辦法持續下去,歸納可能的原因是:一,不知道要寫什麼,二,沒有反饋。 第一個問題,基本上挑選自己有興趣的主題最容易進行,因為當你有興趣,感受顆粒度會更細緻,更容易寫出深刻感悟,也容易進入心狀態。
從擔任新手ERP導入顧問反思學習資料來源的重要性。 最近看到有人寫說,離職轉換到新崗位,正尋求高效學習法,想要快速入門某些領域,查找了很多方法,比如,上Google搜尋高效學習法、找專家詢問、做主題閱讀等等。 你也許會想,這有什麽,肯定有很好的學習資源與資深導師帶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著,只喜歡看天空、散步、吃披薩的人生也很好。我來這世界,只是為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怎麼升起,夕陽何時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它提醒我們,即使不追求成就與成功,享受生活中的平凡與美好,同樣是值得珍惜的。 深度解讀自己在生活中過得好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為什麼自評對於職場成功如此重要? 自評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在職場中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定位、發現問題並進行改進。自評並不是為了挑剔自己,而是為了促進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通過回答一系列關鍵問題,我們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優勢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從而在職場中脫穎而出。 如何有效地進行自評?
Thumbnail
今天想來聊聊什麼是夠好、更好的自己 ? 如何定義及影響我們 ? 從小我們從家庭到學校,出社會乃至整個人生,我們都深受著一個集體意識的影響,那就是:「我必須要更努力才有用!要夠好!好還要更好!不能讓別人失望!或讓別人看不起!」 當我們探討夠好和更好的自己時,我們可以深入思考3個常見的迷思和誤解,進一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你用什麼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價值。成就的大小是否等於格局的大小呢? 是因為「對社會有所貢獻」,而看見自己的價值。還是因為得到了社會價值認定的身份地位、財富而覺得自己有價值。認識及了解自己後,是因此限縮了自己還是更清楚自己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 格局的大小、眼界的高低。是曲高人寡的孤芳自賞,還是真正接
Thumbnail
p.142. ●評價的內在樞紐   在成為一個人的過程中,還有另一道潮流顯然和人在作選擇、決定、或評價性的裁判之根源或樞紐有關。   這個人會漸漸覺得:此一評價的樞紐乃是內在於自身之中。他會越來越不必仰賴別人的贊同或反對;不必靠別人來制定生活的標準;不必依別人的眼色而作選擇與決定。他能分辨
Thumbnail
「未必有所成才算活著,只喜歡看天空、散步、吃披薩的人生也很好。我來這世界,只是為了看花怎麼開,水怎麼流,太陽怎麼升起,夕陽何時落下,經歷有趣的事,遇見難忘的人。」它提醒我們,即使不追求成就與成功,享受生活中的平凡與美好,同樣是值得珍惜的。 深度解讀自己在生活中過得好
Thumbnail
好評之於自信能外求得其實是僥倖,總有那種不識貨的會把你批個一文不值。
Thumbnail
相信每人都曾因選校、選科系感到迷惘. 亦或者在職涯是否該轉職、換跑道,都有許多的問號。《發現你的天職》這本書,作者深入點出一些對於尋找自己熱愛的事的誤解,引導讀者探索他們的內在潛能,解鎖人生的意義。並用清楚的邏輯架構引領讀者找到自己的天職。 這本書都將成為你探索和實現職業使命的不可或缺的指南。
Thumbnail
你所相信的意義,很可能只是在強化別人的信念,畢竟你可是他的隱藏財源。
Thumbnail
為什麼自評對於職場成功如此重要? 自評是一種強有力的工具,可以幫助我們在職場中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定位、發現問題並進行改進。自評並不是為了挑剔自己,而是為了促進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通過回答一系列關鍵問題,我們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優勢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從而在職場中脫穎而出。 如何有效地進行自評?
Thumbnail
今天想來聊聊什麼是夠好、更好的自己 ? 如何定義及影響我們 ? 從小我們從家庭到學校,出社會乃至整個人生,我們都深受著一個集體意識的影響,那就是:「我必須要更努力才有用!要夠好!好還要更好!不能讓別人失望!或讓別人看不起!」 當我們探討夠好和更好的自己時,我們可以深入思考3個常見的迷思和誤解,進一
Thumbnail
今天我們要來談談,讀書到底有啥屁用 Hello guys ,我是NeKo嗚喵,歡迎回來我的說書時間,嗚喵! 社會上有一條叫做食物鏈的東西,決定了我們存活的能力和生存條件,而站在食物鏈上的哪一邊又取決於掌握了多少資源而定。不一定是錢,有時候是權力、技術、美貌、名聲,甚至是強大的社會關係。像是伊莉莎白
Thumbnail
你用什麼標準來衡量自己的價值。成就的大小是否等於格局的大小呢? 是因為「對社會有所貢獻」,而看見自己的價值。還是因為得到了社會價值認定的身份地位、財富而覺得自己有價值。認識及了解自己後,是因此限縮了自己還是更清楚自己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 格局的大小、眼界的高低。是曲高人寡的孤芳自賞,還是真正接
Thumbnail
p.142. ●評價的內在樞紐   在成為一個人的過程中,還有另一道潮流顯然和人在作選擇、決定、或評價性的裁判之根源或樞紐有關。   這個人會漸漸覺得:此一評價的樞紐乃是內在於自身之中。他會越來越不必仰賴別人的贊同或反對;不必靠別人來制定生活的標準;不必依別人的眼色而作選擇與決定。他能分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