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atar-img

閱讀茶屋

18公開內容

沖杯咖啡、沏杯茶,一起閱起一本好書。

全部內容
免費與付費
最新發佈優先
avatar-avatar
仰婷
發佈於閱讀茶屋
小說中貫穿對宿命的無力感,即使重來一遍,也不會選擇其他方式再活一遍。讀時很輕鬆,餘韻卻很沉重。這世代以競爭、功利主義為標竿,背頭藏有多少親手捏碎的骨肉與人性。高壓的就業環境,像慢性中毒般,被侵蝕、然後腐爛。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仰婷
發佈於閱讀茶屋
John Berger是一位藝評家,他的藝術生涯起自於畫家,而真正讓他開始被大眾看見的作品為《觀看的方式》這部藝評作品,閒談則是他逝前出版的最後一本散文集。
Thumbnail
5/5閒談:約翰.伯格的語言筆記
avatar-avatar
仰婷
發佈於閱讀茶屋
國家為什麼會失敗? 有人稱這本書為《國敗論》,用來反襯亞當斯密著名的《國富論》,專注於談論的主軸在於為何國與國之間存在著諸多的不平等,有些過去繁榮的國家如今人民困苦、經濟萎縮,而過去並不富足、或是該稱一無所有的蠻荒之地,卻能夠躍升為世界列強,本書開門見山的告訴所有讀者:制度是一切的根源。
Thumbnail
5/5國家為何會失敗
avatar-avatar
仰婷
發佈於閱讀茶屋
在權力之外,你找不到現實,摸不到真實。 一切可以是一位從未露面的老大哥主持正義,他的正義屬於他的價值,你的價值也屬於他的價值,而你根本沒有意識到已經發生。
Thumbnail
5/5一九八四
avatar-avatar
仰婷
發佈於閱讀茶屋
二十一世紀的社會,有幾個獨有的特色。 科技的發展帶來資訊的爆炸,人們越來越無法處理龐大資訊,也難以分辨資訊;網路的興盛,讓民眾獲取知識的路徑變短,更容易能夠接觸任何領域的知識,只要連線上網,就能成為百科全書。 不過問題是,我們難以分辨知識的正確性,何為知識,何為事實。
Thumbnail
5/5另類事實
avatar-avatar
仰婷
發佈於閱讀茶屋
十七世紀,地球上多了一批天才,他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所謂博學家就是形容這樣的人,他們究竟是不是人類?至少能篤定他們是不斷超越人類極限的一群瘋狂知識份子。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仰婷
發佈於閱讀茶屋
我發覺到近幾年,大家對於「反社會人格」一詞的認知,逐漸有所改變。 大概在我國小、國中的時期,一講到反社會人格,就會聯想到犯罪、不法分子等等的負面想像。 但仔細想一想,反社會人格其實在資本經濟體制裡面,超級吃香的耶?
Thumbnail
彼得潘-avatar-img
2023/12/06
5
19世紀英國引進蒸汽機進行工業革命 有一批紡織工人為抵制機器取代了工作 發起暴動破壞紡織機器 其中有一工人名:盧德 內德最為激烈 因此以其名做為反社會人格代表 稱:盧德族。
5
仰婷-avatar-img
發文者
2023/12/07
1
彼得潘 我也認同~工會談判破局後,衍生的行動也確實很大可能會造成社會上的不便利、負面影響,這看起來就相當具有自私的意圖與「反社會」的行為。而換一個立場,以勞方視角去看待,也是再尋求一個資方合理支付應有價值的薪資,開頭也許是自利的,而去做的社會推動之一,但確實帶來不同層面的社會改革與議題關注,動機起初也許同樣是自利,但顯現出來影響也有正向促進社會思考關鍵問題的一面,端看不同立場就差好多~😄😄
1
avatar-avatar
仰婷
發佈於閱讀茶屋
「只要一直往好的地方想,一切都會變好的。」 資訊串流的迅速與龐大,我們被淹沒在複雜且充滿美好意象的世界裡,充斥著只要相信自己能做到,就一定能成功的金句名言。 這種話,單獨來看就顯得荒唐,但只要放在不同脈絡裡,卻又能引起一定的關注與認同......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仰婷
發佈於閱讀茶屋
小時候做了錯事以後,會被要求道歉、寫悔過書,以各種形式來證明自己曾犯了錯,且確認已經理解自身行為給人帶來困擾與影響,教育在形式上做的很體面,一封能令人聲淚俱下的模範悔過書,能夠打動教師、父母,卻僅僅停留於此......。 在教育「反省」的過程中,教導被動的反省成了反省的最大一個阻礙。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仰婷
發佈於閱讀茶屋
瞧見書封上,松浦彌太郎被冠上「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此一封號,搭上「坦承、親切、微笑,是我的目標」,腦海中自然地顯現出,很祥和溫柔的文學作家這個印象。 沒想到讀了幾章之後,卻完全打破了當初的想像,這個人的血液徹徹底底的留著叛逆基因呀! 作者在寫這本書時,年
Thumbnail
3
我也想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偶爾還是會被既有的想法框置住,對人我總全力付出關懷與情感,但對方並不一定這麼認為,我偶爾也會懷疑人生,我要怎麼修正自己!我想我或許也能透過這本書裡找到答案!
3
仰婷-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9/03
3
Clear Day 亮亮 這麼聽來,請您一定要閱讀這本書!希望您能從這之中找到一些想法,也很歡迎有空的話,閱讀後再來留言區這邊坐坐,分享您的心得。我也很常懷疑人生~太謹慎或太脆弱導致我很常迷惘。這本書其實已經是我好幾年前買的,已經看好幾次,近期重看後的心得,每段茫然或徬徨時看都有不同的體悟呢!^^
3
avatar-avatar
仰婷
發佈於閱讀茶屋
以大屠殺、校園槍擊案、隨機殺人案,當作每章的故事主軸,對每個案件的主角與生長環境、精神與心理狀態等作不同面向的頗析,我很喜歡作者利用清楚生動的描述、具有藝術與文學性的寫作風格,來進行社會議題的探討。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仰婷
發佈於閱讀茶屋
財務學家貫徹以「理性」作為理論基礎,股票的價格即包含了所有的一切資訊,以形成「效率市場」,可以試想市場的一切都是理性判斷所得的均衡結果,而這個「理性」一直指來都是財務學界的主流想法,也讓財務學界一度相信財務的研究已到盡頭。 由心理學衍生出的行為機濟學,讓財務學的貫徹的理論基底,逐漸產生實質性的變化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仰婷
發佈於閱讀茶屋
書名: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作者:米蘭昆德拉 書籍摘要 故事背景以蘇聯軍隊進佔、捷克知識分子大量逃亡歐洲海外為背景,同時描寫主要的兩對男女,四人彼此經歷多個「偶然」相識或有所關聯,交織並構造出以不同視角為主的故事,在愛、背叛、情慾、政治、人生之間,每個主體皆共存著複雜、真實卻矛盾的情感......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仰婷
發佈於閱讀茶屋
簡單來說,就是一本圍繞在想要破除過去的飲食迷思,並推廣天然飲食的書籍。 作者是一位瑞典的醫生與醫學專家,他親身接觸了很多病人,然後也從這些病人、各種醫學研究中發現了一些端倪,他主張人類應該使用的飲食是那些最天然的食物,原型食物,而不是像是以往長期價值
Thumbnail
avatar-avatar
仰婷
發佈於閱讀茶屋
書名:我為什麼去法國上哲學課? 作者:褚士瑩 書籍摘要 此書作者是一位NGO國際工作者,憧憬著讓世界變得更好的他,遇到了一個無法回答的難題,「為什麼要和平?和平真的有比較好嗎?」答不出答案的他,也下定了決心,必須找到自己答案,而開始這趟到法國上哲學課的旅程。 他找到了一位法國哲學老師奧斯卡.柏尼菲,
Thumbnail
您閱讀的書籍都好有趣!想知道平常都是如何選輸的呢?
1
仰婷-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9/03
1
Renee Wu 您好!感謝您的喜歡~ 我選書通常是比較直覺式選書的,看書名或是題材有興趣的都有可能會是讀物,或是之前讀過的書當中,作者有提過的其他補充書籍,有興趣我也會找出來看。購書管道除非特定尋找,通常我比較少連鎖書店購書,更多的是在獨立書店或二手書店逛逛時入手的,獨立書店會有老闆的選書癖好與風格,雖然不一定是大型書店暢銷書,甚至很冷門,但其中有些非主流的觀點與視角都挺獨特的,或許就是您所說的選書有趣的原因~~以上分享給您!
1
avatar-avatar
仰婷
發佈於閱讀茶屋
憂鬱,一種情緒與心理狀態,指一個人呈現哀傷、心情低落的狀況,絕望與沮喪為其特色。這是人類正常的情緒之一,但是強烈而長久持續的憂鬱情緒,可能是精神疾病造成。 先來看看近期台灣衛福部統計的資料。 抗憂鬱劑的使用人數不斷上升,憂鬱的情緒、症狀,不斷滲透進每一個人的血液,戰況越演越烈⋯⋯
Thumbnail
我最欣賞Anna Lembke的平衡論(Homeostasis),這現象不只在大腦,以前有提過:Peltzman Effect----經濟學家稱Risk Homeostasis,它意味在社會上,風險(Risk)只是轉移了,並不是降低或消失。而更早相似概念在熱力學(Thermodynamics)中德國科學家提出Clausius theorem(1851)首次明確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後來開創出Entropy概念(1855)。意即:孤立系統自發地朝著熱力學平衡方向演化。道理很簡單卻分常深沉。你弄來更多A,過程中同時得產生同等-A。而這概念在東方更早就有,一如道德經所云: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傾,音聲相和,音聲相和,前後相隨。另外西漢的新語在無為第四卷: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熾,兵馬益設而敵人逾多。人類有認知以來,萬物即產生相對概念,對此,而老子也提出明確解方: 將欲歙之,必故張之;將欲弱之,必故強之;將欲廢之,必故興之;將欲取之,必故與之。我們無法單純只想追求效率,簡單,快樂。經濟學鐵律: Everything has a price。
4
仰婷-avatar-img
發文者
2023/05/15
北科大-林益辰 感謝分享~非常讓人驚艷的回覆!😄😄學到很多~
avatar-avatar
仰婷
發佈於閱讀茶屋
工業革命後,我們的步伐經由累積財富、提升生產效率、利用一切資源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而走到今日。 工業革命造福的是全體人類,還是少數握有「權力」之人,我們心知肚明。 從上一篇的集體錯覺,我們進一步的延伸探討目前存在於大部分國家中,整個體系下的資本結構,是如何建構起來的,以及探討我們與體系的關係。
Thumbnail
Actively open-minded, analytical thinking(critical thinking)在AI時代更顯重要,WEF列為未來五年最重要能力,這些soft skills 比專業技術能力更重要,作用就是對治盲從與集體錯覺,找到自我價值(Peter Drucker: Managing oneself). 比諸天資聰穎的人,我們社會更希望open-minded 及思考正確的人能夠在上位負責決策,而非一昧崇拜所謂民主價值(集體錯覺)。
2
avatar-avatar
仰婷
發佈於閱讀茶屋
你會用哪一個標準,來衡量自己的人生「是否成功」? A:根據自己的興趣與才華,把自己在乎的事情做到最好,B:擁有豪宅、跑車、聞名遐邇? 順道一問,你認為別人傾向選擇哪一個? 若你選擇A,但卻同時認為大多數人會選擇B,你可能就中了「集體錯覺」……
Thumbnail
Hey小編-avatar-img
2023/05/05
1
介紹的詳細,有種想看這本書的衝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