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一練習,一年學會冰山理論《第25週 》探索自己觀點的形成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第25週 》探索自己觀點的形成

上周發現了哪些與他人不同的觀點?
當你發現以後,會想要改變、說服對方嗎?
如果無法改變,你想如何對待不同的觀點呢?
(覺得這句話隱喻著我們可以為自己做決定!)

溝通不是說服,不是我對你錯,並非二元對立。

好奇並探索 觀點的形成,尋找觀點形成的脈絡。
是被教導的?還是來自過往發生的事件與經驗?
更或者……
觀點只是表象/偽裝,來自過去成長經驗裡,
有一個沒被看見的自己、有一個被忽略的自己。

《本週練習》

探索自己堅持的觀點是如何形成的。

《練習紀錄與分享討論》

老師在音檔裡舉的例子是「早睡早起」,
生活中很多類似的觀點,來自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很普遍也很為大眾所接受。
另一個關於偽裝的觀點,
是老師與友人發生不快時,
自以為的觀點--「不夠朋友」,其實只是表面的。
真正的原因是原生家庭(母親)帶來的憤怒與失落,
因此當被拒絕時,尤其對方剛好是成年女性,
內在會有一個「我不夠重要」的感受,
便會決定再也不要理會對方了。
我覺得這部分比較不容易覺察,但很重要。
我自己有2個類似偽裝的觀點,
一是「人不可以自私」,我很討厭自私的人。
這個影響是,我很容易被他人自私的行為一秒惹怒!!
可是退一步先去看見客觀事實,會發現其實不需要那麼生氣。
所以我怎麼了呢?為了不認識、不熟悉的人與事憤怒不已?
另一個是「家庭要和諧」,所以不能有爭吵。
這個影響是,我害怕發生爭執,害怕對方生氣,
於是經常選擇沉默以對,不敢表達自己真正的想法。
當我試著以冰山探索這些事件,
便看見了這二個偽裝的觀點來自原生家庭曾經的發生。
對自己有了更清晰的理解與看見後,
我給自己一些新的選擇,作了新的決定,
經過練習後,這些觀點的影響就不會那麼大了。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8會員
    46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oma Prem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4週開始從感受層次進入觀點的探討, 我以前覺得在觀點上對話是危險的、是徒勞無功的, 可能引發爭執、衝突或對立。 但是如今有了傾聽、好奇與接納的練習, 開始能在感受與觀點間來回探索,加上回溯的運用, 經常為彼此帶來更多的理解與覺察。 《第24週 》看見與他人不同的觀點 觀點與感受息息相關、相互影響。
    『什麼樣的人,內心能充滿力量,感到自己獨特美好,擁有高度的價值感?時時感到自己幸福?即使遇到了挫折,仍能好好的存在,擁有創造力與和諧?』
    『與你的感受在一起。』 第一次讀到這句話,不能懂,也不想懂, 有些感受太難靠近。 可不可以只告訴我, 要怎麼做才能不難過、不生氣? 後來漸漸能陪伴感受, 不論是自己的,還是他人的。 我能先安頓好自己的內在, 就能以一個安穩的自己,陪伴他人。
    某些時刻,在療癒的空間裡, 我的言語已是多餘。 你訴說著, 那是深刻受苦的畫面,是你的日常。 膿與血的傷口, 在你的身上,在你的心上。 也許地獄並不遙遠, 不在某個擺著刀山油鍋設備的三維空間。 它在我們的意念之內, 一切如此真實,看似沒有別的可能。 我在聽。 我在聽。
    今年初在薩提爾模式的共學團體,認識一位新伙伴,互動上很契合,很欣賞他。前陣子因他的分享與推薦,決定體驗光課。但他們剛要進入初階第三級次,擔心自己前面都沒學過會跟不上,但夥伴說沒關係的。
    《治癒。自癒。我的修復之路》 天安老師講座筆記,括號內是個人解讀與自省。 二年前在課堂裡得知老師生病,雖然聲音沙啞、身型消瘦,仍安穩自若的帶領我們探索自己、學習薩提爾模式,滿滿的敬佩與欣賞。只有時時送出我的祝福,祈願老師健康平安。 ⋯⋯⋯⋯⋯⋯⋯⋯⋯⋯⋯⋯ 問題1 :老師如何能「接納」疾病?
    24週開始從感受層次進入觀點的探討, 我以前覺得在觀點上對話是危險的、是徒勞無功的, 可能引發爭執、衝突或對立。 但是如今有了傾聽、好奇與接納的練習, 開始能在感受與觀點間來回探索,加上回溯的運用, 經常為彼此帶來更多的理解與覺察。 《第24週 》看見與他人不同的觀點 觀點與感受息息相關、相互影響。
    『什麼樣的人,內心能充滿力量,感到自己獨特美好,擁有高度的價值感?時時感到自己幸福?即使遇到了挫折,仍能好好的存在,擁有創造力與和諧?』
    『與你的感受在一起。』 第一次讀到這句話,不能懂,也不想懂, 有些感受太難靠近。 可不可以只告訴我, 要怎麼做才能不難過、不生氣? 後來漸漸能陪伴感受, 不論是自己的,還是他人的。 我能先安頓好自己的內在, 就能以一個安穩的自己,陪伴他人。
    某些時刻,在療癒的空間裡, 我的言語已是多餘。 你訴說著, 那是深刻受苦的畫面,是你的日常。 膿與血的傷口, 在你的身上,在你的心上。 也許地獄並不遙遠, 不在某個擺著刀山油鍋設備的三維空間。 它在我們的意念之內, 一切如此真實,看似沒有別的可能。 我在聽。 我在聽。
    今年初在薩提爾模式的共學團體,認識一位新伙伴,互動上很契合,很欣賞他。前陣子因他的分享與推薦,決定體驗光課。但他們剛要進入初階第三級次,擔心自己前面都沒學過會跟不上,但夥伴說沒關係的。
    《治癒。自癒。我的修復之路》 天安老師講座筆記,括號內是個人解讀與自省。 二年前在課堂裡得知老師生病,雖然聲音沙啞、身型消瘦,仍安穩自若的帶領我們探索自己、學習薩提爾模式,滿滿的敬佩與欣賞。只有時時送出我的祝福,祈願老師健康平安。 ⋯⋯⋯⋯⋯⋯⋯⋯⋯⋯⋯⋯ 問題1 :老師如何能「接納」疾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學習身心靈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了拒絕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價值。從與母親的關係中,體會到其實自己有權利做出選擇,並學會如何看見真正想要的事情。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最近在練習說出心裡真實的想法。
    Thumbnail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是老生常談,但事實確實如此,在繁忙的家庭生活中,我們不經意間扮演了許多未經挑選的角色。有時候,這些角色使我們背負起過重的負擔,忘記了自己原本的面貌。但是,當我們開始質疑自己的角色,並嘗試尋找那些真實的自我時,我們又會發現什麼?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家庭聚會中兩種不同的人-專門找怒點的人和專門找笑點的人。作者分享了父母的教養方式,以及如何自我肯定與放鬆。文章中提供了韓國精神科醫生金旼慶的建議。通過實踐建議中的心法,我們可以在人際關係中更好地肯定自己,放下討好他人的壓力。
    Thumbnail
    包括我,過往也常仰賴這些所謂不用說的道理來檢視他人、判斷自己該做到哪裡。
    Thumbnail
    把重心放在自己的身上,因此,你就做到了自尊自重。這份自尊自重,會帶著你去發覺,你內在有著充沛的力量,強大的韌性,得以讓你接納你自身經驗的種種艱難。你的存在因而得到擴展與深化。
    Thumbnail
    你會下意識迎合別人嗎? 當和別人意見相左時,會先懷疑自己的感覺,是不是自己是錯的,別人的想法才是對的,不敢堅持自己的想法,習慣性退後一步,以別人的想法和感受為優先,只有和別人的想法一致時,才會表達自己的意見。
    「我是對的,而你是錯的」 當你看到這句話,第一個念頭是不是覺得自己不是這樣的,或是至少多數時間不是這樣,自己多數的時候是一個會根據事實、情境去理性分析的人?  總之,你想的是世界也許有許多這樣的人,但自己除外? 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是這樣想的,每個人都跟你一樣。
    Thumbnail
    學習身心靈的過程中,逐漸明白了拒絕的重要性,以及對自己的價值。從與母親的關係中,體會到其實自己有權利做出選擇,並學會如何看見真正想要的事情。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你不敢想起來的事情這麼多,又如何說明自己看到的都是客觀的事實呢。
    最近在練習說出心裡真實的想法。
    Thumbnail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是老生常談,但事實確實如此,在繁忙的家庭生活中,我們不經意間扮演了許多未經挑選的角色。有時候,這些角色使我們背負起過重的負擔,忘記了自己原本的面貌。但是,當我們開始質疑自己的角色,並嘗試尋找那些真實的自我時,我們又會發現什麼?
    Thumbnail
    本文探討在家庭聚會中兩種不同的人-專門找怒點的人和專門找笑點的人。作者分享了父母的教養方式,以及如何自我肯定與放鬆。文章中提供了韓國精神科醫生金旼慶的建議。通過實踐建議中的心法,我們可以在人際關係中更好地肯定自己,放下討好他人的壓力。
    Thumbnail
    包括我,過往也常仰賴這些所謂不用說的道理來檢視他人、判斷自己該做到哪裡。
    Thumbnail
    把重心放在自己的身上,因此,你就做到了自尊自重。這份自尊自重,會帶著你去發覺,你內在有著充沛的力量,強大的韌性,得以讓你接納你自身經驗的種種艱難。你的存在因而得到擴展與深化。
    Thumbnail
    你會下意識迎合別人嗎? 當和別人意見相左時,會先懷疑自己的感覺,是不是自己是錯的,別人的想法才是對的,不敢堅持自己的想法,習慣性退後一步,以別人的想法和感受為優先,只有和別人的想法一致時,才會表達自己的意見。
    「我是對的,而你是錯的」 當你看到這句話,第一個念頭是不是覺得自己不是這樣的,或是至少多數時間不是這樣,自己多數的時候是一個會根據事實、情境去理性分析的人?  總之,你想的是世界也許有許多這樣的人,但自己除外? 事實上,幾乎每個人都是這樣想的,每個人都跟你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