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1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希望30歲的我,早該體悟的學習意義

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我們從小被教導要聽話讀書、認真學習,才能在考試中勝出。考試勝出後進入好學校,好學校畢業後才有比較高的機會進入大型企業,進入大型企業就代表你是個人生勝利組,有著響亮的名聲和穩定的收入,你的人生就該如此。

至少在30歲以前的我,確實依循這個邏輯,在過我的人生。

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30歲的你,有思考過自己目前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嗎?

週末在誠品書店晃一圈,隨手一翻財富致勝法則、靠ETF存到人生第一桶金等理財書籍,有多少自稱自己是「投資專家」的出書作家,告訴我們:人生要追求穩健、每個月賺取的薪水要分成333等份(1/3給生活開銷、1/3給投資理財、1/3固定存款),如此一來穩定投資就能滾出上千萬。

我的疑問是,有投資理財觀念確實比月光族好,至少錢留得住。但是「學習」呢?學習應該不是只有看明牌、跟單、找飆股,思考該如何提升自己的價值,想辦法提升自己的單位時間報酬,或許是另一項對自己更重要的「投資理財術」。

學習的意義

「學」可以解讀為自學或有人教你的學。

「習」是吸收知識、鞏固知識、把知識轉化為技能的行為過程。

網路上對於「習」有三種含義:溫習、實習、練習

「學」這個詞偏重於意識形態的理論領域,而「習」偏重於行為過程的動態實踐。

學習就是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獲得能夠隨著環境改變而調節適應的能力

試想,為什麼你在教你的父母用智慧型手機時會感到不耐煩?明明很簡單的下載APP,他們就是聽不懂,也不願意學。

原因就在於,學習能力會隨著年齡增長而下降。當年齡增長時,社會也正在快速變化,我們理解的社會已經不是我們年輕時學習的那個社會,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如果我們沒有時刻保持和外界互動的能力,持續帶著好奇心來看待這個環境,逐漸的我們會跟社會脫節,原因就在於人類一直以來都以自己最習慣、最舒適的角度在看待外在事物,卻渾然不知自己就是溫水煮青蛙,這就是僵化思維。


擺脫工作價值思維

過去我的思維停留在「工作價值思維」。我接收到的社會價值就是把工作做到最好,假日都在上班,以為這樣的努力付出是對自己的投資。有一句話說得很好,你把時間花在哪裡,你的成就就在那裡。確實,我在工作上累積了一定的價值,得到公司的重視與重用,但這彷彿惡性循環,工作壓力龐大導致長期焦慮,更加深了我對於自我價值的茫然,不知道人生的意義在哪裡。

經過了大量的閱讀後,我發現書裡的關鍵知識的本體,都是跟「我」有關。

「我是誰」

「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我才驚然發現,我從來沒想過我是誰,我只知道拼命工作,我以為這就是我的價值,這就是對的努力方向。但同樣的,有多少作者之所以會出書,會對生命得到更深層的體悟,是來自於他們人生中曾經歷非常重大的轉變,像是中年失業被裁員、身體健剛突然亮紅燈導致失去工作,因為突然喪失選擇權,頓時失去收入來源,一瞬間整個家庭沒了收入,這該多可怕?


不管幾歲都應獲得的能力

我認為不管什麼年齡層,都需要具備「學習如何學習」的能力。不該以年齡為藉口而拒絕學習,更該以年齡為警示的加倍去學習,具備了這個思維邏輯,我相信不論面臨什麼難題,你定能做出最適當的選擇。

永遠不要放棄對生命的熱忱,努力要花在正確的道路上。思考該如何增加自己的選擇權,是我希望我剛出社會時就能通透的道理。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與收穫,歡迎訂閱追蹤專題打賞,或留言分享討論~歡迎訂閱我的Podcast節目 斯理想生活

您的支持是我持續創作的最大動力
期待我們一起學習溝通、擁抱成長、邁向自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