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對孩子們說最多次的一句話,一定是「快點」。快點吃飯、快點換衣服、快點來刷牙、快點收玩具,好多好多的「快點」,只有兇兇語氣才有用的「快點」,連自己都快要痛恨自己說出的「快點」。
教養準則之一,固定的作息時間有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與情緒穩定,而由於孩子並不是機器人,很難要求到多細緻,所以我也就是抓住大原則的睡覺時間,以及學校規定的上學時間而已,無奈作息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即使只抓兩個點,我仍然感到心力交瘁。
Photo by Dave Lowe on Unsplash
我自己是不戴錶的,原因是不想要被確切的時間制約,我喜歡在一個範圍內取得最大限度的自由,而這個範圍的邊界最好也是模糊不清,盡可能為自己實現自由自在。可是這套方法卻不能在現在就讓孩子使用,因為孩子們還沒發展出適當的判斷力與自制力,我可以想見等他們再大一點思考漸趨靈活時,大概會開始埋怨我的雙標行為,說些為什麼媽媽可以但我就這麼不自由之類的話,老實說,對此我也感到為難,而我卻不能再通融更多。
還記得女兒從小就是個不重吃也不重睡的孩子,在她戒奶後,只要是用餐時間她都興致缺缺,吃一頓飯都要三催四請吃好久好久,當時很多人建議我時間到就收掉,別管她吃完與否,餓個幾頓就改善了,於是我就嘗試這個方法一段時間,讓她決定自己的用餐節奏,不去理會她吃了多少或有無吃完。
殊不知她真的是餓也沒關係,放飛的結果就是直到上幼兒園去做例行健康檢查的時候,生長曲線是鮮明的紅字,必須定期回診追蹤體重和身高的成長狀況。雖然醫生判斷可能是體質性的生長遲緩(俗稱大隻雞慢啼),身為父母的焦慮還是很強烈,只好放棄原本的方法,回歸到她要是不吃我們就用餵的,務必讓她有吃夠量。以至於到現在她都要上小學了,常態是小小一碗就動輒要吃超過一小時,偶爾我們忍無可忍就還是得硬餵她吃飯,讓我在每個跟她一起用餐的時候都覺得很煩燥煎熬。
有時候我會懷疑,這世界真的存在一種讓親子之間都感到舒服、而且還能符合社會期待的教養方法嗎?就我這些年來的體會,通常都是其中一方(大部分是父母方)得妥協忍受,或是彼此在那個方法中都必須承受些痛苦,而那些讓親子間都舒服的方式(例如 3C 育兒)則多數是與社會期待擦邊球或是悖離的。
我最近越來越討厭必須得打斷孩子興致,或是框條限制著他們的自己,我明白他們那種掃興而慍怒的感覺,可是若不這樣做,後面會影響的面向是十分深遠。例如若不限制電視時間,放縱後的結果所影響的可是孩子的視力、認知、情緒或睡眠等,這些還會再影響到學校生活,我不想太常接到老師電話......
好難找到教養的平衡啊,這個人生專案的挑戰性真令人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