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鷺與少年》:於夢和現實的疊加中找尋自我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背景:

蒼鷺與少年》(日語: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英語:The Boy and the Heron[註 1]是一部2023年上映的日本動畫電影,由宮崎駿執導兼編劇,吉卜力工作室所製作[2]。靈感來自小說家吉野源三郎在1937年發表的同名著書,電影劇情為原創[3],講述因為太平洋戰爭喪母的少年牧眞人與一隻會說話的蒼鷺相遇,展開不可思議的探索旅程。

前言:

在上映前就有聽聞到這部電影不像以往具有明確的敘事線,更多的是導演在敘事中傳達他想表達的概念,而我身為宮崎駿的粉絲,雖然以往喜歡的風格可能不會在這部電影中再現,卻還是想在大銀幕上好好的觀賞這部號稱最能夠代表宮崎駿自身的作品,所以我連預告片都沒有看,既然敘事手法是斷續帶隱喻,不看預告更能沉浸於劇情。讓自己如白紙般去吸納宮崎駿的故事就可以了,而這也是我建議還沒有去過的大家可以事先做的功課:「不帶有任何預設及期望

就像第一次看到宮崎駿的電影一樣,這部有很漂亮的畫面,懾服於許多細節以及光影間的變化、還有角色間鮮明的性質在靜態背景中活耀,還有很多想像不到的情節。我沒辦法保證所有觀眾都能夠完整的如影評般去剖析每個隱喻,但只要有些畫面是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再現於腦海中,我想這部片就成功了,就像我們腦中的龍貓雨中撐傘、千尋並肩無臉男坐在海上列車、娜烏西卡被王蟲的觸鬚托起、霍爾抓著老婆婆蘇菲在天空飛,這部作品在你腦中占據了一禎畫面就足夠了。

可能是停留在最多觀眾腦中的畫面(圖/取自IMDb官網)

可能是停留在最多觀眾腦中的畫面(圖/取自IMDb官網)

角色對比:

這部片有許多具有衝突感的角色特質,這些角色間的衝突以及選擇也讓我在映後不斷的反芻,而這部電影的反戰背景以及關於宮崎駿成長背景還有歷史事件等等,因為我的資訊量不足,而且其他影評影片我覺得都分析很詳細了,以下就介紹我特別有感觸的幾個角色們

天美與夏子

天美

年輕的天美(圖/取自IMDb官網)

年輕的天美(圖/取自IMDb官網)

真人年輕時的媽媽,使用火的魔法,在危急時刻去拯救哇拉哇拉,而讓他們排列成雙股螺旋的圖案去投胎。天美本身在亡者世界也代表著反抗體系的代表,干涉亡者世界的結果,但矛盾的她是塔主的子孫,所以在亡者世界中她可以對抗會吃掉哇拉哇拉的鵜鶘以及妄想統治整個世界的鸚鵡。而天美在進入這個世界後即使知道這世界是由塔主給掌控而且知道出去的門在哪裡,甚至連夏子進來待產後,她依然在自己的小天地裡面照常出活著。直到真人進來,就好像她在等,等一個可以打破平衡,並且讓她可以去真實面對這個世界的人進來。

對我來說天美這個角色是真人自我和解最重要的一個關鍵,賦予她火的魔法的能力,是讓真人能夠說服自己,他媽媽其實是拯救了很多人才離去、並且天美在看到真人奮不顧身去拯救夏子後,而真心希望夏子能夠好好擔任真人母親的祈願,也是真人接納夏子的重要理由。

如果說整部片是真人的自我和解之旅,那麼天美最後打開門回到屬於她的年代,並且選擇會在生下他後沒多久死亡,這扇門闔上後就代表真人放下了。

夏子

夏子(圖/取自IMDb官網)

夏子(圖/取自IMDb官網)

一個希望真人能夠接納她的後母,我想她的臥床以及真人的傷勢也是將他們帶往亡者世界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與真人不同,她到了亡者世界時卻還是處於待產的狀態中,而且真人頭上的繃帶已經在旅程中脫落,傷口清晰可見;唯獨她的待產以及不舒服仍然帶到亡者世界中,甚至被加固,還成了禁忌。

禁忌的理由除了新生兒在亡者世界是極其重要的之外,也包含著夏子還沒與自己和解,也就是在夏子能夠理解真人現在沒辦法接受自己之前,這些禁忌以及待產房外的錦織還有產床上的祈願紙條都是她的屏障,就像她在生者世界中即使喚來真人,也只獲得一個簡短的:「希望早日康復」。直到她真正顯露出對於真人的關懷(母愛),也就是生氣趕真人走的那幕前,真人始終認為她是只是一個阿姨,一個跟她媽媽很像的阿姨。

夏子跟真人的和解也是跟自己的和解,接受自己不可能取代她姐姐,卻還是可以以母親身分愛著真人的的和解。

鵜鶘與鸚鵡

鵜鶘

(圖/取自IMDb官網)

(圖/取自IMDb官網)

片中的鵜鶘是悲慘的,被塔主帶入亡者世界後因為無力去捕抓遭污染的海洋中的魚類,只好變成去獵捕升天的哇啦哇啦,可能有點殘忍,也有人將鵜鶘比喻為現實的殘酷而哇啦哇啦可能是神風特攻隊。但以我的理解可能沒有那麼複雜,我感受到的鵜鶘是無奈的並且將族群的整體未來已經命定為終將滅亡,所做的任何事物只是延緩這個滅亡,但牠們不像鸚鵡那樣想要向外擴張,嘗試將有限的資源插滿自己的旗子,鵜鶘們只是做一些生存所需的獵捕,雖然哇啦哇啦也是無辜的,但他們至少可以飛可以投胎,而鵜鶘們已經淡忘了飛行,這個身為鳥代表自由的最重要的象徵,如果要解釋他的隱喻,我想應該更像是戰爭中的顛沛流離的人民吧,只能任由塔主決定生死。

鸚鵡

鸚鵡國王(有人比喻為希特勒)(圖/取自IMDb官網)

鸚鵡國王(有人比喻為希特勒)(圖/取自IMDb官網)

有些影評解釋為當時二戰時的德國,但對我來說比較像是掌握軍權的將軍們,他們所有的動作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擴大自己的領地而四處插旗,窮兵黷武並且把所有非己類趕盡殺絕,牠們眼中的塔主只是剛好受神眷顧的人而已,既畏懼著神的眷顧卻也無法壓抑鸚鵡們己身的野心,鸚鵡國王只是一個被欲望沖昏頭的將軍,以為好像將整個塔給占領後鸚鵡們就能夠獲得無窮無盡的資源,但是只要海洋還在被汙染著,沒有生機,就僅僅只是多插了一個旗子,層層疊疊的插旗並沒辦法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塔主與父親

父親

(圖/取自IMDb官網)

(圖/取自IMDb官網)

一個以為所有人都跟他想的一樣的人,以為只要擁有稀缺的資源就能夠讓所有人聽他的話,也能夠讓世界繞著他旋轉,這點也是讓真人沒辦法放下他媽媽的理由,因為他的父親好像只是把媽媽作為一個照顧真人的工具,而只要找到下一個更像的就好了。就像他在得知戰役失利時所想的並不是替國家擔心,而是想著可以賣更多戰備用品給出去了,可以在真人面前更抬得起頭來了。父親用為國家奉獻物資來作為他迴避真人對於母親情感的理由,直到他認知到夏子跟真人同時失蹤後,他才發現當囤放在房子內的那些戰鬥機座艙蓋,被搬走時,用工作財富來搪塞的房子是多麼空蕩蕩。

塔主

(圖/取自IMDb官網)

(圖/取自IMDb官網)

塔主讓是我反覆跟父親做對比的角色,相信自己只要顧好最重要的那13片拼圖在一個閣樓中,去穩固那13片拼圖。但塔主從來沒有去仔細看他創造出來的世界是不是已經開始崩塌,而這個崩塌不是因為拼圖快倒了,而是因為他的視而不見。或許塔主暗示著當權者的昏庸,眼中只看到一些很侷促的頁面,卻逕自覺得放大頁面後就能夠讓世界安穩,而沒有去看這些頁面後面的人民,不管是鸚鵡、鵜鶘甚至是蒼鷺。塔主一直認為要找到接班人,亡者世界就有救了,就像真人父親以為有了夏子,真人就會好了,但他們卻不願意去面對世界以及真人,在最後還是掂量著拼圖的穩固,才發現早該放手,這世界不是他能夠一手掌握的。

蒼鷺與少年

(圖/取自IMDb官網)

(圖/取自IMDb官網)

很多影評在猜測蒼鷺的意涵以及為什麼本片是蒼鷺與少年,我對於這些猜測沒有答案。而真人之所以會跟蒼鷺邂逅撇除血緣關係外,蒼鷺身為傳信使,他的作用好像就是引領真人去與自己和解,而我覺得這也是蒼鷺自己的和解之旅,因為他是在亡者世界中唯一沒有同伴的動物,也可反覆穿梭在亡者跟生者世界,對他來說這些意義是什麼,他或許也不知道,直到七號飛行羽在被真人拿走,而一度對於自己僅存功能感到絕望後,重振自己與真人踏上旅途,並且在危急關頭拯救真人。

受到真人的信賴是讓蒼鷺擺脫枷鎖與自己和解的關鍵,蒼鷺或許始終認為自己在說謊,甚至挖出心臟的威脅也都是說謊,來撐起自己其實很孤單也找尋不到意義的外表。這點也跟真人在上課後自己拿出石頭砸頭後假裝被欺負的行為一樣,他們都在騙自己,騙自己的飛行羽是自己的命脈,當喪失了飛行羽就只能行屍走肉,直到他們遇到彼此,兩個謊言對撞後,倔強的外觀就不在重要,就像霧子說的他們很像,應該要好好照顧彼此,因為他們才懂為什麼彼此要說謊,又要逃避些什麼。

結語:

這部片很有魔力,在看完當下你會很著急地想要去解釋或尋找劇中很多細節以及隱喻,但過了一段時間沉澱後就會發現這些隱喻本身其實就是反映了宮崎駿本身以及你自己很多無法解釋的矛盾,就像當初我覺得我可能沒辦法寫出一篇長文來分析我看到的蒼鷺與少年,但在一下筆後卻又竄出許多感想,雖然對於宮崎駿要退休感到很可惜(又或許一陣子會反悔),但我覺得這部作為他的收官之作很適合,主題沒有那麼龐大、隱喻以及意涵可能解讀方式很多元,但這都無礙於這部動畫作畫以及細節上的用心,而最重要的是,宮導應該在這部片中好好地講述好他自己想講述的故事了。

raw-image





avatar-img
15會員
60內容數
分享書中所思所想,希望能夠帶給讀者不同角度的看書視角,書作為一個載體不應該是在閱覽後乘載著灰塵,更應該可以作為串連起讀者傳遞共鳴感的故事,期許能夠一起成長一起思考將所思所感落實在生活中,培養閱讀心態也打磨處事心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但丁快書漫想 的其他內容
將自問「我是誰」的行動內化,並且不能任意修改問題。一旦提出後就要努力找出答案為止,才會知道自己擁有和要拋棄的東西各是什麼,把該丟的丟掉,然後繼續發展擁有的才能,就會發現之前自己也不知道的專屬自己的「自我」
雖然許多作家說過Chatgpt幫忙創作的空間有限,但我在寫一些創作類或是心得時常常是想到哪裡寫到哪裡,或是將隨筆記下來的東西組合一起,往往這些句子及想法是破碎的。又因為寫下來東西的時空背景不可追,我就會使用Gpt將這些破碎沒有邏輯的字句丟上去,讓他幫我梳理,看能不能夠讓我有一個主軸可以抓住
我們常在許多時候用經驗決定我們的決策,但卻忘記這個經驗到底是不是這些決策之間共通的邏輯,這樣即將所有結果訴諸於機率,偶爾的有效會讓我們更加確信自己的經驗,直到跌了一大跤。對於自己跟他人做事的底層邏輯動機有所洞察,才能安穩的在這個詭譎的世界中生存,累積更多可以犯錯之資本,因為永遠不可能有100%成功。
2017年8月31日,失聯越南籍移民工阮國非遭警方連開九槍致命。《九槍》完整呈現密錄器裡,阮國非中槍後到救護車到場救護的半小時,第一台救護車先護送受傷民防,無所作為的圍觀民眾直盯著阮國非在地哀嚎、匍匐,直到斷氣。也許,問題該這麼問,殺死阮國非的,是那九槍嗎?(此段文字擷取自報導者)
可以想像你對面坐了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而你是一個記者,你可能有或可能沒有一個明確的問題意識,但相較於真實採訪而言,你沒有任何時間限制以及不用擔心自己的笨拙會讓場面尷尬,與大型語言模型對談時,你只要加一些提示就可以更加讓你的問題聚焦又或許你可以得到意料之外的答案。
對我來說這部片對我最深的影響除專業影評提到的之外,更是奧本海默內心的糾結,身為原子彈之父的名聲太重,重到不可承受,歷史上留名的人從來不會是一帆風順,反而是因為他們身負許多糾結,並且因此做成了很多決定,當弱點可以一覽無遺時,人們更會傾向去接受他們的成就。
將自問「我是誰」的行動內化,並且不能任意修改問題。一旦提出後就要努力找出答案為止,才會知道自己擁有和要拋棄的東西各是什麼,把該丟的丟掉,然後繼續發展擁有的才能,就會發現之前自己也不知道的專屬自己的「自我」
雖然許多作家說過Chatgpt幫忙創作的空間有限,但我在寫一些創作類或是心得時常常是想到哪裡寫到哪裡,或是將隨筆記下來的東西組合一起,往往這些句子及想法是破碎的。又因為寫下來東西的時空背景不可追,我就會使用Gpt將這些破碎沒有邏輯的字句丟上去,讓他幫我梳理,看能不能夠讓我有一個主軸可以抓住
我們常在許多時候用經驗決定我們的決策,但卻忘記這個經驗到底是不是這些決策之間共通的邏輯,這樣即將所有結果訴諸於機率,偶爾的有效會讓我們更加確信自己的經驗,直到跌了一大跤。對於自己跟他人做事的底層邏輯動機有所洞察,才能安穩的在這個詭譎的世界中生存,累積更多可以犯錯之資本,因為永遠不可能有100%成功。
2017年8月31日,失聯越南籍移民工阮國非遭警方連開九槍致命。《九槍》完整呈現密錄器裡,阮國非中槍後到救護車到場救護的半小時,第一台救護車先護送受傷民防,無所作為的圍觀民眾直盯著阮國非在地哀嚎、匍匐,直到斷氣。也許,問題該這麼問,殺死阮國非的,是那九槍嗎?(此段文字擷取自報導者)
可以想像你對面坐了一位學識淵博的學者,而你是一個記者,你可能有或可能沒有一個明確的問題意識,但相較於真實採訪而言,你沒有任何時間限制以及不用擔心自己的笨拙會讓場面尷尬,與大型語言模型對談時,你只要加一些提示就可以更加讓你的問題聚焦又或許你可以得到意料之外的答案。
對我來說這部片對我最深的影響除專業影評提到的之外,更是奧本海默內心的糾結,身為原子彈之父的名聲太重,重到不可承受,歷史上留名的人從來不會是一帆風順,反而是因為他們身負許多糾結,並且因此做成了很多決定,當弱點可以一覽無遺時,人們更會傾向去接受他們的成就。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有評論寫道「之前的宮﨑駿都是被稀釋過的,這個才是最純粹的一部。」,看完才發現,這不是什麼誇獎的話——原汁都是無味而苦的,肯定談不上美味,就是最原本的味道。所以得加上奶油與香料,濃濃地燉,喝下去才有溫暖到發泡的感覺。
這是一部沒有任何廣告,甚至播放預告片都鼓勵觀眾閉眼的零宣傳動畫電影。剛好我的書寫也不太喜歡描寫太多情節,喜歡表達體驗作品時的感受、情緒,所以害怕劇透的朋友,還請安心服用。一起珍惜這種沒有預設立場的影片,很純粹的享受一場電影
每當談到吉卜力,多數人聯想的可能都是充滿活力的那一面,所謂溫馨、奇幻、綺麗的世界。然而,實際走入電影奇觀之後,卻又會發現裡面的角色,往往活得過於辛苦,令人感到不捨、心疼,甚至因此產生共鳴。而這正是吉卜力在敘事上的魅力,或者說吉卜力世界的另一面,除了生離死別之外,角色還得迎擊生命的各種殘酷⋯⋯
宮崎駿執導兼編劇的蒼鷺與少年(The Boy and the Heron),七月在日本上映,十月在台灣上映。該電影的靈感發想取自吉野源三郎在1937年發表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一書。先看過書,再去觀影,對於電影敘事之宏大,卻在許多細節處縝密鋪陳,不得不說整個情節,畫面,色彩,音樂如同第一次接
《蒼鷺與少年》是一部帶著藝術片氣質,走著宮崎駿式的英雄之旅的故事,意思就是,本片依然有非常清晰的劇情主線,但其他如背景與角色都充滿許多象徵與寓言,適合喜歡文本解讀的人。 整體來說,《蒼鷺與少年》我個人算推,我當作是很有劇情的藝術片看。
《蒼鷺與少年》還沒上映,已經註定是吉卜力最特別的作品之一:它沒有任何映前宣傳、保密所有配音演員身份、保密主題曲、沒有預告與宣傳劇照……而且,宮崎駿還表示過,這會是他的最後「引退作品」。 事實是宮崎駿不可能退休,他強烈的左派性格與創作觀,其實早就註定了他必須創作至死的「宿命」——坐在搖椅上數著來自「
有評論寫道「之前的宮﨑駿都是被稀釋過的,這個才是最純粹的一部。」,看完才發現,這不是什麼誇獎的話——原汁都是無味而苦的,肯定談不上美味,就是最原本的味道。所以得加上奶油與香料,濃濃地燉,喝下去才有溫暖到發泡的感覺。
這是一部沒有任何廣告,甚至播放預告片都鼓勵觀眾閉眼的零宣傳動畫電影。剛好我的書寫也不太喜歡描寫太多情節,喜歡表達體驗作品時的感受、情緒,所以害怕劇透的朋友,還請安心服用。一起珍惜這種沒有預設立場的影片,很純粹的享受一場電影
每當談到吉卜力,多數人聯想的可能都是充滿活力的那一面,所謂溫馨、奇幻、綺麗的世界。然而,實際走入電影奇觀之後,卻又會發現裡面的角色,往往活得過於辛苦,令人感到不捨、心疼,甚至因此產生共鳴。而這正是吉卜力在敘事上的魅力,或者說吉卜力世界的另一面,除了生離死別之外,角色還得迎擊生命的各種殘酷⋯⋯
宮崎駿執導兼編劇的蒼鷺與少年(The Boy and the Heron),七月在日本上映,十月在台灣上映。該電影的靈感發想取自吉野源三郎在1937年發表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一書。先看過書,再去觀影,對於電影敘事之宏大,卻在許多細節處縝密鋪陳,不得不說整個情節,畫面,色彩,音樂如同第一次接
《蒼鷺與少年》是一部帶著藝術片氣質,走著宮崎駿式的英雄之旅的故事,意思就是,本片依然有非常清晰的劇情主線,但其他如背景與角色都充滿許多象徵與寓言,適合喜歡文本解讀的人。 整體來說,《蒼鷺與少年》我個人算推,我當作是很有劇情的藝術片看。
《蒼鷺與少年》還沒上映,已經註定是吉卜力最特別的作品之一:它沒有任何映前宣傳、保密所有配音演員身份、保密主題曲、沒有預告與宣傳劇照……而且,宮崎駿還表示過,這會是他的最後「引退作品」。 事實是宮崎駿不可能退休,他強烈的左派性格與創作觀,其實早就註定了他必須創作至死的「宿命」——坐在搖椅上數著來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蒼鷺與少年》是宮崎駿的作品,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和多層主題,探索人性、生命的意義及自然與人類的關係。影片中的蒼鷺和主角牧眞人都承載著情感探索與成長的故事,同時反映了戰後日本的精神困境。其精緻的畫面和非線性敘事方式讓觀眾在現實與幻想之間自由穿梭,帶來深刻的思考與反思。
Thumbnail
這個純粹的題目甚至就是原文片名< 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那麼單純,包含主角真人的名字─「成為真正的人」也都在對觀眾提出疑問。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他更多的理解外在的世界也更多去建構自己的世界,而喪母陰影帶來的罪咎感卻使他懷疑起世界的運作模式、沈重於自己的無能為力,那樣的痛苦是眼睜
Thumbnail
宮崎駿原創動畫蒼鷺與少年的外傳 書籍出版早於動畫電影 兩者的內容也互相沒有什麼關聯 唯一一樣的是主角都是初中生 是適合青少年的讀物 全書是以第三人稱的口吻描述主角小哥白尼的校園生活故事 每篇的最後附上男孩舅舅寫給他的記事及教誨 。書中前大半內容圍繞在男孩家世背景與身邊朋友的人物設定
Thumbnail
前言 日本國寶級動畫大師宮崎駿在2013年推出動畫電影《風起》之後宣布引退,不久後又宣布復出,並在2017年公佈新作品片名《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在1937年由日本兒童文學作家、反戰運動家和新聞工作者吉野源三郎所寫的小說,是寫給少年讀者看的,至今依然是被編入日本小學
Thumbnail
在去年看了宮崎駿的電影新作《蒼鷺與少年》認識了這本《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直到最近在圖書館借閱回家閱讀,跟大家分享這本可以啟發思考的好書。 本書講述中學生"小哥白尼"在家庭和學校的生活中,透過舅舅以聊天、書信日記等不同方式引導下,思考了各種議題。
Thumbnail
當看完宮崎駿帥哥為它改編的動畫-「蒼鷺與少年」後,我非常地好奇到底是怎樣的書可以讓退休的他為此復出,想讓大家都能獲得不一樣的啟發,在這個每天都在顛覆過去的時代,希望我們都要活得像個人一樣,不為什麼,只為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當我們對待一件真正的藝術品、一件傑作時,我們對待的是一件自在之物,對待的是一幅和生活本身一樣令人費解的影像。”
Thumbnail
宮崎駿的最新作《蒼鷺與少年》,是一個關於未來和回憶的情書,儘管敘事雜亂,但影片中充滿宮崎駿經典電影的影子,表達對自然萬物和反戰議題的關懷。宮崎駿希望觀眾能透過本片和他開啟對話,回首過去,思考自己的成長。即使不是完美的收官之作,但《蒼鷺與少年》將是宮崎駿在動畫世界留下的珍貴色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文章探討宮崎駿動畫《蒼鷺與少年》,實質上探討了人類對權力的渴望與對抗,以及對外來物種的接納與影響。藉由鸚鵡和其他動物,呈現了不同物種間的平衡和影響。本文將提供對於動畫中象徵和政治意涵的深刻探討。
Thumbnail
這是第一次宮崎駿的電影主題曲由男生來演繹。因為母親意外過世而受苦的主角少年牧真人,全心埋首工作的真人父親牧勝一,期待有人可以承繼自己使命的曾舅公,或許都是宮崎駿自己貨真價實的感受,分裂並投射到不同角色身上。本文援引英國精神分析師克萊恩「憂鬱心理位置」的概念,來闡述心理創傷、哀悼工作與修復的過程。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蒼鷺與少年》是宮崎駿的作品,具有深刻的象徵意義和多層主題,探索人性、生命的意義及自然與人類的關係。影片中的蒼鷺和主角牧眞人都承載著情感探索與成長的故事,同時反映了戰後日本的精神困境。其精緻的畫面和非線性敘事方式讓觀眾在現實與幻想之間自由穿梭,帶來深刻的思考與反思。
Thumbnail
這個純粹的題目甚至就是原文片名< 君たちはどう生きるか>(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那麼單純,包含主角真人的名字─「成為真正的人」也都在對觀眾提出疑問。對於成長中的孩子,他更多的理解外在的世界也更多去建構自己的世界,而喪母陰影帶來的罪咎感卻使他懷疑起世界的運作模式、沈重於自己的無能為力,那樣的痛苦是眼睜
Thumbnail
宮崎駿原創動畫蒼鷺與少年的外傳 書籍出版早於動畫電影 兩者的內容也互相沒有什麼關聯 唯一一樣的是主角都是初中生 是適合青少年的讀物 全書是以第三人稱的口吻描述主角小哥白尼的校園生活故事 每篇的最後附上男孩舅舅寫給他的記事及教誨 。書中前大半內容圍繞在男孩家世背景與身邊朋友的人物設定
Thumbnail
前言 日本國寶級動畫大師宮崎駿在2013年推出動畫電影《風起》之後宣布引退,不久後又宣布復出,並在2017年公佈新作品片名《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是在1937年由日本兒童文學作家、反戰運動家和新聞工作者吉野源三郎所寫的小說,是寫給少年讀者看的,至今依然是被編入日本小學
Thumbnail
在去年看了宮崎駿的電影新作《蒼鷺與少年》認識了這本《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直到最近在圖書館借閱回家閱讀,跟大家分享這本可以啟發思考的好書。 本書講述中學生"小哥白尼"在家庭和學校的生活中,透過舅舅以聊天、書信日記等不同方式引導下,思考了各種議題。
Thumbnail
當看完宮崎駿帥哥為它改編的動畫-「蒼鷺與少年」後,我非常地好奇到底是怎樣的書可以讓退休的他為此復出,想讓大家都能獲得不一樣的啟發,在這個每天都在顛覆過去的時代,希望我們都要活得像個人一樣,不為什麼,只為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當我們對待一件真正的藝術品、一件傑作時,我們對待的是一件自在之物,對待的是一幅和生活本身一樣令人費解的影像。”
Thumbnail
宮崎駿的最新作《蒼鷺與少年》,是一個關於未來和回憶的情書,儘管敘事雜亂,但影片中充滿宮崎駿經典電影的影子,表達對自然萬物和反戰議題的關懷。宮崎駿希望觀眾能透過本片和他開啟對話,回首過去,思考自己的成長。即使不是完美的收官之作,但《蒼鷺與少年》將是宮崎駿在動畫世界留下的珍貴色彩。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文章探討宮崎駿動畫《蒼鷺與少年》,實質上探討了人類對權力的渴望與對抗,以及對外來物種的接納與影響。藉由鸚鵡和其他動物,呈現了不同物種間的平衡和影響。本文將提供對於動畫中象徵和政治意涵的深刻探討。
Thumbnail
這是第一次宮崎駿的電影主題曲由男生來演繹。因為母親意外過世而受苦的主角少年牧真人,全心埋首工作的真人父親牧勝一,期待有人可以承繼自己使命的曾舅公,或許都是宮崎駿自己貨真價實的感受,分裂並投射到不同角色身上。本文援引英國精神分析師克萊恩「憂鬱心理位置」的概念,來闡述心理創傷、哀悼工作與修復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