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理性市場的神話|經濟思想上最驚人的謬誤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 文內如有投資理財相關經驗、知識、資訊等內容,皆為創作者個人分享行為。
  • 有價證券、指數與衍生性商品之數據資料,僅供輔助說明之用,不代表創作者投資決策之推介及建議。
  • 閱讀同時,請審慎思考自身條件及自我決策,並應有為決策負責之事前認知。
  • 方格子希望您能從這些分享內容汲取投資養份,養成獨立思考的能力、判斷、行動,成就最適合您的投資理財模式。
raw-image


書名:理性市場的神話——華爾街追求的風險、報酬與妄想

作者:賈斯汀.福克斯


書籍摘要

本書以人物作為節點,順著時間走向介紹起金融界從使至今的理論演變,織成了一張跨足了經濟學、統計學作為財務學基底的網,描繪的清楚又也具有很好的組織架構。

財務學家貫徹以「理性」作為理論基礎,股票的價格即包含了所有的一切資訊,每一位投資者對價格的判斷的差異互相搓合,以形成「效率市場」,可以試想市場的一切都是理性判斷所得的均衡結果,而這個「理性」一直指來都是財務學界的主流想法,除了以統計延伸出的隨機漫步(random walk)、布朗運動模型,認為所有的股價起伏其實都是依照機率,甚至讓猩猩射飛鏢選的股,都與華爾街操作員沒什麼差別,也讓財務學界一度相信財務的研究已到盡頭。

但在理論之外的實務應用上,股市是由無數「人」所構成的交易市場,關於人能否如此理性,在行為經濟學家的研究之下,慢慢找到一些證據顯示,注意力、判斷能力有限的情況下,人是無法進行複雜的判斷,人腦可負荷的容量就像魚缸一樣,龐大的資訊如水湧入缸中,一旦溢出魚缸,就無法負荷,如腦袋的資訊一般炸裂且無法處理。

近年來,由心理學衍生出的行為經濟學,提供了獨特的角度來看待股市,給予無法解釋的股價劇烈變動、「不理性的繁榮」狀況,給出了一點能財務學研究的新芽,「人性」與「理性」之間的角逐,讓財務學的貫徹的理論基底,逐漸產生實質性的變化。


閱讀心得


看到這本書的標題與簡介,我就想到與行為經濟學或許會有關聯,果不其然,行為經濟學為本書的重要轉折之一。由心理學衍生的行為經濟學為後半段否認「市場是全能的」論述提供轉折的切點與視角。對於長年財務學根基的理論,發生了極大的劇變,不僅在思想與理論上對「人與行為」作出解釋,同時也為行為經濟學派的理論提供了適當的支撐。

我很喜歡作者利用人物當作節點,像是在閱讀一篇跟股票金融市場有關的人物傳記,卻又能統整好整體的歷史脈絡,間段的使用信任「效率市場」的學者,與不相信市場是全能的學者,之間產生的火花,也為整則故事添了不同立場的辯論與研究,就像是在跳格子一樣,每一位出現過的學者都像一個方格,讀者沿著作者規劃的路線跳過設有不同立場的方格,最後彙整出作者依照此路線(年代脈絡)所得來的結論——現代財務學的客觀鐵律與未來研究的方向。

我會推薦給至少對經濟學、統計學、財務學皆有一些了解的讀者看,前半部分的內容滿硬核的,整本書提到的學者也至少有三十位以上,我認為對金融歷史有興趣的值得詳細的閱讀,對於效率市場的形成脈絡會更加清楚,而後半段逐漸加入大篇幅質疑理性市場的切入點,除了行為經濟學對於投資者選擇股票的判斷方式,一種非獨立式的羊群效應,依附與妄想,還有如股東與管理者所產生的矛盾問題,基金經理人對於帳面數字的要求,寧願讓績效變低,也不願讓客戶「看見損失」,這是否已經違反了對股票價值的理性評估?

前幾則文章提到Todd Rose的《集體錯覺》,其實也能稍加對股市的這種不理性做出一些回應,理論上的價格全知,建立在所有資訊(基本面、現金流、財務狀況、股價成長性......等等)都已量化充分呈現在股票價格上,由於每個投資者的估價與預期不同,正與負的些微預期差異或許能夠抵銷,讓市場呈現如經濟學中的均衡。只不過,此價值真的為每位投資者的心理個別的估價形成的嗎?若是此價值是由被資訊不對等的利益方,所操弄或帶動而構成的,那只不過是因為某些潮流或短期趨勢而共同推積起的價格,有些股票價格被惡意炒得很高,投機者關注的並不是該價值,而是衝高的數字與其他跟隨的羊群,這是由集體錯覺認同所附加上去的價值,根本不具有獨立性。

這讓我想到前幾年,剛開始發行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之時,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曾被問及對於NFT的看法,他認為NFT風潮百分之百奠基於博傻理論(Greater Fool Theory)。

一項資產的價格是由人們的預期所決定,當大批人因鼓動與潮流,產生錯覺而共同預期資產在未來能以更高的價格出售時,該資產價格會非常昂貴,反之亦然。此時資產的價格取決於買家的心態而非該資產價值本身。根據博儍理論,以更高的價格來購買高價資產的買家會被認為是更愚蠢的人,而該買家等著下個更更更愚蠢的人來購買此已被嚴重高估的資產。而在股市中也存在這一現象,泡泡經常伴隨著新科技或創新,更容易被越吹越大。很顯然的,要達到完全理性的「效率市場」,在應用實務上與純理論仍是有些差距,甚至是難以達到契合的。最大的因素還是關係到「人性」,複雜、且那難以觀測的心理。

要成為一位「理性」投資者,需要能忽略市場的情緒,這是對心智而言,如此艱鉅的工作,根據《快思慢想》的內容的提到,任何決策與判斷都很容易被直觀的「系統一」所引導,也許並非自己所願,人總是傾向為自己的行為做辯解、跟隨直覺與感覺,卻不曾意識到以處於自動駕駛的自己,並無法隨時都發揮「理性」的做決策,而這方面電腦就比人腦厲害許多。最頂尖的股市大神巴菲特,他最獨一無二的特色就是能完全忽視市場的情緒,掌握盡可能最多的大小資訊,且做出自己認為正確的推斷,並相信自己的判斷,在訊息洪流中、混亂的市場中,能做到這件事就已經非常厲害了。

巴菲特在 2023 年的波克夏公開信中提到:「股票會不時地以愚蠢的價格交易,可能是高也可能是低,有效市場只存在於教科書中。」這番話也無疑給只是教導效率市場至上的教科書,蒙上一層更看不清的迷霧。

若以我自己而言,也會傾向認為效率市場是極為困難,甚至不可能達成的,從自家的長輩討論股票的情況就讓我很有共感,多數一般並無理論或研究基底的投資者,並不會那麼全面的考慮風險或價值,也沒那麼多時間去研究,更多的是察看報章雜誌或財經節目的跟風與話題性作為選股策略,憑藉直覺與自己編寫的故事做為信心,確實是由「系統一」運作著來進行決策,試想理性能尚存多少?

這本書提供給我最珍貴的是作者彙整那些跨領域學者的研究,敘說財務史的脈絡,這些種種的對立問題與學者的爭辯,也讓我想到,理論與實務之間真的有那麼一段距離,人確實還是所有學科與領域中,研究起來最不穩定的因素,任何有接觸到「人」的領域皆有類似的狀況,不過這正也是研究這些事物有趣的地方吧~

raw-image


閱起|書評|寫作

IG:readit_tw

追蹤IG帳號、追蹤閱起方格子

不錯過新文章通知!












avatar-img
29會員
22內容數
沖杯咖啡、沏杯茶,一起閱起一本好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書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米蘭昆德拉 書籍摘要 故事背景以蘇聯軍隊進佔、捷克知識分子大量逃亡歐洲海外為背景,同時描寫主要的兩對男女,四人彼此經歷多個「偶然」相識或有所關聯,交織並構造出以不同視角為主的故事,在愛、背叛、情慾、政治、人生之間,每個主體皆共存著複雜、真實卻矛盾的情感......
簡單來說,就是一本圍繞在想要破除過去的飲食迷思,並推廣天然飲食的書籍。 作者是一位瑞典的醫生與醫學專家,他親身接觸了很多病人,然後也從這些病人、各種醫學研究中發現了一些端倪,他主張人類應該使用的飲食是那些最天然的食物,原型食物,而不是像是以往長期價值
書名: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 作者:褚士瑩 書籍摘要 此書作者是一位NGO國際工作者,憧憬著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他,遇到了一個無法回答的難題,「為什麼要和平?和平真的有比較好嗎?」答不出答案的他,也下定了決心,必須找到自己答案,而開始這趟到法國上哲學課的旅程。 他找到了一位法國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
憂鬱,一種情緒與心理狀態,指一個人呈現哀傷、心情低落的狀況,絕望與沮喪為其特色。這是人類正常的情緒之一,但是強烈而長久持續的憂鬱情緒,可能是精神疾病造成。 先來看看近期台灣衛福部統計的資料。 抗憂鬱劑的使用人數不斷上升,憂鬱的情緒、症狀,不斷滲透進每一個人的血液,戰況越演越烈⋯⋯
工業革命後,我們的步伐經由累積財富、提升生產效率、利用一切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而走到今日。 工業革命造福的是全體人類,還是少數握有「權力」之人,我們心知肚明。 從上一篇的集體錯覺,我們進一步的延伸探討目前存在於大部分國家中,整個體系下的資本結構,是如何建構起來的,以及探討我們與體系的關係。
你會用哪一個標準,來衡量自己的人生「是否成功」? A: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才華,把自己在乎的事情做到最好,B:擁有豪宅、跑車、聞名遐邇? 順道一問,你認為別人傾向選擇哪一個? 若你選擇A,但卻同時認為大多數人會選擇B,你可能就中了「集體錯覺」……
書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米蘭昆德拉 書籍摘要 故事背景以蘇聯軍隊進佔、捷克知識分子大量逃亡歐洲海外為背景,同時描寫主要的兩對男女,四人彼此經歷多個「偶然」相識或有所關聯,交織並構造出以不同視角為主的故事,在愛、背叛、情慾、政治、人生之間,每個主體皆共存著複雜、真實卻矛盾的情感......
簡單來說,就是一本圍繞在想要破除過去的飲食迷思,並推廣天然飲食的書籍。 作者是一位瑞典的醫生與醫學專家,他親身接觸了很多病人,然後也從這些病人、各種醫學研究中發現了一些端倪,他主張人類應該使用的飲食是那些最天然的食物,原型食物,而不是像是以往長期價值
書名: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 作者:褚士瑩 書籍摘要 此書作者是一位NGO國際工作者,憧憬著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他,遇到了一個無法回答的難題,「為什麼要和平?和平真的有比較好嗎?」答不出答案的他,也下定了決心,必須找到自己答案,而開始這趟到法國上哲學課的旅程。 他找到了一位法國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
憂鬱,一種情緒與心理狀態,指一個人呈現哀傷、心情低落的狀況,絕望與沮喪為其特色。這是人類正常的情緒之一,但是強烈而長久持續的憂鬱情緒,可能是精神疾病造成。 先來看看近期台灣衛福部統計的資料。 抗憂鬱劑的使用人數不斷上升,憂鬱的情緒、症狀,不斷滲透進每一個人的血液,戰況越演越烈⋯⋯
工業革命後,我們的步伐經由累積財富、提升生產效率、利用一切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而走到今日。 工業革命造福的是全體人類,還是少數握有「權力」之人,我們心知肚明。 從上一篇的集體錯覺,我們進一步的延伸探討目前存在於大部分國家中,整個體系下的資本結構,是如何建構起來的,以及探討我們與體系的關係。
你會用哪一個標準,來衡量自己的人生「是否成功」? A: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才華,把自己在乎的事情做到最好,B:擁有豪宅、跑車、聞名遐邇? 順道一問,你認為別人傾向選擇哪一個? 若你選擇A,但卻同時認為大多數人會選擇B,你可能就中了「集體錯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股市中有一個有趣的名言「人性讓股市歷史不斷重演」。科技不斷的進步,人性總是如此。經濟學會有那麼多學派,是因為都是以人的行為都是出於理性的前提來提出。但其實人產生的很多行為都是基於各種複雜的原因而產生,這時經濟學就跟心理學結合,變成行為經濟學。
Thumbnail
本文探討指數投資的異例,以及投資者對主動投資的矛盾心理。透過分析日經指數及波克夏海瑟威等情況,討論了要求完美投資方法的投資人所面臨的心理障礙。
Thumbnail
本文探討每個人看待世界的侷限性,尤其是如何通過編織故事來填補未知的空白。我們的解釋受限於心理模式,常常忽視真實的複雜性,特別是在金融市場中。通過心理學角度分析,本文強調信心過剩和錯誤決策之間的關聯,並試圖揭示人類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求安慰。這樣的侷限性無形中促進了金融泡沫的形成。
Thumbnail
近日台灣的股市在台積電的帶領之下屢創新高,網路上不斷的討論某一檔股票的合理價格應該是多少?股票的價格是如何決定的呢?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詳細探討了股票價格如何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投資市場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市場是否真的需要專業知識?從巴菲特的批評到猴子射飛鏢實驗,作者探索了投資的真諦。結論是,成功的投資不僅在於運氣,更在於順應市場、保持謙虛和洞察力。
Thumbnail
只要是人性運作的市場,就一定有大跌的風險,決定股市獲利成效的要件之一,不是在上漲時擁有多少帳面獲利,而是下跌時能保有多少獲利,或是保有多少資金可以在機會來臨時撿便宜,唯一方法就是必須保持理性,不要被各種熱絡的新聞或市場氣氛影響
Thumbnail
傳統的經濟學設定人類的決策是「理性」的,但傳統經濟學無法解釋人類的很多行為,進而有學者把「心理學」融合進經濟學,就構成行為經濟學的主軸,也是了解人類實際行為的一門學科
Thumbnail
指數化投資教父約翰‧柏格所說,「整體的事實非常簡單。金融市場的總報酬,減去中介成本,等於實際交付給投資者的淨報酬。」被動投資人其實只需把整個市場的股票都買下來就好了,肯定會獲得整體市場的平均回報。然而,既然指數就代表市場,那就把指數買下來就好了,再簡單不過。
Thumbnail
人腦畢竟不是機器,情緒也經常干擾大腦的運作,有時候連自己都不一定能理解自身的情緒如何運作,更無法理解所有人集合而成的市場情緒變化,當投資人受市場情緒影響而做愚蠢的決定,代價都非常昂貴,而市場的極度樂觀與繁榮,有部分原因就來自於多數人都犯錯,所以股市名言是眾人貪婪時應該要恐懼。
Thumbnail
在股市中有一個有趣的名言「人性讓股市歷史不斷重演」。科技不斷的進步,人性總是如此。經濟學會有那麼多學派,是因為都是以人的行為都是出於理性的前提來提出。但其實人產生的很多行為都是基於各種複雜的原因而產生,這時經濟學就跟心理學結合,變成行為經濟學。
Thumbnail
本文探討指數投資的異例,以及投資者對主動投資的矛盾心理。透過分析日經指數及波克夏海瑟威等情況,討論了要求完美投資方法的投資人所面臨的心理障礙。
Thumbnail
本文探討每個人看待世界的侷限性,尤其是如何通過編織故事來填補未知的空白。我們的解釋受限於心理模式,常常忽視真實的複雜性,特別是在金融市場中。通過心理學角度分析,本文強調信心過剩和錯誤決策之間的關聯,並試圖揭示人類如何在不確定的世界中尋求安慰。這樣的侷限性無形中促進了金融泡沫的形成。
Thumbnail
近日台灣的股市在台積電的帶領之下屢創新高,網路上不斷的討論某一檔股票的合理價格應該是多少?股票的價格是如何決定的呢?在《洞悉價格背後的心理戰(Priceless: The Myth of Fair Value)》一書中,作者William Poundstone詳細探討了股票價格如何受到心理因素的影響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投資市場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市場是否真的需要專業知識?從巴菲特的批評到猴子射飛鏢實驗,作者探索了投資的真諦。結論是,成功的投資不僅在於運氣,更在於順應市場、保持謙虛和洞察力。
Thumbnail
只要是人性運作的市場,就一定有大跌的風險,決定股市獲利成效的要件之一,不是在上漲時擁有多少帳面獲利,而是下跌時能保有多少獲利,或是保有多少資金可以在機會來臨時撿便宜,唯一方法就是必須保持理性,不要被各種熱絡的新聞或市場氣氛影響
Thumbnail
傳統的經濟學設定人類的決策是「理性」的,但傳統經濟學無法解釋人類的很多行為,進而有學者把「心理學」融合進經濟學,就構成行為經濟學的主軸,也是了解人類實際行為的一門學科
Thumbnail
指數化投資教父約翰‧柏格所說,「整體的事實非常簡單。金融市場的總報酬,減去中介成本,等於實際交付給投資者的淨報酬。」被動投資人其實只需把整個市場的股票都買下來就好了,肯定會獲得整體市場的平均回報。然而,既然指數就代表市場,那就把指數買下來就好了,再簡單不過。
Thumbnail
人腦畢竟不是機器,情緒也經常干擾大腦的運作,有時候連自己都不一定能理解自身的情緒如何運作,更無法理解所有人集合而成的市場情緒變化,當投資人受市場情緒影響而做愚蠢的決定,代價都非常昂貴,而市場的極度樂觀與繁榮,有部分原因就來自於多數人都犯錯,所以股市名言是眾人貪婪時應該要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