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破慣性》【三、廣泛運用正向注意力】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由於上次我只看了一點,因此只看見作者所提到「心理技巧」中的皮毛,再接下去看後,我相信,後面一定還有更多真的讓我意想不到的「心理技巧」,今天我要改正我所說的,我不再認為「心理技巧」就是正面思考,那只是其中之一,而使用「心理技巧」的目的,是為了使進步的過程中更快樂。

拒絕教條式的限制思想

我們從360度去看一個物體,那麼不管站在哪一個角度,物體的形狀都會不一樣,何況是我們的生活,比一個不會變形的物體還複雜多了,怎麼僅能靠一個規矩就去說明一件事的對與錯,一個人的好與壞。

一昧追求教條式的思想,例如:自律就要早睡,減肥就要跑步,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等等,如此這般只是在限制自己的思想,拒絕接受環境中細小的提示,環境中與人相處的過程所獲得的靈感。

但從小就聽取這些建議的我,習慣的思想便是如此,真的很難心態打開,很難改變因環境養成的思想習慣,因此作者提出一些方法來調整。

專注人們與環境的互動

作者教我們要最大化的將學習到的與環境連結應用,不論是聽演講、上課、生活中的都會與我們的環境中有關,千萬不要有事不關己的心態,因為那便是替自己設下了界線,與聽從規則性的行為並無兩樣。

我發現作者在書中常提到【人們與環境的互動】這也與許多心靈類書籍不謀而合,我們絕對是與身邊的人事物有相關的,我們和他們是一體的,此書中是要我們藉由與人和環境的互動裡找到充滿價值的訊息,可以給自己自信的訊息。

而心靈類書籍是要我們放鬆,當我們遇到困境時,人們總會將自己的挫折放大,以為這麼艱苦複雜的情境只有自己遇到,但其實整個地球和我們都是同胞,而他們一定也曾遇過這樣的問題,只要看清自己的實力,與目標的差距,便會減少慌張。

沒有現在的開始,未來樓房不會憑空而起

沒有現在的開始,未來樓房不會憑空而起

這與我常聽的感恩冥想「感謝昨天,讓我學習放下。感謝今天,讓我活在當下。感謝明天,讓我期待有新的改變。」類似,其中都強調了「現在」的力量。

想開始,那就現在拿起紙和比和我一起開始吧!

  1. 所要建立的新習慣
  2. 問自己為什麼要建立這個習慣
  3. 如何達成

在建立新習慣時,接著問自己為什麼要建立這個習慣,那麼如何做,自己內心會有答案。

例如;我要減少滑手機的時間,因為我想省下更多時間做讓自己成長的事,那麼我可以先設定連續兩小時不滑手機,在過程中我可以看書、練鋼琴、練呼吸、回想今天的一切等等。

如何運用正向注意力

馬太效應:只要在某一個領域獲得了一點優勢,就可以不斷擴大這個優勢,成果也會越來越大。

前面鋪陳了<一件事物有很多種面向>、<環境與人會給我們力量>、<現在就開始>,現在終於要說明,作者如何運用正向注意力的。

給自己自信,不要過分專注於沒有得到的,作者說:每次賽事後:都專注於在沒有得到的分數,哪裡失誤了,下次如何改進,但如此看見自己的失誤被提出,反而會降低自尊,史在練習的過程中不斷給自己負面的心理暗示。

因此作者提出先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獲得的,給自己自信,相信自己的能力,提升效能感,給自己能掌控大局的自信,類似於由自己開始的正循環,在費曼學習法中也提到類似效應,這稱為「馬太效應」只要在某一個領域獲得了一點優勢,就可以不斷擴大這個優勢,成果也會越來越大。

例如:就算是3:11的桌球賽,也要關注獲得的那三分,是如何取得的,並將齊聚焦在日後的訓練,如何增加得分情境出現的機率。

就舉我自己的例子,在養成運動習慣前,總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做著,但在看見我的親人因為我而開始了運動時,這隱隱之中滿足了馬太效應,也使我在運動中更有自信,有種給了我「原來我真的可以」的感受,因此就算在新的挑戰中碰壁,我也會慢慢讓自己適應越來越重的練習(漸進式壓力),而不是直接的放棄。


下方留言和我分享你們想要建立的習慣🌟

喜歡的話也請追蹤我➕

給我按愛心❤️

也可以花一盆植物的錢來贊助我呦💰


    avatar-img
    18會員
    50內容數
    在一路上最幸運的就是開始閱讀,而我主要就是想分享我所閱讀到的內容,還有自己的經驗。 志在讓不喜歡閱讀的人也可以稍微接觸到書本的內容,以及成為推幣機的其中一枚硬幣。 雖然只是一點,但依舊是使他人開啟自己轉變之路的一臂之力。 當然最終受益的還是我自己,在書寫的過程中理清自己的思緒,接觸更多,反思更多。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無糖綠茶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建立新習慣是一種漸進的過程,不像開關電燈那般,只要按下按鈕,整個空間馬上被照亮,而是更像替牆壁塗上新油漆,先將剝落的油漆清除乾淨,再一筆一畫的將嶄新的油漆塗上牆壁,有時甚至還要塗上第二層呢! 設定目標 確認現實 比較現實與目標間的差異 在最終目標之間插入許多小目標 如此來看我們的習慣如何被
    抱怨會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對嗎? 答案是肯定的,從口中說出口的抱怨,我們自然的藉由聽覺將其聽進去,而不論是看過的或聽過的便永遠不會再消失,即使不記得,他也是存在於我們的思想裡,只是在很底層,很底層。 這樣的思想,又如第一集所說的製造商與消費者的關係,如此帶來負面能量的循環便藉著不斷地抱怨形成了,
    他人即是鏡子 身邊的人都在向自己抱怨嗎?身邊的人都在對自己散播負能量嗎?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那麼自己也是抱怨的一員,散播負能量的一員。 因為想著甚麼,所以才看見甚麼。 「因為想著甚麼,所以看見甚麼。」這是我用來解釋「他人即是我們的鏡子」這段話的意思。 由此可解釋,當指出他人在抱怨的當下,自己
    事前準備 閱讀此書的目的 透過此書,我想藉由啟動「心理節能模式」以減少「對抗誘惑」的耗損,以及如何以正面的態度達到知行合一。 閱讀此書要解決的問題 在看此書之前,我已聽說過將複雜的、自己不願意去做的事在一早就先做完,因為一早的意志力是全新、尚未耗損的。 但若是學生呢?從早到晚就是到學校從事
    建立新習慣是一種漸進的過程,不像開關電燈那般,只要按下按鈕,整個空間馬上被照亮,而是更像替牆壁塗上新油漆,先將剝落的油漆清除乾淨,再一筆一畫的將嶄新的油漆塗上牆壁,有時甚至還要塗上第二層呢! 設定目標 確認現實 比較現實與目標間的差異 在最終目標之間插入許多小目標 如此來看我們的習慣如何被
    抱怨會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對嗎? 答案是肯定的,從口中說出口的抱怨,我們自然的藉由聽覺將其聽進去,而不論是看過的或聽過的便永遠不會再消失,即使不記得,他也是存在於我們的思想裡,只是在很底層,很底層。 這樣的思想,又如第一集所說的製造商與消費者的關係,如此帶來負面能量的循環便藉著不斷地抱怨形成了,
    他人即是鏡子 身邊的人都在向自己抱怨嗎?身邊的人都在對自己散播負能量嗎?如果回答都是肯定的,那麼自己也是抱怨的一員,散播負能量的一員。 因為想著甚麼,所以才看見甚麼。 「因為想著甚麼,所以看見甚麼。」這是我用來解釋「他人即是我們的鏡子」這段話的意思。 由此可解釋,當指出他人在抱怨的當下,自己
    事前準備 閱讀此書的目的 透過此書,我想藉由啟動「心理節能模式」以減少「對抗誘惑」的耗損,以及如何以正面的態度達到知行合一。 閱讀此書要解決的問題 在看此書之前,我已聽說過將複雜的、自己不願意去做的事在一早就先做完,因為一早的意志力是全新、尚未耗損的。 但若是學生呢?從早到晚就是到學校從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戒除焦慮和不良習慣的具體步驟,強調了覺察和好奇心在過程中的重要性。文章提到的「習慣迴圈」模型,包括觸發、行為和獎勵,是理解如何打破不良習慣的關鍵。透過專注當下感受、感恩和不批判的態度,我們能夠更有效地更新獎勵資訊,並尋找內在的潛力和機會,最終達到戒除習慣的成功。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自律是假議題,自律是違反本能的事 腦中有本能腦、情緒腦、理智腦,其中本能腦、情緒腦已經發育很好很成熟了,有時候還能挾持我們的理智腦,讓我們沒有辦法自律。 要讓自己變得自律,就要做讓本能腦、情緒腦喜歡的事情,例如多巴胺。 將要自律的事分2步驟來執行:增加期待、養成習慣 一、增加期待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Thumbnail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版權為作者所有,內容僅個人心得與摘要 這本書會告訴你怎麼利用四個步驟建立更好的習慣?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打破舊規則就容易改變,並且一次就有感覺!鍛鍊肌肉也是先破壞重構才有壯大的可能,脂肪(混沌不明)永遠包裹在瘦肉(真相)外面,我們必須把那些層層的舊習(脂肪)給清除掉,才能看見那形狀的美麗。會發現原來我們的本質就是簡單、輕盈並充滿無限可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戒除焦慮和不良習慣的具體步驟,強調了覺察和好奇心在過程中的重要性。文章提到的「習慣迴圈」模型,包括觸發、行為和獎勵,是理解如何打破不良習慣的關鍵。透過專注當下感受、感恩和不批判的態度,我們能夠更有效地更新獎勵資訊,並尋找內在的潛力和機會,最終達到戒除習慣的成功。
    Thumbnail
    許多人因專注於過去和未來而失去與當下的聯繫,導致情感疏離、壓力增大和生活滿意度下降。本文探討透過正念冥想、設立界限和積極互動等方法,幫助人們拉回對當下的覺知,並從心理學、神經科學及人際互動的角度解析其正面影響。最終目的是提升自我接納感,增強幸福感和生活質量。
    Thumbnail
    大腦也需要做伏地挺身 我們怎麼思考,就會怎麼感覺,頭腦可以說是通常情緒的入口。 我們能夠深度體驗生活,能夠創造性思考,能夠不斷學習新知,能夠讓人生中的一切充滿可能,都要歸功於大腦的運作。 然而,不知道你有沒有察覺到一件事,那就是:你的注意力變得渙散了,很難集中精神去做某件事。
    自律是假議題,自律是違反本能的事 腦中有本能腦、情緒腦、理智腦,其中本能腦、情緒腦已經發育很好很成熟了,有時候還能挾持我們的理智腦,讓我們沒有辦法自律。 要讓自己變得自律,就要做讓本能腦、情緒腦喜歡的事情,例如多巴胺。 將要自律的事分2步驟來執行:增加期待、養成習慣 一、增加期待
    Thumbnail
    今天和一些朋友分享:不論是投資理財、學習任何技能,或者只是要「活得更好」,自我覺察都是讓自己進步的第一件事。
    Thumbnail
    《專注力協定》談論如何在現代的生活環境,奪回自己的時間。本文從人們本身具有容易分心的生理機能談論,再透過作者提出的四點理論,幫助我們進入專注狀況,同時還能兼顧三個生活領域:自己、人際關係,以及工作。
    Thumbnail
    作者:詹姆斯.克利爾 版權為作者所有,內容僅個人心得與摘要 這本書會告訴你怎麼利用四個步驟建立更好的習慣?
    Thumbnail
    今天這本書不只是2019年必讀,我覺得它根本應該納入人生必讀。無論你的起點在哪裡,想要改變什麼,增進健康、金錢、人際關係等等...這本書給的四大法則都能完整解惑,倘若你真的這輩子只能讀一本對自己有幫助的書,就是它了《原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