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5分鐘了解創傷與記憶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DSM告訴我們什麼

  許多人聽過創傷一詞,但不一定了解何謂創傷,促使我想摘錄並整理一些內容,來淺談有關記憶在創傷後壓力症所造成的影響。 
  首先呀~ 我們可以從DSM-5中找出有關創傷的資訊,不過 ~ 我想大部分的人都不會有這本書😅
  所以幫大家整理後可以得到這些內容:
  1. 創傷與壓力有密切關聯,這也是為什麼它們在DSM-5會被歸納在同一章節。
  2. 每個人對暴露在創傷或壓力事件的反應都不同呦,除了恐懼與焦慮,還有很多時候的表現是憂鬱、不開心、很憤怒或者解離(解離有點像電影醉後大丈夫裡面,大家不小心食用Alan的迷幻藥後,那種好像在夢中,覺得疏遠、扭曲,對自己、身體或周遭環境感覺不太真實、時間變得很慢,感到恍惚的感覺)等。
  3. 創傷不只是皮肉傷,極大可能影響情緒、心靈、人際關係、生理系統,並也有可能代間傳遞下去。
  網路上也能找到很多對創傷的說明,這邊就不做太多贅述,接下來就聊聊為什麼創傷記憶會是" 片段 "的吧 ~

話說..

  有一位戰地軍人退伍後成為律師,擁有高薪也有自己的家庭,但他除了工作外,是很退縮於各種社交場合的。例如: 在花園BBQ的時候,他會突然暴怒;去看煙火的時候會情緒高漲,感覺解離出現。
  其實,這位退伍軍人的故事很常見,並能在許多軍人身上看到類似的影子。我們能發現他的主要困擾基本上來自記憶重現(Flashback),那些類似的畫面、氣味、顏色、聲音、物品等等都將勾起心中最難以啟齒的記憶。
  你可能會想說那就吃藥好好睡覺不就好了嗎?​多數醫師都做了同樣的事,但許多病人根本不吃藥,對他們來說: 永存心中的記憶,是活著的提醒。​
  或許我們此時要思考的是,為什麼這些創傷後的人們意識自己出現問題,卻甘願卡在這樣的拉扯間,承受倫理與空間的受苦。
  另外,多數在暴力行為下的受創之人,經歷這些後要如何學會信任自己或別人?或者反過來思考,怎麼能讓自己託付給信任自己的人維持親密關係呢? 揮之不去的羞愧源自在那些情況下,他們做過或沒做到的事,他們因自己的害怕、依賴、激動或暴怒而鄙視自己,導致分不清愛與恐懼、痛苦和愉悅。​

創傷後壓力症的緣起

  從1941年(或許更早),就發現戰爭對軍人的影響甚遠,那時稱為" 創傷性精神官能症 "。我們發現,離開戰區後的軍人往往會伴隨自殺、物質濫用、家暴或犯罪的風險,1980年後改稱為" 創傷後壓力症 "。
  1990年開始透過造影技術的發展,我們對腦部的探索越來越了解,也對戰、逃、僵呆的反應有不同的解讀。對了,通常我們對壓力事件的反應可以歸類成這三種: 戰、逃、僵呆。有部老電影 - 搶救雷恩大兵,其中開場的搶灘鏡頭,就有拍到軍人們呈現的三種反應,有些軍人面對無情的戰火,選擇勇敢推進;有些人逃到安全的地方躲避;有些人則呆呆的看著眼前的一幕,站在原地不動。
  恩~戰爭是比較有畫面感拉,有些戰逃反應可以從早上要不要起來上班就能看出來(好啦!再睡五分鐘就好..)
  戰逃反應與受創者被禁錮在某種狀態動彈不得相似,人們無法有效因應自己的狀態,無法嘗試新的選擇只能將自己困在熟悉的恐懼中。有學者也發現,壓力賀爾蒙與創傷的關聯,受過創傷的人在創傷事件後仍會發泌大量壓力賀爾蒙,原本的情況下,壓力賀爾蒙讓我們能做出戰或逃或僵呆的反應,但受創者的壓力賀爾蒙系統無法達成平衡,導致訊號在事件過後持續傳遞,無法回到正常的基準值。

腦區造影

  我們發現有一個腦部區域負責處理情緒、行為、長期記憶,我們稱為"邊緣系統"。 從某個實驗中,學者發現 受創者在回想創傷情境時,邊緣系統有大量的耗氧反應(代表這邊的腦細胞很活耀,並在處理大量資訊)。
  不過有趣的來囉~~有一個腦區叫「布洛卡區」似乎降低活動,這個區域是語言中樞之一,當功能異常時,無法將想像或感受透過語言表達出來。
  簡單來說,創傷情境再現,人們通常就會跟中風很像,在語言的表達上「當機」。​當語言失效,無處宣洩的影像便佔據這段經驗,有時候會以惡夢、和Flashback的方式出現,這也驗證為什麼視覺皮質的區域變得活化,這也是為什麼當事人對景象變得敏感和語言表達受到衝擊。

面對他人的苦難,不忽視也不評價

  解釋創傷的知識還蠻沉重的,畢竟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就算有相同的創傷經驗,我們也很難去理解每個人創傷後的反應與感受,不過希望在了解創傷記憶這件事後,大家可以更同理受創者所面臨或所經驗的感受。
  有時候不是不想往前走,而是不知道怎麼走,精神相關困擾,從不是單一因素造成,每個人背後都有不同的故事,大多時候同理可以從你我做起,在看" 懂 "別人的受苦前,不急著給予回應也是很重要的練習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透過自由贊助來給予鼓勵,謝謝🥰
歡迎留下你的想法,讓大家一起討論吧 ~
💌 psyandnormallife@gmail.com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8會員
64內容數
醫聊人沒醫療魂,不拿刀也能開心。 心理健康是人權,歡迎來沙龍聊聊坐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開張等很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常被晴勒嗎? 鼓勵與情勒一線之隔,讓我告訴怎麼鼓勵對方才能直達心中。杜絕情勒,從看見焦慮開始 ! !
有感覺憂鬱症在近幾年變成流行病嗎? 但你真的瞭解嗎? 要看精神科還是心理諮商或治療呢? 別再問了 ! ! 我用10分鐘告訴你 ~
擁抱自己,從看見情緒開始 ~ 用最簡單的文字讓你了解情緒、心情、感情的差異
你好奇寶寶出生後是怎麼建立人際關係的嗎? 哺乳不只是生理需求滿足還有其他意義,快來看看寶寶的發展奇幻旅程吧 ~ ~
我的出租天使,每天限時租給大家,請大家珍惜她,好嗎。 請讓我還能每天擁抱她,因為我愛她
常被晴勒嗎? 鼓勵與情勒一線之隔,讓我告訴怎麼鼓勵對方才能直達心中。杜絕情勒,從看見焦慮開始 ! !
有感覺憂鬱症在近幾年變成流行病嗎? 但你真的瞭解嗎? 要看精神科還是心理諮商或治療呢? 別再問了 ! ! 我用10分鐘告訴你 ~
擁抱自己,從看見情緒開始 ~ 用最簡單的文字讓你了解情緒、心情、感情的差異
你好奇寶寶出生後是怎麼建立人際關係的嗎? 哺乳不只是生理需求滿足還有其他意義,快來看看寶寶的發展奇幻旅程吧 ~ ~
我的出租天使,每天限時租給大家,請大家珍惜她,好嗎。 請讓我還能每天擁抱她,因為我愛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如果你常閱讀創傷相關主題的文章,應該會常接觸到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解離」。「解離」是指在個人壓力已經超出當下能承受的範圍時,個人的認知思考、情緒、身體感受三者分離的狀態。
Thumbnail
HI: 你聽過PTSD(創傷壓力症候群)嗎? 你知道會創傷會為人帶來的後續反應嗎? 以Mike為例,創傷的存在就像生命的黑洞一樣。 即使你不做處理,它也會一點一滴侵蝕掉你的生命力.. 創傷後的人生專題系列,是Mike與創傷為伍的生命經驗。 它使我沒有任何逃避,只能誠實以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這篇是給稍微有所準備,要練習面對創傷的人 創傷反應的自動防衛機制是「解離(讓頭腦逃走,只讓身體留著承接痛苦)」這一類的保護 是一種逃避巨大能量威脅的反應, 是因當時無法反抗而向內縮的保護反應,外面無法逃離,於是從內在把自己抽離 讓「我不在我裡面」,或直接失去意識,某種程度類似休克
這是一個意識層面、實際情況不斷交疊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的直覺反應與心理的防備反應,在那些非我的能量裡所產生的分裂情緒。 - 我們不可能知道每個人到底經歷了什麼、整合了什麼,能夠明白的是,那些能夠說出口的都是淺層的,和解能夠藏在對話裡,也會躲在殘酷的事實裡。 - 有時過於理性而失去了情感連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無法進入寬恕的狀態,因為傷口太深、太痛。文章探討了遭受指責、憤怒、受傷情緒等問題,並提出了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並提倡坦誠表達感受。此外,文章也提到創傷的治療需要時間,應以冷靜的方式面對激動的情緒。最終呼籲讀者用時間和坦誠共勉,淡化情緒的創傷痕蹟。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解離(Dissociation)是心理學上用來描述一系列與意識、記憶、身體感覺或身份有關的心理現象的術語。解離可能是一種應對壓力、創傷或極端情緒的防禦機制。以下是解離可能涉及的一些現象:例如意識分離、記憶缺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
Thumbnail
如果你常閱讀創傷相關主題的文章,應該會常接觸到一個專有名詞,叫做「解離」。「解離」是指在個人壓力已經超出當下能承受的範圍時,個人的認知思考、情緒、身體感受三者分離的狀態。
Thumbnail
HI: 你聽過PTSD(創傷壓力症候群)嗎? 你知道會創傷會為人帶來的後續反應嗎? 以Mike為例,創傷的存在就像生命的黑洞一樣。 即使你不做處理,它也會一點一滴侵蝕掉你的生命力.. 創傷後的人生專題系列,是Mike與創傷為伍的生命經驗。 它使我沒有任何逃避,只能誠實以對。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創傷與身體的關係,並分享了作者自己的創傷故事。文章中強調了身體在創傷發生時所扮演的角色,並提出將害怕轉個彎以協助身體放鬆的觀點。文章帶有個人故事的溫暖情感,並說明如何正確回應自己的身體感受。
Thumbnail
這篇是給稍微有所準備,要練習面對創傷的人 創傷反應的自動防衛機制是「解離(讓頭腦逃走,只讓身體留著承接痛苦)」這一類的保護 是一種逃避巨大能量威脅的反應, 是因當時無法反抗而向內縮的保護反應,外面無法逃離,於是從內在把自己抽離 讓「我不在我裡面」,或直接失去意識,某種程度類似休克
這是一個意識層面、實際情況不斷交疊的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大腦的直覺反應與心理的防備反應,在那些非我的能量裡所產生的分裂情緒。 - 我們不可能知道每個人到底經歷了什麼、整合了什麼,能夠明白的是,那些能夠說出口的都是淺層的,和解能夠藏在對話裡,也會躲在殘酷的事實裡。 - 有時過於理性而失去了情感連
Thumbnail
有時候我們無法進入寬恕的狀態,因為傷口太深、太痛。文章探討了遭受指責、憤怒、受傷情緒等問題,並提出了與自己、與他人和解的方式,並提倡坦誠表達感受。此外,文章也提到創傷的治療需要時間,應以冷靜的方式面對激動的情緒。最終呼籲讀者用時間和坦誠共勉,淡化情緒的創傷痕蹟。
Thumbnail
當傷口的鮮血掩蓋我們,使我們停留在表層,這滿滿湧出的內在憤怒、悲傷、憂鬱、罪惡、焦躁、羞愧等種種攪和一起時,我們無法得知“實際感覺(傷)”是什麼模樣。心理治療師能與你一起洗滌、消毒、辨識,並將這樣的狀態整理、包紮後回應給你,讓你在心中,能好好安放、癒合。
Thumbnail
解離(Dissociation)是心理學上用來描述一系列與意識、記憶、身體感覺或身份有關的心理現象的術語。解離可能是一種應對壓力、創傷或極端情緒的防禦機制。以下是解離可能涉及的一些現象:例如意識分離、記憶缺失……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心理創傷及潛抑作用的影響。當內在的心理創傷累積越多,會使處理和整合創傷性記憶和情感更加困難。這被潛抑的內容暫時性的潛伏,隨時可能重新浮現,影響我們的判斷、行為和情緒。
Thumbnail
即使我們表面看似正常,心裡的創傷仍可能繼續導致情感痛苦和困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心理與身體的挫傷經驗;而有沒有可能,兩者間有著類似的修復機制?這篇文章將探討心理與身體創傷的連結,以及如何思考「傷」;期待我們所處的世界,有更多溫暖的接觸與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