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答應了而且也去做了但仍是拒絕你,用應付了事的方式來拒絕你。
例如:請另一半去洗碗,但隔天才發現碗雖然有洗但仍然很髒還是要再洗一遍。婚姻之所以難,難在被拒絕的瑣事背後隱含著的是價值觀。
在職場裡拒絕和被拒絕更是家常便飯。只要人與人相處就會有拒絕和被拒絕。因為人有差異,所以會有拒絕,因為「我們都很不一樣」。但我們要「彼此相愛」。
神創造天地之後的第一個拒絕是什麼呢?造物六天幾乎都是神說成,就成了。唯有人表示「我不要」。因為神說「園中各樣的果子你們都可以吃,只有那一棵樹上的果子你們不可吃」,這話只成就了一半,因為人吃了園中各樣的果子,連那一棵樹上的果子也吃了。這是第二種「用不配合的方式拒絕」了神。
有人說基督徒很霸道:你們說我們有罪!
其實真正的罪是拒絕神。
然而我們基督徒自己是否真的沒有拒絕神呢?以應付了事的拒絕的方式進行敬拜,也就是做表面功夫,忘記了初衷及背後的原因和目的,為何猶太人要守節和祭祀呢?初衷忘了。
耶穌的跟隨者有三種人:
第一種,從四方來特意聽耶穌的人,也是法利賽人和教法師,好像是第三種拒絕的模式,做表面功夫,甚至聖經上記著,有人祈禱愛站在街口是特意要讓人知道。他們想知道,神所應許的那一位應該也要和我們一樣!我們是否也像第三種應付了事的方式拒絕了神呢?
從小在教會打滾長大的人都知道,讀經進度表何時要打勾?而且至少要用三種原子筆來打勾,顯示自己是天天都有讀經,也就是在聚會前、在輔導檢查你的讀經表之前,才進行作弊式的打勾。我們禱告,我們讀聖經,是否有應付了事,忘了為何如此行的初衷呢?
還有的情況,明明耶穌已經與我同行,我們卻視為理所當然,忽略了耶穌的工作,忘了神的自己。而我們敬拜、傳福音的時候,是否也是如此呢?
第二種,盼望疾病得醫治的人,希望耶穌配合他們的願望的人。例如聖經有故事說,耶穌請那些病得醫治的人不要講出去,但病人一出去,倒是到處說,讓人都知道了。他們這是用不配合的方式在拒絕耶穌。因為他們的內心想著:我要這樣(我要願望實現)!
就好像孩子不是沒在做事,只是沒在做父母要他們做的事。
這樣的人,是自己要的超乎神要的。我們不是唱著「我願意」嗎?聚會結束後,我要的跟神要的又不一樣了。捨己、倒空自己,因為神要祝福我們。努力擁抱自己的時候,如何擁抱神?
第三種,放下一切來跟隨耶穌的人。例如:利未撇下稅吏的肥缺跟隨耶穌,彼得撇下漁網來跟隨耶穌。其實十二使徒的每一個人都直接了當地拒絕過耶穌。特別經典的例子是,彼得三次不認主。當耶穌被抓的時候,彼得還是自由身,所以他三次不認耶穌,其實是拒絕被捕的表現。
拒絕耶穌的人,不只是過去存在,到今天也仍然存在。那我們自己呢?我們是否也拒絕耶穌?當聖經故事中耶穌請彼得再去打魚,彼得回答「夫子,我們整夜勞力並沒有得著甚麼」這是直接拒絕耶穌,畢竟耶穌出身木匠之家,彼得才是漁夫,木匠在指導漁夫怎麼去捕魚?看來荒謬,因為我是專業,我懂他們,我覺得我們很懂。破解自高的方式就是,照著主所指示的去做。就蒙福了。
但彼得打滿了魚之後還是拒絕耶穌,說「主啊離開我,我是個罪人」。這是一種拒絕自己的表現,但神要尋找的正是這樣的人,看得見自己的人。所以耶穌說:從今以後你要得人了。
你擔心害怕時,把自己倒空,才能承接神要給你的,讓神使用你。
彼得從拒絕工作跟隨耶穌→拒絕耶穌→拒絕自己→拒絕世界。
福音是因為耶穌、因為基督徒們流血,所以紮根廣傳。
你只有兩個選擇:一、「傳」福音。二、「不傳」福音:直接拒絕耶穌。
三位見證人
但以理學院的畢業學員有三位代表上台說出他們傳福音的見證,有同事女兒遇到丈夫外遇的,有同學介紹的黃先生雖然事業有成卻中風又肝癌的,見證人終究順從聖靈的感動說出口「朋友,我可不可以帶你做一個相信耶穌的禱告?」
小結
剛開始宣教,從被家人拒絕→被同事拒絕→被教會拒絕,到如今職場宣教已經成為顯學,要不拒絕耶穌其實很難,因為不拒絕耶穌等於要跟世界對抗,不是故意的,卻不小心整個世界與我為敵。
可是若拒絕了耶穌,也就沒有了那個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