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力及覺察隨筆 | 聆聽與提問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昨天和朋友聊天,詢問她我最近遇到的難題,想聽聽她的建議,她聽完我的問題,沒有直接回答我,反而問我遇到難題的心情是什麼,我愣了一下,開始思索事情的細節及心情轉折,然後慢慢說出來,我一邊說一邊想,不知不覺把混亂的心緒,透過表達慢慢梳理開,最後竟然找到了答案。我驚訝的看著朋友,只見她笑著說,她只問了我一個問題,我就自己找到答案。

原來,聆聽與提問如此重要,與人交談時,單憑一兩句話很難了解對方背後的想法和心情,好比說若有朋友找我吐苦水,在我回應之前,我應該先想想:她只是單純抒發心情?還是想從我這尋求建議?這些問題我能透過詢問以及聆聽她進一步說出來的話語,慢慢摸索出她真正的想法與需求,我才能站在與她一樣的角度去思考事情,如此一來,我的回應就有可能接近她想聽到的答案。

下次與人交談時,別急著回應,試著好好聆聽和提問吧!

raw-image



avatar-img
40會員
16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lair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假日早晨只要好天氣,我都會去爬山,一部分鍛鍊體力,一部分也是沈澱心情與練習專注力的好機會。
最近和同事分享,我吃飽飯後會去爬樓梯運動一下的事,他們聽到我爬樓梯的樓層和花費的時間,紛紛露出驚訝的表情,開玩笑地說要幫我報名登高比賽。
最近在做專注力及覺察練習,今天是第25天。雖然今天要專注的項目沒有吃飯,但經過三週的練習,已經可以放下手機,好好吃飯。
休假一天和小外甥一起玩
又過了一個月,持續運動60天了,這段期間不論是運動時間還是強度,都有逐漸增加。
開始爬山後,總覺得自己爬坡沒多久就容易喘,呼吸不順暢,查了一下相關的知識,才知道要維持穩定的速度與步伐大小,慢慢地往上爬
假日早晨只要好天氣,我都會去爬山,一部分鍛鍊體力,一部分也是沈澱心情與練習專注力的好機會。
最近和同事分享,我吃飽飯後會去爬樓梯運動一下的事,他們聽到我爬樓梯的樓層和花費的時間,紛紛露出驚訝的表情,開玩笑地說要幫我報名登高比賽。
最近在做專注力及覺察練習,今天是第25天。雖然今天要專注的項目沒有吃飯,但經過三週的練習,已經可以放下手機,好好吃飯。
休假一天和小外甥一起玩
又過了一個月,持續運動60天了,這段期間不論是運動時間還是強度,都有逐漸增加。
開始爬山後,總覺得自己爬坡沒多久就容易喘,呼吸不順暢,查了一下相關的知識,才知道要維持穩定的速度與步伐大小,慢慢地往上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善意溝通 早上帶冰山溝通課程時,學習者T分享 自己過去在提問的時候曾經太「套路」、 或是會對訴說者「太追問」,最後對方就不說了。 這也是我剛開始在練習對話時犯過的錯誤 常常不覺察地把對方的議題攬到身上 或因急著想陪對方釐清,不自覺地就變得壓迫 當傾聽者過於求好心切, 反而容易讓對方
之前在練習時,朋友第一個問題常常問我:陪談是甚麼?聊天嗎? 陪談雖然也是互動性的談話,但具有方向性、目標性,不是一般的聊天,透過提問導引對方在敘事過程中聚焦在主軸上完整表達想法及感受。在表達個過程中一方面也在經歷著重整思路、調動記憶、辨別認知與覺受、釋放情緒、重新理解自己。
Thumbnail
第一天,問「等等,你說什麼?」 是一個充滿啟發性的提問,鼓勵我們放慢腳步、仔細傾聽,並以好奇心來了解對方的真正意圖。根據這個問題的核心思想,可以延伸出以下適合探討的議題,並且透過提問提醒自己慢下來,問問自己是否已經"理解"對方想表達的意思,邀請對方再一次說明。 從「等等,你說什麼?」談提
Thumbnail
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 當我們向他人傾訴煩惱或分享困境時,對方立即就開始給出各種建議和解決方案。 雖然他們的出發點是好意,但有時候,我們真正需要的其實只是理解和傾聽,而不是急於得到解決問題的建議。
我發現一個問題想問你,雖然我已經大概知道原由。不過能透過這個問題,與你有一番對話,也是我非常樂意之至的事情,不是嗎? 說吧,什麼問題? 我發現有時候我會有很強的意願想要與你對話,有時候又慵懶地不想不想的?為什麼會這樣? 你先說說你已經大概知道的原由,我再加入討論、分享我的看見,如果
最近因為好奇為何有人總在聽完解說後立即回答「好的,我知道了!」但事後提交的結果卻相去甚遠,以及看起來很善於提問,但總問些根本不在邊上的事情,所以稍微抱怨了一下。 她第一句話就反問「問什麼問題?」,才剛接著要解釋來龍去脈就直接將我的話打斷,開始說她最近生活上的一些新發現,我緩下來、靜靜的聽。 接著..
很多時候在相處上出問題是因為每當溝通時心中早有一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於是就不再聽下去了。 人所呈現表達的,並不一定代表實際上想說的話,這點無論在言語、肢體或文字溝通上皆適用,只跳過過程看結論、用表面摘要意思去解讀一個人的話,會遺漏掉很多真正重要的、說不定是我們真正尋求的關鍵訊息。
Thumbnail
表示你可能問到對方很講究的地方,但卻從來沒人發現,通常對方會驚訝後笑一笑就開心的回答你,這時對方會有種遇到知音的感覺,但也要看你接下來的回應,是否是真的想了解。 當對方開心談論講究地方時,要記得對方才是主角不要搶話,除了專心傾聽也要適時回應讚嘆一下。 讓對方感覺到你真的理解他,甚至是和他站在
Thumbnail
比如對方身上有個特點很明顯,那表示有高機率被問過很多次,如果你一開口就問了就容易被對方貼標籤「又被問這個了真煩」落入跟別人一樣的歸類,與你對話就會開始失去興致。 大家都會問的問題,要等對方話夾子開了才能問,聊到對方希望你多了解我時,就可以問這類問題。 真實的交流不是想著盡快提出問題,然後等待
Thumbnail
你應該有被人劈頭就問些毫無頭緒的問題經驗,這些問題是不是讓你心裡覺得「不知道對方想幹嗎?」 當你不知道對方意圖時,你也不會說真話,同理你問對方問題時,對方也是這樣想,有人甚至還以為你是不是「把我當傻瓜?」而生氣,先講出你的想法,再問對方問題才有機會聽到真話。 聊天是一種深度的相互理解,進而連
Thumbnail
#善意溝通 早上帶冰山溝通課程時,學習者T分享 自己過去在提問的時候曾經太「套路」、 或是會對訴說者「太追問」,最後對方就不說了。 這也是我剛開始在練習對話時犯過的錯誤 常常不覺察地把對方的議題攬到身上 或因急著想陪對方釐清,不自覺地就變得壓迫 當傾聽者過於求好心切, 反而容易讓對方
之前在練習時,朋友第一個問題常常問我:陪談是甚麼?聊天嗎? 陪談雖然也是互動性的談話,但具有方向性、目標性,不是一般的聊天,透過提問導引對方在敘事過程中聚焦在主軸上完整表達想法及感受。在表達個過程中一方面也在經歷著重整思路、調動記憶、辨別認知與覺受、釋放情緒、重新理解自己。
Thumbnail
第一天,問「等等,你說什麼?」 是一個充滿啟發性的提問,鼓勵我們放慢腳步、仔細傾聽,並以好奇心來了解對方的真正意圖。根據這個問題的核心思想,可以延伸出以下適合探討的議題,並且透過提問提醒自己慢下來,問問自己是否已經"理解"對方想表達的意思,邀請對方再一次說明。 從「等等,你說什麼?」談提
Thumbnail
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常常會遇到這樣一種情況: 當我們向他人傾訴煩惱或分享困境時,對方立即就開始給出各種建議和解決方案。 雖然他們的出發點是好意,但有時候,我們真正需要的其實只是理解和傾聽,而不是急於得到解決問題的建議。
我發現一個問題想問你,雖然我已經大概知道原由。不過能透過這個問題,與你有一番對話,也是我非常樂意之至的事情,不是嗎? 說吧,什麼問題? 我發現有時候我會有很強的意願想要與你對話,有時候又慵懶地不想不想的?為什麼會這樣? 你先說說你已經大概知道的原由,我再加入討論、分享我的看見,如果
最近因為好奇為何有人總在聽完解說後立即回答「好的,我知道了!」但事後提交的結果卻相去甚遠,以及看起來很善於提問,但總問些根本不在邊上的事情,所以稍微抱怨了一下。 她第一句話就反問「問什麼問題?」,才剛接著要解釋來龍去脈就直接將我的話打斷,開始說她最近生活上的一些新發現,我緩下來、靜靜的聽。 接著..
很多時候在相處上出問題是因為每當溝通時心中早有一句「我知道你想說什麼」,於是就不再聽下去了。 人所呈現表達的,並不一定代表實際上想說的話,這點無論在言語、肢體或文字溝通上皆適用,只跳過過程看結論、用表面摘要意思去解讀一個人的話,會遺漏掉很多真正重要的、說不定是我們真正尋求的關鍵訊息。
Thumbnail
表示你可能問到對方很講究的地方,但卻從來沒人發現,通常對方會驚訝後笑一笑就開心的回答你,這時對方會有種遇到知音的感覺,但也要看你接下來的回應,是否是真的想了解。 當對方開心談論講究地方時,要記得對方才是主角不要搶話,除了專心傾聽也要適時回應讚嘆一下。 讓對方感覺到你真的理解他,甚至是和他站在
Thumbnail
比如對方身上有個特點很明顯,那表示有高機率被問過很多次,如果你一開口就問了就容易被對方貼標籤「又被問這個了真煩」落入跟別人一樣的歸類,與你對話就會開始失去興致。 大家都會問的問題,要等對方話夾子開了才能問,聊到對方希望你多了解我時,就可以問這類問題。 真實的交流不是想著盡快提出問題,然後等待
Thumbnail
你應該有被人劈頭就問些毫無頭緒的問題經驗,這些問題是不是讓你心裡覺得「不知道對方想幹嗎?」 當你不知道對方意圖時,你也不會說真話,同理你問對方問題時,對方也是這樣想,有人甚至還以為你是不是「把我當傻瓜?」而生氣,先講出你的想法,再問對方問題才有機會聽到真話。 聊天是一種深度的相互理解,進而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