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6/2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都是為你好

成長環境中,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這本經裡,最難唸的就是,當貧窮的思維沿襲,當你想打破這個窠臼時,就會被貼上叛逆的標籤。
家庭中的情緒勒索,無所不在!
媽媽對我說:「妳再不聽話,我就不要妳了!」
我都是為了你好,所以你應該做個聽話的小孩,所有的事情都該聽我的安排!
如果你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就不要待在這個家裡了!你是沒人要的小孩。
在所有的親職教養中,最常出現的一句話,就是我都是為了你好!
然而這句我都是為了你好,其實有多麼沈重。
以愛之名的情緒勒索,多少孩子的夢想因此被扼殺。更有多少時候,被貼上無數個不聽話的標籤中,認為自己不值得被愛。
愛是原生家庭一個重要的課題,當我們長大以後,那樣的陰影也會如影隨形,讓自己無論在人際關係,或是情感維繫上,變成了一種障礙。
如果就是要我們順從「總之⋯⋯」這句話,那為什麼要在後面加上「我是為你好」呢?
這是因為不說明是否真的是為了對方好,或是本來就無法對當事人有任何幫助,所以才特意加上一句「我都是為你好」,含糊帶過不足以證明是為了你好的部分。
換言之,對方是基於「我這麼為你著想,怎麼可能會錯」的心理,才在「總之」的後面補上「我是為你好」這句話。這還真是麻煩啊,對方覺得反正「是為了你好,所以不需要取得你的同意」。
這讓我不禁覺得「總之」這個詞彙還有另一個意思——那就是對方應該也感覺到自己有點不講理,所以使用了代表「拒絕答辯」的「總之」,結果恰恰證明對方也覺得自己的不講理很糟糕。
如果今天真是為了妳好,為何不曾去了解你的需要跟感受。而是告訴你,應該聽話,只有聽話,否則妳就變得不好了。
我很喜歡一句話,當我們和孩子相處時,要蹲下來聽他說話,跟她同樣的高度,去看見她看見的世界。
每個孩子總會經歷,這是什麼,有著很多為什麼。當他探索這個世界時,你所告訴她的話,會成為她日後性格養成的一部分。
因為父母就是孩子第一個老師,而每個孩子都是一張白紙,父母能帶給她的言行,就是給他的教育跟看見。
每個孩子從父母身上學習愛的方式,還有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所以我都是為你好,真的是為了孩子好嗎?
如果針對對方的不講理反擊,會得到什麼結果?
如果對方丟了一句「我是為你好」就準備結束話題的話,這時候你不妨立刻補一句:「可以告訴我到底是哪裡為我好嗎?」
如果對方是心裡明白的人,應該會願意說清楚。就算到最後你還是不能接受,至少彼此還能達成溝通,這也被迫接受對方的意見來得更好。
通常來說,對方會拒絕說明吧。這時就不用理會他,照你自己想做的去做就好了。
然而家是講愛的地方,不是講理的地方!如果我都是為了妳好,你的反抗跟拒絕,只是丟了一句,你不聽話,我就不會愛妳了!
這樣的愛,只是在聽話當中,成為父母的財產一樣,必須被控制。
愛的生命課題,我都是為妳好的慣見情緒勒索裡,在華人社會中的放手,真正讓孩子做她自己,是一件永遠必須面對學習的人生課題。
不要成為自己討厭的大人,不要成為說出我都是為妳好的大人。
真正的長大成人,只有不斷學習,走出生命陰影,才能擁有屬於自己的第二人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