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在望望‖持續書寫的我發生了什麼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直到翻看了羅哲斯的《成為一個人》,才發現在這段為自己書寫的時光裡,我經歷了什麼。
  每天給自己30分鐘的時間,也許有題或者無題,單純地把從腦海中浮現的字句、想法書寫下來。用一個自己熟悉已久的方法起頭,帶著目的,但保持開放的心態,竟和羅哲斯所提及「成為一個如其所是的自我」的具體方法與經驗不期而遇且不謀而合,讀到這段文字的時候感覺興奮,也覺得自己的內心空間又更擴大了一些。

拋開表面形象/離開應該

  在書寫團體裡面,成員彼此不認識,除了每週一次的線上音訊以外沒有其他的互動,在這種陌生與互不相干的環境裡,給人一種安全感。在這個相對小的團體裡,每個人都在為了自己書寫,也由於現實生活中並無相接,完全不需要表面形象。且由於人與人之間沒有利害與責任的關係,因此完全不存在所謂的「應該」。在這樣的團體裡袒露自己的狀態與心思,得到了一種安全的體驗。

不再迎合期待/不再取悅他人

  在坦白地書寫時,第一個經驗且震懾到我的是,在速度上不給自己思考空間時,真切地感受到,所有出現在我腦海中的念頭與想法,真的是自己冒出來的,而不是我要自己去這麼想的。曉晴形容我的描述像是在說,看見自己的思想落地了。由於這個真實的經驗與覺受,這樣的「看見」使我更能接受擁有這些想法、這樣想的自己。

邁向自我導引 /邁向「過程」

  一天天誠實地書寫,連日常生活中腦海的喃喃自語都變得鏗鏘有力。由於對自己狀態、想法的清晰感,使得我更能清楚並決定什麼行為對自己是有意義的。也由於這樣肯定的態度,變得能夠有信心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而其中對目前的我來說最重要的,也許就是直視自己的內心吧!即便是遲疑或突如其來的擔憂,也要正視它、接受這樣的自己是存在的。

邁向複雜的情態/邁向開放的體驗

  每天都會發現不同面向的自己,也由於規律地使用同樣的行動-書寫來自我覺察,能夠體認到所謂的「自己」是如此流動、不固定的存在,也因此能對自己的矛盾保持開放。這樣的過程中,如同前面提到的,自己是不斷地在擴大,在心理層面以及體感層面都會有這樣的感受。

邁向接納他人/邁向信任自己

  不斷擴大的自己,不是一般時常提到的自我膨脹,而是對自己的理解會逐漸開放,以至於對身處的世界以及他人,都能同樣的開放與同理。於是面對他人以及自己內心可能出現的洪水猛獸都能感到安心並處之泰然。
  面對每天的生活以及周遭的環境變化,萬事萬物以及自己的狀態都是流動。快樂有時,悲傷有時,都有體會。但無論如何我都能記得,還有書寫這個方法去應對。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以自己的身心認識這個世界,在日常感到內心澎湃的時刻,到虛擬的山谷吶喊出來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筆記本和紙,坐在夜深人靜的書桌前、在捷運上、在便利商店的用餐區、在帳棚裡......好多不同的書寫時刻。串流音樂平台每年都會幫使用者統計這一年有多少時間在聽音樂,不知道書寫在我的這一年、這一生會有多少的時間累計呢?
  大聲承認吧!你就是那個在考慮要為了增進體能而開始重訓前,因為擔心自己變成金剛芭比或大隻佬而猶豫的人。每當和沒有重訓經驗的朋友聊起,有沒有興趣把重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時,總是會聽到這樣的疑慮,擔心運動後肌肉太大塊、不希望肌肉把柔軟的棉T撐起來......
我願意被我自己看見   這句話說明了動勢這個舞蹈治療的方法中前半段發生的事,其中帶著深深的允許和接納,而在看見了以後,轉化和療癒得以開展。
治療痊癒,原來,這個詞裡包含了兩個動作,也是完成式的狀態。
  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後,生活變得格外單純,以前總是往外跑的活動型態(爬山、健身、游泳、瑜珈教室裡的瑜珈...)被迫向內收攝,卻也意外地發現身體和內心都自然地釋放出許多空間。變得可以一天有好幾次體能活動,也允許自己慢下來細細體會身體的各種面向,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迷上了禪柔(Gyrokinesis)。
  在遇到重量訓練(以下簡稱重訓)以前,我的日常運動是瑜珈和慢跑。運動的初衷是永遠還在路上的減肥以及讓自己感覺健康。在健身房時會經過許多固定式器材與啞鈴,也不曾感到好奇。那是個肌力體能訓練仍不流行的年代,在當時對大部分人來說,重訓等於練很壯、肌肉變得會很大塊──那是健美先生才需要做的事。
  筆記本和紙,坐在夜深人靜的書桌前、在捷運上、在便利商店的用餐區、在帳棚裡......好多不同的書寫時刻。串流音樂平台每年都會幫使用者統計這一年有多少時間在聽音樂,不知道書寫在我的這一年、這一生會有多少的時間累計呢?
  大聲承認吧!你就是那個在考慮要為了增進體能而開始重訓前,因為擔心自己變成金剛芭比或大隻佬而猶豫的人。每當和沒有重訓經驗的朋友聊起,有沒有興趣把重訓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時,總是會聽到這樣的疑慮,擔心運動後肌肉太大塊、不希望肌肉把柔軟的棉T撐起來......
我願意被我自己看見   這句話說明了動勢這個舞蹈治療的方法中前半段發生的事,其中帶著深深的允許和接納,而在看見了以後,轉化和療癒得以開展。
治療痊癒,原來,這個詞裡包含了兩個動作,也是完成式的狀態。
  疫情進入三級警戒後,生活變得格外單純,以前總是往外跑的活動型態(爬山、健身、游泳、瑜珈教室裡的瑜珈...)被迫向內收攝,卻也意外地發現身體和內心都自然地釋放出許多空間。變得可以一天有好幾次體能活動,也允許自己慢下來細細體會身體的各種面向,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迷上了禪柔(Gyrokinesis)。
  在遇到重量訓練(以下簡稱重訓)以前,我的日常運動是瑜珈和慢跑。運動的初衷是永遠還在路上的減肥以及讓自己感覺健康。在健身房時會經過許多固定式器材與啞鈴,也不曾感到好奇。那是個肌力體能訓練仍不流行的年代,在當時對大部分人來說,重訓等於練很壯、肌肉變得會很大塊──那是健美先生才需要做的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遇到困難時,別急著下結論。內在先知的力量來自三個層次:觀察、覺察和洞察。先觀察現狀,了解「我不知道什麼?」;接著覺察自己的情緒,思考「我不安什麼?」;最後洞察問題核心,問自己「我不確定或不足什麼?」這樣的思維不僅能解決眼前的問題,還能為未來挑戰做好準備。內在先知教我們:挑戰不是阻礙,而是成長的機會。
很多人聽到利他,可能會想自顧都無暇了,怎麼來利他呢? 作者建議不用刻意利他,而是從【利他又利己】來出發。先嘗試做出可以一舉數得或是雙贏的選擇,在慢慢提高利他的比重。 具有利他之心的人將釋放出一種獨具吸引力的訊號,吸引更多人願意接近,成為他的助力,作者也以嚴長壽先生為例,這樣的人不是因為賺夠錢了所
Thumbnail
一次偶然參加「正念花藝班」,她在插花過程中發現修行不僅限於誦經或靜坐,而是在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個細節。透過插花,她學會了如何整理內心,並在簡單的選擇中體悟生活的深刻智慧。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這個平台上的寫作小房間,我沒有在其他社群網站公開,對我來說是個隱密的樹洞,安放那些我還不確定、害怕、脆弱的心情。 今年初重新在這邊寫作時,是想要練習將內心的很多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想要有個固定的釋放和輸出空間,而不是情緒積累到某個「不得不寫出來發洩」的時候,才終於用筆記本寫。
Thumbnail
在心靈寫作中,我們以專注而放鬆的書寫,改變了感知自己的心靈的方式,因而,改變了心理的質地,存在的質感,以及與自我的關係。
Thumbnail
某個關於生命經驗的真相,像忽然掉落的隕石那樣,不由分說地擊中了自己。 在這一瞬間,我們看待生命或世界的方式從根本上發生變化,不會再與之前相同。
Thumbnail
一開始寫作是因為興趣,之後就荒廢了蠻長一段時間,到近期才又重拾寫作的習慣。這次是因為幫自己設定了目標,決心開始寫作。一開始寫完後一直在考慮是否要發佈,擔心自己寫的不好、擔心沒有人會看,直到按下發佈鍵的那個瞬間,一切的擔心都煙消雲散了。那時我問著自己,我到底在害怕什麼?哪個成功的創作者不是從0開始的嗎
Thumbnail
  看著眼前這個坐在我家客廳地板上倚靠著懶骨頭的人,心情忽然有些微妙。相識於八年前伊朗中部的旅店,當時的他從中亞走陸路進伊朗,搭便車、夜宿帳篷,進行著第一場低限度的旅行。後來我們一起拜訪穆斯林一家人沙發衝浪,同行友人對Kaz最深刻的印象是他那雙想必多日未洗的臭襪子。
Thumbnail
羅里.薩特蘭(Rory Sutherland)在這本書中分享了在奧美的創意經驗和心得,以及心理奇襲策略和破框思考法則。他主張要跳脫標準答案的思維,運用心理學原理和技巧,找出人類的隱性需求和心理邏輯,創造出令人驚艷的解決方案。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遇到困難時,別急著下結論。內在先知的力量來自三個層次:觀察、覺察和洞察。先觀察現狀,了解「我不知道什麼?」;接著覺察自己的情緒,思考「我不安什麼?」;最後洞察問題核心,問自己「我不確定或不足什麼?」這樣的思維不僅能解決眼前的問題,還能為未來挑戰做好準備。內在先知教我們:挑戰不是阻礙,而是成長的機會。
很多人聽到利他,可能會想自顧都無暇了,怎麼來利他呢? 作者建議不用刻意利他,而是從【利他又利己】來出發。先嘗試做出可以一舉數得或是雙贏的選擇,在慢慢提高利他的比重。 具有利他之心的人將釋放出一種獨具吸引力的訊號,吸引更多人願意接近,成為他的助力,作者也以嚴長壽先生為例,這樣的人不是因為賺夠錢了所
Thumbnail
一次偶然參加「正念花藝班」,她在插花過程中發現修行不僅限於誦經或靜坐,而是在專注於當下的每一個細節。透過插花,她學會了如何整理內心,並在簡單的選擇中體悟生活的深刻智慧。
Thumbnail
有朋友問說「要怎麼自我覺察」、「如何更了解自己」等問題,這是個很棒的主題,因為認識自我是隨時進行的功課,不分歲數、無關處在哪個階段。 Heibon曾經分享過幾項自己努力執行的事情,例如將看過每本書摘錄自己的心得、隨身帶著一本小冊子,有靈感便自由書寫、100天練習,隱含想法可連結《原子習慣》核心概念
這個平台上的寫作小房間,我沒有在其他社群網站公開,對我來說是個隱密的樹洞,安放那些我還不確定、害怕、脆弱的心情。 今年初重新在這邊寫作時,是想要練習將內心的很多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想要有個固定的釋放和輸出空間,而不是情緒積累到某個「不得不寫出來發洩」的時候,才終於用筆記本寫。
Thumbnail
在心靈寫作中,我們以專注而放鬆的書寫,改變了感知自己的心靈的方式,因而,改變了心理的質地,存在的質感,以及與自我的關係。
Thumbnail
某個關於生命經驗的真相,像忽然掉落的隕石那樣,不由分說地擊中了自己。 在這一瞬間,我們看待生命或世界的方式從根本上發生變化,不會再與之前相同。
Thumbnail
一開始寫作是因為興趣,之後就荒廢了蠻長一段時間,到近期才又重拾寫作的習慣。這次是因為幫自己設定了目標,決心開始寫作。一開始寫完後一直在考慮是否要發佈,擔心自己寫的不好、擔心沒有人會看,直到按下發佈鍵的那個瞬間,一切的擔心都煙消雲散了。那時我問著自己,我到底在害怕什麼?哪個成功的創作者不是從0開始的嗎
Thumbnail
  看著眼前這個坐在我家客廳地板上倚靠著懶骨頭的人,心情忽然有些微妙。相識於八年前伊朗中部的旅店,當時的他從中亞走陸路進伊朗,搭便車、夜宿帳篷,進行著第一場低限度的旅行。後來我們一起拜訪穆斯林一家人沙發衝浪,同行友人對Kaz最深刻的印象是他那雙想必多日未洗的臭襪子。
Thumbnail
羅里.薩特蘭(Rory Sutherland)在這本書中分享了在奧美的創意經驗和心得,以及心理奇襲策略和破框思考法則。他主張要跳脫標準答案的思維,運用心理學原理和技巧,找出人類的隱性需求和心理邏輯,創造出令人驚艷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