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環境就是打造習慣的必殺技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無論是原子習慣或是各養成習慣的書籍,全都告訴我們一件事:習慣的執行得透過提示來觸發。

而提示的方式很多,比如你可以把之前已經有的習慣當成一個提示,像是刷牙後閱讀、睡覺前冥想;又或者是工具提示,比如設定APP提醒你該做什麼事,而最讓人潛移默化的提示,就是「改造環境」。

你想培養運動習慣,就讓你的周圍充滿運動元素,比如幾個常待的地方,像是客廳、臥室等,放個彈力帶或是瑜珈墊,當你一有空檔時,隨意就能做個幾組。

又或是玄關顯眼處放雙慢跑鞋、跳繩,讓你可以一進出門就有意無意的暗示你該運動了。

當然很多情況下是這些物品會讓你不去去使用它,但它的存在就會讓你比其他人沒這樣做的人更意識的運動的存在。

過去心理學也做過一項實驗,一組人在進入實驗場地前,會看到許多海報,上面寫著「老人」、「衰老」等老化的字詞,另一組則是會看到「陽光」、「年輕」正面的積極字詞。

光是這樣的文字暗示,就讓第一組在後續的行為中表現得更緩慢、被動,而第二組則是更有幹勁和積極。

因此改造環境不只能讓身邊充滿開始行動的提示,也能在潛意識中改變我們的行為,養成想要的習慣。

avatar-img
5會員
29內容數
建立好習慣,一步步改造自己的人生。無法意識到你的習慣,你就會被他控制,接著把他稱之為命運。我會分享各種習慣養成的技巧,以及我如何培養各種小習慣,透過養成這些習慣,將人生一步步往理想的生活邁進。無論是工作、健康、自我成長,都能透過習慣建立的方式,讓自己越來越滿意自己的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fitness RED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心理學上做過一個實驗,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同一班學生,不依據學生學習能力分成兩組,並跟帶班的老師說其中一組是經過篩選,學習能力較好的組別,另一組則是學習能力較差的組別。 在經過一學期之後,被告知學習能力較好的組別,學習中的學習參與度及學習表現都比另一組來得好,最後的成績也是如此。 但一剛開始其實
我們在試圖養成一個新習慣的時候,很常遇到一天都快過完了,才發現自己忘了做這件事。比如一天都快過完了,才驚覺自己今天還沒閱讀或是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因此如果能讓要養成的習慣提示能清楚、明顯,就很容易提醒我們要做這些事。 是我會把書放在家裏常活動的地方,像是客廳、臥室,因此很容易就會接受到提醒,告訴
利用設定小目標,讓自己能在沒有壓力下來行動,是非常容易成功執行的方式。但利用小習慣找技巧時,很容易會陷入一個陷阱,會讓我們感到壓力而開始想逃避。 這陷阱就是「目標膨脹」
我們開始計畫想要養成的習慣,會安排很多行程、菜單,這些都讓我們充滿幹勁,覺得有一天一定會達成這些目標。 但也往往發現越是這樣想,中間的阻礙越大。
我們要做一件事情,一定剛開始會有目標,透過目標產生動力,然後開始行動(假設真的開始行動)。 像我要減肥二十公斤,目標明確,然後開始使用各種減肥法,無論是生酮、低碳、168或各種斷食法、喝奶昔,再加上每天去健身房狂操猛練。終於減掉20公斤了。接下來呢?
當我開始學習並嘗試在生活中加入各種小習慣,像是冥想、看英文影片、對鏡頭說話、看書、感恩日記等等,雖然每天目標都很小,每個習慣設定執行時間都不超過十分鐘:冥想五分鐘、英文影片六分鐘、說話一分鐘、看書有打開就好、感恩日記就是寫一行字。 但只要一開始執行,基本上都是超過一剛開始設定的時間。
心理學上做過一個實驗,內容大概是這樣的 同一班學生,不依據學生學習能力分成兩組,並跟帶班的老師說其中一組是經過篩選,學習能力較好的組別,另一組則是學習能力較差的組別。 在經過一學期之後,被告知學習能力較好的組別,學習中的學習參與度及學習表現都比另一組來得好,最後的成績也是如此。 但一剛開始其實
我們在試圖養成一個新習慣的時候,很常遇到一天都快過完了,才發現自己忘了做這件事。比如一天都快過完了,才驚覺自己今天還沒閱讀或是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因此如果能讓要養成的習慣提示能清楚、明顯,就很容易提醒我們要做這些事。 是我會把書放在家裏常活動的地方,像是客廳、臥室,因此很容易就會接受到提醒,告訴
利用設定小目標,讓自己能在沒有壓力下來行動,是非常容易成功執行的方式。但利用小習慣找技巧時,很容易會陷入一個陷阱,會讓我們感到壓力而開始想逃避。 這陷阱就是「目標膨脹」
我們開始計畫想要養成的習慣,會安排很多行程、菜單,這些都讓我們充滿幹勁,覺得有一天一定會達成這些目標。 但也往往發現越是這樣想,中間的阻礙越大。
我們要做一件事情,一定剛開始會有目標,透過目標產生動力,然後開始行動(假設真的開始行動)。 像我要減肥二十公斤,目標明確,然後開始使用各種減肥法,無論是生酮、低碳、168或各種斷食法、喝奶昔,再加上每天去健身房狂操猛練。終於減掉20公斤了。接下來呢?
當我開始學習並嘗試在生活中加入各種小習慣,像是冥想、看英文影片、對鏡頭說話、看書、感恩日記等等,雖然每天目標都很小,每個習慣設定執行時間都不超過十分鐘:冥想五分鐘、英文影片六分鐘、說話一分鐘、看書有打開就好、感恩日記就是寫一行字。 但只要一開始執行,基本上都是超過一剛開始設定的時間。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養成新習慣的關鍵在於塑造一個適合成功的環境。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調整生活環境、添加視覺提醒以及尋求社交支持來助你持續堅持新習慣。從隨手可得的物品配置,到讓環境成為隱形的推手,這些策略將幫助你更有效地達成目標,不再依賴意志力。瞭解如何讓行為變得自然,從而實現長期改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神經可塑性如何影響習慣的形成與改變,揭示了壞習慣的自動化過程及其心理基礎。透過識別誘因、替換行為、建立支持系統等策略,我們可以有效戒掉壞習慣,並且設定具體可行的目標來建立新習慣。文中分享了讓日常行為自動化的技巧,並提供實用的步驟幫助讀者實現生活質量的提升與自我成長。
Thumbnail
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越來越受到重視,其中特別是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然而,我們都知道,光是下定決心要運動是遠遠不夠的,如何設計有效的誘因機制,讓人真正能夠持續運動,成為了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在Uri Gneezy所著的《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關於如何增加運動誘因,做出
Thumbnail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版權為作者所有,內容僅個人心得與摘要 這本書會告訴你怎麼利用四個步驟建立更好的習慣?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習慣是人類大腦自動化的一種展現,不論是好習慣或是壞習慣,將會深植在我們的生活中,透過每天不斷的重複執行,最終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由Charles Duhigg所著《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的這本書,詳細剖析了習慣的力量,以及我們如何能夠掌控它們,從而改善我們的生活與工作。Duhigg在
Thumbnail
當我我們開始一項新的習慣時,我們也許會設立像是以下的目標:每天超慢跑30分鐘,於是開始興高采烈的執行,前幾天都還可能找出時間來超慢跑,例如早上起床後,有時候比較晚起床,就會在下班後跑一下。然後,生活或是工作中的意外插進來了,有時是公司突然需要加班,有時是晚間的好友聚餐,這些突發事件,會讓你忘記執行新
Thumbnail
你有沒有思考過,習慣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根據《原子習慣》一書的作者James Clear的說法,習慣是「多次重複後的自動化行為」。當習慣還沒有養成時,我們的大腦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做決策。想像你剛搬到一個陌生城市要出門上班,一開始面對的就是如何從住家到辦公室,你也許會花費幾天的時間,嘗試不同的交通工具與
Thumbnail
當我們已經選擇每天要養成的小習慣之後,接下來就是開始每天執行。而影響我們是否可以持續每天執行的關鍵,除了小習慣的行為是否容易執行之外,《設計你的小習慣》一書的作者BJ Fogg還提醒我們需要注意「提示」。提示是我們生活中的隱形驅動力,我們每天經歷數百個提示,例如看到紅燈我們會踩剎車,看到綠燈我們則會
Thumbnail
新的年度開始,很多人在設立目標時,都會想要養成一些新的習慣,或是戒除掉一些不好的習慣。史丹佛大學行為設計實驗室的BJ Fogg教授提出一個觀點:如果沒有提示,再多的動機和能力也沒有用。因為人通常受提示才會行動,沒有提示、就沒有行為。
Thumbnail
養成新習慣的關鍵在於塑造一個適合成功的環境。本文探討如何透過調整生活環境、添加視覺提醒以及尋求社交支持來助你持續堅持新習慣。從隨手可得的物品配置,到讓環境成為隱形的推手,這些策略將幫助你更有效地達成目標,不再依賴意志力。瞭解如何讓行為變得自然,從而實現長期改變。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探討神經可塑性如何影響習慣的形成與改變,揭示了壞習慣的自動化過程及其心理基礎。透過識別誘因、替換行為、建立支持系統等策略,我們可以有效戒掉壞習慣,並且設定具體可行的目標來建立新習慣。文中分享了讓日常行為自動化的技巧,並提供實用的步驟幫助讀者實現生活質量的提升與自我成長。
Thumbnail
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越來越受到重視,其中特別是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然而,我們都知道,光是下定決心要運動是遠遠不夠的,如何設計有效的誘因機制,讓人真正能夠持續運動,成為了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在Uri Gneezy所著的《誘因設計:精準傳遞訊號,讓人照著你的想法行動》一書中,關於如何增加運動誘因,做出
Thumbnail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版權為作者所有,內容僅個人心得與摘要 這本書會告訴你怎麼利用四個步驟建立更好的習慣?
Thumbnail
我們常常會自然而然地去做一些事,也常聽到跟「習慣」相關的句子,例如:習慣成自然、習慣就好、你這個壞習慣要改掉…等。查閱字典對「習慣」的解釋是:「長期養成,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模式或地方風尚。」而在網路書店查詢跟「習慣」相關的書名,竟有數百本之多,包括全球銷售超過1500萬本以上的《原子習慣》,可見習
Thumbnail
習慣是人類大腦自動化的一種展現,不論是好習慣或是壞習慣,將會深植在我們的生活中,透過每天不斷的重複執行,最終對我們的人生產生巨大的影響。由Charles Duhigg所著《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生活》的這本書,詳細剖析了習慣的力量,以及我們如何能夠掌控它們,從而改善我們的生活與工作。Duhigg在
Thumbnail
當我我們開始一項新的習慣時,我們也許會設立像是以下的目標:每天超慢跑30分鐘,於是開始興高采烈的執行,前幾天都還可能找出時間來超慢跑,例如早上起床後,有時候比較晚起床,就會在下班後跑一下。然後,生活或是工作中的意外插進來了,有時是公司突然需要加班,有時是晚間的好友聚餐,這些突發事件,會讓你忘記執行新
Thumbnail
你有沒有思考過,習慣在生活中有什麼作用?根據《原子習慣》一書的作者James Clear的說法,習慣是「多次重複後的自動化行為」。當習慣還沒有養成時,我們的大腦需要花費很多精力做決策。想像你剛搬到一個陌生城市要出門上班,一開始面對的就是如何從住家到辦公室,你也許會花費幾天的時間,嘗試不同的交通工具與
Thumbnail
當我們已經選擇每天要養成的小習慣之後,接下來就是開始每天執行。而影響我們是否可以持續每天執行的關鍵,除了小習慣的行為是否容易執行之外,《設計你的小習慣》一書的作者BJ Fogg還提醒我們需要注意「提示」。提示是我們生活中的隱形驅動力,我們每天經歷數百個提示,例如看到紅燈我們會踩剎車,看到綠燈我們則會
Thumbnail
新的年度開始,很多人在設立目標時,都會想要養成一些新的習慣,或是戒除掉一些不好的習慣。史丹佛大學行為設計實驗室的BJ Fogg教授提出一個觀點:如果沒有提示,再多的動機和能力也沒有用。因為人通常受提示才會行動,沒有提示、就沒有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