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半年的籌備期,學校拿到立案後我們正式的開始邀約來報名就讀的家庭進行面談,在這個期間我們準備了一些問題給父母,也有準備一些問題給孩子,最終我們分成父母端先進行一場家庭面談,然後與孩子進行面談,其中我們準備的問題其實都是很簡單的問題,主要也是希望理解家庭與學校的目標是否相同,若有不同那麼我們則必須與家庭有更多對話。
其中一個詢問孩子的問題是很耐人尋味的,也是我原先沒有想到的。
【你最喜歡的人是?】這個問題我們會提醒孩子可以有數個對象,今天來的第一組進行面談的家長,是爸爸、媽媽一起來的,而孩子的面談也會依照孩子自己的喜好要求,需要父母陪伴的話就由父母一起陪孩子回答我們詢問孩子的問題。而兩位孩子針對這個你最喜歡的人的問題,不約而同的第一個回答的都是身旁的媽媽,接著再思考一番則會回答是手足,我看著坐在一旁的爸爸實在是五味雜陳。
2022年我代表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和幾位夥伴一起接了新北市政府社會局創新專案的【新手爸爸誕生計畫】接觸了很多家庭,雖然我可以清楚的理解到這些年幼家庭,小孩不到三歲的家庭中爸爸的腳色有多難當,但是到了六歲的家庭今天站在自己的實驗教育場域中,看到爸爸依然在一個家庭中扮演著如此淡淡哀傷的腳色,我心裡默默地想著會不會以後我的孩子也是這樣回答呢?
其中一位孩子說,我不想回答爸爸,更是讓我心揪了一下,其實我們在面談家長的時候可以發現爸爸並不是那種我們認為對小孩或者教育漠不關心的家庭,更甚至爸爸對兩個孩子的瞭解我覺得已經算很棒了,都能夠具體的形容出孩子的性格特色讓我們對孩子有更清晰的圖像,但是在這樣的家庭裡面依然我認為孩子是較難感受到爸爸的那份愛的。
這個家庭中爸爸絕對是收入的主要來源,我很容易就猜的到爸爸因為公事的關係肯定沒有太多陪伴孩子的時間,但是儘管這樣他還是很細心地描繪了他所認識的孩子的狀態與個性,我想終究還是回到這個對男性社會的束縛-該隱的封印吧。男孩從小長大就被灌輸著情感要壓抑,要內斂,話放在心裡,而這位爸爸也是一如這樣的傳統男性性格,過去來聽說明會的時候爸爸從頭到尾幾乎都沒有講過話,而在其他公開場合也非常少話,我們對他的印象都是十分沉默的爸爸。
不過一方面也許是因為爸爸從小就是在美國長大,在台灣這個要用中文為主要溝通的環境可能語言上也更受限制,也許是這樣孩子因為跟媽媽溝通主要還是中文為主,這樣的隔閡或多或少我想又更增加一些爸爸跟孩子的距離,真心的希望每一個努力付出的爸爸,都能夠讓孩子清晰地感受到這份愛有多麼深,看著最後爸爸上完廁所離開學校的身影,這個家庭已經是台灣金字塔頂端的家庭了,但父職的腳色依然一如我們所看到的模板那樣。
我和場域的夥伴聊著這件事,他們跟我說我的兒子應該不會這樣吧,嗯,現在問過兒子還不會,但以後呢?我希望我能繼續讓我愛著孩子的這份愛,清楚地傳達給孩子,而不像是我自己在年長後才更理解我爸對我們的愛是如此的深。
真正的在實驗教育場域開始一份夢想,老實說是很感動的,我們面對家長都是真真實實的用談話、對話去展開,而不是用冰冷的制度、結果來做教育,至今為止轉職我並沒有後悔過,能夠走到這一步我也沒有想太多,但回過頭來看今天的面談,我覺得我們正在做一些改變傳統教育的事,在一個很小的地方一份溫暖的陽光正在緩緩升起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