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憂鬱症一起走過的日子-承-0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其實不知道有沒有和我一樣沉溺於這樣的病態而不可自拔的人。
因為我從來沒有想要好起來。好像變成一個更好的人?總之我不想變成更好的人,或者是所謂的痊癒。
首先你要瞭解到,憂鬱症這東西是沒有所謂痊癒的一天。For better or worse. 就是這樣的差別而已。當然,你可能better的程度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甚至可以慢慢減藥到停藥。運氣好一點的話在你死之前你都沒有復發,那可能你可以說你好了。
但實際上,根本就沒有痊癒這一說。即使目前我的狀態比起當時相對穩定很多,偏我又是共感人,很多正能量負能量我都能吸收到。所以對於重鬱期的我來說,現在已經是相對的好很多了。但仍然服用劑量很重的藥物輔助我的生活。
我沒有覺得有憂鬱症有甚麼不好的,也沒有覺得自殺或者自殘的歷史讓我很難以啟齒。我不喜歡被認為有病,但是有病就是接受自己有病這件事。不過真要我說的話,我是很享受這種被烏雲罩頂的日子的(撇除藥物不算的話)。
啊,怎麼說呢,我真的很討厭吃精神科的藥。太輕的我又覺得沒甚麼用,太重的我又搞不清楚我每天都在幹嘛。但吃了這幾十年,連基本上拔牙的麻藥都得是別人的好幾倍,這兩個月內動了兩次手術,也是要用比別人強的麻藥。我也問醫生諮詢過,醫生也說確實長期服藥就是會影響到這些。所以術前都會特地跟醫生討論過,不然被開到一半就醒的話那我真的可能會起笑吧(笑)。
諮商是一條漫漫長路。而且是條很昂貴的路。
基本上如果醫院來幫你安排諮商,要上班的話肯定排不到諮商師,又不可能每個月固定請假 (蛤?難道你以為我會跟公司說我有憂鬱症?我傻喔?這樣哪可能找得到工作?也太天真)。
而衛生所提供的諮商也是在上班時間內,然後次數有限制,縱然我知道有,也知道問題不是在那幾次諮商可以解決的。
然後醫院和衛生所的諮商師...總之我沒有遇到讓我覺得我有比較好的,與其浪費時間互相傷害 (通常我不怎麼能信任諮商師,當然也不指望諮商師能怎麼幫助到我),不如繼續憂鬱我覺得我的生活還過得比較正常點。
也有一陣子有人幫忙我申請了有補助然後部分自費的諮商師,諮商了一陣子,每次她就是坐在那笑著看得我發毛,要我有甚麼想講的就跟她講。而我,當然沒有甚麼好講的...就有一種「沒有跟你很熟诶...」的那種感覺。
即使是補助了一半,對我來說還是很昂貴。所以補助結束以後也就沒有再繼續了。
重點是,壓力山大。
開始諮商之前她要我承諾她在諮商結束之前都不能再自殘自殺之類的。這跟我當時的另一半總是要我承諾的一樣。
而我只能每次心虛的敷衍過去。
因為我既不討厭自殘,更不討厭自殺啊!我選擇沒有繼續這麼做的原因是因為害怕自己的狀態最後變成的是半死不活,那不知道要拖累誰?內心會更痛苦吧?
這是我之所以還活著的原因。不是因為對誰的狗屁承諾。
總之,就像我說的,我沒有覺得病了有甚麼不好,雖然有的時候必須說謊,但至少我對自己可以很誠實。我沉溺在一種B級片似的充滿廉價血漿黏糊糊的生活方式裡無法自拔。也不想自拔。
At least, 我可以說,我對自己還是很誠實的。
我就從來沒有想要好起來過。病很難過,生活很難過,但是在這些難過裡,我體會了很多事情,想了很多我從不曾考慮過的問題,學習了很多藥理,甚至試圖了解自己的人格障礙和一些心理學的資訊。
我想我是很認真的在了解自己的狀況,然後試圖與這樣的自己共處的。
有障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有障礙還覺得自己超級棒的。
所以我選擇了去了解存在我身上的各種障礙,然後試圖跟它共存。
沒甚麼,這挺好的。
至少一路走來到今天,我也還是這麼覺得著的。所以,如果想看有甚麼突然轉變成陽光路跑美少女的歐陽靖的那種,這篇文章裡你肯定讀不到。
因為我只是試圖盡量擺脫藥物,然後學會跟自己內心的怪物共處就是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會員
6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eeno L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到底是甚麼時候我發現自己其實是在病態的狀態中的,我已經忘記了,但是我已經接受自己的狀態是在病態中,但是我還是不想好起來。 我不是在逃避現實。只是這病態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太美妙。 我對藥物的耐受性越來越高,那個曾經連體檢抽血都會爆哭到無法被抽血的我,那麼怕痛得我,卻愛上了針頭。 不管是刺青還是穿環,都
因為我想沉溺。因為我不想被拯救。因為就算有人想伸手我也不想接。 我其實是喜歡當時的自己的。喜歡自己的傷口,一樣喜歡血、一樣喜歡享受受傷的感覺,一樣熱愛酒精帶來的酥茫感,一樣喜歡那個創作力十足的自己。 但是藥物的作用下,我成了一個廢物。我沒有思考能力,也沒有寫作的動力,創意不再源源不絕地湧出。人也變得
其實我是很享受自殘的。那段日子,天天美工刀不離身。 開始看醫生後,又是另一重的折磨的開始。 我猜很多人跟我一樣一開始都是從百憂解、贊安諾之類的開始。 精神科的醫生不會傾聽你到底有甚麼煩惱或者多談甚麼,他們只負責聽你說你的症狀,然後開藥給你吃而已。而精神科的藥也不是甚麼神藥或感冒藥,吃了三天你就變成正
一直到有一天我也忘了為什麼被發現,送了急診後轉診到精神科,其實我早就對精神科駕輕就熟(畢竟拿了那麼多安眠藥)。 這之間還有一次OD (overdose),那時我對藥物的耐受性還沒有那麼強吧,總之我吃了一堆安眠藥,然後我當時的男朋友和好友守著我和馬桶,醒了兔,吐完睡了三天,這是我第一次用藥過量。 然後
就在我對人生開始產生懷疑,對自己的存在感到迷茫的時候,那時候只是迷惘,對著一直到來的未來,但又永遠不會來的明天感到無助的時候,神給了我深深的一擊-親人的離世。 我的外婆,我人生最依賴的長輩,比父母都親近一百倍的外婆罹癌去世。 這無疑是對我的一種重創,我墜入了深不見底的深淵。失去了物理和化學方面的唯一
曾經的我,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開朗少女,15歲起離開家到南部唸書,開啟了我生活的新篇章。 歷經國中三年的老師霸凌和無數體罰的日子,我離開了那個瘋狂的家、瘋狂的學校,開始了屬於我自己的另一種瘋狂-拼命玩。 當初的自己選擇了五專,就是期待自己能從在一次的聯考地獄中解脫,覺得五專畢業了就可以直接就業,於是就
到底是甚麼時候我發現自己其實是在病態的狀態中的,我已經忘記了,但是我已經接受自己的狀態是在病態中,但是我還是不想好起來。 我不是在逃避現實。只是這病態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太美妙。 我對藥物的耐受性越來越高,那個曾經連體檢抽血都會爆哭到無法被抽血的我,那麼怕痛得我,卻愛上了針頭。 不管是刺青還是穿環,都
因為我想沉溺。因為我不想被拯救。因為就算有人想伸手我也不想接。 我其實是喜歡當時的自己的。喜歡自己的傷口,一樣喜歡血、一樣喜歡享受受傷的感覺,一樣熱愛酒精帶來的酥茫感,一樣喜歡那個創作力十足的自己。 但是藥物的作用下,我成了一個廢物。我沒有思考能力,也沒有寫作的動力,創意不再源源不絕地湧出。人也變得
其實我是很享受自殘的。那段日子,天天美工刀不離身。 開始看醫生後,又是另一重的折磨的開始。 我猜很多人跟我一樣一開始都是從百憂解、贊安諾之類的開始。 精神科的醫生不會傾聽你到底有甚麼煩惱或者多談甚麼,他們只負責聽你說你的症狀,然後開藥給你吃而已。而精神科的藥也不是甚麼神藥或感冒藥,吃了三天你就變成正
一直到有一天我也忘了為什麼被發現,送了急診後轉診到精神科,其實我早就對精神科駕輕就熟(畢竟拿了那麼多安眠藥)。 這之間還有一次OD (overdose),那時我對藥物的耐受性還沒有那麼強吧,總之我吃了一堆安眠藥,然後我當時的男朋友和好友守著我和馬桶,醒了兔,吐完睡了三天,這是我第一次用藥過量。 然後
就在我對人生開始產生懷疑,對自己的存在感到迷茫的時候,那時候只是迷惘,對著一直到來的未來,但又永遠不會來的明天感到無助的時候,神給了我深深的一擊-親人的離世。 我的外婆,我人生最依賴的長輩,比父母都親近一百倍的外婆罹癌去世。 這無疑是對我的一種重創,我墜入了深不見底的深淵。失去了物理和化學方面的唯一
曾經的我,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開朗少女,15歲起離開家到南部唸書,開啟了我生活的新篇章。 歷經國中三年的老師霸凌和無數體罰的日子,我離開了那個瘋狂的家、瘋狂的學校,開始了屬於我自己的另一種瘋狂-拼命玩。 當初的自己選擇了五專,就是期待自己能從在一次的聯考地獄中解脫,覺得五專畢業了就可以直接就業,於是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我常常用的社群軟體Threads上有很多有關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症的人發布的文章,在我狀況好時,我真的好想抱抱他們、跟他們說一聲辛苦了。剛剛我在平台上搜尋「憂鬱症」,顯示的其中一個個人資訊名叫「憂鬱症戰勝了我」,多麼令人心碎啊⋯⋯ 精神病的苦誰懂呢 我的醫生都不太跟我說明我的病況,所以有很多
Thumbnail
如果真要說自己罹患憂鬱症多年來到底產生了哪些問題,我想,我只會回答:情緒始終沒有好過。 罹患憂鬱症的4年,情緒一直不大好,沒來由的不好,生活沒有目標,只能每天得過且過,沒有任何想做的事,只能虛度光陰,即使連平常感興趣的事,也讓我提不起勁來,我總是羨慕著天上的流星,稍縱即逝卻能留下短暫令人稱羨的美好
Thumbnail
作為我來這個平台的第一篇文章,就來講講剛才發生的事情好了。 事情是這樣子的: 事情原因 我是一名大三生,目前患有憂鬱症兩年半,持續服藥當中。但身為還年輕的女生,很不能接受自己在服藥後胖了將近20公斤,於是在上個月覺得自己好像已經康復時,自己果斷做出了停藥的決定。顯然,這判斷是錯誤的。(
問題是,為什麼在過去的那個時點,我總是已經覺得自己盡力了,可是事後又總是感到懊悔與羞恥呢?在先前的文章中(學習靈性一年心得分享),我提到之前得憂鬱症的經歷,也提到現在已經能夠不使用藥物,而比較能夠自行調節情緒。雖然如此,先前導致憂鬱的原因,如果沒有徹底地解決,仍舊會發覺自己的生活總是被情緒帶著走
Thumbnail
當然患者如果拒絕吃藥,沒有人能逼他。 有一種人相信藥都是騙人的,也可以。我的經驗是,那些症狀是我在承擔,因此無法工作或就學,也是我在承擔。如果我堅持相信意志力導致復發,然後失業或是入院,絕對不是那些叫我不要吃藥的人在過這種日子,沒有收入,失眠嗜睡等等問題,也不是這些精神飽滿倡導不要吃藥的人在承擔。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憂鬱症並非可怕之事。 作者親身經歷九年憂鬱,從一開始的恨與討厭,逐漸轉變至理解與接納自己。他認為,正是因為憂鬱的存在,他學會珍惜幸福,並重視愛的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重新接受憂鬱治療的心路歷程。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作者感到絕望和困惑。儘管她曾嘗試減藥並調整生活方式,但現實的轉變仍讓她感到不知所措。這段文字突顯了作者對治療過程中種種矛盾情緒的掙扎,以及對未來前路的不確定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如何面對憂鬱症,並從中找到成長和改變。雖然一開始作者討厭憂鬱症,但漸漸地學會接受並與它共處。最終,憂鬱症成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使她變得更堅強。文章強調逆境中的成長和勇氣。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我常常用的社群軟體Threads上有很多有關憂鬱症、躁鬱症、焦慮症的人發布的文章,在我狀況好時,我真的好想抱抱他們、跟他們說一聲辛苦了。剛剛我在平台上搜尋「憂鬱症」,顯示的其中一個個人資訊名叫「憂鬱症戰勝了我」,多麼令人心碎啊⋯⋯ 精神病的苦誰懂呢 我的醫生都不太跟我說明我的病況,所以有很多
Thumbnail
如果真要說自己罹患憂鬱症多年來到底產生了哪些問題,我想,我只會回答:情緒始終沒有好過。 罹患憂鬱症的4年,情緒一直不大好,沒來由的不好,生活沒有目標,只能每天得過且過,沒有任何想做的事,只能虛度光陰,即使連平常感興趣的事,也讓我提不起勁來,我總是羨慕著天上的流星,稍縱即逝卻能留下短暫令人稱羨的美好
Thumbnail
作為我來這個平台的第一篇文章,就來講講剛才發生的事情好了。 事情是這樣子的: 事情原因 我是一名大三生,目前患有憂鬱症兩年半,持續服藥當中。但身為還年輕的女生,很不能接受自己在服藥後胖了將近20公斤,於是在上個月覺得自己好像已經康復時,自己果斷做出了停藥的決定。顯然,這判斷是錯誤的。(
問題是,為什麼在過去的那個時點,我總是已經覺得自己盡力了,可是事後又總是感到懊悔與羞恥呢?在先前的文章中(學習靈性一年心得分享),我提到之前得憂鬱症的經歷,也提到現在已經能夠不使用藥物,而比較能夠自行調節情緒。雖然如此,先前導致憂鬱的原因,如果沒有徹底地解決,仍舊會發覺自己的生活總是被情緒帶著走
Thumbnail
當然患者如果拒絕吃藥,沒有人能逼他。 有一種人相信藥都是騙人的,也可以。我的經驗是,那些症狀是我在承擔,因此無法工作或就學,也是我在承擔。如果我堅持相信意志力導致復發,然後失業或是入院,絕對不是那些叫我不要吃藥的人在過這種日子,沒有收入,失眠嗜睡等等問題,也不是這些精神飽滿倡導不要吃藥的人在承擔。
Thumbnail
此文章描述憂鬱症並非可怕之事。 作者親身經歷九年憂鬱,從一開始的恨與討厭,逐漸轉變至理解與接納自己。他認為,正是因為憂鬱的存在,他學會珍惜幸福,並重視愛的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重新接受憂鬱治療的心路歷程。對於這突如其來的消息,作者感到絕望和困惑。儘管她曾嘗試減藥並調整生活方式,但現實的轉變仍讓她感到不知所措。這段文字突顯了作者對治療過程中種種矛盾情緒的掙扎,以及對未來前路的不確定感。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作者如何面對憂鬱症,並從中找到成長和改變。雖然一開始作者討厭憂鬱症,但漸漸地學會接受並與它共處。最終,憂鬱症成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使她變得更堅強。文章強調逆境中的成長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