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傻了,人是不會改變的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幾周又陷入無盡頭的人員問題。複雜的程度甚至理不出個邏輯順序,因為問題環環相扣、盤根錯節。但歸根究柢,不外乎兩個問題: 1. 劣幣是不是驅逐到良幣? 2. 人員的問題是不是影響到公司的基本運營。

劣幣不必多,超大一枚就夠

劣幣驅逐良幣是最不樂見的人員問題,沒有之一。我遇到的劣幣還可以分成兩種,一種是沒有攻擊性的劣幣,這類就是表現平平、多數人可能不認同其表現,但可能也沒犯什麼大錯,做著一般的事,領著一般的薪水。偶爾會有人碎嘴,抱怨公司為什麼要留這樣的人,但當組織依功能拆得很細就很難完全避免,不過基本上無害也的確能解決一些日常的瑣事,運用恰當的薪資制度就不是太大的問題。
另一類會讓老闆頭很痛,能力極強(能力不代表優秀)但極具攻擊性,脾氣、語氣口吻、動作等,如果是剛入職就發現還是小事,但如果是資深員工、能力強,短時間又不能不依賴,那真的超級惱人。
以前我以為只要將良幣的比例努力提高到大於50%,那麼就能改善這個現象,後來才意識到這個50%不只是人數,還需要考量到能力、年資、心態、經驗、專業等綜合能力。這無疑是巨大的挑戰,因為優秀的年輕人很常就被老員工弄走,胎死腹中,連讓你的良幣長大的機會都不給你。
不正視劣幣問題,公司就會形成一定程度的有毒環境。永遠都在思考為什麼找不到對的人、建立不起對的團隊,更多時候可能只是不願意處理劣幣問題。

害怕人員流動嗎? 那一定是少了什麼

你也害怕人員流動嗎? 那一定是什麼東西做錯了。每個崗位的工作都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特別,大部分的工作都一定能建立起SOP。我們不排除有些特別的工作特別倚賴特定個人的能力,例如帶有強烈個人風格的設計工作,但絕大多數的工作都不是這種。
我最常聽到舊員工說,我們學習曲線很長,無法快速培養新人,但真正建立起SOP或是關鍵知識的培訓課程,一定能有效縮短學習曲線。
除了標準流程,另一個大絕招是明確的組織職能劃分。「身兼多職」絕對是標準化的最大瓶頸之一,覺得自己做好多事,怎麼可能通通教會一個人? 但事實上,仔細拆分之後,就會發現沒那麼複雜。我曾經從一個資深同事身上拆出品檢、採購、技術的工作,從另一個同事身上拆出業務、生產、技術,更從另一位身上拆出人資、資訊、財務、會計,當拆分後再個別檢討每個崗位的工作內容,就會發現,我們,其實沒那麼特別,屢試不爽!
所以,害怕人員流動嗎? 透過SOP跟職能劃分,清楚定義工作內容以及標準流程,縮短學習曲線。當你大多數的新進人員都只需要2個禮拜就能上手,我們還會怕嗎?

培訓解決的了問題? 你可能搞錯了什麼

投入「培訓資源」是必要的,但絕對不是指一視同仁無腦安排培訓課程。培訓資源是要放在那些「對的人」身上,而不是用來矯正不好的員工,然後期待他們上了課之後就會變好。如果培訓解決的了問題,那一定誤會了什麼。
我喜歡的做法,更傾向於提供資源讓真正有興趣的人取用,想上的課、想買的書儘管去,公司給予補助。很多公司會規定要升遷成主管職要完成指定的管理課程,我也認為是正確的,因為學習的背後是有動機的。
我就學時的英文成績一直都很糟,一直到我眼前有出國交換的機會,我才卯起來學習。我們都經歷過不想上學、覺得上學很沒用的年紀,那時候的學習效率是最差的,那我們又怎麼會期待一視同仁的企業培訓,成效會好到能解決問題呢?

等人改變,請問公司要等幾年?

很多企業很強調「人情味」,期待落後的員工追上,透過大量的培訓希望員工改變,期待被動的人一夕之間變成主動積極、好奇發問的人。文字寫到這裡,我都覺得荒唐了,但卻好多人都默默地等著員工改變。
回過頭看自己,我們難免也有跟不上公司腳步、跟不上公司策略的焦慮而逼迫自己努力跟上的經驗,更不用說今年AI應用起飛,多少人抵制,但同時也有另一群人積極學習運用AI工具。我就想問,公司等我們了嗎? 這個世界等我們了嗎?
再回頭看看那些你期待他們改變的員工,再問問自己,要等到他們改變,公司,要在原地停滯幾年?
公司的方向與腳步不應該因人而設,而是努力找到對的人加入團隊。當你停下腳步等你的員工改變,我們敢保證,下一個被市場淘汰的難道不會是我們嗎?

面對人的問題,是劣勢還是威脅

最近被當頭棒喝,也讓我放在心中仔細揣摩的一句話:「人的問題,是公司的劣勢還是威脅」。面對劣勢,我們想辦法強化,或是用我們的優勢來彌補,舉例來說,研發能力不足,仔細盤點之後我們想辦法加強;但面對威脅,雖然常說危機就是轉機,但我們通常採取的是抵禦、防範的姿態,並做好準備與之對抗。
上述提到的「劣幣」以及「害怕流動率」都可以視為威脅,劣幣威脅著優秀團隊的建立,高流動率則是威脅著組織正常的營運。
當「威脅」造成長期組織人員的疲弱、潛力好的人員留不住、培訓需靠人而非資料等「弱勢」,許多人選擇只著眼看「弱勢」而選擇忽視「威脅」。
坦然面對並承認組織內存在著威脅,才有機會做出正確的判斷跟應變的對策。

結語: 不要忘了,每間公司都是「營利事業單位」

在中小企業、家族企業或是人情味比較重的企業中,「感情」這件事通常都會被以過重的權重檢視。但不要忘了每間公司都是營利事業單位,顧名思義「營利」本來天經地義就是應該擺在首位的考量,即便不那麼功利,從務實的角度出發,每一筆支付出去的費用包含薪資及獎金,都需要公司有健康營利的狀況。(所以,大家知道薪水跟獎金怎麼來的嗎?反思每個崗位的獲利價值)
過度重視情感、稱員工是家人,或選擇忽視因人造成的威脅等等的,如果回到原點,認清經營的本質就是「營利事業」而非慈善單位,是不是很多事情就明朗清楚了呢?

文末想丟個延伸思考的問題給大家,你或妳認為-
「如何建構正面循環的團隊文化呢」:人員流動是企業中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但如何讓人員流動的結果成為正面循環的正影響呢
無論是對於本文的〔人員〕議題深有同感,或持有不同意見,或覺得接班好鬧,都歡迎分享你/妳的意見與看法唷。

接班G.G了】~其中GG代表著Generation Gap,是二代接班躲也躲不了的代溝課題,舉凡觀念、趨勢、管理、人才、制度等方方面面在日常工作上的隔代差異,都是我希望在專題中能記錄及討論分享的面向。
如果你/妳也正在接班這條船上還沒跳船,歡迎你/妳一起加入這場長期抗戰。一起把Generation Gap玩成一場Good Game,把接班G.G了做到接班G.G樂!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52內容數
G.G.=Generation Gap =代溝。還有比接班更容易出現代溝議題嗎?舉凡觀念、趨勢、管理、人才、政策、制度等方方面面在日常工作上的隔代差異,新一代承擔上一代的成功或失敗、老屁股的明爭暗鬥,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爭執、委屈?又有什麼樣的契機、轉折與喜悅?為什麼要接班?成功,對於接班來說,又是什麼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開始喜歡使用「腦」和「手」來觀察員工。腦屬性的員工可以討論事情、提供點子、解決問題、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手屬性的員工,則可以動手解決或執行想法,這類員工需要餵他想法或指令,然後將想法實現或完成任務,同樣的,腦屬性的員工也需要搭配好的手來協助。這兩種員工都是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並且都需要相互支持。
同一個員工福利的議題,不同的角度,資深員工認為年輕人要的越來越多,越來越難管;另一邊,年輕人也在思考,爭取福利是對的嗎? 還是應該要先幫公司創造收益,才有資格爭取權益呢? 那麼資方呢? 資方怎麼想「員工福利」這件事呢? 從「投資」及「籌碼」的角度想,是不是就豁然開朗?
連續四年都透過滿意度調查問卷收集員工的想法與感受。除了藉此掌握同仁對於重點政策的理解,也了解員工的抱怨、不滿。說真的,看到負評還是會有些複雜的情緒,即便只是非常少數的意見。不過情緒過後,該怎麼從意見中過濾出有效的訊息更進一步釐清改善的方向呢? 當抱怨與企業文化牴觸,又該如何處理呢?
最近在制定新的業績獎金方案,當我打趣地問了一位與業務銷售無關的幕僚人員「你知道你的薪水跟獎金怎麼來的嗎?」,我居然得到了一臉茫然的表情。我好奇想知道,大家都知道薪水跟獎金怎麼來的嗎?
最近被問到「是不是應該出門去找找有什麼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來做」,我想說,有競爭力的產品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好嗎,這真的不是「走出去」就能發現的,難道期待走出去能找到寶藏嗎?
做為領導者有該發揮的功能與影響力,要扮演好這個角色同樣需要投入時間,這代表你可能必須把你擅長、喜歡的事情交代出去。我們期待員工把所在位置的工作做好,領導者也是一樣。適當地放手,把會的事情丟出去,做好領導者該做的事。
最近開始喜歡使用「腦」和「手」來觀察員工。腦屬性的員工可以討論事情、提供點子、解決問題、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手屬性的員工,則可以動手解決或執行想法,這類員工需要餵他想法或指令,然後將想法實現或完成任務,同樣的,腦屬性的員工也需要搭配好的手來協助。這兩種員工都是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並且都需要相互支持。
同一個員工福利的議題,不同的角度,資深員工認為年輕人要的越來越多,越來越難管;另一邊,年輕人也在思考,爭取福利是對的嗎? 還是應該要先幫公司創造收益,才有資格爭取權益呢? 那麼資方呢? 資方怎麼想「員工福利」這件事呢? 從「投資」及「籌碼」的角度想,是不是就豁然開朗?
連續四年都透過滿意度調查問卷收集員工的想法與感受。除了藉此掌握同仁對於重點政策的理解,也了解員工的抱怨、不滿。說真的,看到負評還是會有些複雜的情緒,即便只是非常少數的意見。不過情緒過後,該怎麼從意見中過濾出有效的訊息更進一步釐清改善的方向呢? 當抱怨與企業文化牴觸,又該如何處理呢?
最近在制定新的業績獎金方案,當我打趣地問了一位與業務銷售無關的幕僚人員「你知道你的薪水跟獎金怎麼來的嗎?」,我居然得到了一臉茫然的表情。我好奇想知道,大家都知道薪水跟獎金怎麼來的嗎?
最近被問到「是不是應該出門去找找有什麼具有競爭力的產品來做」,我想說,有競爭力的產品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好嗎,這真的不是「走出去」就能發現的,難道期待走出去能找到寶藏嗎?
做為領導者有該發揮的功能與影響力,要扮演好這個角色同樣需要投入時間,這代表你可能必須把你擅長、喜歡的事情交代出去。我們期待員工把所在位置的工作做好,領導者也是一樣。適當地放手,把會的事情丟出去,做好領導者該做的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職場叢林中,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老話:「多做多錯」。但你有沒有想過,有時候問題不在於「多做」,而是「做錯了方向」?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為什麼在職場上,盲目地搶著當好人可能會害了你的前程。
Thumbnail
當你在職場上待久了,不知不覺就會變成所謂的「資深」員工,資深的不只是你工作上的技能,更是你的年紀,請讓自己「多工」,讓自己「好用」,才能在「花團錦簇」的員工池中存活下來。
Thumbnail
當資深員工的能力似乎跟不上公司的發展時,理應重新定位他們的角色。鼓勵他們持續學習新技能,並與年輕員工合作以促進知識傳承和激發新的創意。肯定他們的貢獻,並提供彈性安排的工作,可以提升資深員工的自信並為公司帶來價值。
Thumbnail
在光鮮亮麗的背後隱藏一些不確定感:自己努力這麼多年,加薪升遷老是輪不到我?上班族除了專業技能到位、展現工作成果,還有哪些該注意的地方,我請教了資深主管、企業主及自身在職場經驗,想和大家分享哪些職場行為可能是阻撓你晉升的隱患,以及該如何避開這些雷區?
Thumbnail
不管是忠臣或專業工作者,當遇到空前的市場系統風險時,企業因自顧不暇,老板與員工也只能各自分飛,自求多福。
Thumbnail
作者Only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職場上,最難教導的人通常是那些只想要簡單標準答案,卻無法適應變化的人。事實上,大多數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參考答案,職場學習的重點在於思考,吸收各方意見,並不斷更新視野。這樣的積極學習態度,能幫助人不斷進步,成長。
Thumbnail
在進行職涯轉換的談話中,我收集了一些資訊 離職的原因其實蠻多種的, 有未來發展的/年終不好/我看誰誰不爽/他做的跟狗*樣還比我錢多 因為負債所以需要更多的薪水,我看不到在公司的未來 另外也發現了在公司待得越久3-5年左右,通常是有關【發展】的課題 而3年以下的通常是工作貢獻沒有達到肯定,
公司要的是你的優勢、產值,而不是你對自我的期許  工作上表現不好的人,生活通常也是一團糟(像是性格缺陷,任由問題控制自己、消極被動、不可靠、粗線條等) 直面自己的性格課題,回歸問題本質檢討自己,而不是別人(時常自我反問) 回歸問題本質 想要比別人厲害,就是比別人多做,比別人常做 遇到質疑,
企業用人的時候、最怕用到完美主義者   1.用一個完美主義者來當同事的話、會顯得其它人的能力很差、反而導致團隊的向心力出現問題 2.用一個完美主義者來當下屬的話、反而連老闆自己的權力都會被這位完美主義者架空 3.跟著一個完美主義者的上司的話、反而弄到下屬的壓力很大   光是以上三點理由、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職場叢林中,我們常常聽到一句老話:「多做多錯」。但你有沒有想過,有時候問題不在於「多做」,而是「做錯了方向」?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為什麼在職場上,盲目地搶著當好人可能會害了你的前程。
Thumbnail
當你在職場上待久了,不知不覺就會變成所謂的「資深」員工,資深的不只是你工作上的技能,更是你的年紀,請讓自己「多工」,讓自己「好用」,才能在「花團錦簇」的員工池中存活下來。
Thumbnail
當資深員工的能力似乎跟不上公司的發展時,理應重新定位他們的角色。鼓勵他們持續學習新技能,並與年輕員工合作以促進知識傳承和激發新的創意。肯定他們的貢獻,並提供彈性安排的工作,可以提升資深員工的自信並為公司帶來價值。
Thumbnail
在光鮮亮麗的背後隱藏一些不確定感:自己努力這麼多年,加薪升遷老是輪不到我?上班族除了專業技能到位、展現工作成果,還有哪些該注意的地方,我請教了資深主管、企業主及自身在職場經驗,想和大家分享哪些職場行為可能是阻撓你晉升的隱患,以及該如何避開這些雷區?
Thumbnail
不管是忠臣或專業工作者,當遇到空前的市場系統風險時,企業因自顧不暇,老板與員工也只能各自分飛,自求多福。
Thumbnail
作者Only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職場上,最難教導的人通常是那些只想要簡單標準答案,卻無法適應變化的人。事實上,大多數問題都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參考答案,職場學習的重點在於思考,吸收各方意見,並不斷更新視野。這樣的積極學習態度,能幫助人不斷進步,成長。
Thumbnail
在進行職涯轉換的談話中,我收集了一些資訊 離職的原因其實蠻多種的, 有未來發展的/年終不好/我看誰誰不爽/他做的跟狗*樣還比我錢多 因為負債所以需要更多的薪水,我看不到在公司的未來 另外也發現了在公司待得越久3-5年左右,通常是有關【發展】的課題 而3年以下的通常是工作貢獻沒有達到肯定,
公司要的是你的優勢、產值,而不是你對自我的期許  工作上表現不好的人,生活通常也是一團糟(像是性格缺陷,任由問題控制自己、消極被動、不可靠、粗線條等) 直面自己的性格課題,回歸問題本質檢討自己,而不是別人(時常自我反問) 回歸問題本質 想要比別人厲害,就是比別人多做,比別人常做 遇到質疑,
企業用人的時候、最怕用到完美主義者   1.用一個完美主義者來當同事的話、會顯得其它人的能力很差、反而導致團隊的向心力出現問題 2.用一個完美主義者來當下屬的話、反而連老闆自己的權力都會被這位完美主義者架空 3.跟著一個完美主義者的上司的話、反而弄到下屬的壓力很大   光是以上三點理由、
Thumbnail
最近朋友想換工作, 但苦於不清楚自己的長處. 出來工作一段日子, 發現愈來愈同代30歲後的打工仔都會陷入職場樽頸, 既不滿意目前的工作, 不是專業人士資格, 但想換工作但是不知道方向, 又或是根本不敢投入轉職市場. 踏入職場接近十年, 有一定資歷和薪金標準, 換工作的成本自然更大, 用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