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02|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心理假」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心理健康

從學校出發,心理假的實施正在高中當中熱議,目前雖沒有一致性的結果,但也可以看到心理健康的議題已逐漸蔓延。然而在大學中已經有學校開始有「心理假」的選項。中山大學從2021年5月首創「心理不適假」,除了讓學生能請心理假,另也會同步通知導師關懷,必要時協助轉介至輔諮單位。實踐大學也於111學年實施心理不適假,每學期至多3日,無須出具請假證明。台師大也正在推動「心理健康假」,將提報至學務會議討論。
為何需要新的心理假
或許有人會認為還是就將這類的假別列為病假呢?不過一般請病假是需要有就醫證明,另外就像女生每個月都會遇到不舒服的生理假外不需要特別證明,對於某些人來說,若心理覺得不舒服需要請假,但要拿出相關的證明也是一種壓力,因此心理假相較於一般的病假最不同的就是無需拿出相關證明
身心科就醫人數年年攀升/圖片取自商周雜誌
身心科就醫人數年年攀升/圖片取自商周雜誌
心理健康需要受到重視
2021年也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通訊諮商成為心理衛教的熱議,因為先前受到法規的限制,通訊(遠距諮商)有著個資以及網路資安的疑慮,一直沒有明確地施行辦法,然而也是因為疫情之下,停課以及公共場所的限制,讓大眾開始意識到國英數課程可以轉為線上授課保障學生的受教權,那為何諮商沒辦法也變成線上的模式來接住搖搖欲墜的孩子呢?
心理假目前正從學校施行,我相信未來一定也會在各組織間所新增,較傳統的組織可能會把員工覺得工作壓力大、疲勞等說法當作是抗壓力低下的理由,但根據多項研究都指出壓力其實與許多疾病都有關,而且壓力並不是越大越好,適當的壓力能促進我們的工作表現,但過大的壓力則會導致疾病,甚至是工作中出現習的的無助,指的是當工作壓力來時我們也不再會有反應,彷彿被一開始被電擊的牢籠,之後若有出口也逃不出去。
心理保健的議題不再是隱晦不可說出口的,工作就像場馬拉松,並不是場短時間的衝刺賽,保護好我們的心理與生理健康,才是能幫助我們在工作與生活中保持活躍的動力。
https://medium.com/@psychology_dayandnight/心理假-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心理健康-a938bfa1a01b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11201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magazine/Article_mag_page.aspx?id=7005862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Jamie.K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