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與心理學的火花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近期收聽了一門由楊嘉玲心理師與裘凱宇心理師共同主講的一門心理學線上課程「好好說再見」,我驚訝的發現,原來法律和心理這兩個看似有點遙遠的專業,背後竟然有如此驚人的共通原理。

當然,法律學門中本來就有許多跟心理學有關的專業學科,如犯罪心理學、法庭心理學等,但我所說的並不是這麼特定的專業領域,而是你我在生活中就能輕易看到的事件或觀念。

以下我節錄幾段我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分享給大家。

非黑即白、全有全無

「分離-客體化階段」沒有完全穿越的成人,會有什麼樣的行為?最典型的狀態就是會陷入非黑即白,或是全有全無的邏輯思考。看世界都是很兩極的,不是好的,就一定是壞的,而且無法看到更多的彈性,還有事情中間各式各樣的狀況。他沒有辦法相信世界是灰色的、世界是彩色的。-楊嘉玲心理師(好好說再見,2-3節,有分離才有成長,安全感是怎麼來的?)

念法律系的考驗之一,就是寫申論題。申論題沒有標準答案,只要學生能有系統、有邏輯的說理,即使最終得出的結論與教授的見解不同,通常也不會被說是錯誤答案。

也因此,唸法律系的學生,尤其考國考的學生一定讀過某個法律爭議的甲說、乙說、修正甲說、肯定說、否定說、折衷說。這當中所展現的,就是思考的多元性。越艱難的法律爭議,解方就越像是個光譜,沒有最佳解決方案,只有各種取捨與價值選擇。

套用在法律實務工作中,沒有完全穿越「分離-客體化階段」的成人,就越會有善惡與對錯的二元思維,錯誤地期待法律可以達成「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理想。並不是說法律沒有懲奸除惡的功能,而是同一件事情,從不同角度、不同時空背景、不同角色去觀察,就會有不一樣的詮釋,很難說哪一種詮釋一定是對的、哪一種一定是錯的;當然也就不可能有誰是善良的使者、誰是惡魔代言人的說法;更無法確定誰應該得到善報、誰該遭受惡報。說到底,就只是立場不同而已。

這也是為什麼法律規定,犯下重罪的罪犯一定要有律師辯護,罪犯沒錢請律師國家還要出錢幫他請一個(強制辯護)。如果你覺得壞人不配有律師、律師不該幫壞人辯護,那你其實也是陷入了二元思維,誰是壞人、誰是好人其實沒有那麼絕對。

舉一個網路上看到的圖,我認為可以幫助理解這個概念。

raw-image

談到這邊你一定覺得有點不可思議,用這樣的標準來看,你或你身邊大部分的人,甚至網路打開來,一堆人都還停留在這個心智階段,還停留在「分離-客體化階段」,還沒有完全度過。所以,這意味著我們身邊很多人都擁有大人的身軀,但內心還像個孩子嗎?-楊嘉玲心理師(好好說再見,2-3節,有分離才有成長,安全感是怎麼來的?)

心理師後面還陳述了一個戰後嬰兒潮的史實,當年小孩多、物質匱乏,確實有可能導致我們的父母輩小時候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愛,而無法穿越「共生期」、「分離-客體化階段」,再複製到子女輩身上。

楊心理師雖然沒有肯定的說很多人一定是大人軀殼、孩子內心,事實上也不需要追求標準答案。在我從事律師的過程中,經常聽到有人說「法律人想法很特別」、「法律跟你想的不一樣」這類評價,我想或許就跟這種非黑即白的二元思維有關。

用結局定義決定

很多人對分離會有錯誤的理解,那就是用結局定義決定,只要結局不是好的、沒有白頭偕老,那就代表選錯人、做錯決定,但這個邏輯是有問題的,因為如果我們都要確定結局是好的才要行動、才要決定,那這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是沒有辦法進行的。成熟有一個很重要的心理素質就是,知道決定跟結局不必然是掛鉤的,不能用結局來推論決定的好壞。-楊嘉玲心理師(好好說再見,6-1節,因誤解而相愛,因了解而分開?)

先說前提,我認為這裡所講的婚姻是指當初因為相愛而結合,夫妻之間是平等的,如果是童養媳這種先天就不平等的婚姻,那就另當別論。

講到親密關係的離線,辦過離婚案件的律師一定超有感覺。前陣子的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4號「限制唯一有責配偶請求裁判離婚案」,當中的專家證人便有提到一個常見的狀態:出軌的一方提出離婚、配偶卻不願離婚,在有責性的限制下,法院有很大機率不准雙方離婚,也就是說,婚姻仍然存在-一個存有芥蒂或名存實亡的婚姻。

實務上確實出現很多這種詭譎的狀態。理論上,配偶得知出軌事實後應該會悲傷、憤怒、失望而想離婚,怎麼卻反而打死不願離婚呢?一部分的原因可能是贍養費、扶養費、監護權還沒喬攏,另一部分可能是配偶沒有獨立謀生的能力,但更多的情況並不是如此。

我認為,要解釋這種狀況,就必須從配偶的心理狀態去解釋,而這種心理狀態正是用結局定義決定。因為認為離婚是不好的結局,進而推論自己做錯決定、選錯人,這是對自我的一種否定,因此使配偶產生一個內在的動力:不要離婚,沒有離婚=我沒做錯,而不是問自己和對方還有沒有愛

112年憲判字第4號認為限制唯一有責配偶請求裁判離婚合憲,某種程度上忽略了上述的心理學因素,因為離婚的結局只能由無責的配偶控制,若配偶具有用結局定義決定的迷思,那很高機率會因為此一限制而強化了「離婚=選錯人」、「沒有離婚=我沒做錯」的想法。

更深的影響是,出軌者有可能為了成功離婚,開始說配偶的不是,因為只要不是唯一有責的人,就有機會離婚成功。

**如果你覺得出軌者如此做很下流,那你就陷入了二元思維,因為你只想在這段破裂的婚姻中找出善惡與是非。**這並不是說出軌是對的,但出軌者在這段婚姻關係中肯定有某些地方是沒有被滿足,而配偶沒有接收到。而這些不滿足就會是出軌者端上檯面的理由。

或許有人還是覺得這是在檢討被害者。但現實的情況是,婚姻中一旦有一方被放到受害者的位置,這位「被害者」就越沒有動力主動參與婚姻修復,但婚姻的修復只有出軌者回來求和是不夠的,因為這很有可能導致不平衡的婚姻關係,有天終究還是會引爆。

最終,原本因為愛而結合的婚姻,並沒有因為不愛而分開,反而變質成「懲罰你無法跟小三/小王修成正果」的工具。

法律顧問與職場離線

終止合作關係,第一點我要提醒你的,那就是注意合約、注意合約、注意合約,很重要,所以要跟你說三次。在現代社會裡,任何合作都需要簽訂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約。簽約的主要用意並不是當有爭議發生,一切就是只能從合約來做協商。我們真的行走江湖就知道,如果你凡事開口閉口都是規定跟合約,我想也沒有人會想要跟你合作。但是共識一直沒有辦法透過溝通來達成的時候,這時候的最後一道保障那就是合約了。所以,簽約的目的不是在於什麼都要講法律,而是在於,當講什麼都講不通的時候,到最後只剩下法律。所以你有留意你簽約的內容嗎?我很鼓勵你,如果能力許可,請一個法律顧問,每年法律顧問的費用裡,通常都會包含幫你審定你所簽的合約,做到一個起碼權益上的保障。-裘凱宇心理師(好好說再見,5-2節,很遺憾,我們的合作到此為止:職場離線提出者的挫折與取捨)

聽到這段,身為律師的我點頭如搗蒜。但台灣是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產業結構,真正有請法律顧問的中小企業比例還是不高。況且,除了中小企業,現在還有非常多的自由工作者、個人工作室等,這些單打獨鬥或五人以下的微型企業想要聘請法律顧問,我想還是有現實上的困難。

或許可以參考當今很流行的訂閱制,讓小微企業可以每個月用少少的錢,隨時有律師可以擔任軍師,或快速的提點一些法律風險。但據我所知,台灣目前尚未有律師或事務所嘗試過類似的商業模式,我有機會再撰寫文章細講我的想法。

也歡迎讀者跟我分享你覺得可負擔的費用是多少,或什麼情況下會希望有律師可以討論或提點幾句。

題外話,乍看之下可能會覺得心理師談合約怪怪的,但我認為,談職場離線不能只談心理,外在的方法也很重要,裘心理師在課程中直接以他經營公司的經驗分享具體的作法給聽眾,是最具體有效的方式。

結語

這門「好好說再見」課程是我自費購買的,我和這門課或售課平台沒有任何利害關係,這不是業配、也沒有折扣碼,我和兩位心理師也是完全不認識。單純是我聽完課程後太過驚訝,所以決定寫文章分享我的聽後心得,並以法律人的角度,分享我看到心理學和法律學背後原理的驚人相通之處。其實也不只和法律有關,經濟學中的賽局研究在課程中也有稍微提及,例如最有名的「囚犯困境」。

我不諱言,當初購買課程,也是因為我自己遭遇了家庭離線的問題,所以嚴格來說,我當時也尚未完全穿越「分離-客體化階段」。但可能是因為這十幾年的法律訓練過程,默默地為我打下穿越的基礎,讓我我聽完課程之後,猶如醍醐灌頂一般。

如果讀者有遭遇家庭、人際、職場、婚姻方面的困難,真的很推薦尋求專業的幫忙。如果真的沒時間,或對於找心理師晤談還有所遲疑,從線上課程開始也是不錯的選擇。

自我與心理的修煉是一輩子的功課,何時開始都不嫌晚。

avatar-img
38會員
52內容數
正在就讀法律系的你,一定耳聞過司律考試,甚至已經下場考過。我有幸從考海中上岸,希望透過我的經驗,幫助正在迷惘、焦急、或是洩氣的你/妳。專題內容包含是否要參加考試、如何準備考試、面授與函授的優缺點比較等等,幫助你/妳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解方。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GYB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由於CSL僅是一種讓電腦可以了解引註格式的一種程式語言,因此支援CSL的參考文獻管理軟體都能使用CSL script,一勞永逸地解決引註格式的問題。 然而如此好用的解決方案,在國內卻少有人研究或貢獻。歡迎有志之士一同參與開發更多適合不同領域的CSL scripts,早日讓痛苦的引註校稿成為歷史。
透過Google Authenticator轉移帳戶的功能,可以一次性提取所有TOTP密鑰,加快整合TOTP到Bitwarden的過程。整合完成後,不論是輸入帳號密碼或是輸入TOTP認證碼,都只需要Bitwarden即可搞定,在安全性和方便性取得平衡。在方便性和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是資安永遠的課題。
架站新手們總是在預算和效能、服務之間猶豫不決,畢竟新手大多還無法靠網站賺取穩定收入,網站的費用很大程度必須自己吸收。如果你還是很想省一點錢,或是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自己長久管理網站,先租個便宜的share hosting試水溫也不是不行,但坑點2、3、4就要盡量避免,保留去留的彈性。
除了電腦與網路技術方面的人才,完整的資安架構還必須包含資安法遵師。我甚至認為,多數企業對於資安法遵的需求,高於資安技術。企業面對資安威脅,必須採取風險控管的角度,將實際的防禦技術工作外包給專門的資安公司進行,企業內部僅需評估與控制風險。而控制風險正是法遵的核心職能。期待法律人才能一同為資安盡一份力。
遙想2021年6月底,當時所有人正被Covid-19疫情搞得心惶惶之際,我辭去了事務所的受雇律師工作,開始了全職研究生的生活。在辭職之前,我做了詳細的計算,以為靠存款就足夠支應兩年的生活,加上一些額外的收入,應該還可以過的去。 兩年後的今天,我以「存款+收入-餘額」的概略方式,計算這兩年來的花費。
延續上篇我對高等教育的看法,我認為法律系應該要針對就業導向給予更多的支持。就業不應只限於國考,如何接軌民間企業也是很重要的,畢竟大部分的法律系畢業生最終是投入各行各業,多過於擔任律師、司法官。 而這種作法也能有效消除律師界對調降律師錄取標準的疑慮。
由於CSL僅是一種讓電腦可以了解引註格式的一種程式語言,因此支援CSL的參考文獻管理軟體都能使用CSL script,一勞永逸地解決引註格式的問題。 然而如此好用的解決方案,在國內卻少有人研究或貢獻。歡迎有志之士一同參與開發更多適合不同領域的CSL scripts,早日讓痛苦的引註校稿成為歷史。
透過Google Authenticator轉移帳戶的功能,可以一次性提取所有TOTP密鑰,加快整合TOTP到Bitwarden的過程。整合完成後,不論是輸入帳號密碼或是輸入TOTP認證碼,都只需要Bitwarden即可搞定,在安全性和方便性取得平衡。在方便性和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是資安永遠的課題。
架站新手們總是在預算和效能、服務之間猶豫不決,畢竟新手大多還無法靠網站賺取穩定收入,網站的費用很大程度必須自己吸收。如果你還是很想省一點錢,或是不確定自己是否有能力自己長久管理網站,先租個便宜的share hosting試水溫也不是不行,但坑點2、3、4就要盡量避免,保留去留的彈性。
除了電腦與網路技術方面的人才,完整的資安架構還必須包含資安法遵師。我甚至認為,多數企業對於資安法遵的需求,高於資安技術。企業面對資安威脅,必須採取風險控管的角度,將實際的防禦技術工作外包給專門的資安公司進行,企業內部僅需評估與控制風險。而控制風險正是法遵的核心職能。期待法律人才能一同為資安盡一份力。
遙想2021年6月底,當時所有人正被Covid-19疫情搞得心惶惶之際,我辭去了事務所的受雇律師工作,開始了全職研究生的生活。在辭職之前,我做了詳細的計算,以為靠存款就足夠支應兩年的生活,加上一些額外的收入,應該還可以過的去。 兩年後的今天,我以「存款+收入-餘額」的概略方式,計算這兩年來的花費。
延續上篇我對高等教育的看法,我認為法律系應該要針對就業導向給予更多的支持。就業不應只限於國考,如何接軌民間企業也是很重要的,畢竟大部分的法律系畢業生最終是投入各行各業,多過於擔任律師、司法官。 而這種作法也能有效消除律師界對調降律師錄取標準的疑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選擇『置入性行銷』的法律常識,不能太艱深拗口,必須實用好記。」 作者 張瑜鳳是一名法官,在裡頭,其透過家庭故事帶出了許多法律常識——脫下鑲藍邊、白邊的法袍,回到家中,他們仍在講「法」。他們也曾知法犯法,闖紅燈和超速的罰單不會少拿,而作為最懂法的人,面對兒女遭受到的惡意,他們也同樣有感到無力的時候。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相信嗎?法律人最會坑殺法律人。 法律人的層級領域與意識形態相當多元化,並不是一般無知的,僅在台灣本土職業的傳統民刑訴土訴訟律師,認為法律人僅能是大學及研究所都是就讀法律系,才是正統的法律人。 在這目前多元開放的領域的全球化世代下,懂越多且跨領域專才者,才是市場潮流。 還有!以美國而言,完全不同
Thumbnail
現代人大多是自由的,然而自由的人並不總是能輕易發展出自己的想法。 看似自由實則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成為單向度的人。 最近看馬庫色《單向度的人》、以及心理學「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都提到了辯證法這個偶爾出現、總是不知道在說什麼的東西,今天來聊聊它。
Thumbnail
逛書店時看到了這本書,書名有點吸引我,個人對法律不太懂,但蠻喜歡看法律相關的知識,包括書籍或是影音形式的內容。之所以喜歡,是因為畢竟法律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在法律人的答辯之間,閱聽眾可以客觀的立場,來培養思辨的能力。但前提是不能太深奧,或全都是法條類,這樣可能翻兩頁就看不下去了。比較喜歡看
為什麼奉勸學子們:不要讀法律?! 當然希望世界和平、社會安和,但有句話是這麼說:想賺錢,刑法以外的事都可以... 雙城記既有良善,便有灰暗;有正義凜然的律師法官從業人員,當然也有始作俑者的混帳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哲學諮商 #心理諮商 #心靈探索 昨天體驗了一個小型的哲學諮商活動,過程中我們不談論感受,就純粹的了解「煩惱」,煩惱通常是因為我們被自己的想法觀點遮蔽了,大腦的運作是二元性的,當你框住了妳認為所是的觀點時,在這個觀點以外的全部都被大腦排除,但感受無法處理這個被排除的部分是什麼,進而產生「
Thumbnail
「選擇『置入性行銷』的法律常識,不能太艱深拗口,必須實用好記。」 作者 張瑜鳳是一名法官,在裡頭,其透過家庭故事帶出了許多法律常識——脫下鑲藍邊、白邊的法袍,回到家中,他們仍在講「法」。他們也曾知法犯法,闖紅燈和超速的罰單不會少拿,而作為最懂法的人,面對兒女遭受到的惡意,他們也同樣有感到無力的時候。
因為講座的主題吸引了我,特地跑到台北,想記錄下講座給我的心得 "我們要先把自己搞定,才有辦法搞定別人" 這句話我把它抄寫在筆記本上,提醒著自己,原來在潛意識裡,不覺得自己需要搞定,反而是我需要去搞定好別人又或者別人要搞定好他自己。 心理師提到,人的一生中,會有三大心結(創傷) 1.羞恥 2.
Thumbnail
相信嗎?法律人最會坑殺法律人。 法律人的層級領域與意識形態相當多元化,並不是一般無知的,僅在台灣本土職業的傳統民刑訴土訴訟律師,認為法律人僅能是大學及研究所都是就讀法律系,才是正統的法律人。 在這目前多元開放的領域的全球化世代下,懂越多且跨領域專才者,才是市場潮流。 還有!以美國而言,完全不同
Thumbnail
現代人大多是自由的,然而自由的人並不總是能輕易發展出自己的想法。 看似自由實則失去了自己的聲音,成為單向度的人。 最近看馬庫色《單向度的人》、以及心理學「辯證行為治療(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都提到了辯證法這個偶爾出現、總是不知道在說什麼的東西,今天來聊聊它。
Thumbnail
逛書店時看到了這本書,書名有點吸引我,個人對法律不太懂,但蠻喜歡看法律相關的知識,包括書籍或是影音形式的內容。之所以喜歡,是因為畢竟法律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在法律人的答辯之間,閱聽眾可以客觀的立場,來培養思辨的能力。但前提是不能太深奧,或全都是法條類,這樣可能翻兩頁就看不下去了。比較喜歡看
為什麼奉勸學子們:不要讀法律?! 當然希望世界和平、社會安和,但有句話是這麼說:想賺錢,刑法以外的事都可以... 雙城記既有良善,便有灰暗;有正義凜然的律師法官從業人員,當然也有始作俑者的混帳
Thumbnail
這一篇文章探討了人生的基本判斷原則,包括認識個人與他人的課題、面對損失的態度,以及生活中的道德與法律規範。同時,也談到了人生智慧的三個層次:選擇、前行、與世界博弈。透過深入的思考和學習,希望能夠提供讀者新的視角和啟發。
Thumbnail
本文章主要探討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關係,包括人性只涉及生存與繁衍、道德是約定成俗的規範以及法律是給道德中的社會規範畫的底線等等。藉由本文,讀者可以深入瞭解人性、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
Thumbnail
誠拜讀於「底層邏輯」這本書,篇中有一句要和朋友們一起來分享探討。 「兩個人發生爭執的時候,一定是因為他們之間有更多的相同之處,而不是不同之處。完全不同的兩個人是吵不起來的。」—事物間的共同點,就是底層邏輯。只有不同之中的相同之處、變化背後不變的東西,才是底層邏輯。先記住!底層邏輯+環境變數=方法論
Thumbnail
#哲學諮商 #心理諮商 #心靈探索 昨天體驗了一個小型的哲學諮商活動,過程中我們不談論感受,就純粹的了解「煩惱」,煩惱通常是因為我們被自己的想法觀點遮蔽了,大腦的運作是二元性的,當你框住了妳認為所是的觀點時,在這個觀點以外的全部都被大腦排除,但感受無法處理這個被排除的部分是什麼,進而產生「