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10/05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普列斯散記

文 / 海波浪seabelongings、75LAB
坐上車時,腦子還在想工作有什麼遺漏之處,煩惱著該如何規劃人生的下一步,儘管有些幸運、有些磕磕絆絆地以從事文化領域的自由工作者身分在家鄉打滾,不時也會接觸到許多涵蓋了「地方創生」理念的活動;但坦白說,至今我仍不懂什麼是地方創生。
不懂的原因大概分成兩個方向,一個是文化事務與地方創生被混為一談時,自己也會陷入分辨困難的錯亂。一個是即使理解理念背後的脈絡,卻也時而不能明白其存在的理由。這樣的 「不懂」或許是因為自己就算做著喜歡的事情,但真的形容起來……,比起地方創生所說的「生活」,現在的自己更像是在地方為了「生存」數日子。每天都很掙扎,一邊懷疑選擇的道路究竟 適不適合自己,一邊又無法抑制腦袋想著接下來要做什麼事情,雖不到人格分裂,卻總是沒日沒夜地焦慮萬分。
也是在這個狀態下,海波浪 seabelongings 的Bosco發來一起參加普列斯製造共識營的邀請。與「地方創生」同樣取自「placemaking」,卻以諧音方式命名的「普列斯製造」,源自2021年 雜學校對地方與教育的想像,不過究竟葫蘆裡賣什麼藥呢?翻看講師陣容,因為實在心動無比,加之想要跳脫現況整理思緒的心情日增,於是我帶著好奇和各種人生困惑來到東西南北馬路各有一條龍的桃園龍潭。
融入在地生活是了解的第一步
認識地方最直接方式,或許就是循著在地人生活習慣感受身處的環境吧,共識營很貼心地,在一開始安排大家跟著在地團隊,野菱蔓生來到龍潭的信仰中心,龍元宮進行參拜,祈福之餘,也有向這個所在打招呼的含意。來到團隊的地下基地,令人訝異地是這裡的舒適度,整體空間大致由共創空間、展覽,還有攝影棚三個功能組成,左右兩側為工作區域,中間廊道則做為主要展覽使用。
細看團隊如何將田野調查轉化為展板上有趣的龍潭介紹,還有把居民的生活記 憶意象化為一座小吃攤的巧思,心裡不斷發出驚嘆,想著這就是自己想做的文化轉譯啊!當來自各地的團隊圍成一圈進行交流時,在Bosco鼓勵下,懷揣著剛剛的悸動介紹了自己老家,面靠頭城老街一側,於騎樓空地辦展覽的75LAB空間實驗計畫,說出那些構想的同時雖帶著忐忑不安,卻似乎讓自己的煩惱稍微靠岸。
在共識營中,雜學校蘇仰志校長先是與我們談論普列斯的願景及行動,聊到未來學校或許將會是「教育即生活,社會即學校」模式,推動這些理念持續運作的,則是「影響力資本」的累積 ,還有合適的場域能如何陶染一個人的學習動力,「教育是地方創生的最後一哩路。」校長如此 形容普列斯製造計畫,並將地方創生概念轉為地方本位教育推廣。
教育的多元性與延展性
以「生命教育」作為核心,個別為小孩與大人設計出「認識自我與地方」、「生命共同體共好」課程的立賢基金會;還有從事親子教育,每到一個地方蹲點,便會思考學生樣貌與整個地方結構及支持系統的小人1號,都讓人看見就算只擁有一點點的力量,也能夠用教育在地方做一些改變或改造。甚至,有一群校長便努力將學校做為社會改造的場所,嘗試讓學生以不同的議題學習學科,練習從解決社會問題中找到社會永續的方式,這些案例也讓我看見教育的多元性與延展性。
自己則在洄游創生團隊分享,如何和其他團隊共同打造共好環境,以及林承毅老師講述地方關係人與「留鄉、來鄉、回鄉」關鍵,還有地方價值感如何建立的案例時得到許多啟發,當老師拋出地方的中介場域對一個在地青年來說很重要時,不禁暗自點頭萬分,與其他團隊閒聊或是請教空間經營時,也越發篤定自己想要整理一個這樣的場域。
帶著疑惑而來 攜著決心回去
兩天的分享與交流下來,我想文化、教育、地方創生的關係或許已來到難分難捨,步步都會有關聯之處,但我還是想說我不懂什麼地方創生,畢竟自己距離好好生活還有一段路。但能因為這四個字,或者說這個被畫圈出來的定義而認識許多才華洋溢、又有趣的人們,看到他們懷抱某個信念在不同領域中,堅持走著自己的道路,那梗在心頭的一腔熱血似乎也跟著沸騰起來,怦怦怦地。我帶著疑惑而來,在接收許多能量後,攜著決心回去。
為了不讓宛如春風的怦然心跳消逝太快,趕緊趁著腦袋還發想個不停時,紀錄自己接下來非得好好籌劃的構想,也算是整理出一個目標,有較大的勇氣向其他人說,未來,75LAB會是一個充滿彈性、隨著時間、主題變形的實驗空間,最重要的是,這裡將作為文化轉譯的展演場域,用平易近人的方式,向人們展示地方文化的樣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