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處可見俗稱「外勞電動車」的「電動自行車」滿街跑,尤其是工業區鄰近的地區,已經是台灣習以為常的風景之一。
2022年11月30日,交通部最新的政策,決定要求「電動自行車」必須比照汽機車掛牌,以利納入政府與交通管理體系管理。
為什麼要求掛牌納管?有什麼重點須知?最重要的是,是否會對機車產業帶來什麼樣的衝擊或影響?
關於微型電動二輪車的篇幅,將分成上下兩篇闡述。本篇(上)將簡要說明「微型電動二輪車」的概況;下篇簡單分享,個人認為「微型電動二輪車」掛牌納管,將對機車產業帶來怎樣的影響與變化。
廢話不多說,就直接進入微電車簡介的內容吧。
為什麼要掛牌納管?更名「微型電動二輪車」
生活常見的「外勞電動車」,在交通局上有一個正式名稱叫作「電動自行車」,在經歷這次立法後,將更名為「微型電動二輪車」,簡稱「微電車」。
為什麼要掛牌納管?因為在原先沒有牌照的情況下,當發生交通事故時,倘若當事人肇事逃逸,即便事後調監視器發現該車輛,或是有行車紀錄器當依據,只要在「無牌照」的情況下,沒車牌表示很難找到車主負責。
即便車主願意負責,因為不像有汽機車有強制責任險,不論是賠自己或是賠別人,在財產有限的情況下,肇事方與受害者雙方權益不見得能獲得法律全然保障。
另外,改裝亂象繁生,許多人將限速25公里以下的「電動自行車」,將其破解時速上限,除非是現行犯抓個正著,否則在路上即便違規超速,也因為沒有牌照,測速照相機也只是在拍辛酸的。
基於改裝、超速、交通事故及事故無法理賠等原因,政府認為有必要納牌管理,避免在原先無牌的狀況下落入法律的灰色地帶。
「合法」「微型電動二輪車」定義
經檢測及型式審驗合格,並登記、領用、懸掛牌照後,才能在道路上合法騎乘。微型電動二輪車實車查核:
.車架號碼與來歷憑證相符;
.車輛型式與安全審驗合格之型式相符;
.各部機件齊全作用正常;
.速限符合最大速限:限速25公里以下;
.車重不含電池40公斤以下(或含電池60公斤以下)。
審驗合格車輛,會獲得一個「紅色閃電標章」以茲證明:
那在政策出來前,就已經在路上跑的微電車該如何「審驗合格」?根據當時購車的車輛來歷證明,或是請車主找製造商、進口商、相關產業公會出具證明文件。
後續在申領牌照時,必須檢附出廠證明以確保車輛的合法性及安全性。
微電車新法三重點:掛牌、納保、限齡
微電車的三大重點,分別是:必須掛牌、投保強制險、騎乘年齡14歲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