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筆記《離線練習》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離線練習」新生活運動不是要你與世隔絕,而是不讓社群網路消耗心靈,從心連結真正重要的人、重要的事。
●智慧型手機是「21世紀的基礎建設」、「深具影響力的武器」、「美夢成真的工具」,也是你與世人、社會產生連結的「好夥伴」。
然而,這個好夥伴也同時為我們帶來後遺症:例如「手機成癮症」、「連結疲乏症」。
無時無刻,我們的心神因為與人產生連結而耗弱,因為龐大的資訊襲來而疲乏,卻不由自主地頻頻滑手機。
最近,終於有人對「手機成癮症」敲響警鐘,可我認為,這個聲音,相對於人們切實的苦惱、潛在的需求而言,實在太小了。
況且,世人普遍將「連結」視為美談,宣稱資訊都在安全網的保護中,那麼,談論如何取捨SNS、資訊、人際關係的機會就更少了。
●我原本是個沒沒無聞的上班族,離職後才一年半時間,就在數家雜誌及網站上連載,也經常上電視節目當評論員,接受媒體採訪,進行名人對談、演講等活動。
不隸屬任何組織,以個人技能為營業武器,這種稱為「自由工作者」的新工作型態,如今已廣為人知。
隨著免費Wi-Fi普及,日本各地皆有共同工作空間,許多企業也導入「居家辦公」、「遠距上班」系統,於是,在咖啡館打開筆電工作的「數位遊民」身影,已是日常風景。
不知我是否成為助長這種變化的一份子,總之,當時的我,可說是一名「SNS傳教士」,不斷向年輕世代宣揚新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並鼓勵他們善用社群網路資源。
可是,之後的數年間,我的心情及想法起了莫大變化。2017年,我開始與網路保持距離,翌年,我完全退出SNS,極力不碰手機,並限制上網時間。
之所以這麼做,是出於3個理由。
1.自由時間變少了。
我用電腦或手機上網的時間,每天平均達5至6小時。即便不上網,我依然心繫大家對貼文的反應及留言,以至無論工作或生活,皆無法「活在當下」。而且,我把貼文當成工作,導致沒有危機感地讓SNS完全占據我的生活。
2.無法自在貼文
隨著追蹤數增加、知名度提高後,我無法再像從前那樣自在貼文了。即便我已經謹言慎行,但一個不小心,依然有可能遭到批評,甚至被網友群起砲轟。原本最喜歡的SNS變成一種麻煩,於是越來越不想碰,懷疑自己究竟所為何來。
3.不適應「虛擬世界」
這點,不僅體現在我的個人發言,也包括別人的發言。不得罪人的場面話、無傷大雅的小謊言、讓自己顯得更完美的做法…我對這種「大人的世故」感到厭煩。不但覺得在網路上難以建立「真實的關係」,也找不到為此注入龐大心力的意義。
●放下手機的6大好處:
1.時間變多了
花在SNS、上網的時間,我個人是每天減少5、6小時,一般人平均是二至五小時,而多出來的時間,全都是自由時間。
2.內心從容有餘
終於得以回歸「我是我,別人是別人」這個極其理所當然的現實世界,用自己的方式過生活。
3.朋友名單去蕪存菁
我意識到,我的人際關係其實很多是可有可無的。離開SNS後,留下來的名單,都是我在現實生活中想見面、想聯繫的人。
4.重新調整「認同需求」
大家真正渴望的,是獲得心愛的人的認同,或是透過工作、作品的表現,贏得別人的認同才對。
5. 直覺敏銳,靈光乍現
現代人常為大量的資訊爆腦漿,為麻煩的人際關係狂燒腦。SNS、各種資訊、人際關係,以及隨之引發的負面情緒,都是我們的三千煩惱。只要減少這類煩惱,我們自能心平氣和,思路冷靜,進而擁有敏銳的直覺,時而靈光乍現。
6.活力充沛,幹勁十足
時間更自由、內心更寬裕後,便能擺脫各種煩惱帶來的精疲力盡,身心開始充滿力量。
●在與SNS保持距離之前,我最不適應的,不是動不動就砲火四射的Twitter,而是Facebook。純粹是我個人的感想,我覺得比起匿名而愛說什麼就說什麼的Twitter,採實名制而看似有秩序的Facebook反而容易誤導人。怎麼會這樣?想來想去,我想出了一種可能。Twitter是匿名的,不論好壞,大家寫的都是「真心話」。而採實名制的Facebook就不是這樣了。即便心裡碎碎唸,還是只會寫些「場面話」,或是隨便按讚了事。
「受邀參加一個廣發邀請的活動」、「結婚紀念日、孩子慶生的報告」、「認真打拼的幹勁」,面對這類貼文,你會不會在內心嘀咕:「這個人拼發文拼過頭了吧!」、「愛現表示內心太空虛!」、「吹牛!』?但你不會真的赤裸裸地留言。我覺得,Facebook中充斥著這種表裡不一的假象。
●以下這類應用程式,應可列入你與資訊斷捨離的下手目標。
1.一年以上沒用、沒看的。
2.對現在的你沒用的(即便過去有用)。
3.使用後會讓你產生不安、焦慮等負面情緒的。
只要花一點點時間,你就能做到這些事:
-刪除手機上這些好久沒用的應用程式。
-取消訂閱網購後自動寄來的商品電子報。
-取消追蹤已不感興趣的人(企業、商品)
-退出超過一年沒活動的LINE群組。
-針對那些看了會不安、不悅的友人或工作對象的貼文,全部設定為「隱藏」
-轉台,不看那些讓人不安、生氣的電視節目。
●不與人連結的7個練習,保護自己的方法:
1.不對別人抱持期待
2.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
3.不要干涉別人的日常生活
4.嘗試接受非朋友的邀請
5.人人皆有價值
6.你真的想跟那個人共處嗎?
7.不妨逃離「逃不開的人」
●不與常識連結的7個練習,做自己的方法:
1.下決心不八卦、不看網路評論
2.傾聽自己,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法
3.不要被刻版印象誤導
4.用新時代的年齡一是來生活
5.「平凡」與否,我說了算
6.「停滯期」並不可怕
7.我們可以解脫過去,重獲自由
●與真正重要的人事物連結的6種練習,事半功倍的方法:
1.回憶兒時「喜歡的事物」
2.保養身體可以培養自信心
3.相信的力量使人強大
4.與「心靈伴侶」的邂逅
5.意外之人打開的意外之門
6.原諒不完美的自己
~安藤美冬(Ando Mifuyu)/日本作家、評論家
~《離線練習》
~《つながらない練習》
#離線練習
#偶希都理 #偶希都理閱讀筆記
#閱讀筆記 #Reading
【博客來購買《離線練習》】↓↓
https://joymall.co/2_Uap
【金石堂購買《離線練習》】↓↓
https://easyfun.biz/2wd16
【偶希都理】
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分享閱讀筆記/日文教學/電影筆記/環遊世界旅遊,
歡迎訂閱分享,一起探索生活。
【偶希都理 閱讀筆記~方格子】
https://vocus.cc/ohitori_book/home
【偶希都理~痞客邦】
https://singletravelersu.pixnet.net/blog
【偶希都理~Matters】
https://auth.matters.news/@scart1020
【作者~廖慧淑(Su)】
譯者/作家/旅人,
日文翻譯、口譯及寫作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總計造訪過40國n座城市。
#偶希都理 #廖慧淑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54會員
2.1K內容數
【偶希都理/廖慧淑(Su)】 旅人/譯者/獨身主義者,偶希都理名稱取自日文「おひとり」的中文音譯,意指一個人。 日文翻譯口譯、寫作,個人旅遊經歷超過20年。 透過自遊與工作之便,環遊世界三大洋五大洲, 造訪過40國n座城市,期望持續增加。 歡迎追蹤訂閱分享,一起加入探索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偶希都理 的其他內容
★備受矚目、眾人垂涎敲碗的飲食書寫新聲音。
★幫助旅行者能夠更進一步深入了解另一種文化,並且以清晰生動的散文呈現新觀點。沒有什麼心智活動比將思想化作文字更能鍛鍊心志的了。這也就是為何在我們寫作的同時,新的洞見就會應運而生。在寫作的每個階段當中,都會讓我們深入探索未知的領域,探索新的文化和語言,並且與人產生連結。
★結合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研究,引據十數項研究成果與大量文獻結論,提出5種有效策略,配合人體生理系統的最適運作狀態,我們每天至少都能創造出2小時的高效率心智狀態。
★做不到斷捨離、覺得「極簡」一無所有? 「少一件、剛剛好」的7分滿原則,一定適合你!
★你不是不會整理,只是還不夠了解自己。 最有效的收納,是照自己的個性做!
★1979年,村上春樹以《聽風的歌》踏入日本文壇,其獨特又新穎的寫作風格,迅速引發注目,爾後更以《挪威的森林》聲名大噪,成為舉世聞名的當代作家。數十年來筆耕不輟的他,不只擅長寫小說,隨筆、遊記、評論、翻譯等領域,亦創作甚豐。作品被譯為50多種語言,更掀起一股名為「村上春樹」現象。
★備受矚目、眾人垂涎敲碗的飲食書寫新聲音。
★幫助旅行者能夠更進一步深入了解另一種文化,並且以清晰生動的散文呈現新觀點。沒有什麼心智活動比將思想化作文字更能鍛鍊心志的了。這也就是為何在我們寫作的同時,新的洞見就會應運而生。在寫作的每個階段當中,都會讓我們深入探索未知的領域,探索新的文化和語言,並且與人產生連結。
★結合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的研究,引據十數項研究成果與大量文獻結論,提出5種有效策略,配合人體生理系統的最適運作狀態,我們每天至少都能創造出2小時的高效率心智狀態。
★做不到斷捨離、覺得「極簡」一無所有? 「少一件、剛剛好」的7分滿原則,一定適合你!
★你不是不會整理,只是還不夠了解自己。 最有效的收納,是照自己的個性做!
★1979年,村上春樹以《聽風的歌》踏入日本文壇,其獨特又新穎的寫作風格,迅速引發注目,爾後更以《挪威的森林》聲名大噪,成為舉世聞名的當代作家。數十年來筆耕不輟的他,不只擅長寫小說,隨筆、遊記、評論、翻譯等領域,亦創作甚豐。作品被譯為50多種語言,更掀起一股名為「村上春樹」現象。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四十歲開始重視健康並不晚,透過遵循七項長壽習慣,您可以顯著提高生活質量與壽命。這些習慣包括不抽煙、適度飲酒、良好的睡眠、定期運動,以及健康的飲食。文章還強調了健康管理的基本原則和如何辨識需要求診的心理情況,並建議如何透過飲食與生活方式來增強生活質量,特別是女性在三十歲後的挑戰。
Thumbnail
  這組「人明明可以應該要停止依賴網路,卻又不敢脫離」的張力,點出了一個更加核心的問題。專注力不足、沉迷手機與網路的不只是任何一個個人,而是整個當代社會。就像後面的章節會提到的,整個社會都存在著睡眠不足的問題,並且,在當前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網購電商依賴著人們熬夜購物。
Thumbnail
你知道為什麼自己總是容易「焦慮」且有越來越持續慢性的跡象嗎? 在眾多說法中,不可忽視的是「手機」的發明–它讓我們生活在一個全年無休的超連結世界,誰都可以隨時用訊息、電話或視訊和我們聯絡。尤其是自新冠疫情以來,在家工作運作模式更是把家和公司最後的物理距離消滅了。我們必須全天候隨時待命,不管是在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社群網路雖然帶來了便利,但也衍生了許多焦慮與比較心態的問題。本文探討了三種有效的方法以擺脫網路成癮,保持身心健康,並面對社交媒體帶來的挑戰,包括減少手機使用、提高自我覺察以及改變思維模式。這些策略不僅能降低負面情緒,還能幫助人們重新專注於現實生活和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多年前,當人生面臨某一個關卡時,我刪除了使用多年的個人社群帳號,想要徹底消失,最好被這個世界遺忘。
Thumbnail
我在心理醫護團體 才遠離手機 才發現真的差異很大 我目前在心理醫護協進會,一天到晚就是參與活動和代工,手機…只有回家和早上時間,其餘時間就是做代工。 我看手機,從還沒有進去協進會前,相比差異 我在家裡斜槓的時候,大概一天用手機有長達16小時,每天這種模式;進去協進會,我每天使用手機有簡短時
Thumbnail
斷捨離是什麼?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捨棄多餘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讓閉塞的人生恢復流動的方法,提升人生的新陳代謝 減法的哲學 重視的是空間而不是物品 斷捨離的好處?(為什麼要斷捨離) 可以從此擺脫雜亂的生活,不再讓雜物堆滿家中,增加幸福感 為什麼你丟不掉東西 我們居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雖然不是人人的人生目標都想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但我覺得如果能夠用自由工作者的角度來思考工作跟時間的話,也會是一個學習如何為自己工作的自主人生吧,就來看看這本書能為我們帶來甚麼吧!
Thumbnail
【15本關於「整理/清理/收納/斷捨離/大掃除」的書】 農曆新年/春節倒數計時,不免俗地要進行大掃除, 在大掃除之前,建議不妨先看看這些書,了解自己的整理需求、收納性格。
Thumbnail
四十歲開始重視健康並不晚,透過遵循七項長壽習慣,您可以顯著提高生活質量與壽命。這些習慣包括不抽煙、適度飲酒、良好的睡眠、定期運動,以及健康的飲食。文章還強調了健康管理的基本原則和如何辨識需要求診的心理情況,並建議如何透過飲食與生活方式來增強生活質量,特別是女性在三十歲後的挑戰。
Thumbnail
  這組「人明明可以應該要停止依賴網路,卻又不敢脫離」的張力,點出了一個更加核心的問題。專注力不足、沉迷手機與網路的不只是任何一個個人,而是整個當代社會。就像後面的章節會提到的,整個社會都存在著睡眠不足的問題,並且,在當前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網購電商依賴著人們熬夜購物。
Thumbnail
你知道為什麼自己總是容易「焦慮」且有越來越持續慢性的跡象嗎? 在眾多說法中,不可忽視的是「手機」的發明–它讓我們生活在一個全年無休的超連結世界,誰都可以隨時用訊息、電話或視訊和我們聯絡。尤其是自新冠疫情以來,在家工作運作模式更是把家和公司最後的物理距離消滅了。我們必須全天候隨時待命,不管是在
Thumbnail
在數位時代,社群網路雖然帶來了便利,但也衍生了許多焦慮與比較心態的問題。本文探討了三種有效的方法以擺脫網路成癮,保持身心健康,並面對社交媒體帶來的挑戰,包括減少手機使用、提高自我覺察以及改變思維模式。這些策略不僅能降低負面情緒,還能幫助人們重新專注於現實生活和提升幸福感。
Thumbnail
多年前,當人生面臨某一個關卡時,我刪除了使用多年的個人社群帳號,想要徹底消失,最好被這個世界遺忘。
Thumbnail
我在心理醫護團體 才遠離手機 才發現真的差異很大 我目前在心理醫護協進會,一天到晚就是參與活動和代工,手機…只有回家和早上時間,其餘時間就是做代工。 我看手機,從還沒有進去協進會前,相比差異 我在家裡斜槓的時候,大概一天用手機有長達16小時,每天這種模式;進去協進會,我每天使用手機有簡短時
Thumbnail
斷捨離是什麼? 斷=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捨=捨棄多餘的廢物 離=脫離對物品的執著 讓閉塞的人生恢復流動的方法,提升人生的新陳代謝 減法的哲學 重視的是空間而不是物品 斷捨離的好處?(為什麼要斷捨離) 可以從此擺脫雜亂的生活,不再讓雜物堆滿家中,增加幸福感 為什麼你丟不掉東西 我們居
社群,臉書,群組,現代人無法割捨使用網路,現實世界許多爆表壓力和傷痛,包袱,在個體資料的保護機制和虛擬世界中,心靈最脆弱或真實面得已盡情釋放;即時對話反饋和虛擬人設,初期的心裡缺損角落滿足感十足後,方便性和個人化,現代人沉溺網路成為鍵盤手,幾乎是日常與不可逃避的事了。 然而心存善良,沒有評估文字風
Thumbnail
雖然不是人人的人生目標都想成為一個自由工作者,但我覺得如果能夠用自由工作者的角度來思考工作跟時間的話,也會是一個學習如何為自己工作的自主人生吧,就來看看這本書能為我們帶來甚麼吧!
Thumbnail
【15本關於「整理/清理/收納/斷捨離/大掃除」的書】 農曆新年/春節倒數計時,不免俗地要進行大掃除, 在大掃除之前,建議不妨先看看這些書,了解自己的整理需求、收納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