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你被排擠了?」的內容分析與心理應對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raw-image

#你曾被排擠嗎?

春嬌近一個月來心裡悶悶的,她不知道自己怎了,缺乏工作動力。

春嬌發現同事很少找她說話,就算加入話題討論也不被回應。在某次大型活動時,春嬌突然被承辦同事斥責:「怎麼這個也不懂?」,口氣很差,命令她趕快補做,春嬌不懂,開會沒找她,分工也不講清楚,怎麼事後譴責呢?春嬌後來才知道辦公室有LINE秘密群組,資訊都在那共享,但沒有人告訴她。

春嬌此時才知道自己被孤立,但百思不得其解,明明上個月大家都好好的,是她做錯了什麼嗎?她試著討好同事,但沒有反應,她轉頭看他們時也立刻轉移視線。春嬌回座位默默做自己的事,中午自己吃飯,她原本也不是愛社交的人,但除了公事公辦都沒人跟她說話,讓她感到被刻意排斥而悶悶不樂,兩週後她失眠了而且不想去上班。

#如何辨識「你被排擠了」

「排擠」是通俗用語,是在社交關係上被拒絕、被嘲諷、故意無視(冷暴力的一種),讓個人與群體之間產生隔閡及孤立感。對個人而言也許沒有實際傷害,然人類是社會動物,在互動上被拒絕、當空氣,長久下來就會有心理甚至生理上的健康問題。

人際相處如果合不來,不要深交就好,然而排擠是一種帶有情緒的報復,是不敢直接表現對你的厭惡而採取的被動式攻擊,有主事者領導,拉攏其他人跟他一起孤立當事人。不像霸凌那麼明顯,排擠都是私下作為,表面還跟你假裝客氣,因此被排擠者很難覺察發生什麼事,不過人的情緒是流動的,被排斥感會擴散開,讓人覺得鬱悶、缺乏動力,當你覺得怪異時,可檢視所處情境是否有以下兩種現象:

1.你覺得「被忽視、被忽略」

明明在同一空間,卻把你當空氣,不交談、不回應,不讓你參與,不讓你知道共有資訊。

2.說溜嘴的不友善

對方表面客氣,但會有好幾次不明原因的不悅、不耐煩、嫌棄表情(說溜嘴現象),態度明顯不一致。

上述頻率若讓你有感,就可能被排擠了。

#為何要確認是不是被排擠

如同春嬌的故事,排擠是無形的,可是排斥一個人便是傳染否定感給他,當事人不曉得發生什麼事,但明顯是局外人,無意識情緒低落,常感鬱悶動彈不得。最後一刻才知道自己被排擠了,然對此現象不解也不得其門而入,又無意識地討好、卑躬屈膝,甚至自我懷疑。排擠有無形的殺傷力,知道自己被討厭、沒有被需要,但不明白怎麼回事,這類無助會讓人提不起勁,最後想逃離那裡。不只是職場,學校情境也會如此。

#排擠一定有源由,只是不一定跟你有關

「媽媽,我在學校被排擠了,嗚嗚嗚…」
「孩子,那是不是你在學校做了什麼不對的事,人家才這麼做的呢?」
「???」

以上是常見但絕對錯誤的回應。

被排擠或被討厭是有相應的事件與因果沒錯,不過,要切記不一定跟當事人有關,更多來自主事者自我中心認定,帶有情緒的以偏蓋全,例如他覺得這不公平、合作時他不愉快、自以為是的倫理,但又不敢直言,於是私下抱怨,並散佈對當事人不利的片段,以為當事人應該知錯改善,促使其他人有錯誤印象而共同排擠。

主事者不溝通,他認定就算,一樣會有排擠。所以被排擠不一定是自己的問題,不要太快檢討自己。

#解方:心理建設

面對排擠,網路上有很多做法,而以下要提的是「心理建設」。

人在不明所以時特別脆弱,為了趕快找回定位,很容易委屈自己順從團體,陷入負向循環,結果自信更低。心理建設的意義在於:看清局勢、站穩立場,才知道自己還有什麼選擇,再決定要怎麼做。

1.自我覺察

如果常有感被團體忽視、不友善,加上不明所以低靡不振,就可對照上述現象盡早辨識自己怎麼了,才不會一直被困住,掉入負面循環的深淵。

2.找出主事者是誰

試著分析誰是主事者,他所作所為又是為了什麼?哪種利益?合理嗎?

如果真是自己問題,那可以改變態度或做法;如果不是自己問題,也能安定心理,那只是主事者自己過不去的個人陰影。重點在於跳脫「是不是自己做錯什麼?」的束縛。

如何找主事者?觀察誰最常抱怨你、態度丕變、惡意蓄意找麻煩、玩笑似說溜嘴地貶損/諷刺你。

3.尋問第三者觀點

不會全部人都討厭你、排擠你,找看看還有誰在團體外,尋問他的觀點。不是尋求他的支持,而是從他的回饋裡進一步確認事實,沒錯,真的有人在排擠你。可以問問第三者收集線索,裡猜想被排擠的可能原因。

如何尋問第三者?可先用網路文字(Mail、LINE)詢問,如果第三者是支持你的,那更好了。

4.抓好定位,實際行動保護自己

知道發生什麼事,不是自己的問題,心安定下來,才有空間懂得整理「自己還有什麼選擇,再決定要怎麼做」,可以溝通、可以對抗、可以逃避,也可以獨善其身,資訊夠清楚自然會有最適自己的行動方針。

如果還想不到,就找局外人討論,找出盲點, 一定會有辦法的。

如果是小學生面對不友善的班級環境,轉班轉校也可以,保護自己才是優先。


記得,被排擠不一定是自己的問題,不要太快檢討自己。


avatar-img
314會員
219內容數
亞斯伯格(AS)、過動特質(ADHD)及邊緣性人格(BP)整理專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近幾個月新北市幼兒園有餵藥案、體罰案底下是針對遇到類似情況,對兒童心理的瞭解與家長可以做的事讓大家不必過於驚慌與擔憂,有方向可循以條列式來寫,可以當成講義來看 #觀察孩子是否焦慮到失控 1.異於平常的行為 2.退化行為 3.失控行為
打小孩真的沒什麼用,尤其大人失控時更沒用 事後孩子只能記得「恐怖」、「被打罵」,但完全不記得原因 孩子「只有情緒印象」,且可能亂解釋「大概是我不好才被打,我就爛」,自我價值低落,潛意識害怕那個失控的大人、不知道下一次什麼時候發生。 除此之外,沒.了.
【頓悟時刻】真實的人生開門了 過去你的生活、奮鬥、拼命的累積才是功勞,有這些準備做底, 東風(The Moment ——「對的關係+對的一句話」)來才會發揮作用。
道歉不該是三個字,不該是短句:「對不起,我知道了」。 這種「你知道」不等於「我知道」的誠意,「誰知道」到底「知道誰會做什麼」,這等於沒有溝通,聽道歉的人一點安全感也沒有,下次還是挫咧等。 道歉,是給對方安全感,告訴對方自己會盡力不再犯這個錯或疏忽,要「以對方為焦點」來表達。
性取向已被認為如同種族、文化,甚至如價值觀的選擇。性傾向的定義並不單單含有或依賴於性行為,而是依賴並表現於一個人在性和浪漫情感上的持久性吸引,這包括一個人在愛、依附感、親密行為等非性方面的內在深刻需求。
以「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實」控制對方,繼而操控情感,就被命名為「煤氣燈操縱法」(gaslighting)。《煤氣燈效應》的操控在關係中十分常見,或許操作者並非蓄意籌劃,但依然造成受害者強大損傷,對受害者傷害最大的是:「本來你是相信自己的,後來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
近幾個月新北市幼兒園有餵藥案、體罰案底下是針對遇到類似情況,對兒童心理的瞭解與家長可以做的事讓大家不必過於驚慌與擔憂,有方向可循以條列式來寫,可以當成講義來看 #觀察孩子是否焦慮到失控 1.異於平常的行為 2.退化行為 3.失控行為
打小孩真的沒什麼用,尤其大人失控時更沒用 事後孩子只能記得「恐怖」、「被打罵」,但完全不記得原因 孩子「只有情緒印象」,且可能亂解釋「大概是我不好才被打,我就爛」,自我價值低落,潛意識害怕那個失控的大人、不知道下一次什麼時候發生。 除此之外,沒.了.
【頓悟時刻】真實的人生開門了 過去你的生活、奮鬥、拼命的累積才是功勞,有這些準備做底, 東風(The Moment ——「對的關係+對的一句話」)來才會發揮作用。
道歉不該是三個字,不該是短句:「對不起,我知道了」。 這種「你知道」不等於「我知道」的誠意,「誰知道」到底「知道誰會做什麼」,這等於沒有溝通,聽道歉的人一點安全感也沒有,下次還是挫咧等。 道歉,是給對方安全感,告訴對方自己會盡力不再犯這個錯或疏忽,要「以對方為焦點」來表達。
性取向已被認為如同種族、文化,甚至如價值觀的選擇。性傾向的定義並不單單含有或依賴於性行為,而是依賴並表現於一個人在性和浪漫情感上的持久性吸引,這包括一個人在愛、依附感、親密行為等非性方面的內在深刻需求。
以「扭曲受害者眼中的真實」控制對方,繼而操控情感,就被命名為「煤氣燈操縱法」(gaslighting)。《煤氣燈效應》的操控在關係中十分常見,或許操作者並非蓄意籌劃,但依然造成受害者強大損傷,對受害者傷害最大的是:「本來你是相信自己的,後來連自己都不相信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最近常常心浮氣躁,不想社交,也拒絕社交,只想一個人安安靜靜待在家裡,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
Thumbnail
當孩子被排擠或被孤立時,父母應該如何幫助他們解決這種情況呢?本文探討了孩子被排擠的原因,包括太自我中心、不知如何與他人相處、遇到問題不會解決等問題,以及父母應該避免的NG行為和處理排擠問題的4個流程。最後,父母應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並且如何與他人相處。
Thumbnail
想像你在辦公室與一位熟識的同事擦肩而過,但對方不僅沒有展露笑顏亦沒有跟你打聲招呼,此時你的心裡會怎麼想呢?你會開始感到狐疑進而憤怒,還是暗自揣測對方可能恰好今天心情不好而不以為意? 假設你的答案是前者,那很可能你是屬於容易在人際關係中產生不良反應的人,也就是說容易把他人傳遞給我們的訊息視為
Thumbnail
企業主管和連續殺人犯有著同樣冷靜與冷血的人格特質,精神醫學與犯罪心理學稱為「反社會人格」…啊啊啊!!! 你不要害我得罪人啊!!! (丟書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有沒有人在覺得被拒絕之後,就憋著一口氣,然後生悶氣, 明明知道很沒有道理,但就是覺得很不爽、很受傷,然後這樣的心情,就影響著跟伴侶的互動。
Thumbnail
國小、國中的時候,我是個很不擅長交朋友的人。說得直白一點:我是人緣糟糕透頂的小孩。由於經常轉學的緣故,每隔一兩年就必須在新的環境重新建立人際關係,導致我在這方面非常笨拙而不拿手。
Thumbnail
曾經經歷排擠的人可能會面臨多種心理創傷或精神健康問題,具體的影響因個體差異而異。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現的創傷或精神疾患 …….社交焦慮症、失眠、低自尊 等等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本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所謂的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有人討厭你,正是你行使自由、依照自己的生活方針過日子的標記。」許多人在意他人眼光,害怕被他人討厭,殊不知這「害怕被討厭」的心態,反成為綑綁自己的枷鎖,而漸漸忘記自己最真實的面貌。 有人認為害怕被討厭源於認為自己不夠好的自卑感,事實上,
Thumbnail
最近常常心浮氣躁,不想社交,也拒絕社交,只想一個人安安靜靜待在家裡,什麼也不想,什麼也不做。
Thumbnail
當孩子被排擠或被孤立時,父母應該如何幫助他們解決這種情況呢?本文探討了孩子被排擠的原因,包括太自我中心、不知如何與他人相處、遇到問題不會解決等問題,以及父母應該避免的NG行為和處理排擠問題的4個流程。最後,父母應如何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並且如何與他人相處。
Thumbnail
想像你在辦公室與一位熟識的同事擦肩而過,但對方不僅沒有展露笑顏亦沒有跟你打聲招呼,此時你的心裡會怎麼想呢?你會開始感到狐疑進而憤怒,還是暗自揣測對方可能恰好今天心情不好而不以為意? 假設你的答案是前者,那很可能你是屬於容易在人際關係中產生不良反應的人,也就是說容易把他人傳遞給我們的訊息視為
Thumbnail
企業主管和連續殺人犯有著同樣冷靜與冷血的人格特質,精神醫學與犯罪心理學稱為「反社會人格」…啊啊啊!!! 你不要害我得罪人啊!!! (丟書
Thumbnail
情緒勒索這個詞,從2017年開始在台灣火紅之後似乎就一直沒有停下過,我第一本說書就是在探討情緒勒索的主題,欸...等等...真的別回去看了...我不是做效果,拜託黑歷史就別回頭了。通常面對情緒勒索,大部分的書籍都是建議撕票或者溝通,但多數環境其實是不允許我們這麼做的,畢竟還是有人情壓力債對吧。
有沒有人在覺得被拒絕之後,就憋著一口氣,然後生悶氣, 明明知道很沒有道理,但就是覺得很不爽、很受傷,然後這樣的心情,就影響著跟伴侶的互動。
Thumbnail
國小、國中的時候,我是個很不擅長交朋友的人。說得直白一點:我是人緣糟糕透頂的小孩。由於經常轉學的緣故,每隔一兩年就必須在新的環境重新建立人際關係,導致我在這方面非常笨拙而不拿手。
Thumbnail
曾經經歷排擠的人可能會面臨多種心理創傷或精神健康問題,具體的影響因個體差異而異。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現的創傷或精神疾患 …….社交焦慮症、失眠、低自尊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