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4|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進擊的帆船:馬斯洛需求層次與我

我將書裡帆船模型這頁拍下來如上圖。
我將書裡帆船模型這頁拍下來如上圖。
自己從小就好奇心蠻重的,成長過程則愈發對於 “我是誰?我為什麼這樣感覺/那樣思考?” 有興趣而持續藉由各種社會科學來探索。 也常聽聞身邊認識的朋友,在人生某個時間點上,開始涉獵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的知識。 我想這是因為,人類是慣性的生物,卻又不僅只是如此。我們常在情感受到強烈觸動,或陷入未曾經歷的思緒混亂,或與他人間的互動不如預期(或出乎預料)後--才驚覺 “原來自己是/不是 _____” 這個世界有太多的難以預測,為了 #管理面對未知的不安和恐懼,人們先發展出 #宗教(因為老天如何如何,所以渺小的人類...), 接著人文主義興盛產生大量的 #哲學思潮(開始傾向人類中心,並為各種大哉問提出可能的思想實驗或解答), 隨著 #科學革命 發生,#心理學地位則逐步提升,甚至超越了前二者,因為其 “更科學”(以盡可能客觀的實驗剖析人類行為背後的成因,著重在可被檢驗的人類思考或行為模式)。 [我知道這些知識體系之間的時序和因果關係沒有這麼線性,請容我先於此淺淺帶過 XD] 心理學和精神醫學都是相當廣博的學問,沒有專業背景的我大概無法寥寥幾句就講得通透。總之呢,心理治療走到當代,我個人愈來愈常聽到 Carl Rogers,似乎在庶民社會裡成了某種顯學。而身邊致力於 #教育創新 的朋友,也以 “ #全人” 這樣極富 #人本主義心理學 色彩的概念持續推展著。 回到這本書,已經讀過1遍、跳讀喜愛段落好幾遍,這趟想再把一些近期可能用到的重點再複習1遍。 它會讓我這麼 “愛不釋手” ,可能是因為,有種把之前憑感覺讀過的零散心理書籍或文章都串起來了,讓知識體系的邏輯變得清晰,又有回應到對於自己、他人和社會的諸多疑問,讓我更深刻地不斷與內在重新對話吧! 若客觀一點說,Kaufman這本書最主要的貢獻可能在: (1) 破除需求層次理論的 #金字塔 意象由馬斯洛提出這個 #迷思, 並根據更完整的資料將意象修正為 #帆船 ; (2) 以馬斯洛為核心, #人本主義心理學 為主軸,但又不漏失其他學派論述的前提下,更新了馬斯洛快往生前發展出的新洞見,並解析彙整成 “ #Z理論 ” -- 讀過 #心流 這本書的朋友,來讀這本從 Y 疊加到 Z 理論的過程,應該會覺得更過癮! 拉雜叨絮到現在,我最想表達的其實是, 自己過去幾個月歷經了好幾次思緒、心智打結的狀態,很奇妙地,我就是知道回來翻這本書的哪些章節或段落會有幫助。 若你正致力於追求 #自我超越,這本書也可能協助你突破過往思想的天花板! 寫到這裡不曉得如何做結,那請容許我虎頭蛇尾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在乎情感、愛與親密關係、性學、性別,也喜愛心理、政治、社會、哲學知識等跨領域自然與社會科學,身為焦躁煩憂鬱悶時便往書店躲的傢伙,想慢慢將鍾愛的書本(或任何乘載文字資訊的媒介)以摘錄、推薦,或許帶點剖析、心得的方式分享出來。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